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范文2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是值得大家收藏的一本书,经过反复品读后,是不是都从中收获不少知识呢!那么读后感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范文2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范文2000字

“月落玉长河”,是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改编成电影剧本时所用的名字。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其视角之宏大竟令我无法为这篇笔记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题目。

这部作品以两条并行的主线、细腻的笔触构造出一个穆斯林家庭几代的生活图景。同时,也以独特视角反映了当社会的某些侧面,比如战争带来的无奈离别与孤独,生意人之间的诡谲无情。作者的文字力透纸背,直指人性。细腻处将人内心的矛盾挣扎刻画的淋漓尽致,大气时又能表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战争的残酷、人们内心的普遍焦虑。

在作者霍达的笔下,有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令人难以忘怀。当单纯坚强的新月带着她注定无法守候的爱情无奈离世的时候;当楚雁潮多年后再在新月坟前拉起那首梁祝;当一切美好的东西破碎的时候,不忍、难过,却发现,小说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苦楚,都那么的让人不忍责怪。曾听一位朋友说倘若君璧不那样绝情,也许新月便不会遭受那样的悲剧结局。然而,人非圣贤,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作为一个妻子,君璧自然也有自己的坚持与苦衷。很多时候,人性中的弱点似乎都是可以包容的,只是悲剧就在那些弱点之中一点点凝积成形。这让我不免想起周国平的话“没有哪一种人性上的弱点是我不能原谅的,只不过有的是出于怜悯,有的是出于不屑。”当君璧的狠绝、子奇的懦弱共同扼杀了新月这样一个纯真女孩的生命时,我们又如何能够不愤怒,如何能够不惋惜?

同时,文中点缀着的燕园之景、拜伦之诗、梁祝之曲,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从整个穆斯林社会向中原文化融入的宏观角度看,韩亦清、梁君璧等人始终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尤其小说中写到的韩亦清细细雕琢宝船的专注,梁君璧每日进行宗教仪式时的虔诚,都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并不大众化的群体中透露出的一种坚持,正是这种坚持使得这一民族在汉族的大众群体中长期生存却又未曾被同化,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诚然,对于民族的坚持,禁止与外族通婚,在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新月和天星的爱情。但另一方面,书中所描写的回族婚嫁、葬礼等又都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被其或庄重热闹,或肃穆悲痛的气氛所打动。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这又是一个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一种投入与坚持。当作者与人物进入同一个世界的时候,文中的人物也变得更加真实和富有灵气。也许正是作者的这种情感投入才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富有魅力,才让读者也深陷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中。

下面是对书中一些细节的摘录: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这段祷辞在全文开头和结局处都曾出现,透露出葬礼上的肃穆庄严,开头时出现时物是人非,而结局处出现,则已是新月的葬礼了。个中滋味,自是耐人寻味。

“拜师仪式是极为简单的,不必焚香叩头,穆斯林最尊贵的礼节就是“拿手”,师徒二人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双和琢玉有着不解之缘的手、两颗痴迷于同一事业的心,就连在一起了。

“梁亦清带着他来到西便门外拜谒祖坟,这里埋葬着梁家世世代代的先人,高超的琢玉手艺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以后,就只有传给易卜拉欣了。梁亦清希望得到先人的谅解,他想:易卜拉欣虽不是梁家的骨肉,也是穆斯林啊,身上流着同样的血!

“面对眼前一片没有生命的荒家,易卜拉欣看到的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六尺之躯,一抔黄土,穆斯林们一个个离去了,什么都没有带走,把一切都留下来了,汇成了玉的长河。现在,他怀着衷心的敬仰,涉下河去,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了。”

这段文字是梁亦清收韩子奇为徒时的一段描写。其中,“拿手”的简单礼节却有着令人震撼的感染力。收徒这一段也反映出了穆斯林内部的向心力,只要是穆斯林,身上就流着同样的血的这种观念让人动容。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多年以后,新月已死,物是人非,冰月回来看望女儿,在坟前见到已近中年的楚雁潮为新月拉响这首《梁祝》。在此,不得不又为两人坚贞的爱情所感染。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更加遥远的未来里,这个故事会继续感染着更多的人。作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范文2000字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幸得一睹风采,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你了。此刻我的胸膛内莫名的激荡着怎样的情怀呢?好像是久违了的感动,好像是没克制了许久的共鸣。我被主人公的命运所深深牵引,为他们担忧,为他们不平,为他们痛惜,为他们哀伤。最后我竟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了。原来人类的感情都是如此类似,伤痛也是如此类似。现在我所留下的零星片语均不过是暂时的混乱的。我只把它粗粗速读了一遍,留下的不过是些粗陋的见解。

但是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考虑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

不得不提到的第一个令我触动的人物,她竟是卢医生。以下是她对新月所讲的一段关于莪菲莉亚的话:“我觉得这个莪菲莉亚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你看,她那么爱哈姆雷特,却连表达的勇气都没有,只会说,‘嗯,殿下’,面对宫廷里的阴谋和哈姆雷特的悲剧,她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莎翁对她的结局无计可施,就让她疯,让她死,这也是令我不能接受的!她死的倒是很别致,漂在明镜似的水上,头戴奇异的花环:毛茛,荨麻,雏菊,长颈兰,轻轻唱着古老的歌……是的,很有诗意,很美,可是,这美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不能欣赏这病态的美,死亡的美,我要看到的是健康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美,生命的美!”

多么激动人心的一番话,居然出自一位天天面临生死早已近乎麻木的五十旬的女医生之口!我多么敬佩她!将来我也是一名医生,而我同样也在追求着她口中所言的美。她对美的定义是那么不容置辩!她是那样的坚定心中的理想!我的心被振动了,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共鸣!真,善,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可是在各样的磨砺中我们遗忘了丧失了追求的勇气,我们像个懦夫一般退下阵来,我们固守着心中的安稳却不知道到底固守着什么。我们的心底成了一个空洞,除了逃避和妥协,我们似乎没有了其他的路。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去了哪里?那种震慑灵魂的.耀眼光芒被遗落在人类的哪个角落?人还是人吗?还是一句行尸走肉而已?!我竟也对莪菲莉亚厌恶起来,虽然我还未很好的拜读过莎翁的这部著作《哈姆雷特》。

这部瞎说让我看到真正的人,让我体会到真正活着的人是怎样的。他们真诚,善良。他们怀揣着爱人的力量,这力量就像爆发的火焰,绚烂夺目!每个人身旁的人都会被其耀眼的光芒遮蔽而显得灰暗。我看见的第二个人物是奥利弗。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奥利弗付出了爱,但没有得到收获,在追求和希冀中,他死去了,把遗憾留给了别人。而她自己去似乎没有痛苦,在追求中死去,留下的依然是希望。在他的手中,是苍翠的枞树和鲜红的玫瑰,他走向了爱神,而不是死神!“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我似乎已经爱上了这个单纯执着的年轻人。虽然他是虚构的人物,课她确实是那么的有血有肉!爱一个人是幸福的,付出是快乐的。奥利弗虽然没有得到冰玉的爱,但是她从来没有埋怨。三年来他让鲜花一直放在冰玉的窗台,那些鲜嫩的花儿是奥利弗炽热的爱,它们是他派来的使者一直守护着冰玉。奥利弗死了,但他却是幸福的。比起那些恐惧去爱的人,奥利弗是多么可爱!冰玉将自己的痛苦加在奥利弗身上,她伤害了一个不该伤害的人,一个到死都还爱着她的人,她永远也无法偿还了。不过我深深相信奥利弗若知道冰玉的内心,他一定同样愿意去爱着她的。是他用爱来唤醒冰玉战胜对爱的恐惧,奥利弗真是一个伟大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