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政治课心得体会8篇

作为职场人都应该学会心得体会的写作,当在实践中收获不少之时,大家都需要写好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学政治课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8篇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1

经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我感觉收获颇多!在上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反思如下:

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备课方面:我的个人备课与最终的定案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个人准备不足,对资料把握不够透彻,还缺少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教材没有整体的把握,不能全面掌握重难点。教学方面:我还不能完全掌握驾驭课堂的技巧,在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比如:在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在上一学期的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管理不够严格,没有真正落实到个人等。

其次、从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在教学中观察、体会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二是学生已懂的知识,教师翻来覆去讲,学生乏味;三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途径与教师不“对接”,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所以,落实学生的交流、合作是关怀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能自学懂的知识坚持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理解的坚持不讲。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提出合作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应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个人所得,讨论要紧扣教学目标或教师设计的具体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及时“拨乱反正”,以免自学讨论离题太远或走过场。及时答疑,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情况,为精讲奠定基础,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主要的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在接下来的学期,我会尝试着在克服以上存在问题的同时,继续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学能力。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2

一、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中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比如我在设计《感受青春》中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到大的一些成长经历入手,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身边感受青春的美好。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事件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课堂中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

我认为要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这需要靠老师设置的悬念、提出的问题来驱动、来实现。比如《感受青春》这一课中设计的问题学生就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说出来啊。就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就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我想说”、“我有话说”的境地。我们要努力打造灵动的课堂。这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机智巧妙的生成。总之,要尽量地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确保问题的清晰明白,富于思考性,要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和灵动。

三、在课堂中不断创新

政治的课堂要不断创新,增加新的活力,有些课本中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的,比较陈旧的情境探究,材料要即使更新和创新。在青春畅想曲中就用了一组词语让学生选择能够与青春相连的词语,并用一句简单的语句来畅想青春。

好课的标志就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衡量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是看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而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看是不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看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看是不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看是不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看有没有创新点。创新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点子,点子是流,创造是源,创造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3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能启迪学生灵动的思维和智慧,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知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如目标不明、层次不清、逻辑不顺、无视学情、无思维含量的徒劳提问。下面结合观摩20xx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2节课的感受谈谈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一、提问应服从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和气氛的活跃,而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和交流等丰富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与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防止出现目标虚化的现象。

如杭州张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请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回答财政的作用并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学重点。衢州杨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请学生结合教材97-98页的内容谈谈造成翁明冲姐弟的幸运和小悦悦悲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既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合作探讨,体验知识的自主构建。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前提,研读教材则是准确定位目标的关键。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难以设计出有价值、有实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因执教者未能充分领悟教材并准确定位目标也出现了一些无效甚至负效的提问。

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班级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情境并设计了“你想让哪些同学去敬老院献爱心”的课堂提问,隐含着献爱心也要“论资格、视实力”的潜台词,既无助于解决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去甚远。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时,把焦点放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设计了关于“扶不扶老人过马路”、丛飞等献爱心人物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之类的提问,忽视了教材中关于义利观、生死观、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的导向作用等更贴合学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提问应遵循思维规律

遵循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常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讲求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遵循思维规律,启智导思。当学生的注意力疲劳、思维困顿的时候,课堂提问应能如一剂强心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动思维,使课堂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和节奏感。

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尽量创设鲜活、真实的情境,营造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的情感氛围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温州郑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创设了7.23动车事件后“温情与救援”的情境,温馨、真实的画面辅之以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心有所动,“在这支救援大军中,哪些身影让你印象深刻”的课堂提问自然能得到良好的回应,“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知识也易于生成。而一位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未设置任何情境,直接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国家财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没有感受到财政支出带来的好处”,使缺乏一定生活体验又无法从课堂上获取信息的学生无话可说,导致课堂提问失去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尽量设计发展学生辩证思考、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能力的课堂提问,即通常所说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在思考并回答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教学才不只是满足当下应试需求,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事业。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很多老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实践。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湖州唐老师以明星企业家李某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同时企业排污破坏当地环境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评价李某的个人价值,在观点冲突中综合分析,使知识构建、能力发展、正确价值观确立浑然一体;台州徐老师以宁波象山旦门岛综合开发的情境为背景,设计了“如果你参加此次决策会,你会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予以论证和探究,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问应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提问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思维规律预设,但问题的答案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两翼,缺一不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使课堂充满着动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以生成为导向,关注提问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预设提问时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方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前面提到的丛飞、严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价值,但“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择友观、择业观的话题更能让学生感觉亲切。“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屋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有可供探究的空间,但超出了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只能让课堂陷入沉闷和尴尬。

课堂生成因其无法预约、充满着即兴的智慧而更加可贵而美丽。关注生成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机性。如“如何用财政把宁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谈谈你心中最有价值的人”、“读了周赵洁的日志,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等课堂提问看似粗线条却体现着开放、多元和灵活,为新知火花的迸发创造了条件。相反,一位老师在展示两位网友观点后提问“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请阐明理由”则因其封闭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防止“节外生枝”的同时,也失去了“节外生姿”的可能。

课堂提问在课前预设,但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刻板地执行,而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做出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变更。观察、倾听、对话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当问题抛出,学生却报之以疑惑的眼神时,教师可将自主思考的形式调整为合作交流,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在学生讨论时及时提示指导。当学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当、理解模糊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地追问,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和答疑来解决问题。当同一个提问请到第三位学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师的预想时,应将原有提问予以层次分解或转换角度以适应学生。如“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屋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的问题抛出后,学生们大都望着课件发愣,课堂上一片沉寂,此时,教师可将此问题分解为“①你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吗?②你知道我国政府在解决居民住屋问题上的财政措施吗?③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以便于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4

随着湖北京珠高速十年来的稳步发展,青年员工队伍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改革攻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探索新时期青年员工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和创造力,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基层管理经验,针对当前青年员工的主要思想问题,围绕队伍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就如何做好青年员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一、当前基层站所青年员工的主要思想问题

1、思维保守僵化,缺乏忧患意识。受一些家庭及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青年员工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思维方式较为保守,认为进入了事业单位就有了终身保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不会使自己丢掉“饭碗”,对工作和生活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进而产生麻痹懈怠、疲沓涣散的情绪,对单位发展和个人成长造成长期不良影响。比较典型的有两种表现,一是盲目乐观,认为在费收工作“简单、机械”,并不用付诸努力去刻苦钻研,对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不学习、不补充、不提高;二是消极冷漠,认为费收工作“单调、枯燥”,对工作没有激情,总是提不起干劲,处事马虎,应付交差,缺乏有为意识和竞争意识,把个人置身于集体之外,对单位的发展漠不关心。

2、思想差异明显,缺乏进取精神。由于高速公路跨区域、跨城乡的特点,加之用工性质的日趋多样及岗位职能的日益细分,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用工差别、“一线”岗位与“二线”岗位差别等显得十分突出,导致青年员工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总是认为他人所在的站所好,所处的岗位佳,所获的待遇优,不少人向往甚至千方百计地想去劳动强度小、管理不太严或距离家庭近的站所工作,长此已久,部分人员产生了“我为京珠作贡献、京珠从不照顾我”的埋怨情绪,加上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部分青年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滋生了凡事讲实惠、处处求利益的片面思想,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要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份内事情不做好,份外事情不愿做;有的遇到困难就推诿,出现问题就扯皮,办事效率低。

3、自觉前途渺茫,缺乏自我认识。一些青年员工对当前行业、单位的发展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忧心忡忡不可终日,突出表现为:感觉收费任务压力大,担心单位及个人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而目前各条高速之间竞争激烈,车辆行驶可选择路线愈来愈多,使近年来部分站所的车流量和收费额遭遇增长“瓶颈”,员工觉得即使付出了努力也再难有大的作为,与京珠飞速发展时期的喜悦和兴奋形成较大的心理反差。同时由于部分青年员工在同一站所、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要么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要么悲观埋怨,消极浮躁,而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青年员工整体素质形成了反向走势。另外,一部分文化水平低、接受教育少的青年员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产生畏难情绪,认为一旦离开本单位或本岗位,便很难再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当前基层站所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

1、重视程度不足。部分站所过于偏重对具体业务的管理,而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常常只在会上讲讲,本上记记,而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建设体系,导致建设主体不明晰,机制不健全,造成了青年队伍建设的逐步弱化。

2、工作针对性不强。对青年队伍建设没有鲜明的指导性,忽视了青年员工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对青年员工队伍的概念比较模糊,错误认为青年员工在进入单位、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是“老”员工了,思想也会自然保持稳定,同时建设手段单一,仅存在一般的争创号召活动。

3、分析评价不科学。缺乏对青年员工思想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对青年员工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缺少与青年员工交流沟通的渠道或平台,往往仅凭印象和经验去分析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对青年员工思想动态不能做到及时了解和正确掌握。

4、激励机制不健全。对青年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个人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仅靠简单的行政手段和物质利益,或在考核奖惩及推优评先工作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使部分青年员工价值观念失衡,以至个别员工感觉干得再多、再好也不会有成就,物质利益就是唯一的个人价值体现。

5、教育引导不力。部分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对京珠的未来发展走势认识模糊,对事业缺乏应有的信心和耐心,甚至将悲观茫然的情绪的通过态度、言语、举止等悄然传导给青年员工,造成部分青年员工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心存疑虑,对前途信心动摇。

三、加强基层站所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青年员工思想往往较为活跃和敏锐,对各种新思潮、新观念常常接受较快,因而要充分掌握和熟悉这一特性,尽早、尽快地抓好青年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理论灌输,使其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的侵袭。在现阶段而言,就是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业及个人价值观,特别是引导树立“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奉献交通”的职业道德精神,正确认识京珠的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党、工、团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多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多开展一些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青年员工逐步树立起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弘扬无私的团队精神。主要是利用好京珠文化建设阵地,培养和引导青年员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凝聚力与向心力。首先要使青年员工充分认识京珠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现实角度而言,建设京珠文化就是提炼湖北京珠的精神与形象,创造京珠的品牌与效益。其次要加强京珠文化对青年员工团队精神的引导,要通过员工对京珠的发展思路、管理理念、行为准则、岗位规范、社会形象等自觉认同,培养员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克己自律的良好品质、勤勉敬业的责任意识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观念,并由此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创造对先进人物崇尚的良好风尚。其三要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解决和改善基层生产生活条件、改变部门作风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减少区域、城乡、用工、岗位差别给基层队伍带来的负面影响。

3、树立远大的长期目标。对青年员工的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坚持和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它既需要在短期内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更需要在中长期上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从当前京珠实际改革与发展出发,加强对青年员工队伍的建设,其长期目标引导当务之急是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或“五年发展规划”,确立每一阶段青年员工队伍建设应达到的目标。在发展规划内,还应引入年度评价工作机制,不断修正和改进工作措施,真正把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如青年文明创建目标、青年岗位能手目标、青年理论调研活动目标等,只有进行实质性的运作和管理,才会使京珠青年队伍建设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4、实现单位与个人的“互促共赢”。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青年员工的个体发展对单位整体进步起着相当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与过去相比,年轻员工们更倾向于自我的独立,注重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领导者要关心他们的点滴成长,及时给以他们鼓励和支持,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分给予他们发展进步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发挥自身特长,收获个人的成就喜悦。有必要也必须对青年员工进行大胆提拔和任用,对部分德、能、勤、绩综合素质高的青年员工,就应打破常规任用模式,不拘一格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工作才干,并带动和影响其他青年员工共同进步,进而更好地推动京珠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创立单位集体与员工个人的“双赢”局面。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5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在新形势下要想干好本职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搞好这门艺术,就应在课下多下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啊。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在吃准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目前,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较好地避免了各门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高质量的教材为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要以新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精心设计教案,区分重点,做好协调分工,真正地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德育的一块坚实的阵地。

二是要在讲好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从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来进行授课,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的法制观念。要在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应讲好重点难点问题,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讲得让他们信服,能为他们释疑解惑,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课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课程。

三是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已经有了好教材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按教学需要进行选择或组合,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6

这学期有幸听到徐老师您的政治课,感到非常荣幸。开始看到政治课的名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觉得这课一定很枯燥无趣,但是老师从始至终并没有讲很枯燥的理论,都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如北大校长周其凤的“化学歌”,名人的报告,如李敖在北大的演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触,以及好的文章来阐述一些道理和哲学观点。徐老师讲的很多、很杂,初始听来,很多事觉得好笑,自己细细的品会,又觉得发人深省。

听徐老师的课,很难听到直接的说教,都是从一些事情中得到启示。在人生之初,我们听到很多说教,以至今日,也会有很多人会对我们说教,年幼时我们容易接受,但是大了,尤其读博士的我们厌倦了,觉得这些道理都懂,不用你来指指点点,即使不懂,心里上也抵触别人的说教。记得大学时第一次听乔布什在史坦福大学的演讲,觉得他说的很好,因为他没有说教,而是与我们交流故事。今年听徐老师的课,也有同样的感受,感觉是一个好朋友在和自己交流自己的一些观点、见解,再加上徐老师用极具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总能让集中注意力去听。

听徐老师的课,让我懂得学而无涯,不能懂一点知识就拿来卖弄,时时要有一颗谦卑的心。不能轻易的去否决别人,更不能动不动就摆出一个天子骄子的架势来对别人说教,要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要具有辩证的思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徐老师就唐人街的问题和老外说的一番话让我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工科学生,业余时间我很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总觉得那些离自己很遥远,但现在细细想来,我们以后出国的机会很多,见到外国人的机会也很多,扪心自问,我能否介绍好自己的国家呢答案是不能。不懂得历史,不懂得孔孟之道,怎么能介绍好呢,怎么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呢出去以后,想想自己就是一个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我又怎么能让老外深刻的了解中国,而不是歪曲事实,贬低中国和中国人呢徐老师给了我一个启示,我们可以去看古典文学,看中国历史,看孔孟之道。徐老师也谈到绣花鞋,我们中国虽然近代落后于欧美国家,但也要看到,我们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正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让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没落的文明古国。我们既要看到欧美在某些方面确实比我们强大,迎头赶上,也要懂得我们也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不能崇洋媚外。

最后一堂课,徐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在外人看来,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我自己有时也这么认为。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自己更加脆弱,害怕失败。记得大学时,我因为平舌卷舌不分,受到同学四年的嘲笑;同时大一时我c语言挂科了,当时觉得自己在c语言这门课上下功夫最多,但是怎么也学不会,从没有过的挫败感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沮丧;再加上自己内向、自卑的心理,自己过得一直不是很开心,但是后来看到的多了,学习的多了,特别是工作以后,尤其是结婚以后,觉得很多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工作中很多大学好的不一定工作能力就强,工作能力强的不一定会幸福,任何事都有正反面,觉得大学挂科、普通话不标准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也正因为大学四年,让我懂得珍惜,珍惜那些一直鼓励我的家人和好朋友;学会了包容,包容那些曾经嘲笑、讽刺和恶意中伤我的人,在她们的嘲笑中,我成长了很多。如果我能在大一时就听到徐老师这节课,我就不会痛苦那么多年,但我也庆幸现在能听到徐老师的课,以后的人生还很长,也许我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我相信,如果我有扒开自己伤口审视伤痛的勇气,我就有站起来的信心。

最后,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在无聊的时候有了学习的目标,比如听一听名人的讲座,看一些古典书籍、文学著作,欣赏中外音乐等等,既可以提升自己,又可以在浮躁的世界里寻求自己的一片宁静,谢谢徐老师的教诲!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7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各个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本学科。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政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我们身边的事例来阐明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国中政治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学政治课心得体会篇8

在新课标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一共有四本书,《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让我们一起分别来探讨一下。

第一本书就是我们的《经济生活》,这本书跟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经常会涉及到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能让我们懂得材米油盐,所以说呢是一本很实惠的课本。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学到商品,货币,还能知道汇率,还能懂得经济全球化,学了经济生活这本书,让我们看起新闻来更加方便了,因为新闻中会谈到gdp,cpi等很多知识,都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会学到的。很多同学喜欢经济生活这本书,因为它更能让人们跟上现在的经济步伐,了解经济态势。在这本书的学习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去看新闻,去解释很多我们常听到却不是很懂得的经济用语,当然更要结合我们大学联考中的教学重难点去学习,这样学生既有兴趣,考试也比较轻松。不过经济生活,在四本书中重点难点是最多的,所以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提高。

新课标高中政治第二本书是《政治生活》,政治生活与我们的国家息息相关。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一定不能不去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的社会,我们还要懂得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要从课本中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有国家尊严,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当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在书中都会具体的谈到。通过这本书的教学,我觉得应该能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国家,热爱我们的国家,这就是目标。这也可以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了,不过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方法可能都还比较老套,所以需要迎合新课标的改革去提高,去发展。

说到新课标政治教学,最突出的就在于多了一本课本,第三本书《文化生活》,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具体的了解到文化是什么,文化与政治、经济还有我们这个社会有什么关系,我们还能领略到异国风情,还能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所以这本书对我们学生扩展视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说到文化,很多人觉得自己很有文化,但具体说来什么是文化却哑口无言。所以,学习这本书对我们中学生来说能真正起到了解文化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对每个国家都很重要,我们国家也需要提高文化竞争力,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本民族文化,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受到太多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漠视了我们本身的传统文化。经常很多学生,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可是对于自己本国的节日却没有那么的用心,这其实就是因为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被同学们所淡忘了,文化上的趋同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政治老师还要在担负着让同学们的心中重新拾起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的重任。

在《文化生活》这本书的教学中,我突出让学生真正的去体会,去感悟,比如让学生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学校的文化氛围。比如让学生去搜集资料,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本身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课本的兴趣,一举两得。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或创设各种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升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当然,这样的学习是很花费时间的,我们这样的国情下毕竟还是需要考试的,面对大学联考,我们不能花太多去的时间去实践,我们还需要大学联考,所以练习也非常重要,要督促学生多做题目,特别是一些创新型的题目,让学生多去思考。不过由于文化生活以前没有涉及过,所以对学生来说,相比较其它的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一本书是《哲学生活》,我觉得这是一本最优意思的书,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因为这本书会让我们懂得很多的哲学道理,会让我们学会去总结自己的生活,在总结的过程中,忽然就发现,原来生活真是这样。这这本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寓言啊,名人名言啊,笑话故事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题材。当然,我们不是在给同学讲故事,而是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这些具体的事迹让同学们学会去分析,学会去思考,更多的懂得其中的道理,从而去追寻人生的真谛。

当然,我们在当前我们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解读新课标,以防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内容泛化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做到真实、扎实。新课标的实施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携手共进,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促进自我完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当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提高除了能够使得我们中学生的政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更重要的在于我们的中学生有很更深的生活体验,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我们的人生领域中,我们教书育人最关键的还是使得学生学习的轻松,快乐,让学生真正的获得发展。

最后,再说说我的个人体会,在漫长的教学生活中,有时候很枯燥、很乏味,有会出现职业倦怠期,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小科目中,学生不是特别重视,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的毅力去引导学生无论是从学习中还是从生活中都能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我们的这四本书中都不缺少生活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