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心得体会6篇 "人文魂,心灵栽培之路"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具备和展现的人文特质和素质。它包括人道主义精神、情感智慧、艺术修养等方面。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提升个人情操与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能力。本文将探讨人文素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6篇

第1篇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

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体现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

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

去?”、“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报社、表演团等形式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通过一定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硬

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多样,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我们大学生的心智、培养我们高尚情操、塑造我们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会,健康地发展自己,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这是时代在新时期对我们的要求,更使我们的使命。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6篇

第2篇

前不久,翻阅了《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产生了共鸣,尤其是读了梁晓声写的一篇《我的国小老师》,深有感触。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因为他的衣服脏,当面指责了他,全然不顾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殊不知,这是他认为最干净的一件衣服。梁晓声小时候家境贫寒,每天有数不清的家务活,导致手皴;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地干临时工,根本没空照料孩子,也没有钱买像样的衣服。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应该以贫富区别对待学生,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相反语文老师却对他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她的一席话让梁晓声感动不已:“家庭贫穷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羞耻的,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位老师喜欢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她细致地帮他洗头,一共洗了三遍,还给他在脏衣服外套了件绿坎肩,以遮挡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语文老师的关爱下,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还考了满分,并且写的一篇作文还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

梁晓声小时候碰到的这位语文老师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引领他进入了文学的大门。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最终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每个孩子都出生于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绩也有高低。老师不应该总把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语言送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些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所碰到的困难,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埋怨孩子。沟通是最好的途径,静下心来,跟学生面对面交流,找出他们身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尊重每位学生,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尽量照顾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用一些轻松的话语,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让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点,千万不要像梁晓声小时候的这位班主任一样,那样会深深地刺伤一个孩子的心灵,以致于和你越走越远。

国小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这么多年过去了,梁晓声对当时发生的点点滴滴还记忆深刻,足以说明了一点,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尽心尽责地做一名好老师,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国小生涯时,也能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第3篇

在上一学期中,我多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干部培训讲座,在名师与名家的讲座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更知道了众多前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使我的人生得到了很到的升华。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如何开拓自己的眼界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而如何寻找并加以鉴别信息的来源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武汉理工大学本着对我们负责,对广大的学生负责,对我们的家长负责,对整个社会和国家负责的太对,为我们举办了多次高质量、高水平、高成效的素质教育讲座。使我们在大学阶段可以接触到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咨询与最前沿的研究方向知道,让我们在大学阶段便可以有着广阔的视角,可以与世界接轨,走在中国的最前面。

这一系列的素质教育讲座,在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与开拓了我们眼界的同时,还是我们不断吸收名家大师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与哲理,这些及其宝贵的经验、教训,是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归纳、总结出来的,他们无私的奉献出来,不仅是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更正确的理解,还使我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少指示,有了前人的指导,少走弯路,更快的走向成功。

我们平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很难有机会走出校门,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这次学校通过组织讲座,让成功人士走进校园,贴近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为我们介绍他们的`经验,为我们介绍了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和知识。这不仅仅是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帮助了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而且,使我们对专业所学的领域之外有了一定的认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见识和思路,为未来的道路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回顾本次训练,仿佛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人人都无所畏惧,大家都能凝心聚力,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各个表现坚强、勇敢,充分体现了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精神。 在训练开始前 ,教练做活动讲解,在“忘记年龄、忘记性别、忘记身份”的宗旨下将我们分成了四组。从此刻起,我们所有的组员就拧成了一股绳,迅速的完成确定队名、队旗、队训的各项工作。从拓展训练的第一项活动开始,教练就及时的让我们针对每一个项目组织进行讨论,分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虽然两天的拓展训练较为辛苦,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但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们这个团队都有很大的收获,总结起来用六个字形容就是――“团队”、“信任”、“超越”。通过这一系列科目的训练给我一些启迪。

接受任务时,在没有搞清要求、规则和标准的情况下,不能是盲人骑马走哪算哪,只有明确了任务、方向、目标,才能避免蛮干,走弯路。

周密的工作方案对明确方向、规范行为、指导实践、完成任务将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开展一项工作,实施一项工程,没有一个周密的方案,就会受到挫则,甚至失败。经验告诫我们制定工作方案时必须把问题想到前面,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不能等出现问题后才坐下来研究对策,这样既使能及时纠正偏差,也会受到损失,错过良机。

虽然已离开了拓展基地,但一回想起拓展训练的经历,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自始自终我们均为自己的顺利过关而满足,我们为同伴加油而声嘶力竭,我们为同伴成功而欢呼雀跃,我们为全体通过而拥抱而欢呼。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具有合力,那么的让人回味。在一天的训练中,我们快乐着、合作着、前进着、幸福着,这种团结协作、催人奋进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今后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创造奇迹。

第4篇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的意义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它超越了生理学的层面和心理学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处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制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体会。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进展和幸福为本。培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老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老师不行能真正成长起来。老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老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老师必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担当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由于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老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老师,也不行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的确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具有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懂得并敬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力量,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思索力量、实践力量、创新力量等,促进同学的身心和谐进展,为同学的终身进展奠定基础。那么,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同学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敬重同学的主体性,把同学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究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进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沟通和对话。通过这种沟通对话,引导、激发同学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进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老师的人文素养就是老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老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老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同学的敬重和对同学成长的关怀,表现为老师教书育人的剧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老师,肯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师,肯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老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老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老师就必需擅长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此我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索、积累,丰富自己的学问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讨论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向四周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阅历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娴熟的运用计算机猎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乐观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阅历,不断思索、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是我胜利的必备条件,是我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老师的必由之路。

第5篇

不经意中看了《人文素养提升》这本书,感受到很多教师的快乐,都来自学生。古代着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着《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着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第6篇

在阅读教师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国小低年级就开始训练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