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心得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的智慧,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与生活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与生活心得5篇

数学与生活心得篇1

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育过于强调静态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一般以正规性的集中教育活动为主,把数学课当成幼儿学数学的唯一形式,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高系统性、高结构化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思想方法的倾向,过分重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并成为一种负担。而在新颁布的《纲要》精神中儿童数学教育所要追求的并不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人类思维的结晶,而在于获得迁移和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个体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它重视幼儿园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重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重视课程的整体效益,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对实施“以人为本”,探索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个性,释放创造性等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趣”导航,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合理设计游戏情景,让幼儿玩中学,如:在教幼儿学习分类时,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几何卡分类,不如带幼儿一起扫“落叶”。我在教室里撒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背面有算式的“落叶”,然后将幼儿分组,要求各组动脑将“落叶”合理拾成几堆放在一起。

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可以将同颜色的树叶堆在一起;可以将同一形状的树叶堆在一起;也可以将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树叶堆在一起,在此游戏中,所有的幼儿都自主参与,不同水平的幼儿均能得到练习,提高,使得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也得到发展。

二、营造赏识氛围,激发幼儿自信

自信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据着基石性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能力,而赏识氛围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它是建立自信心的“孵化器”。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因为这种环境能让幼儿有安全感,从而使他们产生思维与创造;其次要建立一种激励、鼓舞、感化和召唤的环境,因为这种环境能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他们产生充满活力与创造的体验,使其自身的个性化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处处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的一言一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体验、感受,并通过“你真棒!你能行!”……等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畅谈、畅想、大胆探索。

三、在操作体验中发挥幼儿主动性,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的理论中认为儿童最初的知识发源于动作,三至六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通过操作让幼儿具体地理解数学概念,直觉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因此,操作活动是联系幼儿周围环境和

心理结构的一个较好的纽带,幼儿只有通过自身的各种操作实践活动这一纽带才能独立、自主、自发地获得有关数学感性经验。那么我们就要采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如:幼儿在认识、、、三种形的基础上,进行“图形拼搭”操作,幼儿并不能预知组合出什么图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儿,促使其主动作用于单一图形的材料。在反复的操作中,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图形组合,通过主动探索,将未知变成已知,发展了幼儿思维;同时在拼搭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释放了创造力。

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要遵循面向整体和注意个体相统一的原则,对智力、能力强的幼儿要充分发挥其潜能,注重了解、保护、诱发其学习数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对一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要格外关注,耐心开导,积极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发其学习数学的能力。如:复习几何图形(、、、)这一活动,我给能力强的一组幼儿提出问题:如何将半圆形、长方形变成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数量若干),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了解图形中的转换关系,能力中的幼儿让他们将图中的几何形与相似实物连线,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用不同颜色给几何娃娃上色彩(同一形状用同一颜色)。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努力追求的积极性。

四、表达与分享数学经验

在幼儿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操作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动作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对动作又能起调节、辅助作用,教师要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概念的理解的机会,一般在操作过程与操作后进行,主要起交流和整合的作用,也有利于幼儿对感知的分析、综合、归纳。如:当我以主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让幼儿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即分享数学经验。

五、将数学学习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中,教师应让幼儿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进而让幼儿理解数概念。

(一)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如:幼儿周围的人,有“高”的、“矮”的;外出乘车有“大”的车、“小”的车;分点心可感受“1和许多”,分杯、勺时又能感受一一对应;家中的衣服,有爸爸的、妈妈的、我的,有春季的衣服、夏季的衣服、有不同布料的衣服中感受分类……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做个有心人,增强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的意识,引导幼儿在无意、有意中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到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敏感。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由于幼儿乐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我们就应当尽量使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一要提供来自生活的学习材料。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既受幼儿的喜爱,又更具有变通性。如:火柴梗、废旧纽扣、花生玉米粒等,幼儿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进行点数、排序、比较、分类等。二要情节设计贴近生活。幼儿的教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所设计的情节的引导下产生展开的。如果教师所设情节是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幼儿的兴趣会更浓,如:请幼儿按穿鞋子的种类排队,进行分类、排序记数、比较、制作标记等训练。

(三)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还应包括幼儿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与愉快。如:角色游戏中玩商店游戏《逛超市》。幼儿由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从中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巩固加减运算知识。又如:计算活动《铺路》中,幼儿在完成“铺路”的过程中,掌握了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大大激发了其学数学的热情。

六、尊重差异,提倡个性化的数学教育

幼儿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由于幼儿的成熟水平,知识和能力背景不同,他们对数概念的掌握以及他们的思维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解决问题的质量高低不一,此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给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求同”,更要“存异”。个性化的数学教育是“教育应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体现它既满足了个体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之,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幼儿主动学习,让每个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有自己的发现,才能有效地释放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情感、态度的发展。

数学与生活心得篇2

一、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和名称功用;吃饭时几个人,几个饭碗、几双筷子、几把椅子理解对应关系,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核像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像这些材料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认知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形状串珠,积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玩送给妈妈礼物,请幼儿用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把串珠交替排列,为妈妈制作一条彩色项链。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学习了形式排列,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至用

?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在绘画泥工、剪贴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也可进行画糖葫芦的绘画,要求画出几个一个比一个大的糖葫芦并连成串(大小序列),这些内容都拓展了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四、总结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条融于生活寓于游戏的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有效、甚至高效。

数学与生活心得篇3

国小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国小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国小生的特点,将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国小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实施国小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不能把意识强加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里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探讨、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学。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模拟购物。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校园花坛、水池等设施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如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提问“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这样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说:“我买5包面包,一包1元,共花5元。”“我要买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这时让学生计算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再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非常有趣,同时也赋予了数学算式生命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习,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数学方法解答出来,如给学生布置感受数学的任务:让学生陪父母去市场、去超市买东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影子。上课时,很多学生争相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在市场买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买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请同学们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计算。用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学,将数学探究生活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探索实践的能力。

国小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数学与生活心得篇4

我花了一个上午认真读了《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在这本书里我真的是学到了不少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或者忽略了的育儿知识。

首先看第一部分:无穷的宝库。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无限的宝库,等待父母去启发、去发掘,第一部分提到的特质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所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作者提到孩子的各种能力,可能都是父母比较容易忽略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影响深远的,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一下。比如想象力让孩子拥有超能力,而想象力的游戏,就是想象力最佳的训练方法,读了这部分后我会更有目的地培养女儿的想象力了。

对于自然力的无穷力量我深有感受,我一直相信大自然是身心快乐的源泉,大自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开心和喜悦,虽说小区花园也不错,但一有空时我和老公都会带女儿出去外面玩,让女儿尽情地拥抱大自然。说起神通力我还有点陌生,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孩子的神通力,总是希望我们能够去发现和赏识,不要只是把孩子送去潜能开发和学习,父母本身也需要开发,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也能让孩子将来的人生越来越成功!

再读第二部分:危机就是转机。当孩子的人格、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时,作者提醒父母不要急,不要慌,好好地静下心来,危机就是转机,应付危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其实很多小孩子的问题多缘于父母的问题,比如缺乏耐心易让孩子成为多动儿,父母要思考很多的问题,是否自己不够有耐心啊,有时我就是这样,如果女儿调皮撒赖时我就容易激动,很快失去耐心,今后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行。说到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最易得自闭症,小区里有个小男孩就有自闭症,虽然我没跟他父母深谈他们自己本身是不是有安全感的大人,但我只到看到他出来时,我都会鼓励女儿去跟那个小男孩交流。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真是一本不错的书,让我受益良多,希望有机会再一次捧起来深读!

数学与生活心得篇5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群众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这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群众行动。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自然角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活动区记录表前,寻找着自我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好处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简单,给他们支配自我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我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我的行为,构成必须的时光观念,有着更深远的好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光,让他们生活得更简单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光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群众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光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潜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群众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就应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我支配自我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状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光,安排自我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能够使孩子构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这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搞笑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应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泗水新中展开教学已经有三个星期了,由中国教师承担的中班华语教学课时每周2小时,本地华语教师承担4个小时,累计周教学时数为6个小时。至今为止,中班孩子理解华语教学累计18个小时,学习了“手、苹果、小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七个词汇的汉字与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