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网评3篇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网评3篇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网评3篇

【篇一】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党员干部要像榕树那样集聚群众、像甘蔗那样甜润群众、像灯塔那样守护群众,就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党员干部要像榕树那样集聚群众。在基层,榕树、党员与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榕树支柱根和其他根系非常发达,在瘠薄的沙土中也能生长,每当经过南方村屯的时候,你都会见到一株或多株枝繁叶茂的“古叶榕”,撑起一片片绿荫,供劳作归来的农民就会在榕树下歇息、谈论。榕树下开设“榕树大讲堂”,党员宣讲团采用现场展示、课堂讲课、党课直播的形式进行,宣讲党的最新政策法规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提高“三农”安全防范意识,展现广大党员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解读“抗疫精神”“战贫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帮群众“跑腿”、为群众办事,为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凝聚强大正能量、提供坚强保障。党员干部要像榕树那样集聚群众,将大榕树作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深入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百姓中间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党员干部要像甘蔗那样甜润群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采用铜鼓、绣球、壮锦、羽纹铜凤灯、桂林山水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甘蔗林等民族特色元素的“壮美广西”彩车,沿着长安街行经天安门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向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展示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新形象。而彩车上那一片甘蔗林,既体现广西的糖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也表现广西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甜蜜幸福的生活。在广西,扶绥县作为为名副其实的“甜乡”,全县拥有南华糖业、东亚糖业两家大规模制糖企业,甘蔗种植面积仍保持在100多万亩,良种化达100%,**/2020年榨季入厂原料蔗455万吨,甘蔗种植“产业+就业”让一个个村屯富了起来,靠甘蔗收入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占比70%以上。党员干部要像甘蔗“糖蜜液”那样甜润群众,多为群众解决“急难盼”问题,让群众咀嚼出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甜味”。

党员干部要像灯塔那样守护群众。在东南沿海,灯塔就像妈祖一样,守护着渔民,指引渔民回家的一盏灯。每一座灯塔的背后,都有无名英雄在守护;每一个片区群众的背后,都应该有无数党员干部在守护。“疫情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冲到群众前面。”“我是党员,我先上!”“最硬的仗,要派最能打的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员与群众风雨同舟,命运连在了一起。党员干部要像灯塔那样守护群众,自觉勇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责任,立起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党员干部只有当好人民群众安全的“守护人”,哪里有“急难险重”问题,哪里就是党员干部战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二】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军令状”,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广大党员更须以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不破楼兰终不还,立“咬定青山”之志。目前,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2707个贫困村都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生产条件极端落后、人口素质明显偏低的地方,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叠加疫情影响,产业扶贫面临新情况,还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要在最后不到三个月时间把这些“硬骨头”全部啃下并非易事。“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力。剩下的“贫中贫”“困中困”“硬过硬”“难上难”,更须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意志力、激扬精气神,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攻坚之志,“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胜决心,迎难而上,打好这场硬仗。

不待扬鞭自奋蹄,燃“愈战愈勇”之情。放眼神州大地,脱贫攻坚收官战鏖战犹酣。在四川大凉山,彝族人民搬出了大山,住上“好房子”;在贵州黔西南,布衣儿女走出了深山,端稳了就业的“铁饭碗”;在帕米尔高原腹地,新疆最后一个未接入电网的乡合闸送电,乡亲们彻底告别“用电难”……“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目前,虽然大部分人民群众已摆脱贫困、达到小康,但是依然存在返贫风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击鼓催征、越战越勇的使命感,超常奋斗,确保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少。

敢教日月换新天,聚“战无不胜”之力。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书写了中华民族反贫困斗争波澜壮阔的时代传奇。越接近目标,任务越艰巨,越需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距离最后交上大考之卷不到三个月,广大党员干部须带领群众同时间赛跑、与贫困决战,汇聚锐不可当的澎湃势能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去拔除,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去攻克,以实绩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决战就是冲锋号,决胜就是总动员。冲刺最后一程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职责在肩、任务在手,不畏险阻、勇于担当,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头,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非常之功完成“非常之事”,创造无愧于时代的非凡奇迹,兑现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篇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只有努力让自己与群众成为“知心人”,搭起“连心桥”,引领“心风尚”,才能知道民间疾苦,才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带着烟火气,成为“知心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脱贫攻坚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难啃的都是“硬骨头”,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变得更为迫切。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先发现和找准问题,从群众中取到“真经”,就要迈开腿、弯下腰,俯下身子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家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更加灵活、轻松、接地气的土言土语与群众交心谈心,拉长耳朵倾听群众声音。只有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才能让群众把自己当作“知心人”和“自己人”,才能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拼在一起。党员干部只有到基层、到群众当中沾染了烟火气,才能于细微处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带着真感情,搭好“连心桥”,“路遥知马力,日久知人心”。群众不是石头,大家的共同努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上淡忘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对群众疾苦缺乏深切感受,工作肯定难做,脱贫攻坚必然浮于表面,没有办法真正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并不是将原则、政策、规定都抛在脑后,乱表态、乱承诺,而要既讲原则也讲感情,做到较真不冷漠,热情不失格。只有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立足于“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通过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情,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带着硬功夫,树立“心风尚”,“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群众反映每一件“小事”是构成国家、社会的“大事”,在解决群众反映的一些小事上不能“以事小而不为”。工作落实得好不好、能不能满意,群众心中有杆秤。每一名党员干部始终要牢记为老百姓服务,解决百姓的困难,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党员干部的“心风尚”。对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容村貌整治不力等烦心事、急盼事要马上办、立刻办,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想,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好政策宣传,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政策、技术服务指导,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只有带着“烟火气”“将心比心”,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我们的心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

群众工作是最接地气的工作,把群众的事看成大事、急事、难事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转变,更是一种爱的境界,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让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成为群众走上“康庄大道”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