油茶花果的苦涩芳香

油茶花果的苦涩芳香

作者:山野枝子
油茶花,说不爱你,却总也忘记不了你!说爱你,又怎么也爱不起你!
油茶果及种子和茶油,对于你,我也是有欢乐也有辛酸的泪水,更是悲欣交集于你!
我今生注定命中与你有缘,曾经爱你又恨你,一度曾经扼杀你,现在却又要爱你。
真是造物弄人,彼一时,此一时。
我心中无限地感慨,你曾经遭辱凌的苦涩,如今却爱你爱得如此痴迷,觉得你现在也该芳香宜人了。
这就是你的前世今生,转眼间从地狱上升到了天堂,如此转身,从丑小鸭化成美丽的天鹅,真是世事无常!
油茶树,自古在我们这里就有分布,但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有湖北、安徽而没有河南,从近十几年的调查研究文献来看,油茶在河南的分布记述为新县、商城、信阳有栽培,但没有注明是先人引种还是原生态本有树种。
只是听老人们传说,我们这里的油茶,最先引进是在明朝或者在周朝,一个在两广外做官的沙窝人,把茶籽插进萝卜里贮藏保鲜,骑着马带种子,回到沙窝境内种植成功的。
从现有的油茶树分布和野外遗存考查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一些深山中的茶树,有的用石头垒有石岸做成的树坪。奶奶的奶奶讲,她们小时候就见油茶树下有这些石岸,听说是周朝时期,我们这个地区人口稠密,田地稀少,收成很低,开荒种植各种植物,达到了“山到梢(杪),河到边”的程度。这些石岸树坪,就是那时的先人垒彻的石岸,以种植庄稼和树木,但从现有遗留的油茶树来看,目前还没有听说有五百年以上或千年古油茶的报告,县志上也没有此类相关的记载。
这也许是一个传说,但也许这就是民间流传的真实历史。
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从这些记载来分析,也许很早我们这个地区就开始引种种植油茶树了。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油茶,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汉武帝时,就开始栽种油茶。世界上除日本和东南亚极少数国家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国大面积栽培。
我国山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食用历史,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疗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记载,《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以治疗痔疮,退湿热"《农居饮食谱》记载"茶油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历史上,茶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据史料记载,用小米面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茶油,是宫廷的御膳食谱,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将江西茶油封为"御膳用油"。因明朝皇帝对茶油的喜好和重视。
从这些记述来推测,可能在某一个朝代皇帝曾经下令各地广泛种植油茶。或许我们这里的油茶就是明朝引进种植的。
油茶树是常绿乔木或灌木,三至四米,有时可达八米。花白色,雄花多数,花期六到十二月,果熟期到第二年的十到十一月。在我们这个地区油茶树开花大都在秋冬季节,菊花盛开的时节,油茶花也漫山遍野地开放了。
这金黄色野菊花与这雪白色油茶花,在油茶树和常绿绿色的背景映衬下,如黄金白银般交相辉映,引得蜜蜂采蜜,来回穿梭其间。蜜蜂的振翅,震动了晚秋的朝阳。此时,我们孩子们把牛羊赶上山后,也会掐根吸蜜用的中间有管的小草去吸吮花蕊中那甜香的蜜汁。
我是在吸着油菜茶花蜜的欢乐中,同时也是在起早贪黑放牛砍柴的辛酸劳苦的悲痛中,度过童年的时光,所以我说,“油菜花,说不爱你,却总也忘记不了你!说爱你,又怎么也爱不起你!”。
童年时代,因为历史的原因,家里很穷,几乎要靠捡拾油茶籽来维持一家全年的生计。上学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家庭过年的香、腊、纸、炮和年肉及炸油锅用的油,都要靠捡拾到的茶籽打成油,买出钱来支付。可想而之,年幼孩童的我,每到秋季,就要去离家很远大山上去捡拾茶籽。 捡茶籽可远没有吸花蜜那么惬意,只是痛苦和辛酸泪水的回忆。
那时我很小,每到秋天茶籽成熟的季节,在我现在的映象中,总是秋雨连绵,夜里凌晨两三点的时间,那时根本没有钟表,只是听到鸡叫二便或第三便,我们就是起床吃饭,带着布袋,系着围裙,扛着木钯钩,揣着几个手捏的干饭团或几个发面馍馍或煎的面馍,戴着草帽,然后就出,去离家十多公里以外的大山里。
有时走到山里,天还没有亮,去捡拾别人已经采摘过的树上、那遗漏或遗落下的油茶苞子(果子),或果子成熟过度后而散落在地下的茶籽米。
一进到山里,一爬到树上,就浑身被雨水或霜露淋湿透顶,一天就这样被水浸泡着,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去寻找被别人没有发现而遗失的果子,或从一个树脚挪到别一个树脚去捡拾那落下的茶籽米。
有时会受到看茶园的人漫骂和遭到其从山上方砸下的石头的袭击,像这样的捡茶籽遭袭击。每年都有捡茶籽的人被打死的悲惨事件发生,那时像这样被打死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根本没有什么追究责任或者说判判刑处罚。
就这样提心吊胆,一天下来,饥渴难忍,饥寒交迫,精疲力尽。渴了喝口山沟里的泉水,有时甚至喝牛脚印留下的坑里的水;饿了就吃自带的米饭团或面馍,一直到天黑才下山。
这样,一天机会好的话,也能捡拾到能够榨出五六斤茶油的茶子苞子或茶籽米;有时捡得很少,有时还要被别人拦截没收而空手而归。
扛着捡拾的油茶苞子或种子,走十多公里才能回家,有时回家近十一二点,吃点饭洗个澡就要睡觉,三点左右又要起床,重复着昨天的捡拾茶籽的劳苦生活。
油茶子捡回后,还要经过堆放,让其苞子开裂,然后挑出种籽,再把籽米多次晾晒,晒干还要进一步拣择,用簸箕簸,除去其杂质和坏籽,最后才挑到古老榨油房去用经过碾碎、蒸炒、做饼、上榨、撞打加压,然后才能榨出油来。
榨油也是一个辛苦的活,因为那时榨油的人很多,油坊很少,有时把柴禾和茶籽挑去油坊以后,还要等一两天,甚至几个夜晚,我们就在油坊里烤火和睡觉。
后来,正值大力发展用材林和板栗的时代,大砍油茶林,挖山造杉木林和板栗,使油茶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再后来,还从事过油茶载培管理及改造低产油茶园及油茶加工综合利用研究工作,又与油茶发生了关系。
如今,大力发展木本天然油料,油茶树的大发展又迎来了新的生机和焕发出了新的生力。
油茶树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人类认识发展的思想史,也是一部社会史。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盛衰有时,兴退轮回。但愿油茶树不再被抛弃,但愿洁白的油茶花开放的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