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心得范文2篇 IT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心得

本文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心得范文”为主题,旨在分享对于学情分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心得体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将从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对于学情分析的思考和建议。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心得范文2篇 IT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心得

第1篇

龚某某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中提出:学情分析是为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主体(即学生)进行分析,包含对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分析。结合龚某某老师的论点,我还以所教授的语文学科为契机查阅和学习了相关文献,收获颇丰,现将学习心得简述如下。

一、学情分析是动态的、连续的、系统的。

学情分析是备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包括课前认真分析、课中仔细观察、课后及时小结三大主要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是老师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把脉的过程。

课前需要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性、学习风格、年龄特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从而了解学生的"已知"程度和"想知"内容。在备课阶段还要立足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未知"知识点,分析学生"须知"知识点,确定学生"可知"内容,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课中仔细观察,从全局把握教学进程,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更适宜学情的最近发展区。

课后练习是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比学生教学前后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教学策略,才能更准确地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学情分析既要兼顾整体综合判断,又要针对个别因材施教。

以我正在执教的国小二年级学生为例,本班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因为不可抗因素(疫情)长期处于居家学习状态,导致在二年级伊始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此时的学情分析格外重要。延续传统方式,我采用了发布问卷星的方式,通过家长填写问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班级学生整体学情,对于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单独了解,探求解决办法。开学后在班内进行了摸底测试,以书面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情进行整体把握。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个别分析、因材施教。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过于正式的个别谈话并不可取,课间和孩子们多交流反而更容易获得有效信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感受来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以得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从整体到个别,学情分析要涉及全部学习对象。

三、学情分析既需要工具性量化,也需要综合性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和网络工具进行更为清晰直观的量化分析,如:问卷星、钉钉打卡、钉钉家校本等,但这些技术手段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以问卷星为例,不论是学生和家长在填写问卷时都会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和一些个人顾忌,因此,一手的调查结果也会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学情分析需要技术支出和综合分析的结合,对于明显偏差的学情调查,我们还需要多角度多方式来综合去判断测量。

学情分析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个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教材,关注学情,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效。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心得范文2篇 IT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心得 第2张

第2篇

这几天,我认真拜读了龚某某老师的《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通过学习,我的收获还是不小的,现将心得体会表述如下:

龚老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认真地进行学情分析,我们的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有效。龚某某在备课时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她根据所教班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选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实例和任务的难易度,合理分配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因此,龚某某在进行不同水平层次的班级教学时,分别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了相应调整,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之能从已知穿越未知,顺利达到知识内化的彼岸。由此可见,学情分析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学情分析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情分析、认真做好学情分析。

龚某某认为要想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情况,确定学习内容,需要在课前认真分析、课中认真观察、课后及时小结,环环相扣,层层铺垫,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把脉,做好准确的调控和引导。

1.课前认真分析。任何教学活动设计都围绕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基点,穿越未知区域,从而建构意义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能力的积累加。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累加呢?课前需认真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能力差异性、学习风格、学生年龄特点,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通过对学生基底的摸底了解,才能更贴切于学生实际,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课中仔细观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巡回观察学生学习进程和动态变化,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符,并找到与预测目标的差距,以及和课前分析的情况是否存在不一致现象,便于及时做出调整。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技能目标达成度上的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提升。

3.课后及时小结。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节课之间都是紧密关联的,只有在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才能顺利地开展下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课后及时进行学情总结,对比学生在教学前后的差距,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策略,有利于下阶段确定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利用问卷法了解学情。问卷法比较适合大面调查,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答案尽量可量化,最好是选择或判断,以方便统计。

2.利用交谈法了解学情。对于部分不愿答卷或随意答卷者应与之交谈,掌握真实信息,为备课及教学提供一手资料,最好是问卷法、交谈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利用“教学观察”了解学情。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言一行。所谓“教学观察”技能是指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通过教学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4.利用“作业批改”了解学情。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作业批改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以及现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以求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思维误区,从而进行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目的。

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如“定时考练法”、“谈某某”、“开展第二课堂法”等等。老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心观察,多总结经验,多开动脑筋,把多种的方法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起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