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教学心得7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反馈,这种反思能力对于提升思想认知非常关键,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知识积累中的收获和总结,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思政实践教学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7篇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篇1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在丘广辉主持人的领导下,教研组秉承“立足教研,服务教研”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交流、研究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 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20__年安徽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的曝光,我国海尔集团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说明有关的理论观点,同样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有关例子也可随手拈得,闹得沸沸扬扬的联合国改革,我国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党的先进性教育,只要我们有心,具有时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如,学习“公司的经营”这一内容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学校所创立的丘广辉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我们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篇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角色要发生改变。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教师是主角,理所当然是三尺讲台的霸主。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记什么,一切包办代替,一切整齐划一,存在着严重的课堂霸权主义。而今课堂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问题探究的参与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质疑问难的先驱者。从此意义上讲,教师已不再是以往主宰课堂的“圣贤”,而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员,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份子,充其量也仅仅是首席。因此我们一定要放下至若长尊的架子,以平等、谦虚、和善、热情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提出疑问,和学生一道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鼓励学生知难而进,与学生一块享受成功的快乐,总结分析的教训。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应该说于今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只有摆正了师生的位置,才能发挥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喧宾夺主。

其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革。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并落实教育教学目标。这实际上既高度概况了对教师教的要求,又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学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习惯或不知道怎么做,切莫就此而罢休,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步入正轨的。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一旦深入人心,就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而我们教师也会收到一劳永逸的理想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诸如情境教学、话题教学、体验教学、发现教学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快捷有效。总而言之,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多多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自己能做的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我们敢于放手,就很可能收获得意外的惊喜。但放手绝不等于放任, 不要忘了自始至终我们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把握大局、运筹帷幄的重任仍然肩负在我们身上。所以若想不辱使命,我们就必须松驰有度、收放适宜。国中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而且有着极大的潜能等待开发。因此其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速度特别快,只要教师教导有方便很快上路。所以,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浮躁之举。

最后,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在于师生的热情参与。

因为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所以说广大师生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在新课改的问题上我们一线教师和同学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投入新课改的大潮中去。

要想真心实意地搞改革我们就必须妥善处理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通力合作。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谁对他(她)付出真情,他(她)就会对谁付出真意。同样,哪位老师对他(她)负责,他(她)就会信赖哪位老师。当大部分学生都信赖我们的时候,还何愁改革不成功呢?

第二,要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协调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每个人要充实新知识、树立新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得学习,而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踏踏实实地搞教育科研。每位教师、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再苦再累都会克服。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从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优化课程结构为手段,在学生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新思路 充分体现综合活动的课程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既不同于学科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还有别于原来的活动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地方性和时代性。如何体现这些特点呢?为此,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和课程形态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努力做到三个“一”,一是选择那些能体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并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课题,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二是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实际、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课题,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时代性;三是选择那些能反映当地历史和文化传统、反映现阶段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或问题的课题,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其次,在课程内容的表现方式方面,不象学科教材那样直接的、大量的呈现知识、结论和观点,而是采用“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一试”等小栏目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并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写,这就为学生涉及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也为课程的生成性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有利于课程内容的自我更新

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实际,应抓住机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开发体系,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模式。如成立了人文地理社会实践调查小组。调查范围:一是人文地理景观,历史渊源;二是风土人情,英模名人;三是工业、农业的环境资源。此项活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交际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共性全“优”,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爱好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恰恰弥补了单一学科课程的不足,他以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能得到发展。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增加了大量的活动内容,通过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以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为依托,所确定的课题和选用背景材料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源于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因此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些课题虽然不很“经典”,但却很“鲜活”,在时空上离学生近,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三、探索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 加大活动强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起着调控的作用,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对教育学双边活动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注意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体验。

1、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既关注结果,又关注得出的结果的思维过程。除了评价活动结果,还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度、自我调控力,克服困难的精神等进行评价,以教师的评价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的动起来。

2、“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创造多种评价机会,让学生参与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肯定优点,品尝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观自身、展示自身。这不仅仅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体现,更重要的时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独立思考、用于评判、主动发展,展现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是兴趣小组深深植根于当地实际的沃土中,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及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思维活动的过程,是更深层的实践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篇3

从国中的体育教学一下子转到国小的体育教学中,我发现国小生们非常可爱,但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最让我不适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1、国小生的课堂纪律:国小生的课堂纪律非常差,尤其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国小一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什么纪律可言,上课期间,绝大部分同学也都是在说笑打闹,跟没有上课一样,纪律保持一般不超过5分钟就又开始乱起来了,而且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总是要花1/4的时间去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例如:“老师那个同学骂我”、“老师那个同学打我”、“老师我要尿尿”等等,他们的这些行为,让我这个从事国中教学已四年的教师哭笑不得,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2、国小生的行为习惯:国小生们的行为习惯也非常差,上课不知道出来上体育课,前两个星期上体育课都是让老师去班里叫才知道上体育课,老师排好的队形等下次上课时跟没有排队是一个样子的,还得让老师重新整理,根本就记不住自己的位置所在;在上课期间总有很多学生要求上厕所和回教室喝水之类的事情,“可爱至极”。

3、国小生的教学进度:我教的是国小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广播操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也是学生们入学以来体育方面的头等大事,教广播操对我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经过两个星期的教学以后我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广播操的进度非常的缓慢,而且在非常慢的进度中,还是有1/3的学生学不会,我的教学进度无法进行,教学难度也随之上升,我总是想尽一切方法费尽一切心思让学生们能学会,可是无论我怎么费劲怎么努力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我教国中的大孩子教习惯了,可能是我该改变观念了,无论怎样我认为国小生比国中生好教的想法落空了。

虽然初到国小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很好很快的适应这里的一切,很好的带好这些可爱的学生。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篇4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大学联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提醒广大一线教师。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大学联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篇5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大学联考导向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十分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了附属的东西。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新的时期教改的必由之路,它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点”,让德育内容潜入学生的心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人民币”上的图案,讲解道: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我国著名的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学生学习完这一内容,除了了解经济常识的道理,还深深地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一定要有强大的信用体系”,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德育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等,把教材中的思想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讲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可运用讨论法就“人性自私论”展开辩论,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刺激学生的认知意识冲突,使他们的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育智不忘育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知识传授与道德培养、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思想道德理论融入学生的心中。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思想道德知识,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洗礼

1、现实的榜样对于德育教育有无穷的力量,最能打动学生心灵也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在教学中,可使用电影、电视等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高三《政治常识》第三课讲解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时候,我选播了电影《孔繁森》片段,电影中孔繁森的光辉事迹,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同时,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也体现了社会道德标准的典范,让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思想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

2、实践是面对面的德育教育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如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节内容之前,为了让城镇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农村,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我把调查我国的“三农”现状作为寒假作业,请高一全体学生利用春节,调查身边的农民,了解农村,从中真实地体会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分析该如何发展农业。高一年级上交的560多份调查报告中,380多名同学有第一手资料,占全体的67.9%;其中有50%的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次调查,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农村的现状。与一些贫困地区相比,城镇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机会,要更加珍惜周围的一切。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四、联系时政热点,以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升华

时政是大学联考的热点,也是德育的焦点。它新颖、快捷,最扣学生的眼球和心弦,教师切莫错失教育良机。在《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之际,我给学生全面分析两岸关系后,学生由衷地为这一部法律高兴,他们说:“一个国家法制的健全对促进国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分裂国家法》就是这样一部适时出台的法律,它可以遏制__势力的扩展。但是,仅仅靠一部法律还是不够的,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换来国家的和平统一。”

中美发生纺织品、服装贸易等磨擦,我抓住时机给学生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学习汇率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热点、点评时政;还给学生拓展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平价购买力”等理论,学生能清晰地理解和支持中国的汇率制度,从内心渴望祖国强大。

__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讲哲学人生观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我校的实际,针对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教育,用科学的荣辱观理论武装他们,用先进人物在科学荣辱观指导下表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引导他们,用我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他们。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优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篇6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认真听讲学生几乎都能做到,积极思考多数学生也能投入,可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环节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惰性。

数学的学习不同于语文、英语课程,数学课需要学生思维的提升,动手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学生主动思索探究问题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 “懒”学生很多,课堂教学中不愿动手操作、不愿动脑思考的学生大有人在,许多学生的学习惰性很强,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再“懒”,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密切联系生活。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干燥无味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很贴近,从而消除学生的乏味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先通过学生猜一猜老师和同桌的体重是多少的活动,大家都说出了数字和单位(千克),接着师以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引入课件示出:鲨鱼、恐龙、蓝鲸的体重,用千克不方便所以出现了“吨”,为了加深学生对吨与千克之间的联系,便让学生搬一袋重50千克的大米去感受,还通过学生观察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路标、桥头指示牌的照片,有5t、3t、8t等,使学生感受到“吨”在生活中是有很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桌还交流了在买东西过程中要用到“吨”、“千克”,这就更好的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了。

2、合理应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苏教版国小数学教材中对于概念教学的总结、计算法则的归纳,都没有明确的强调,教师课堂上口头的归纳、强调,还是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注意,个别不专心的学生根本就忽略了,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记忆,就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列式出80÷10+12、12+80÷10,尝试计算出结果后我强调了计算顺序,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屏幕上出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法,应先算除法。学生经历了除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探究过程,此时对计算方法做了完整的表述,有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深除法和加法混合运算顺序。下一个问题是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18-80÷10。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独立尝试计算,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计算顺序,学生们都能用自己不完整的语言说出想法,随机我在屏幕上出示:算式中有除法和减法,应先算除法。在拓展了几道计算后我在屏幕上出示了: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除法。这一句话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强化了只是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借助课件中的小猴、小熊的说话表明了自己的位置,这样直观、动态的的情景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场所,使学生在猜一猜谁在第几排第几号的活动中确定了找位置的方法。而传统的示出挂图教学,老师指图学生看图来回答问题直接明了,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声情并貌的电动化教学既进行了个别自主化学习,又能形成互相协作学习,充分发挥为生主动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及时得到教学的反馈,也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二、自主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1、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参与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亲身经历新的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能很有效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什么是四边形和五边形,先是示出了两块地板砖(一块长方形和一块正方形),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知到地板砖各有4条边,也就是四边形,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五边形、六边形的学具,动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图形可以从边的多少上来区别,个别学生还发现桌面、书面也是个四边形,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参与和探究,同时又将身边的物体与课堂中的新知识很好的结合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巧用素材,创设学生活动的氛围。

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的设置活动情景,建立一种亢奋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学生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模糊,首先要使学生明白的是“有几个相加”,教学中我利用班级的学生让大家一齐来数有几个2,有一张桌子就坐了两个学生也就是1个2,数了4张桌子就是有4个2,用乘法列出算式就是4×2或2×4,还让3个学生站成一排,就让其余学生说有几个几,学生告诉有1个3,再上来3个学生排好,问学生有几个几?学生说有2个3,这样让学生来当“几个几”,直观而形象的数一数、想一想,使抽象化的数学转化的简单明了。还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数一数一堆摆了几根,摆了几堆就是几个几,学生乐意动手摆,又在摆的过程中思考了有“几个几”,还有的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操作学习比老师自己的演示、讲解要强的多。

三、及时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备课的形成也随之变化,每节课的课堂总结或课堂反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旦数学课结束了,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的成功,及时的鼓励能给学生带来对学习的喜悦,也为学好数学培养了情感,每节课留下5分钟我便问学生:“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能把你学到的东西给大家说说吗?”活泼的学生可能会主动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个别小胆的学生在同学的带动下也积极发言了,全班交流着自己的成功之处,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学习,也为学好数学创造了机会。

四、难易适中,改变数学作业的单一化。

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的单一、重复性作业习惯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高,要改变单一的机械作业就要做到:

1、设置有层次的作业。俗话说:“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那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对作业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作业布置的简单了,部分优生就觉得吃不包,学困生正好消化了,作业布置难度大了,优生有了发展自己的空间,而学困生就不行了。所以作业的布置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些不同层次难度的习题,让学生们在必练题目基础上有选择的解答适合自己的习题,这样就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了,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2、以书为本,发展性练习为辅。现在布置星期天、假期作业时,让学生从练习几写到练习几,或从第几题做到第几题的现象太多了,这样量大而单一化的练习形式让很多学生是不乐意的去完成,甚至有此学生用抄一遍的方法来应付这样的重复练习,所以在学生的练习中设置开放型、发展型的问题是可适量而取的。如在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后,练习中出现了用“三四十二”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的练习,学生都很容易的写出了3×4=12和4×3=12,再学完了5和6的乘法口诀后,我便给学生留下一道家庭作业:“( )十二”,要求先填( )里的数,再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填了三四十二,写出的乘法算式就是3×4=12、4×3=12,有的学生填的是二六十二,写出的乘法算式就是2×6=12、6×2=12,这就出现了不同的填法,当两种填法呈现在黑板上时,有的学生说我写了两种答案,有的学生写了其中的一种,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很好地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增强了学生挑战难题的热情和信心,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政实践教学心得篇7

历史的伟大在于后人能够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伟人的伟大在于其思想贯穿在历史长河.从古至今,不断吸允精华,不断蜕变出真理,让史事见证.毛泽东可谓是一代伟人,受得起古今中外人士的推崇,不光是带领革命胜利的伟绩,更是其思想的先进性.《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时期为了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思想而完成的.在马克思思想和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注入自己所深入探究而得的思想,成功诠释了以矛盾思维不断发展的前进步伐.从《矛盾论》问世70多年,70多年来,中国革命、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都证明着毛泽东的《矛盾论》和他整个的“矛盾论”,亦即“矛盾思维”的真理性.

矛盾论当中研究诸多,在《矛盾论》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毛泽东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出发,阐明了内因和外国的辨证关系.在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众多矛盾和矛盾双方等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考察中,指出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等范畴,强调在把握和解决事物的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矛盾双方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联结中,强调必须学会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克服任何一种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关于两种宇宙观,显然在新时代里,唯物辩证法所指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才是主流.在世界的任何因素都是不断运动而非静止不动的系统,在每一个时空每一个过程的转化着带有着矛盾的不断转变.但是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转变往往不是由外在取决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即环境只是一种变化的启动条件而非绝对因素,主要是内因的驱动导致事物的发展.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出发.矛盾而引起的发展生活里也比比皆是,不管是人是物都有其自我特征,而一个人的成长虽说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因素,但是其内心不断壮大的源动力才是使一个人变化的最大因素.由矛盾而引发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发展,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更是强调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事物里放开心眼,用观察和分析的角度寻求事物中矛盾的解决方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矛盾出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新旧事物交替带来的矛盾,在不断斗争和解决矛盾中赋予事物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推动事物地前进.

矛盾也从几个情形中去研究其特殊性,在科学领域里事物相对的矛盾,因其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不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

特殊本质,也才能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根据,从而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领域.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运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对待不同质的矛盾的时候也要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新中国成立,落后的生产力和急速膨胀的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道路上,要以其矛盾为研究对象,从而提出符合此矛盾的实际解决方法.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所以在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全面而动态地去分析每一个过程,认识到事物本身就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

矛盾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中得到量的改变,虽其发展过程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没有变化,但在动态之间不断激化中诞生出不一样的特性,因而需要对其实行具体的分析,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合适地处理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在动态间不断转换,即运动,即事物,即过程,也即思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一定要所条件及范围的限制,才能维护真理的存在,才能是理趋向无缺陷.事物也是绝对的,在事物的发展规律之中寻找共同点.

事物的矛盾又有主次之分,在主要矛盾之中又有主次面之分,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一定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是牵动着其他矛盾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先解决了主要矛盾才能确保事物矛盾的解决,在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中也要把重点放在矛盾的主要面上.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如果将矛盾面平等看待,而忽视了其中的差别性,就无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要在动态发展中呈现新兴力量,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矛盾在对抗和斗争中不断新生,不断转化,这使得矛盾的存在及对矛盾解决方法的研究是永恒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清晰地从各个方面研究透析了矛盾的存在.而在于革命道路,甚至于是在新中国发展史上都是生生不息地传承.

对于我而言,革命之路,建设大业之伟岸还不足以攀及.作为当代大学生虽说要用满腹雄心壮志,但是在现实世界的萎靡风下,难免于逊色.从生活里说谈矛盾,只能从人的个体是矛盾滋长的起源说起.人是区别于其他的动物的高级动物,是因其能够拥有思想的伟大.而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地思考与情感的变化充斥着矛盾.在细腻的情感方面,对于事物的欢喜与厌恶地对立,对事情成功与失败的感悟.例如,你爱一个人,爱着也恨着.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绝对的失败也没有绝对的成功.失败的过程既是矛盾的量的改变,成功即是质的跃升.

人在追逐之中,总是在矛盾下抉择的.只有正确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才不会陷入迷惑的局域里.人的一生有始有终,但矛盾无终止,所以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里奔波劳累,渴求富足地生活与安逸着碌碌无为又相违背.人生来对美好的渴望之心与之不相符的现实行动就是矛盾局域里的困惑.只有在矛盾发展力不断改变其内心的驱动力使之朝着最初的目标前进.时间的维度见证矛盾的转化,回忆里恋恋不忘的事物最后也是在最后的默然里烟消云散.人在成长阶段所感受的苦痛往往放在整个人生里就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无法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使得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迷失方向甚至于心智.

只有在当下对自身矛盾的清楚认识,从每个阶段的变化历程总结和改进,从方方面面观察和分析才能实质性地解决矛盾所带来的问题,从而不断地蜕变和完善自我.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2、首次明确指出和…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考点汇总与解析☆考点21:香豆素的理化性质1.性状:游离的香豆素多数有较好的结晶…

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报告正文:历史的伟大在于后人能够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伟人的伟大在于其思想贯穿在历史长河.从古至今,不断吸允精华,不断蜕变出真理,让史事见证.毛泽东可谓是一代伟人,受得起古今中外人士的推崇,不光是带领革命胜利的伟绩,更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会龙中学代明绍通过校本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本期4月份教学活动周交流学习,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新认识.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

浅谈借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摘要:在进行诗歌赏析时,大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原意象、填补空白、开拓意境、虚实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