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演讲稿


自信演讲稿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进行沟通。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心态方面的一些话题。
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里实际上就强调了良好的心态对自身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再对这句话进行延伸挖掘,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其涵盖的内容就更为宽广,直至根本性的人品人格问题,也就是佛学里常说的“相由心生”。但在多数情况下,心态也就是人品、人格的直观反映。
当然,人品与人格的形成与每个人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这里的环境既是指硬性的环境,如家庭环境、地域环境、经济环境等,还包括了软性的环境,如家长教育影响、后天其它教育影响、宗教教育影响以及人际关系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对一个人人品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进而形成为人处世的心态。反过来,当一个人的人品人格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以后,又会直接反映出其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比如,一个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人,其人品方面一般会比较善良和宽容,其待人处世也多为忍让的心态,当他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或工作关系时,言行举止间都会透露出这些基督教义的气息。
借助一下佛教的说法来说明人品、心态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佛教的说法认为,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心灵修行和身体修行的过程”,其中心灵修行决定身体修行(即行为修行),身体修行又会促进心灵修行。这实际上是个互动影响的循环过程。那么,在我们的实际中,人品、人格就是心灵的修行,而生活、工作等则属于身体修行,两者也是循环互动的关系。所以,在现代的企业里,许多的管理者都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塑造和引导员工的企业人格,进而形成企业归属感,最终产生符合企业需要的各种行为与工作。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基本上对人品、心态、行为的含义与关系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人品决定心态,人品又体现人品;人品和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人品和心态。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后天的学习与修养也同样会对一个人的人品或心态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个人的知识结构、生活习性等,这些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人品或心态的差异,进而影响实际的行为。比如一些知识比较渊博、视野比较宽广的人,他们的心态往往会比较积极主动,面对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易退缩。反过来,这种处世方式会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面对一切,其心态上也更加自信。因为,他们会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培养出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毅力,当然也会品尝到成功带来的激情与喜悦。这本身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而那些一直悲观失望、观望不前的人,显然是不会体会到这一过程的精彩。
关于人生修养方面,我曾经在厦门遇见一位南普陀寺的大师,他给了我四个字:大公无私,说这就是人生修行的目标。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经他解说后,我才恍然大悟。这句话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会继续让我受益匪浅。当然,大师解说的内容是带有浓厚的佛家禅理色彩的,我把他转化成与我们现实有关的一些道理,与大家分享:
大:胸怀博大,海纳百川。强调一个人的胸襟与气魄。
公:顶天立地,坦坦荡荡。强调一个人的人品与秉性。
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计较暂时的成败与得失。
私:一切要依靠自己,学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现在我们回归到现实工作中来。大家现在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现在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面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和身边的同事?我们是否真正花过时间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还是仅仅昙花一现地想一下,就凭直觉下了结论:事情就是这样这样?我们今天姑且不去讨论个人生活中的心态问题,就以目前公司的现实情况来讲,其实现在谁都知道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少问题,似乎每个人也都有满腔的怨言和牢骚。但我想请大家想想看,我们自己是否有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我经常听到一些人在说:多少年都这样的,习惯了,什么办法都没用的。那么,我也姑且撇开这些看法的对错不谈,只想先问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真的去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了吗?如果没有,怎么有办法解决?如果有,那是方法问题还是根本没动手去做?如果是后者,那么请问,你连尝试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又根据什么去断定问题无法解决呢?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一个心态问题。记得陈安之先生曾在演讲中提到一个观念:成功的欲望。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借用一下,我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多强?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是因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而没有动力,还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危机感而得过且过?如果我们真的去追溯问题的源头的话,那么,大家有没考虑过,自己的不良心态是不是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呢?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要追究什么责任,也不是要去挑哪个人的毛病。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真正要解决问题,光说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勇气去行动。我想大家应该心里都明白,现在许多人都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在做事,碰到责任就开始明哲保身,能踢多远就踢多远。大家认为这种心态正常吗?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这个企业会变成什么样子?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涉及员工个人的生存问题,而是一个企业的生存问题。市场是不等人的,竞争对手更不会留给我们休息的时间,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这是一个铁的规律。如果我们还是保持这种状态,最后淘汰我们的不是别人,一定是我们自己。也许,在现实的社会中,明哲保身是挺有用的一条生存之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但在任何一家企业里,这种心态恰恰反映的是员工集体主义感不强,企业凝聚力不强,员工与企业缺乏共同发展的连接纽带。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恶性循环,企业发展要靠员工的共同努力,员工要靠企业的平台实现人生目标,两者一旦脱节,最后是两败俱伤,甚至是灭亡。所以,企业也好,员工个人也好,大家都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生存压力,给自己适当的危机感,尽快调整工作心态。
下面我为大家讲解几个和心态有关的基本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我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也是公司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所以,我必须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敬业精神,吃苦耐劳,上进自律,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公司的优秀人才。那些目光短浅,一山看比一山高的人,是很少能登上事业成功的高峰的。
这段话是我以前给其他一些公司做培训时讲过的。我今天再拿过来讲,是因为我觉得对目前我们人员的状态有些适用。记得有句俗话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又或者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都是类似的道理。我们目前的员工,都必须从自身的岗位工作开始,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说连本质工作都做不好,你说你怎么厉害,能力怎么强,会有人信吗?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使命与目标,企业也必然会通过流程管控、岗位分工的方式,让大家一起努力来完成目标。也就是说,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它在企业组织里都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层面来讲,如果任何一个岗位出现问题,就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职问题,它还会影响到下一组织流程的运作,也就是影响了其他同事的工作。所以,大家首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在其职谋其政”,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问题。
我们现在看到许多成功的人士,其实只是看到他们成功辉煌的一面,有几个人能真的了解他们成功背后的汗水、泪水?我个人认为上天对每个人其实都是公平的,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举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例子。大家应该知道莆田国货精品集团公司吧?在莆田,它应该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企业了。他们的董事长陈范先生早期也是家境非常困难,学历也不高,他自己甚至还在笏石大街上卖过冰棍。他个人成家后整整十年时间,一直挣扎在社会生活的底层。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他与几个当时被人称为无业游民的年轻人一起,创立了国货精品公司,并一直发展到现在。其间,由于公司的不断发展,他开始感到自身能力不足的压力,就开始自我充电,每天都看书到很晚才休息。在前段时间,还专门花了两年时间在清华大学进修,用他自己的话说叫“闭门修炼”,终于拿到硕士学位。以他那时的年纪、工作压力和知识基础,那两年时间,决不是我们平常大学里两年的那种概念,那可是需要很大的毅力与恒心。但至少,他办到了。再想想我们自己,会不会觉得多少有些汗颜?是不是要去反省一下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而别人又付出了多少才有今天的收获呢?
再从企业的实际工作来讲吧,许多中高层的管理者,都是从基层岗位一步步走上来的,没有人会是一下子就走上管理者的岗位。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连基层岗位的基本状况都不了解,那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要管什么?难道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就能做出决策?在以前的一次培训课上,我曾这样对一家公司的员工说:“脱离市场的技术研发叫闭门造车,脱离消费者的营销策划叫纸上谈兵”,那么,脱离现实的管理就可以叫空中楼阁了。但不管叫什么,其所说的道理,就是要强调,没有基础的小事,也就不可能有管理决策的大事。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基层实际运作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可实际执行的决策方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目前的岗位工作是什么,它其实都是通向成功未来的阶梯。如果这一步走不好,也就基本失去了后续发展的基石。
在现实中,也还存在着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总是认为,企业付给我多少工资,我就相应地做多少事。乍一听,似乎也振振有辞。但其实,这不但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更是一块阻碍自身发展的绊脚石。特别对许多刚跨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思想早已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因为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讲,其参加工作后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从实践中累积经验,并检验自身在大学里所学的各种知识,为以后从事更大更高的事业做好充分准备。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年轻人而言,工作的前几年其实就是你磨刀的时期。这段时间里,挣钱的多少不应成为影响工作的首要因素。当然,我这里不是说要大家不要工资去工作,而是说,在现阶段,如果自身能力水平没有提升,就算你再怎么想,工资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你自己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会支付给你很高的薪资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在以前招聘的时候,经常会和一些应聘者说,薪资不是谈出来的,而一定是靠自己做出来的。你有足够的能力,并为企业创造很多的效益价值,企业自然会希望你长期为企业服务,而留住你的一条基本策略,就是首先要给你具有相当吸引力的薪资。另外,我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观念,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必然是个互动影响的关系:员工需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运作层面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而企业也要从员工的工作表现来考量员工的发展潜力,从而产生对一个员工的期望值。如果以目前大家的这种心态,你们认为企业会觉得你是名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吗?会给你高额的薪资吗?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任何人一旦有了上述的这种工作心态,要么就自己及时调整,要么还是趁早离开公司,因为这种工作心态的人最后必然是被企业淘汰的对象,只是时间上的早晚而已。

二、乐观的工作心态和良好的个人形象
我要时时面带微笑,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因为乐观产生自信,自信产生信用。这是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如果与一个碰到喜事而心情愉快的人呆一起,自己的心情也会被他感染而变得愉快;而如果与一个烦恼不已的人呆一起,估计不用多久自己也受不了了。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影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或心情,举手投足之间都会传达给和他接触的人,生活中如此,工作上也是如此。
生活中因为每个人每天的遭遇都不同,所以心情也随时不同。但生活中每个人目标不一样,就算心情不好,别人惹不起也躲得起。但工作上却有所不同。因为工作的目标性比较明显,而且经常是一个集体围绕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时就免不了涉及到同事之间的相互影响了。此外,如果是面对公司之外的人员,比如客户、供应商、政府等有关机构等,个人的形象、修养等各方面就越发显得重要。我们首先讲讲同事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很清楚自己在公司里的基本职责与使命。因为每个岗位都在企业的运作流程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你处在这个岗位上,你就是公司的重要一员,公司的成功离不开自己辛勤与努力。这是一种正视自身岗位的心态。但反过来,也要非常清楚地看到,公司的良性运作,必然是各个岗位之间的有效分工与协作。任何一个岗位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别人的工作带来阻碍,最终影响这个流程的运转。那么,在这个层面上,如果个人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而把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甚至因此而出现消极怠工等行为,请问,你们还会认为这只是个人的小事吗?如果从管理的严格意义上讲,这已经是岗位的失职行为,而决不是简单的私人问题。你心情不好,或许情有可原,但不要影响同事,影响工作,要么自己想办法调节心情,如果需要公司或同事帮助的,也可以提出来;要么,你就干脆请假,把心情调节好了再来。我曾经在其他公司碰过一件事,就是有一个人去其他部门找另一个同事,当然是工作上的事。那个同事刚好那天心情不好,就朝这个同事发了火,结果最终两个人当场打起来了。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个人素质问题,就只想说明一个道理:个人的情绪要个人调节,不要带到公司影响工作情绪,否则,一些本不会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因此而产生,结果往往是伤人又伤己。
当然,大家不要误会,我这里说的乐观并不是要大家强颜欢笑,明明心里伤心却还要装着满面春风,这可是有违人道主义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我这里主要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有了这种态度,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你的欢笑也将会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再谈到员工个人形象的一些话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很清楚,在别人的心里,你的形象就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别人会通过你个人的表现来评价公司的好坏。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天你去和别人洽谈一项业务,如果和你谈的这个人言语粗俗,着装邋里邋遢的,你第一感觉一定会是:这个公司看来不怎么样,怎么让这样一个低素质的人来办事情呢?那么,设身处地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的对外工作中,别人又会如何来评价自己、评价公司呢?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心里有一个信念:我要让每一位和我接触的人知道,公司的产品是一流的,公司的形象也是一流的?其实,我们现在经常听到一些词语,比如塑造品牌,提升企业形象等等,为什么很多公司要花费那么多钱去塑造自己的企业品牌形象呢,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但品牌的塑造决不是简单的广告宣传口号,而是需要从日常工作中的细微之处慢慢积累才行,比如从产品、从服务、从广告宣传、从员工行为与形象等方面点点滴滴沉淀而成。而且大家要知道,积累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失去可以是一刹那的时间。在营销学上有两个的数学式子,一个是0+1=0.1,指的是市场积累的效应比较缓慢;另一个式子是100-1=0,指的是市场负面影响的破坏力。如果一个长期积累起来的品牌,仅仅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起眼的细节而受到破坏,那未免太得不偿失了。所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每个员工都应该有个基本的使命,就是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与形象,向顾客、向供应商、向社会大众展示公司良好的企业风貌。比如,统一着装,淡妆上岗,保持服装平整、清洁、举止得体,这是我的基本素养;经常保持精神饱满,让每一位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朝气和热情等等。

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今天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明天事业成功的开端。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想先了解一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是职业生涯规划有过认真的思考?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理想的,但对理想进行理性的规划与思考,可能就很少人会去做了。理想的规划,通俗一点讲,就是要明白你这一生最想做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目标?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与条件?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克服哪些障碍?目前自己已具备哪些条件,还欠缺哪些条件?自己想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欠缺的条件?这一连串的问题,看起来很复杂,但却有助于一个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目标更明确,也会少走很多的弯路了。
理想是一个人的总目标,理想的实现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就有必要对理想进行分解,把它分解成每个阶段都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比如,假设你的理想是35岁时成为一名拥有100万资产的小型企业的老板,那么,你首先要清楚的就是成为老板的几个重要条件是什么。我们暂时不去探讨资金、机遇等方面的因素,仅就能力方面而言,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决策能力、领导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这个老板一定会做得很狼狈,失败也是迟早的事。而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通过后天再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不断积累才有可能培养起来的。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假如你今年是23岁,你距离你的理想只有12年时间。那你会不会考虑,这12年时间里,你准备花几年时间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花几年时间培养自己的领导管理能力?这几年里,又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这些能力?你现在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是不是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显然,如果要达成你的理想,这些问题是务必要考虑清楚的。
再看看我们的实际情况吧。我不知道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听课,是抱着真正的学习心态还是只是来走走过场,我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会把自己的理想和今天所从事的岗位工作联系在一起,但我想告诉大家一句话:上天是公平的,他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所谓的准备,简单讲就是要勤恳务实,重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努力做好它。如果一直是好高骛远的心态,觉得不屑去做一些基层的、不起眼的工作,那么,你无形之中已经错过了很多的机会。我们常说“愚人在幻想中等待机会,智者在奋斗中创造机会”,言下之意就是要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去把握机会,因为许多机会就是在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础上才会产生,而不是被动地空手等待机会的到来。你必须要通过眼前的岗位工作,去学习和积累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去经营必要的人脉关系。所以,从这个方面讲,今天你的本职工作也许就是明天事业成功的开端。也只有那些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人,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当然,在座的各位有的是主管,有的是一线员工,大家在公司里扮演的角色不一样。这只是说在企业的组织中岗位、职务分工的不同,而不是指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平等的问题。所以,对主管而言,并不是什么高人一等,而必须以平等、尊重的心态面对下属,凡事还需以身作则,绝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对员工而言,也不要低声下气,抱着打工的心态等待主管下达指令。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员工有这样一种心态:就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低级的、打杂的,或者说自己的年纪大了、学历低了等等,在公司里根本就是可有可无,要那么努力干什么。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的想法。别的不说,我想光提醒大家一点就够了: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懂得尊重自己,你还能指望别人来尊重你么?!
企业需要的是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出和谐的团队氛围。主管要正确看待企业赋予自身的职责与权力,不能出现滥用职权的行为,否则不但会影响所带的团队,也会损害企业整体的利益。而员工也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要学会理解主管的角色含义,积极配合上司的工作调配。只有每个人都扮演好了自己在公司里的角色,企业才能实现整体的良性运转,企业受益,个人也受益。

四、自我激励、追求成长:
时刻牢记:学习使人进步,虚心使人向上。
有人说,21世纪的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必须要有清醒的意识,保持与社会同步、与发展同行,才能取得自身生存的一席之地。因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律。
中国有句俗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人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被环境所淘汰,就必须随时保持学习的心态。谈到学习,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学校,似乎只有在学校里才能谈到学习。其实不然。学校只是一个比较特定的场所,把人的一生中的某一个时段集中在某一地点专门学习而已,其他的与社会上的学习有什么两样?就算是大学出来的,如果自身不好好学习,可能连一个国中生都比不上。当然,我并不是要去批判某个人,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不见得就一定比别人厉害,因为大学的几年时间,在人的一生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一生要学的东西却太多太多。何况,大学里的学习本就和中学不同,大学的老师不会去督促学生的学习,知识学得好与不好全靠学生自己。所以,好学校里一样会有差学生,差的学校也会有优等生。而对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最常见的就是有一种自卑心理,总是认为人家有那么高的学历,一定比自己厉害。这种心理一产生,问题也就来了:心里开始变得封闭,不敢和人沟通,甚至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了。而这又反过来使自己错失更多的学习与成长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学习不仅仅要从书本上学,也要从身边的他人身上学。因为走上社会的人和学生不同,可能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读书,那么,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体会和吸收,学会从他人的经验中去总结和借鉴。人的一生其实是有限的,凡事不可能都要亲身去经历以后才能吸取教训,而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举一反三,做到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其实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人,他们一生都忙忙碌碌,不停地为生活而奔波,却很少会花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这种人其实活得很累,很多时间是在做重复的事,犯的错误也是相同的。而另有一种人却不是如此,他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时地停下来,看看其他的人,再做一些必要的学习与思考,既使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还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就。说到勤于思考,我这里顺便讲一个话题,就是我发现公司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每天都在忙碌,但实际上忙到最后,又似乎什么都没忙出来。这问题出在哪里呢?除了欠缺思考的习惯外,还缺乏计划性。其实我们每天上班,如果能在做事情之前,花几分钟把一天要做的工作稍微思考一下,再稍微计划一下轻重缓急,那你这一天的工作就会比较有效率,至少不会出现那么多无用功的事情。
从书本上学东西相对较容易,从他人身上学东西就比较难些。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喜好,一旦对某个人有了成见,不要说再向他学习,估计连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好了。这是现实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性上的一个劣根性。其实在哲学有句话,叫做“存在就是合理”,任何人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自然就有他的生存之道,也可以说那就是他的长处。也许一个人身上会有某些方面令你很讨厌,但如果因此而把他全盘否定的话,也是有失偏颇的。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的拍马屁现象,可能很多人都会看不起这种人。但仔细想想,拍马屁其实是一种沟通的能力,属于向上沟通的范畴。拍马屁如果能拍得好,说明这个人向上沟通的能力很强,他拍的马屁才会被上司接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习他的沟通技巧,而要把他完全否定掉呢?看起来好象是这个人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心态的问题——我们不够宽容。所以,我们谈学习心态,首先强调的就是容人之量。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部门团队,其实都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点,如果动不动就看不起别人,或者排斥别人,那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向他人学习。另外,我们说人的宽容性,不仅仅是说要学会容纳别人,也要考虑自己是否能被别人容纳。我们知道,人多少总是需要些自尊的,决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别人排斥或看不起。那么,你就必须要具备换位思维,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希望别人关心你,用好的态度对待你,那就请你先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关心别人、对待别人。这就是所谓的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应该说,你已经有一定的容人胸怀了。
向他人学习,并不是说要别人天天手把手教你,而是要强化学习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工作,谁有那么多时间来教你?关键要在日常的协同工作中,多看、多听,还要多问。孔圣人说过,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学到东西,自己就要谦逊、主动,还要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某些知识欠缺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大可不必觉得羞于启齿,甚至于不懂装懂,那往往只会害了自己。反过来,大胆承认自身的不足,敞开心扉接受新知识,倒让人觉得坦诚、上进,别人也更乐于把自己的东西教给你。
中国还有句古语叫做“天助自助者”,说的是教与学的之间的主次关系,再通俗一点,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能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关键在自己。就好比我们今天的培训课,不管我讲得再努力,讲得再多,如果你们自己不以为然,左耳进,右耳出,那我们的培训效果就是无效的。这其实是一个心态问题。你有没有急迫提升自己的欲望?有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如果没有,任何人都没办法强迫你去接受新东西。因为,你自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今后的人生道路也需要你自己去走,哪怕亲如父母兄弟,也无法完全替你去面对,充其量只能帮忙分担而已。说得再白一点,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经历,别人能帮得了一时,也决帮不了一世。如果自己不具备独立面对这些风雨的能力,你就只能成为一个弱者,时时面临被环境淘汰的危险。也许有人会觉得现在过得也挺好,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和危机感。可是有没想过,当那一天真的来了,临时抱佛脚有用吗?会不会开始后悔之前的虚度光阴与错失良机?所以,应该说,人的一生里,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总是需要有些危机感,去推着自己不停地学习新事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最后,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段企业文化的内容。这是我个人期望中的一种文化氛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员工的原则
做事如做人,做事先做人。只有具备优秀品质的员工,才可能形成优秀品质的公司,形成优秀品质的公司形象和信誉,最终推动公司走向发展的高峰。

做人: 为人诚实正直,实事求是;
工作脚踏实地,敬业兢业;
勇于吃苦耐劳,勤奋务实;
不断自我勉励,谦和上进。
做事: 提供一流的产品服务;
追求一流的工作效率;
创造一流的岗位业绩;
展示一流的员工风貌。

一、主人翁精神
一、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协同和帮助其他员工共同实现公司的目标。
二、我们始终坚持公司的原则,一切工作和行动服从公司的长远利益。
三、我们创造和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塑造一流的公司形象。
二、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的工作方式
一、我们每个部门、每位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紧密合作。
二、我们与其他同事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追求成长。
三、我们与供应商、客户等各方建立紧密、互惠、友好的关系,共同实现公司的战略。
三、谦和自信,积极上进
一、我们有决心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作出秀的成绩。
二、我们有强烈的愿望去突破常规,追求创新。
三、我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四、我们勇于超越自我,我们善于完善自我。

公司的原则

我们珍视每一位员工
2我们吸收和接纳各种优秀的人才
2我们重视每位员工的不同之处
2我们坚信,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

我们信任每一位员工
2公司与每位员工的的利益休戚相关,我们追求共同的成功
2我们相信每一位员工能够、并且愿意发挥自己的潜力
2我们相信,只有彼此信任才能使每一位员工有秀的表现

我们鼓励每一位员工
2我们鼓励员工实现更高的期望和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2我们鼓励员工积极创新,不断完善自我
2我们鼓励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努力追求更新的生活

我们帮助每一位员工
2我们帮助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秀的成绩
2我们帮助员工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
2我们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