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不分“腦貴體賤”

同時看到兩篇大學生與工作的新聞,其一是12月19日《新京報》報道,成都某名牌高校的兩名研究生聯絡本校和另一高校的3名本科生,開起了他們自稱為“國內第一家由在校研究生開設”的擦鞋店。開業第一天掙了200多元,但此舉引起了市民的質疑。其二是12月19日《東亞經貿新聞》報道,長春工業大學畢業生董訓餘畢業後主動放棄了月收入千元的白領工作,當了一名“破爛王”,如今已經幹了3年,每年收入都在10萬元左右,他現在已經建立了全省首個收破爛網站———“長春廢品收購網”。

市民為什麼質疑研究生鞋店?無非是認為擦鞋是種“低階”的簡單勞動,研究生去幹實在是“大材小用”了,是對知識的浪費,貶低了知識的價值。而且這份工作不夠“體面”。董訓餘剛開始收破爛也遭到家人反對,親戚朋友嘲諷,認為“沒出息”,“大學念賠了,不如打小在家種地”。可現在他年收入10萬元,屬於高收入階層了,還會有誰歧視他呢?

市民接受不了研究生鞋店,箇中原因還是緣於我們觀念中根深蒂固的“腦貴體賤”意識,腦力勞動高貴,體力勞動下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北大高材生陸步軒開了個賣肉店還在社會中引起了激烈爭論。試想想,我們有多少留學生在國外,課餘打工不照樣在餐館裡洗碗、端盤子?他們在國外能做得,我們在國內為何就做不得?華人首富李嘉誠、塑料大王王永慶難道不都是從最普通的學徒做起來的嗎?如果他們只想著做一份“體面”的工作,恐怕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美國哈佛大學既然有畢業生開出租車的,我們北大畢業生賣肉就很正常。從就業角度看,學歷與工作,沒有必然的對等關係。只有國小文化的擦鞋工做不了研究生的工作,但研究生卻可以馬上學會擦鞋。這也說明了知識水平越高,就業可選擇的餘地越大,空間越廣。我們對研究生擦鞋不理解,說明我們是把職業分為“三六九等”以及高低貴賤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在韓國,有一種國際計程車,司機中不少有大學學歷,他們會說外語,甚至能擔任國際導遊,他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體面”。

無論是研究生擦鞋,還是大學生收破爛,還是當白領,都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這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在社會中,一個人的價值應以其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來衡量,而不應論他們的身份。因此,研究生擦鞋也沒什麼可大驚小怪,沒什麼可質疑的。(呂小驪)

來源:南方網

職業不分“腦貴體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