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人往往只有经历后才能体会到感情的珍贵,随着年龄的成长,生活的变故,社会的历炼,越发感受到人情冷暖,感受到别人为自己付出的那份感情的深重与可贵。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爱分享。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亲子共读活动,并重新回顾和女儿一起读过的书。下面是我对书的感悟。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这是作品中,阿米尔回首过去的自述。那些掺杂着难堪、懊悔、内疚的记忆,你以为早已忘掉了,实际上却如同“哈桑”二字在阿米尔心中带来的痛楚一样:“‘哈桑’,那么久远的负疚和罪恶感再次刺痛了我,似乎说出他的名字就解除了一个魔咒,将它们释放出来,重新折磨我。”或许,对我们而言,也曾为了一些“过去”,施加过无数次的“魔咒”——谎言、虚构的事实或各种看似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来强迫将其毁灭。然而,结果如何,可能,是时候揭开了,即便已经尘封了,毕竟在前行的道路上终究不能携带太多负面因素——“负重而行”。或许,真相很痛,但最起码比一直活在虚幻的梦中好的多,就像作品中说的:
 
 
  “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
 
  哈桑,阿米尔不敢提及,又无法忘记的“过去”——阿米尔在关键时刻背弃了他。哈桑,是陪同阿米尔一起长大的伙伴,对于阿米尔来说哈桑有无数个身份,存乎于过去、现在、未来与迷雾中,是仆人,是朋友,是兄弟,是内心的愧疚之源,也曾是导致过去种种不堪的化身。
 
  这本书前前后后我看了三遍,每次看都会带给我很深的感触。人性有太多弱点,嫉妒、恐惧、背叛、愤怒、虚伪、自私……而每个人又或多或少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我想,每个人都是“阿米尔”,生命里都有一只“风筝”,也许我们的心灵不能永远在阳光的照耀下纯净无瑕,但能拥有重回那个被时光深埋的地点,直面“自己”,这份勇气也是值得敬佩的。
 
 
  《追风筝的人》译者李继宏曾说:“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想来,有些事情我们根本就无法逃避,逃避了那部分“过去”,也让我们失去了完整的自己,尤其是内心那一部分。
 
  过去的错,或许无法挽回,但是我们却可以正视它。古人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面对错误,能正视,能接受,能改之,或能吸取教训,才是对错误本身最大的“救赎”。想来阿米尔领悟到的“将负疚变为善举”,也许另一番意味,比如:当成前进的动力,当成自己的镜子,当成前行的经验……
 
  女儿读完这本书,你是否有勇气找回自己丢失的那一部分,本不可分割的那一部分,勇敢的追逐一次心中的风筝——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正直、善良、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