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老师的爱永远是一剂治疗我们的良药,老师你对我们的照顾,永远留在回忆里。那么关于相关的心得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认为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的确,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教师的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于漪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总书记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总书记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 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 教师要不断学习

从教一生,于漪老师从未让别人代过一节课;上课是于漪老师最大的事,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闪光;于老师一生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但是于老师却说:我一辈子没有上过一节十全十美的课。课后总记下自己的不足,记下学生的闪光点。于老师一辈子用两把尺子,一把用来量别人的长处,一把用来量自己的不足。

我听后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这哪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当好老师,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干好自己应干的工作,这分明是在传授给我们做人、完善自己人格魅力的秘方呀。“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用这句话不仅鞭策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智如泉涌,就是你的智慧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行可以为表仪,就是你的思想言行能够做别人的榜样。鲁迅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这足以证明,任何人都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勤于钻研才能获得成功。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我们不仅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还要把其他课程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时要勤于反思,因为“经验+反思=成功。

二、教师要用于创新

教育的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要求教师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应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认识时代的特征,关心国内外大事,善于接受来自各方面(尤其是教育、科学技术方面)的信息,使自己思考问题、从事教育实践具有时代气息。创新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对培养目标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最为重要。教师做久了,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眼前学生看得多,将来建设者的形象考虑得少;知识要求看得多,能力训练考虑得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考虑少。这种育人的观念与当今培养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做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和探索。教师要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真正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素质教育,艺术为重。音乐能够优化我们的灵魂,扩展我们的心胸,表达难以表达的思想,总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三、 教师应该具有实干精神

纵观于漪的治学道路,我们不难发现,步履维艰的岁月曾给她多少不解、多少窘境,又给她带来多少思考、多少顿悟。从语音、语法入手,扎扎实实打业务底子,到潜心钻研教材,一篇文章要用10小时甚至20小时、30小时去探讨,“把边边角角的时间都用上”,于老师进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孜孜以求的境界。正是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她得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那就是:寓教于情,声情并茂,教出趣味,活而有致。心中有了学生,便有了与之同欢乐、共患难的激情。教师,须功底厚实,教育往往是滞后效益,分数难以衡量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全部情况。为此,教师不能为分数所困扰,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真本领。俗话说得好:打铁要靠本身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就须具备真才实学。大学毕业文凭只说明学历水平,是否具备教师的资格,要看肯不肯下功夫在岗位上锻炼。“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学习不可能一次完成,要做到“清如许”,就须坚持不懈地学。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以涓涓清泉滋润心田,在教学中才能像常流水一般进行灌溉。如果知识贫乏,孤陋寡闻,那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四、教师要做到爱生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进国小、中学、进大学学习虽则短短几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仅仅是一阵子,但这短短一阵子往往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万丈高楼平地起,楼能不能盖高,关键在基础打得牢不牢,基础工作做得好,根子扎得正,扎得牢固,学生就会一辈子受用不尽。再说,一个人没有第二个青春,国家把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学生交给我们教师培养,这意味着对教师极大的信任,我们如果不尽心不尽力,岂不是浪费学生的青春,对国家、对人民的大不敬?为此,我们应该时时警戒自己,鞭策自己兢兢业业,考虑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大目标。

于漪老师说过:育人要育心。我们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爱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他们。爱学生,就是要为每个学生着想,教好每个学生。学生都是我们的后代,都要千方百计把他们培育成才。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营造民主平等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特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愿与同学结伴玩耍。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以不同的引导,善于用自己的爱心去维护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细的,年年月月,千件万件,但是把它们穿在“育人”这根线上,就心里明,手脚勤,忙得愉快,忙得其所。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这就是我学习于漪老师教育思想的深切体会。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九月十八日下午,我们一起学习了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被她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特别是这样的描述让我肃然起敬:“她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XX名改革先锋称号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界代表,她写下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XX节的公开课。” “唯一”、“400多万”、“近20XX节”这三个数字是对她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收获:

一、坚守三尺讲台

于漪老师说“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她的“爱”是教育篇章的主旋律,她将自己的美好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她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如何“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道理,让我从心灵深处得出这样一个感悟---“三尺人生”,不宽广但伟大!我虽然可能做不到于老师如此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一样会“坚守三尺讲台”,热爱我的工作,爱护我的学生,用爱铺就快乐的教学路!教育是一份需要好好经营的事业,要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和爱护,这样不仅工作会取得好的效果,自己在工作中也会获得幸福感。

二、做老师,要走到学生的心里

爱迪生说“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一件发生在课堂上的事,至今难忘。班里有一个男生,课上经常走神,课下不完成作业,偶尔完成也是胡乱蒙上,成绩很不理想。我多次与他谈心,也与家长商量过对策,但效果甚微。

有一天上课,他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一次我提问了一个作家写作背景的问题,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举起了手,叫起他来,回答得很好,我试着走近他,发现他不是上课一点不听讲,只是比别人接受慢一些,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走神。我试着鼓励他,不论是作业还是听课状态都进步很大!所以我觉得教育有时候需要耐心、需要关注和等待,每一朵花都会开放,只是花开有早晚,我们都要静待花开。另外,多了解学生,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师生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这次于漪老师的事迹更近一步加深了我对学生沟通方面的认识,获益良多。

三、必须提升专业素养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去学习,在教学上不断地去反思、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做到“胸中有书”,就要自己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要求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

到详略得当、游刃有余;要做到“胸中有书”,就要求我们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多读一些其它的书,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所以我们不仅研究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于漪说:“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不是绝对挂钩的,关键取决于你对自己工作价值的理解和热爱”,是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愧不如,经常抱怨批作业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耽误了教学上的进步;抱怨学生过于调皮,占用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其实这都是给不专注与懒惰在找借口。“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我将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情怀,兢兢业业,上下求索,努力做到“做一辈子教师,用一辈子学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