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工作事迹8篇

一篇出色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作用,我们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句的流畅,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院感工作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院感工作事迹8篇

院感工作事迹篇1

王秀荣,九三学社社员,院感科主任,自2019年新冠疫发以来,不仅时刻关注院内院外疫情防控及院感工作,并深入到各科室、预检分诊点儿、新冠疫苗接种点儿、隔离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及每一个工作岗位等,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细致的实践指导及严密的操作流程,常常是忙碌起来节假日不休。

近日王秀荣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医生劝说她修养一段时间。但是,她一心牵挂着院感防控工作,坚持在家办公,通过发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掌握着医院的疫情防控动态,并及时与在院工作人员沟通并第一时间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自3月19日唐山按下“暂停键”开始,她便不顾医生及家人的反对,放弃居家休息,主动培训一线人员院感防控知识,并亲自指导一线如核酸采集点、核酸标本转运、核酸检测实验室、医疗垃圾处理等疫情防控,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半夜。

就在22日,为彻底阻断疫情传播蔓延,全市实施临时性全域封控管理。同时,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全封闭管理,并接管了唐山市南湖方舱医院。此时王秀荣正需要在家养病,但是她却心急如焚,生怕交通管控及闭环管理干扰了她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于是她不顾自身健康,不顾医生劝说及家人反对,当即决定24小时住到医院,以便全心全意参与到一线抗击疫情。由于从家路北区到单位路南区管控严格,她垦请院领导出面协助,最后通过区长协调、专家研判,王秀荣主任终于当日回到了她热爱的岗位上。于是,她每天不仅继续着到院内院外各岗位、各一线工作点的巡视指导,而且还要考察唐山市南湖方舱医院的情况,并制定方舱医院的疫情防控制度及流程。任务急担子重,她从清晨一直工作到凌晨半夜已是常态化。

王秀荣主任顾全大局、舍身忘我,以一己之力带动大家筑起防疫屏障,同为医务工作者被她的格局和精神深深感动。我们坚信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一定会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保卫家乡人民的生命健康。

院感工作事迹篇2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院感工作事迹篇3

于水平,男,1970年3月出生,民盟盟员,绥化肇东市嘉亿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肇东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肇东市甜城义警协会会长。

于水平是一位地道的东北汉子,有着肇东人特有的硬汉性格,敢作敢为,敢为人先,越是艰险越向前。应对新冠肺炎上一线、义助病人做康复、抗洪抢险运物资,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到一次次危难时刻显身手的义举,再到与新冠肺炎的战“疫”,总能看到他一往无前的风姿和他身后坚定的甜城义警和爱心志愿者们!疫情无情人有情。2020年春节,本是举国同庆的日子,可新冠肺炎来了,于水平作为肇东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甜城义警协会会长快速做出反应,向肇东防控指挥部请战,带领志愿者们随时待命,愿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贡献一份力量。1月28日下午,在等待指挥部指令的同时,他紧急召集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为肇东抗击疫情献出一份力,筹集第一批防疫物资:口罩2000个,医用酒精100桶(10斤/桶)。次日早上,他就带领志愿者,分组将这些防疫物资送到了一线的民警和社区工作者手中。他表示,协会还在继续筹集物资,将陆续发放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他向团队发出了“带头加强防护、依法有序参与、加强正面宣传、助力排查治理,为坚决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贡献更大力量”的倡议,作出了“疫情不灭,爱心不退”的庄严承诺。近一段时间,于水平带领他的团队协助西园区东顺社区管辖的无物业的老旧小区、西园区兴顺社区管辖的粮食小区、教育大厦等小区200多个单元进行整体消毒;协助肇东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悬挂宣传条幅、安放废弃口罩垃圾收集箱,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提高大家安全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传播正能量;协助交警实施交通管制,每天带领30至40名志愿者参加协勤,分散到12个管制点,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配合市公安局管制车辆,一直到交通管制结束。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带领志愿者、义警冲锋到了第一线。病魔无情人有情。当一个偏远农村的普通农民家庭为年仅6岁的脑肿瘤患者求助无门的时候,于水平站了出来,他身后的团队跟了上来。2016年1月,肇东市尚家镇6岁男孩田璐嘉扁桃体切除手术后,又被发现脑部有肿瘤,手脚活动不协调需要康复治疗。钱从哪里来?医院怎么去?这个家庭一筹莫展。于水平和他的团队来了,“钱我们帮着筹一点,接送孩子去医院我们全包”,于水平率先捐出了1000元钱。三九严寒没有挡住志愿者的热情,58次往返接送理疗,小璐嘉神奇地肢体康复了,能够正常的行走玩耍了。孩子妈妈激动地拉着于水平说:“真的太感谢三哥你了,要是没有你,孩子到现在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于水平说:“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我已经把小璐嘉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只要孩子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就尽管来找我。”洪水无情人有情。宣化乡的干部群众永远也忘不了2017年8月2日这个日子,这是一个极端天气,仅一天时间当地的降雨量就达到了187毫米,有人说:“那雨下的,俩人离着一米远,互相都看不见。”宣化乡是肇东市的最低点,周边的雨水都向这里汇集。党委政府一边组织抢险,一边组织群众转移,极需人力物力。于水平站了出来,他身后的团队跟了上来,仅3天时间就募集到10余万元的抢险物资,80多位爱心志愿者冒雨把这些物资及时运送到了抗洪一线。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肇东社会各界人士和爱心企业募捐100多万元资金,有力支持了党委政府抗洪抢险,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这就是于水平和他的团队——爱心志愿者协会和甜城义警协会,他们用赤子之情和博爱之心不断点亮互助之火,传递志愿精神。

他们坚信:手拉手就能汇流成海,心连心就能筑起长城!

院感工作事迹篇4

黄文智,宜春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作为从事感控战线22年的老兵,一名共产党员,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舍小家顾大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作为一名院感人,做好院感工作就是院感科科长的初心和使命,他带领科室人员,对全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培训、指导、监督和检查,日夜奋战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市院感质控中心主任,全市新冠肺炎救治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资深省级院感专家,不辞辛劳,多次奔赴全市多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化隐患于无形,灭危机于萌芽,用实际行动扛起了疫情防控责任,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本色, 为实现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零感染付出了艰辛努力。

迅速研判疫情,当好领导参谋

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院感防控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环节多、措施细,不准有任何的马虎,黄文智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一遍一遍完善,一步一步细化。1月19日,组织全院应急队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防护服穿脱操作进行培训;及时提出了发热门诊、急诊科四个留观病房、邮桥、南院、六院等隔离病区的功能布局改造建议,确保分区合理、流程规范、防护到位。

在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工作上,注重抓每一个流程、每一细节,完善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及预检分诊的工作流程,紧盯消杀人员环境消杀及医疗废物处置,协调做好防护物资的管理。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他的身上全是拼劲、全是责任,他的倾力付出,为阻击疫情筑上了铜墙铁壁。

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督导,及时排查感染隐患

1月25日大年七年级,他受市卫健委委派,赶赴铜鼓县人民医院对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现场指导;从1月27日-12月,对全市23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了新冠防控工作督查,完成了15家二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验收工作 ;2月7日进入市人民医院已收治新冠患者的`确诊隔离病房进行新冠防控工作督导;2月13日铜鼓转入市人民医院产科隔离病区的一名新冠肺炎孕产妇,他对其剖宫产手术、新生儿转运防护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会诊,提出可行性的感染防控意见,确保了全省第一例新冠肺炎产妇康复顺利出院。

积极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能力

疫情期间他先后5次受市卫健委安排,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近2000名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知识的在线远程培训;先后10次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知识的现场培训;同年10月、11月分别在南大一附院、省院感质控中心举办的学术年会上作新冠防控专题报告。

不忘初心再出发,倾心奉献绽芳华。在领导眼里,他敢于担当、工作出色;在同事眼里,他任劳任怨,踏实苦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

院感工作事迹篇5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荆州一医医护战士轮番上阵,不畏风险,逆风而行,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经外科副护士长王丽娜,2月21日,进入隔离三区负责护理工作。隔离三区分为三个楼层,有25名护士,都是从各个护理单元抽调出来的护理骨干,王丽娜团结带领这群兄弟姐妹们,用仁爱之心与患者一道共同抗击疫情。

因为病毒的传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发病。21日,父女两人,想住在一间病房里,可是根据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规范,患者一个阳性,一个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间病房,面对这种情况,护士长王丽娜反复给患者做工作,耐心对患者讲解分开收治的重要性,最终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开在两个单间病房里。

一天,患者刘大姐反馈病房电视不能正常观看,王丽娜在后勤人员的电话遥控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调好了电视。这一刻,听着患者小孩似的欢呼,看着患者欢笑的面庞,王丽娜也开心的笑了。在与刘大姐的交流过程中,王丽娜了解到刘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亲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离,母亲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重的打击下,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大姐心理负担太重了,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王丽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刘大姐,跟她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动态,树立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饮食不合习俗,后来,护士们为他点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还是“吃不饱”,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为他送来了爱心午餐,此时正是中午12点多钟,支助工友、隔离区外勤人员都是最忙的时候,还没吃午饭的王丽娜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决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递员,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来他们为丁先生准备的爱心午餐,送到隔离病区丁先生的手中,王丽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会给他送一次爱心餐,为此,专门预定了志愿者,使这份特殊的爱心能够每天按时到达丁先生的手中。

王丽娜说:“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繁琐、很劳累,但对患者来说,我们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希望。除了给患者最好的医疗护理,还要和他们一起互动,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增强抗疫心胜的信心。”

院感工作事迹篇6

时光中会不会有永恒的感动?很多人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这样一位护士,她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她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她将朴素的笑容绽放,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她将青春定格在燕尾帽下,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

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3团医院护士——潘玉华。

有人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可以验证大地的苍桑。”潘玉华是一名普通护士,在医疗行业无数护理人员当中,她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凭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满腔热情,在15年的护理生涯中,无怨无悔地追求当代白衣天使的使命,她用理想的信念、勤奋的态度和病人的沮丧、绝望做着交换,用自己的微笑抚慰病人伤痛的心灵。她就是这片大海中涌荡的浪花。

潘玉华是1996年从北疆塔城嫁到33团,成为了该团医院的一名护士。那时的潘玉华刚从护校毕业。她怀着满腔的热情,履行着白衣天使的诺言,融入到33团医护工作的行列中。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33团医院,缺医少药,且医疗条件差,住院的患者既有团部的,也有连队的,但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面对,一样的执著,一样的专心。她用炽爱温暖着病榻上的疾病患者,用满腔真情感动着每一位病人的心灵。

今年7月份,一名86岁的男性患者张书孟,由于年老胃肠功能失调,数天未排大便,腹胀、肛门坠胀折磨着这位老人。为解除老人的病痛,医院安排由潘玉华护士行灌肠术,灌肠中坚硬的粪团阻碍导管导入,潘玉华护士就用手指抠出坚硬的粪团,然后灌肠成功,患者排出很多淤积的粪便,老人很高兴,闷闷不乐的心情顿时放松。

几天后,又一名3连的84岁女性患者孙惠民,亦由于年老胃肠功能失调,急需医院行灌肠术,当时坐卧不安的老人,异常痛苦。为尽快解除老人的病痛,又是潘玉华护士为其灌肠成功,但由于老人不能下蹲,排粪便时排了一地,奇臭无比,但潘玉华护士却搀扶着老人足足20分钟。老人排便成功后,面容显得平静而安祥,连声道谢。小潘却说“不用谢,这是我的工作,是我应该做的。”随后又将地上的粪便清扫拖地干净为止。她的一举一动,感动着医院里的每一个人,而小潘护士却面带微笑地说:“我们的灌肠工作取得收效,我们没有白忙活。”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如果说她没有顾虑,那是不真实的。毕竟她已为人妻、人母。但是,她没有选择退却,却选择了坚守。她深知: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今年4月,她的父亲因突发的车祸去逝,这给远在33团的潘玉华以沉重打击,原本约定在今年春节回家探亲的小潘,却因工作需要没能在父亲生前最后尽孝,而留下了终身遗憾。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潘玉华在医院工作15个春秋了。这15年的光阴里,长长的病房走廊、宁静的病室,到处都留下了她的汗水和足迹。每天给病人测体温、打针、发药、铺床、输液,给重病患者翻身,常常超时工作,但她从不言苦,她在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在累中体会自身价值的意义。她觉得全心奉献才是她最美丽的时刻。

工作中的潘玉华还是一个有“心”的护士,她认为选择了医护职业首先要具备和病人沟通的技艺,那就是“微笑”服务。工作中的她总是面带笑容,无论进病房给病人治医学,还是平日闲暇,只要面对病人,她始终以笑相迎,认真询问,耐心解答,并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有不少患者风趣地说:“看见潘护士的微笑我们的病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默默的奉献和辛勤的努力,总会换来大家的认可。在潘玉华热心投入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勤勉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她多次被评为33团医院“优秀护士”。面对荣誉,她总是淡然一笑,她将荣誉化作了对护理工作的挚爱,对患者的关爱,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她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出更多感动生命的乐章!

院感工作事迹篇7

岁末年初,一场疫情汹汹来袭,形式十分严峻。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防控疫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前郭县医院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冲锋在前,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他们不计报酬、无谓生死,在这场战役中聚集在一起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在诸多荧光中,前郭县医院感染科护士刘博妍,她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奔赴防控一线;她放弃同亲人团聚,扔下学业正在冲刺阶段的孩子,守护百姓平安。她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血,不辞辛劳,即使没有任何报酬、补助,也依然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坚守在前郭县新冠诊疗中心。

她多次主动申请坚守在前郭县新冠诊疗中心。隔离病房的工作繁琐且辛苦,防护服密不透风,一旦穿上,长时间不能喝水吃东西,不能上厕所,护目镜即便经过处理但还是会起雾,会有水珠顺着脸颊一直往下流,再看不清也要护理好病人,一个班下来往往贴身衣服湿透,手上脸上全都是一道道深深的压痕,但即便如此,她也无怨无悔,因为隔离人员出院时的笑脸和感谢的话语就是她的强心剂,瞬间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所有的苦累都烟消云散。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新冠诊疗中心护理团队在秦赫泽护士长的带领下,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新冠诊疗中心现接收隔离人员30人,其中密切接触者28人。用她的话说,新冠诊疗中心在各位值守院长的带领下,所有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始终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迅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要领,积极主动的担当作为,充分彰显了一支优秀团队的远大抱负和工作效率。

她也会疲惫,也会焦虑,但工作中的她永远是积极向上,阳光温暖的。哪有什么最美“逆行者”,只不过是学着前辈的样子,默默付出、无私奉献。至今,她依然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越战越勇。

院感工作事迹篇8

今日在这个展现巾帼风采的舞台上,我非常庆幸能站在这个台上,向大家诉说一个“天使百合”的动人故事。朋友您喜爱百合花吗?那圣洁漂亮的花儿被授予了天使的灵性,寓意着人间的温暖和幸福。在人民医院就有着这样一个人,她以宽广的胸怀温暖着每一位病患的心、她以精深的医术挽救赎了无数个家庭,她如天使般把幸福和健康带给了伤患,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天使百合”。或许你认识她,她就是我市着名妇产科专家,我院妇产科行业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妇产科主任。

xx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市人民医院。二十多年来,这支“天使百合”在临床妇产科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先后开创了“无痛分娩法”、“笑气助产术”、“妇产科腔镜手术”等高新技术,推行了“孕妇学校、康乐待产、温馨病房”等人性化特色服务,并创下了剖宫产率在市所有医院最低的纪录。二十多年里,她成功抢救急危重病人数千例,成功救治危重新生儿两千余例,主刀万例手术无差错,连续多年被市妇联、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女能人”和“巾帼建功岗位明星”等荣誉称号。人们由衷地将鲜花和荣誉送给了这支“天使百合”,而透过绚丽的光环,我们看见的依然是她——一个普通的妇产科医生,在无影灯下,在患者身旁,以她的执着,锲而不舍地挽救生命,以她的坚定,竭尽全力地播撒幸福。她爱病人,她付出最多的是对疑难病患者的救治。

xx年xx月,一例先天性阴道闭锁的病例摆在了面前,先天性阴道闭锁在民间被称为“石女”,对于这种病症,临床治疗方法只有一个——“阴道疏通术”。可这种高难度的手术在我市从未开展过,手术的成功系数、手术后遗症的发生率都是难以预测的。当时,有些同事私下对她说“这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一旦闪失,你做医生的声誉就完了,把患者介绍到省级医院算了。”可在农村长大的深深知道,省级医院那几万元的高额手术费,会永远把这个14岁的少女挡在生活的大门之外。看着小女孩父母那焦急甚至祈求的目光,再看看小女孩那稚嫩的脸庞,下定了决心——破解这“石女”的咒语,让小女孩拥有美好的明天!为了把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她查资料,做实验,虚心向妇科老前辈请教,经过长达2个月的探索研究,她终于为小女孩顺利施行了我市首例“阴腹联合阴道疏通术”。手术的成功,驱散了小女孩头上笼罩14年之久的阴霾,也为患有先天性疾患的女同胞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其后,她又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一道道医学难题,相继攻克了介入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等疑难病课题,让一个个因不孕不育而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她爱病人,她思考最多的是怎样用最简捷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她常说“精湛的医术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基础。”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每一个病例,她都仔细研究,不断总结,力求最合理、最科学的救治方案。

xx年初,介入手术不开刀、保留子宫、延长妇女生理年龄的优点,深深吸引了的目光,攻克它,普及它,让子宫肌瘤患者不再忍受开刀切除子宫的痛苦,给自己下了道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开展了我市首例子宫肌瘤介入疗法并获成功。然而,在成绩面前,她没有止步,随着微创技术的蓬勃兴起,她又开始了新的'追求。

xx年,她率先在我市开展了“阴式子宫全切术”;年,腹腔镜、宫腔镜妇科微创技术由她在我市妇科临床推广普及;年,她提议开展的微生物感染检查运用于临床后,为优生优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年,她开展的leep刀微创手术,在妇科手术方法上另辟蹊径,以其微创、快捷的手术优点,极大地缓解了妇科病患者的痛苦。她爱病人,她牵挂最多的是如何让无助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是东桥的一个孤儿,因患功能性子宫出血伴严重贫血住进医院,住院后生活、医疗费都没有着落。

在无依无靠之时,来到了她的床边,像关心自己女儿似的照顾着的一切,为了让得到及时治疗,她悄悄拿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垫付在账上;为了给瘦弱的小增加营养,她从家中带来鸡蛋、奶粉。在她的带动下,科室医护人员自发捐款、捐物,凑钱为输血、治疗。在全科人员的爱心呵护下,痊愈了,临出院的那一刻,懂事的捧着一束盛开的百合送到手中说“宋阿姨,这束百合花很美,但不及您在我心中的模样,您是我心中永远盛开的百合花。”,这支患者心中盛开的百合花,这支无影灯下的“天使百合”,二十多年来,她满怀着对病患者一片赤诚的爱,用她全部的身心谱写了天使百合的动人赞歌。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衷心地祝愿她,天使百合,愿你永远幸福美丽,愿你将幸福与欢乐带给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