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上墙心得体会5篇

我们写的心得体会一定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的心得体会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成果上墙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成果上墙心得体会5篇

成果上墙心得体会篇1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即使再不舍,时光也若东逝流水,一去不返,转眼间,我已经加入记者这支队伍四年的时间,可总觉得自己还是新闻战线的一位新人,在我们部门有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的老记者。四年间,我认为我在在记者这个岗位上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采访,我没有出现在突发事件的新闻现场,也没有身处危险,做过那个黑生出窝点调查,为此我深感惭愧。但是几年的采访中,我感受到了这个世间的温暖,也把温暖的故事讲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我记得有一首歌的这么唱: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是的,我人为我每一次采访的主人公都是我的眼睛,让我感受着世间的温暖。我记得当时是2015年12月8日,有这样一条消息出现在不少灯塔人的朋友圈上,消息的大概内容是:爱心传递,为紫涵祈福,市实验国小学生患白血病急需治疗费用,希望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伊紫涵当年10岁,我市实验国小的学生,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被病魔击倒,经过沈阳盛京医院确诊,她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之小紫涵幸福的三口之家被病魔摧毁,小紫涵的母亲不辞而别,父亲拼命赚钱,小紫涵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然而小紫涵七次化疗还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费用,走投无路之下紫涵的爷爷向实验国小求助,学校的师生马上动员起来,于是就有了那一条爱心传递的消息。

消息一经转发就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不断的有人捐款,或送到学校老师手中,或送到小紫涵家中。到后来朋友圈的内容就变成了“爱心传递,为紫涵祈福,相约实验国小11日下午1:30”。那几天我们部门持续关注着事件的发展,每一次到现场采访都会被感动的热泪盈眶。12月11日下午1:30在实验国小举行爱心捐赠仪式,当时我在捐赠现场,记得当时实验国小四楼的会议室内挤得满满登登的,走廊里也汇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爱心人士,同时还有爱心人士不断的赶来。整个仪式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几乎是全程含着泪水完成采访,那个时间没有人计较得失、胜负,满满的都是爱心,我看到有小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拿了厚厚一沓散钱放进捐款箱,还有的人匆匆的来,匆匆的走,连名字都不愿意留下,当时的心境甚至无法用语言其描述,那几天所有爱心人士一共汇集了将近50万的善款,真的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全灯塔的的爱心托起来小紫涵生命的希望,最终战胜病魔,回到了校园之中。

庄子说:“大爱无言,大音希声”。无论这个社会如何变迁,我们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永久流传。2015年4月份我接到一个市红十字会要接受捐赠的采访线索,当时并没有没觉得是多大的事情,但想着去看看也到了采访现场。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颇感意外,颇受感动。

当天市红十字会要为一对祖孙俩办理自愿捐献遗体的相关登记手续。这对祖孙俩是住在烟台街道兆麟社区,奶奶叫王素玉已经80多岁高龄,孙子叫穆晓亮,自小患有脑瘫,两人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一直靠着低保维持生活,平时左邻右舍有什么好东西也会给他们送过去。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们积极、乐观,祖孙俩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就是要一起捐献遗体,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的关爱。其实,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屋里基本没什么窗户,整个屋里黑黢黢,特别小,所有的东西都是破的或者旧的,可以说极其困难了,可是能感觉到祖孙俩都很乐观,怀着感恩的心生活,默默的做出决定,默默回报社会以温暖。

这样积极、乐观、温暖的故事,在我这几年的采访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现在的社会,冷漠与抱怨常常使我们心痛。然而,像这样一个有一个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感动于大家为留住生命齐心协力,为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为摆脱贫困积极努力,为普及教育留守山村。每当我走在华灯初上的街上,当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时,我总是想,他们或许就是我采访的众多可亲可敬的人当中的一个。正式这些可亲可敬的普通人用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动着我,教育着我,一直让“温暖”这样的心境在我心中不曾动摇。我庆幸,在许多人用“物欲横流”用“人心不古”之类的次来形容这个社会是,在许多人因为价值取的偏差而变得玩世不恭时,我却常常能被这些普通人所感动,常常因为他们的精神和信念而泪流满面。

这一刻,我自豪我是一名记者,我用笔记录下了我们这个城市发生的没一点变化,用心感受着社会的每次一温暖与感动,感受着“和谐灯塔”所奏出的每一篇动人乐章。

很多时候当黎明还未托起朝阳,我匆匆的脚步,已经奔波在采访的路上。当夜空摇曳漫天星光,我疲倦的身影,仍穿梭在编辑器、监视器之间。我要说,我们一支劲笔,就是一杆正义的枪,鞭挞丑恶,也把真善美颂扬;一组镜头,浓缩人间万象,关注热点,也心系百姓安康。恰恰是这份职业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未来,我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奔跑在采访的路上,认真的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用心去记录社会的温暖。

成果上墙心得体会篇2

没成想,我们这次打扫社区卫生还换回来了一面锦旗!这是我和我的同学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开始我们只是做着帮社区打扫打扫卫生,充实我们的大学生活去社区打扫卫生的,没想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当我和我的同学们手里接过社区居委会领导给我们送来的锦旗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在美滋滋的同时,我们各自也在心里计划了一下下一次的志愿者活动,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不仅充实了我们的大学生活,还为我们大学生活涂抹上了精彩的一笔,这实在是比我们在寝室打游戏度过大学生活要有意思多了啊!

过去我和这次去社区打扫卫生的同学,我们是几个人认真上课,但下了课就不怎么会花时间去学习或者做别的有意思事情的大一学生,我们几个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下了课跑去网吧打游戏,没有课的日子,我们可以打得天昏地暗的,反正我们也不知道要做些别的什么好。离大学毕业还有三年多的时间,这会儿考虑工作的事情还太早,我们也没打算走考研这条路,于是,在一个我们几个都打游戏打的开始腻味的时候,我们其中一个人提议“不然我们去帮社区打扫卫生吧!”我们当时听了也没多想,就觉得这件事可以让我们大一的生活除了游戏还一点别的,我们就带着卫生工具来到了社区。

我们也没有跟社区居委会打什么招呼,我们几个大男生拿着工具就开始在太阳底下卖力地打扫了。虽然我们只有四五个人,可我们年轻人力气大,一个下午就在大汗淋漓下把社区的所有卫生打扫完了,包括社区的门窗,包括社区的所有水泥地,也包括社区的花园和草坪。我们打扫完检查了一会儿,发现社区每一楼里面的楼道还有点卫生死角,我们又把工具拖着来到社区的居民楼,把他们所有的楼道重新打扫了一遍。在找到了社区的公共水龙头后,我们还把带来的水管给接上水龙头,一边冲洗整个社区的水泥地,一边算是体验玩水的乐趣,把社区有尘土的地方都清洁了一遍。当然,我们的玩水的乐趣没让其他人发现,我们既没有把水临到过路的人身上,也没有把卫生情况弄糟糕。算是在一种愉快的劳动中把所有的社区卫生打扫了一遍。打扫的过程中,我们也没见有社区居委会的人看见我们,或者是我们打扫卫生的时候太专注,我们根本没想到还能得到社区的肯定。我就记得我们打扫完卫生后,在社区的小卖部一人买了一瓶儿汽水儿,一边干杯庆祝我们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边感谢我们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成果上墙心得体会篇3

新农村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乡镇财政资金成就为基层财政的重要职能。如何做好涉农资金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乡镇涉农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乡镇一级财政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要站在维护财经纪律的高度,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充分认识做好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乡镇财政的涉农资金监管职能,支持并督促乡镇财政所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乡镇财政所要准确定位自身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制,切实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效益问题。

(二)明确监管范围,优化监管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乡镇财政应将乡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补助性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二是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对各项补助性资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做到了及时公开、公示,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卡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以保证资金按期拨付并兑现到位。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乡镇财政必须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加强镇、村资金和财务监管。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将预算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将所有收入及时入账。五是乡镇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级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核算工作的跟踪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审制度,规范财政监督检查行为,加大对财政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力度。

(三)创新分配体制,探索公平机制。针对当前人地矛盾突出现象,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要积极探索惠农资金分配体制,力争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党的富民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每个村民。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下,按现有人口分配乡镇财政补助资金的办法。即经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对乡镇分配到村的按田地分配的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采取以现有人口平均分配的办法。实行这种分配办法后,则可让没有分到田地的现有人口也可分配直补资金享受党的惠农政策,感受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处,有效地解决按照田地人口分配中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

成果上墙心得体会篇4

“三生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开展“三生教育”活动的首倡者、罗崇敏厅长曾对“三生教育”作过生动的阐述: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命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所构成。人生发展是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整体运动过程。我们一直都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但是什么是我们真正面对的生存呢?生存很困难!什么是我们真正的生命呢?生命的品格!什么是我们要面对的生活呢?生活中既有机遇、事业有艰难的挑战,我们就是要把生命、生存、生活这?三生?联在一起,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做一点事。对于我来说,最好、最恰当的岗位就是站在讲台上,我觉得心里最宁静、最舒服的时候就是面对学生,只有要我看到的学生在,我的心里就觉得很踏实。教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作为一个老师,使命不就是陪伴成长吗?在成长的每一阶段,去体会并欣赏成长中所有的欢欣和酸楚,去洞察并且包容地陪伴,在陪伴中引导,而不是板起面孔训诫。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那么我们无法埋怨这道中间的鸿沟。

人的一生生命只有一次,这谁也不能否认的。可有些人却忽而不见,记得读国小五年级时,有一天早上,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忘带了什么,于是飞快的往家跑。然而,在回去的路上,一辆奔驰着的出租车撞倒了我,我倒下了,流了好多好多的血,那车却犹豫了一下便开走了。车里的司机叔叔,难道您没看见我吗?不,您一定看到了,那您为什么又把车开走了?路边的行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我不行了,来救救我吧,用您那饱经风霜的大手拉我一把吧!公路上行车的司机们,我不会忘记有乘客向您们招手时您那高兴的样子,可我,一个躺在大路上流着鲜血的幼小的生命在向您招手,装着没看见,甚至从我身边一擦而过,您没看见吗?不,您一定看见了,那您为什么不救救我呢?我流的血太多了,我想妈妈,想我的家人,我竭尽全力大喊:“妈妈,妈妈,快来救救我吧!”可妈妈在哪呢?她听得见吗?在我身边,一辆辆汽车与我擦边而过,而我只是弥漫在这烟雾之中。我试着举了举手,可我举啊,举啊,怎么也举不起来。“妈妈,你在哪呢?快来救救我吧!”我哭着,喊着,可妈妈她听不见,路上的行人也当没看见,没听见。后来,有个同学来了,把我送到校医务室,如果没有那个同学,我的生命早就没了,现在我也不会站在讲台上教育这么多的人了!尊敬的人们,请记住血的教训,让自己有一颗火热的心,让每个人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世间充满温暖!

还在读书时,有一次,我们班的班干部竞选会上。班里没人主张毛遂自荐,教室里很静寂。在大家沉寂的这几分钟里,老师三番五次地鼓励同学们,甚至于用上了激将法,却仍见不到一只颤抖着向上举的手臂或一个毅然走上台去的身影。我坐在桌子上,看着自己如何辜负那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目光,那一声声饱含期待的呐喊;勇气与胆怯的较量,使我的心潮如翻江倒海,起伏跌荡,受到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力量阻挡,跃跃欲试,却总无法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老师一句针对性的“懦夫”让我更加坐立不安,然后形成一股动力,在耳边不停地呼唤着:“上去,快上去!”身子颤抖得厉害,我慢慢地放下手中那支一直在掩饰自己内心慌乱的钢笔,肃然起立,大步流星地朝着一处充满光明的地方走去。这时,在我耳边响起的是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与喝彩,那声音是多么熟悉,直叫我感动不已,顿觉一股暖流淌过心田,一种感动涌上心头,我热泪盈眶。心潮在一次次沸腾,在一次次澎湃,在一次次咆哮。站在讲台上,我几乎是含着泪水在发言的……尽管最后,我还是以几票之差落选了,但这并不代表我是失败者!下台后我躲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落泪,可当晶莹的泪珠划过我脸颊的时候,感觉它是前所未有的火热,因为我不是在为失败而沮丧,而是在为胜利而欢呼!我感谢上苍,感谢自己给予了自己无穷的力量,从而战胜了自己,克服了心魔,也跨越了一直阻挡我前进的障碍!我想,“人生的机会,总在犹豫中丧失”的名言不会在我的身上应验。因为我坚信,有了这一次平凡中不平凡的经历后,我会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去好好把握每一个机会,克服胆怯的心理。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门外发呆,邻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你怎么不进去?”那人回答:“找不到钥匙啊!钥匙在哪里呢?”邻人于是告诉他:“门又没上锁,不然你打开看看!”但那人还是不相信,继续发呆??!

现实生活中也出现过相类似的情景,遇到困难、问题,我们总是想来想去,左右徘徊,瞻前顾后。有时本来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了,最佳的时机错过了。等、靠、犹豫,甚至充满着怀疑和忧虑,以至于渐渐地丧失了信心,变得沮丧、气馁、麻木,进而消极、回避、退让,最后而毫无斗志。由此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诸如此类的说法、想法很多很多。而且我感觉这种类似的问题并不是因为课改的进行而存在,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视空见惯。当然,这里面显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学习问题、管理问题、观念问题、素质问题等等。但我想,针对教师个体而言,就是一个心态问题。教师是最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职业,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师还应该是最具综合性、创新性、时代性、发展性和挑战性的职业。而在这样的要求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的是成功的自信,要相信自己其实令你担忧的事情可能并不会发生,相信成功的希望就在于充满信心的大胆实践中。

成果上墙心得体会篇5

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高质量完成全面脱贫目标,吉林省制定实施了决战决胜29条推进措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和更准靶向,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只有瞄准“靶心”,以慎终如始的态度、扎实过硬的作风,把收官工作抓得细之又细,把绣花功夫下得实之又实,才能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17日,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宣布摘帽的达到780个。脱贫攻坚战取得的重大进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精准扶贫方略的正确把握,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眼看棋到终盘,全面小康渐行渐近,但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收官阶段,脱贫挑战前所未有。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问题增多、困难凸显,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提振精神、坚定信心。现在距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时间,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在望,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紧迫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越是时间紧迫,越要精准聚焦。脱贫攻坚进行到现在,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克难关、攻堡垒,常规化举措不行,一般化力度不够。各级干部要下足绣花功夫实打实地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靶向发力拔穷根,对症下药治穷病。只有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发扬钉钉子精神,提升抓落实能力,把每一项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决定性成就。

脱贫攻坚已进入“读秒时间”,迎来决战决胜最后时刻。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不能有差不多、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一鼓作气,保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和决心,坚决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还要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将低收入群体、边缘群体、脆弱群体等收入来源体系健全筑牢,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使脱贫群众过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日子,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目前脱贫攻坚已到最后冲刺阶段,持续努力推进,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托。在此冲刺关键阶段,要提高警戒,铆足干劲,牢记三大忌。

脱贫冲刺阶段切忌歇脚松劲。老话说得好,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越到决胜期,越要端正态度,保持足够定力,设身处地看当下,未雨绸缪看将来。比如,有些贫困户已搬入宽敞明亮新屋,住屋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还有些已获得务工机会、成功就业,村里农产品也在当年有了较好销路。看似已经“功德圆满”,但是异地搬迁村民是否有稳定收入来源,务工就业是否长久,技能学习是否持续推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否长期畅通……这些都是扶贫人应该关注到的问题。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数字成绩,就松口劲、歇歇脚,否则容易在上坡中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铆足劲再冲一冲,将脱贫成果巩固,想办法为农民在致富路上多加一层“保险带”。

脱贫冲刺阶段切忌自欺欺人。时间如斯,脱贫攻坚最终“大考”即将来临,保持现有稳定,加强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增收,带动就业是当前工作,切忌临时抱佛脚,搞虚假工程。有些干部担心大考不过关,不从当地实际出发,站在群众角度设身处地思考对策,而是磕破脑袋想“歪招”,想着如何造表格、报数据,自欺欺人;另有一些干部盲目攀比,企图利用脱贫攻坚出业绩、赏“官帽”,甚至想对贫困村突击“美颜”,找“演员”、短时期速成虚假工程,拔高成绩。脱贫攻坚路上,我们要的是脱贫干部的脚踏实地、帮扶政府的因地制宜,真真正正带领村民脱真贫、真脱贫,向更美好的生活前进。

脱贫冲刺阶段切忌一了百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扶贫工作的成效有目共睹,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被3.5米宽的硬化公路取代,村上交通不再闭塞,将新鲜的农产品大批量运出销售不再是天方夜谭;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饮水用电不再是难题;各项特惠政策分步实施,技能培训不定期开展,农民生活条件不断向好。但脱贫不是终点,幸福才是目标。我们要跑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在满足了人民最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后,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作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各地各部门要坚定“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收尾工作,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最大限度释放脱贫攻坚“溢出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即便是在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各地各部门也从未动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也从未有过等一等缓一缓的想法做法,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答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眼下,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但历史一再证明,越是在重要关头越不能疏忽大意,越是在关键时刻越不能松劲懈怠。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头脑清醒,以临战的状态、决战的心态、决胜的姿态,擂响进军鼓,吹响冲锋号,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确保按时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让一个群众掉队、落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种动态的现象,这就决定了脱贫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在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巩固好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聚焦优质产业“不打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引进扶持一批优质产业,不局限于完成脱贫任务、短期收益而盲目地谋划“短平快”的项目,让产业成为群众可持续开采的“富矿”。要聚焦致富技能“不掉线”,注重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拿出更精准有效的举措,帮助群众提升技能,让技能成为群众致富的不竭“源泉”。要聚焦帮扶队伍“不收兵”,鼓励优秀毕业大学生、优秀复转军人、致富能人等人才扎根基层,与群众共谋致富之策、共商致富之计、共行致富之举,让人才成为带领群众奔向新生活的“头羊”。

释放脱贫攻坚“溢出效应”,关键是要处理好“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关系,真正让群众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又能够“活得有面子”。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乡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的同步提升。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在乡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要从乡村治理入手,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正值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节点,共奔小康的接力赛也到了冲刺阶段,年轻干部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砥砺前行,跑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棒”。

夯实为民服务基本功,鼓足冲刺后劲。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地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带领人民群众共奔小康的火车头,也是跑好冲刺赛的不竭动力。年轻干部往往刚离开校园,社会阅历和战略眼光还欠火候,调研方法和工作态度还需打磨,要在“走基层”中积累经验,在“解疙瘩”中锻炼能力,将身上的“书生气”尽快蜕变为群众间的“乡土气”,把思想与实践统一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要沉下身子、弯下腰,用铁杵磨成针的态度,锤炼过硬的肩膀,让肩膀能扛得住事、担得起责任。要提跨迈腿加快步幅,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鼓足冲刺后劲。

严守脱贫质量标准线,确保准时撞线。临到交卷时刻,剩下的都是难题,临近收官节点,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越到此时越要盯牢脱贫标准,攻克贫困堡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改变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拉锯状态”。同时着力用好帮扶力量,同镇村扶贫干部一同逐户、逐人走访,盯紧走访研判质量与效率,针对难题精准施策,用一副“好牙口”啃掉“硬骨头”,确保红线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同时要杜绝填鸭式扶贫、政绩式扶贫、懒汉式扶贫,盯好扶贫台账,既要实现贫困户清零,又要注意进度不平衡、质量不统一等问题,严格保证脱贫质量,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绘好乡村振兴新蓝图,握好振兴接力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制定科学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从实际村情出发,推进扶贫产业到产业振兴发展,握好从脱贫到致富的接力棒。要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因地制宜抓产业开发、村民增收,推进乡村农产品产业枢纽建设,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立足村集体优势资源发展大棚蔬菜、山地林果、苗木花卉等增收产业项目,增强农副产品带动力和产业集聚力,紧紧握好脱贫攻坚的接力棒,再迈乡村振兴新征程。

在摆脱贫困的征程上,中华民族已经越过千难万险,即将迎来梦想成真。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仍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尚未解决,更有疫情叠加、双线作战的严峻挑战。面对最后的“百米冲刺”,广大党员干部更须坚定意志力、激扬精气神,以“硬”力量打好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坚战”。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不仅要“摘帽”,更要挖“穷根”。扶贫工作如果缺乏“攻坚战”思维,“眉毛胡子一把抓”,极易造成扶贫资源浪费,也增加贫困群众负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党员干部应因地制宜、因时施策,脱贫攻坚“最后百米”注重“受人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人以渔”,完成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紧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两“法宝”,依托区域优势产业,对贫困实施产业帮扶,保持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增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牢固树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是一场“抱团战”。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补短板,需要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需求扶助平台,把困难群众动员起来,抱团出击构建扶贫大格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脱贫攻坚牵涉面广,只有心齐、抱团、发力才能打好组合拳,形成脱贫“硬核”之力,力促脱贫的质量和成色。脱贫工作只有发自内心对弱势群体关心、对困难群众同情、对贫困户厚爱三分,化任务为担当,化压力为动力,在准、实两个字上持续发力,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屋“三保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已脱贫人口和非建档立卡人口,逐村、逐户、逐人开展再次排查,既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又要确保排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团结一切力量,齐心聚力,不惧艰难,勇于牺牲,抱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