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统一战线学研究》关于党的民族工作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精准定位了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21《统一战线学研究》关于党的民族工作研究论文摘要汇编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2021《统一战线学研究》关于党的民族工作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1
  
  题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涵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刘xx,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摘要: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的认识,自20世纪初其概念进入国人的视野并被用于国家改造时就已出现并持续至今。从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整体进程来看,有着悠久“大一统”中华文化根基的中国各民族在救亡图存、保全中华的特定背景下自觉凝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践行民族建国方案而建立现代主权中国,在民主共和国家的新形态下开启国家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国家意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内涵。这系统体现为中华民族是以现代主权国家为取向的国家民族,中华各族人民自觉凝聚建立了中华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中华现代国家被赋予并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现代国家的社会根基。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涵,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先导与实践基础。
  
  2
  
  题目:分期与进展:当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线索梳要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于xx,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瑞琪,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多民族国家无法复制西欧初创民族国家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范式,其民族国家建构内在包含国家民族塑造任务。中国民族国家建构所要塑造的国家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国语境中的民族国家建构,其实是建构中华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49至1956年是过渡时期中国民族国家的基础布局阶段,1956至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民族国家建构的曲折前行阶段,1978至2012年是改革开放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至今是民族复兴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国族整合阶段。当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独特道路,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国家建构提供了一套中国方案。
  
  3
  
  题目:宪法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本演进、基础逻辑及实践路径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康x,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讲师,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乐,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单需要思想政治引领,还需要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法律体系的保障与规制。“中华民族”从提出到确定再到不断演进与阶段性革新,最终成为文字表述与内涵统一的宪法主体。我国现行宪法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法权地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中华民族”纳入宪法文本的历史演进及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规范结构,还需要宪制建构的政治与历史资源。公民身份的价值确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属性、民族法律关系的原则引导,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宪制建构夯实政治、历史及价值根基。确认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权地位、构建公正族群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宪制路径。宪法语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在现代国家建设中不断拓展深化。
  
  4
  
  题目:涉疆人权议题国际传播: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郑xx,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近年来,人权议题成为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战略施压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中越来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涉疆人权议题已经成为干扰我国外部发展环境、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和西方削弱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突出方面。西方涉疆人权议题国际传播的炒作重点涉及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所谓“强迫劳动”和所谓“强制绝育”等话题。西方涉疆人权议题国际传播的主体与平台呈现多样化态势,西方传统媒体、所谓的人权组织和智库、新型社交媒体全方位配合美西方国家政府的政治议程。基于这种全链条的话语和动员方式,美西方国家把涉疆人权议题从单纯的传播导向“社会运动”。美西方国家和媒体热炒的涉疆人权议题无一例外涉及我国新疆治理的政策和实践。中国加强涉疆人权议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坚持系统施策:一是升级涉疆研究范式,二是推动涉疆议题传播的跨界合作,三是建立以人权议题为基础的国家叙事体系。
  
  5
  
  题目: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中的涉外因素及其应对之策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李xx,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不仅要眼睛向内,更要关注涉外因素。边疆不安宁主要是国外反华势力与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三股势力”对国内渗透和煽动的结果。开展跨国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斗争,要挤压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国际活动空间,切断其与国外反华势力之间的联系;整合涉藏涉疆外事力量,建立“大外交”机制进行综合施策;区分不同情况,因时因事施策,抵制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登高望远、增强自信,从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化的大方向审视边疆安全治理的未来。
  
  6
  
  题目:流动视域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王xx,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讲师,中国致公党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
  
  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得与使用,既是民族国家整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民族构建的必然结果。作为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特征,流动性的提升不仅推动了工业经济的标准化发展,为通用语或共同语的出现、使用和普及提供了现实条件,也为人们通过统一的语言文字“想象”国家民族与构建身份认同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语言发展的网络经济效应决定了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推动各民族成员实现社会流动、全面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语言的功能拓展性与跨文化交际为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而反哺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蕴含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增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安全的内在价值。
  
  7
  
  题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建设:价值、基础与路径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0年第5期
  
  作者:韩xx,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国国家共同体在形成发展中存在交叉同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既要采取认同的路径,也要采取法治的路径。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有助于夯实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建设形成了重要实践成果:“中华民族”概念入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法规体系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建设要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坚持和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建设的理念和制度设计。
  
  8
  
  题目:《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中“nation”与“nation building”术语之意涵解析——兼论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构建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0年第3期
  
  作者:叶x,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
  
  摘要:“nation”与“nation building”是安德烈亚斯·威默著作《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的关键英文术语,其意涵需要通过概念史梳理进行澄清。“nation”的含义既为中文一体层次“民族”,又为现代“民族-国家”。“nation building”的含义则是对多民族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基于“nation”与“nation building”的意涵界定,《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提出了相应主要学术观点:国家建构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维护国家(nation)以及与建构国家紧密相联的民族(nation)的凝聚力;西式民主化不是促使现代多民族国家(multiethnic state)聚合或分裂的根本因素;国家建构的核心机理是经过跨族群“政治整合”达成“民族及国家认同”;国家建构的基本内容是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多民族国家有效地进行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建构。中国应坚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自信,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与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中国的国家认同统一起来。
  
  9
  
  题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述评——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2014—2019年)的分析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0年第1期
  
  作者:吴xx,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才让拉毛,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孟祥凤,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研究热点。2014—2019年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学术文献显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已经搭建起历史、政治、文化等立体理论框架,提出政治整合、文化凝聚、经济共享和借鉴域外经验等实践路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要在深度、重心、视角以及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10
  
  题目: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一国多族”范式——四论“国家-民族”关系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年第6期
  
  作者:张xx,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副会长;党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工作教育中心硕士研究生。
  
  摘要:中国民族理论创新要符合国情,把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看待和分析民族问题的立足点和基本视角。“国家-民族”框架作为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视角,指向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一国多族”范式。“国家-民族”共同体是总与分、实与虚两个层面有机统一的系统。在总与分层面,“国家-民族”共同体包括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这五个共同体共同服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一体”。该层面主张在现代国家总体框架下推进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统一建设。在实与虚层面,构建“国家-民族”共同体既离不开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等实体的物质基础和支撑,也离不开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虚体的意识引领和精神凝聚。该层面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上而下的伞式关系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文化精神凝聚力。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国家-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
  
  11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认同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及实践要求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年第5期
  
  作者:徐xx,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教师、博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认同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民族认同的本质,明确界定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民族认同的内涵以及“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这一民族认同前提,具体规定了推进民族认同的方法举措,深入分析了新时代民族认同面临的主要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论述具有复合性、发展性、科学性和目标性四个关键特征,是“五位一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入法律信仰、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论述为全面认识民族平等提供了科学观点,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指明了方向,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为国家完全统一夯实了思想基础。
  
  12
  
  题目:新中国70年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与历史启示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年第4期
  
  作者:吴xx,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副处长、副教授,博士。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现了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推动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恢复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世纪之交实现了与时俱进,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创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达到了新高度。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阐明了我国民族领域的基本问题,系统回答了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新中国70年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启示在于: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处理好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看待民族问题。
  
  13
  
  题目:新时代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年第1期
  
  作者:吴xx,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副处长、副教授,博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独特创造性、深远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新时代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国情和重要优势,深刻阐明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刻阐明了民族工作关乎大局的重要思想,科学提出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新论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课题,科学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进步的新任务新要求,突出强调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要求,突出强调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突出强调了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重要要求。
  
  14
  
  题目:融合发展:新时代中国反分裂斗争中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安排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年第6期
  
  作者:李x,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亚研究所副教授;张xx,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的主体。新时代我国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面临的严峻挑战,使得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反分裂斗争中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安排。作为民本思想的综合体现,融合发展强调国家统一主体性及经济社会一体性的建构。新时代反分裂斗争中融合发展的思路,已经从两岸关系领域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等广阔层面。在反分裂斗争的语境中,融合发展既彰显了人民主体性建构的内在逻辑,也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国家认同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
  
  15
  
  题目:互动、支持、认同: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构建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年第5期
  
  作者:陈x,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朱xx,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
  
  摘要:加强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解决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应对思路。实践中如何促使各民族之间产生深层次的交往,如何保障各参与民族交流的平等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以及如何以增加彼此间共性和增进相互接纳来帮助各民族逐步实现交融,是促进当前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着重从民族间互动、资源支持、城市认同三个方面来构建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
  
  16
  
  题目:反分裂斗争中国家文化认同建设论析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6期
  
  作者:李xx,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x,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在反分裂斗争中,文化认同因素影响深远,需要予以积极掌控。一方面,需要在不同文化间建立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氛围与制度支持,以国家主体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应对分裂势力制造的文化隔离;另一方面,要防止以不当的政策和措施刺激国家主体文化建设中的逆向因素。既要在文化间的交流中强调域外文化的内化即中国化,也要慎重处理地方文化中的原生地认同与本土化中的外向问题。此外,如何在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建构文化价值共识,也是国家文化认同建设的重要内容。
  
  17
  
  题目:统战思维与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民族思想研究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5期
  
  作者:杨xx,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和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贯穿着统一战线理念和思维。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彰显了执政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有机结合,一般公共事务与统战工作的有机结合,国家治理与团结联合的有机结合。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中的统战思维,是我国成为全世界处理民族问题最为成功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也为世界提供了处理和解决古老而棘手民族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显著标识。
  
  18
  
  题目:论中国反分裂主义战略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3期
  
  作者:杨x,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x,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多年来,分裂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对我国领土主权完整造成了重大威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威胁将持续存在,甚至会加剧。研究中国的反分裂主义战略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当前,我国分裂主义可分为民族分裂主义和政治分裂主义两大类型。它们是一定条件下、经历一定演变阶段的产物。同时,缘于分裂主义特有的政治性及认同竞争性,近年来,我国分裂主义的国际化进程也呈现加速态势。分裂主义已经对我国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及国家认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中国反分裂主义战略首先要以国家认同为核心,进行系统的理论构建,进而确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在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和外交诸领域确定具体工作方针和政策。
  
  19
  
  题目:边疆地区民族分裂主义的内在结构及防范
  
  原发:《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3期
  
  作者:徐xx,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民族分裂主义既是边疆地区的特殊政治现象,也是危害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准确把握民族分裂主义的内在结构特征,制定更为有效的防范民族分裂主义的路径,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民族分裂势力已经沦落为“遥望”国内的外部“流寇”流寇,并由其核心成员组成空壳结构勉强运转。在未来走向上,我国的民族分裂势力随着其核心人物的相继凋零,很可能会因群龙无首而作鸟兽散。根据民族分裂势力的内在结构特征,我国应结合他们的现实状况,逐步消除他们在国内外的负面影响。在保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软硬两手策略是目前中央政府打击分裂势力的最重要手段,也是相对有效的策略。同时,要充分利用恰当时机阻止民族分裂势力的蔓延,阻断西方政客对其的故意拉拢,切断民族分裂势力的外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