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一些法律法规

宅基地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关系现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转让方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宅基地的转让变的更加流行。宅基地的使用权是国家给予农民的一项权利,也使证明农村居民身份的一种方式。想要转让宅基地应该需要知道宅基地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一些法律法规。你有了解都市又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宅基地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一些法律法规,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宅基地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一些法律法规
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转让人拥有二处以上的农村住屋(含宅基地);
  
  (2)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让;
  
  (3)受让人没有住屋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
  
  (4)转让行为征得集体组织同意;
  
  (5)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地随房一并转让。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为建自有房屋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其权利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具有身份属性,其在一定程度上有福利性质。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的法律依据
  
  从受让的主体上,可以分为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让。
  
  如果受让方也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过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则应当认定买卖行为有效。因为根据《宪法》第十条,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其所有权属于集体,而农民作为经济组织的成员,対于宅基地拥有的是用益物权,即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处分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所以,如果事后经过农村集体组织同意,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反之,则应认定其合同无效。也就是说,对于此种情况,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以及进行登记是转让有效的前提。
  
  而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是无效的。理由是《宪法》第十条,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且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人身属性,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法取得。
  
  然而,在现实当中转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对其在宅基地上建造的自有房屋进行转让,根据《物权法》第六十四条 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农村居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属于农民个人所有,这一点不存在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让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则其有效无效的区分与前述情形一样。
  
  如果房屋买卖合同的受让方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根据《物权法》第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据此,似乎可以认定,转让房屋的协议是有效的,其实不然,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第七条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物权法》地随房走的原则,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自有房屋的转让,必然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一并处分,而农民的处分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中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房屋转让协议应当认定无效。
  
  只是在转让的过程中国一些弱势群体应该至于保障自己的权利。一方用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合同这无效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也是无效的,所以大家签订的土地转让合同应该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