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記我心活動總結最新三篇

嚴防惡性火災事故,確保生命財產安全,消防設施別亂動,撲救火災有大用,那麼關於消防安全記我心活動總結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消防安全記我心活動總結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消防安全記我心活動總結最新三篇

消防安全記我心活動總結1

2月21日下午3點半,區教體局邀請了消防大隊席樂輝教官給幼兒園全體教職工講授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珍惜生命,遠離火災"。席教官講解了防火的重要性及一些理論知識,也結合一些消防案例事件,對火災發生的原因、類別、過程、危險進行了詳細講解。並按照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對如何開展消防安全檢測、安全學習、安全檢查,以及火災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逃生等知識進行了闡述。席教官的課,增強了我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了我的火災應急處理能力,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幼兒園消防工作更好的做法。幼兒園的消防要做好以下幾點,才可確保師生財產安全。

一、領導要重視。這是幼兒園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首要保證。各部門的負責人作為消防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加大對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組織安全檢查,查處隱患限期整改反饋,切實地把消防安全工作與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相結合,確保各項工作能順利進行。

二、宣傳教育要到位。這是企業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第一前提。要通過開展培訓講座,發放消防宣傳資料和組織專業人員到生產一線宣講等形式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面要達到100%,提高教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教職工在事故發生時的施救、自救能力。

三、制度措施要到位。這是幼兒園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軟體保障。要根據上級有關消防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並嚴格抓落實,獎優罰劣,保障消防安全的各項工作能正常有序開展。

四、消防器材配備要到位。這是幼兒園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硬體保障。根據消防管理部門,配備足夠數量的消防器材,定期對消防裝置進行檢查和保養,對到期的器材及時換藥,以備發生事故時能及時啟動。

五、思想意識要到位。這是幼兒園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提高安全員的業務素質,培養出一支具備不計得失、樂於奉獻、忠於職守和敢抓敢管精神的專業隊伍,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定期組織消防演練,提升企業對事故的防範能力。

總之,通過這次對消防法規和消防實用知識的學習,對消防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牢牢得記住了"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

消防安全記我心活動總結2

在第XX個全國“119消防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加強學校消防安全工作,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增強師生消防安全意識,提高學校抵禦火災能力和師生自防自救能力,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預防和減少校園火災事故的發生,xx國小緊緊抓住第XX個“119消防日”這一契機,認真組織全體師生廣泛深入地開展以“時時注意安全,處處預防火災”為主題的大型消防疏散演練。

11月3日下午4點整,伴隨著警報聲,全體學生抱著頭、彎著腰、捂著口鼻,在班主任和配班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地從各樓道逃生,短短兩分鐘,千餘名師生便迅速撤離到操場。隨後,消防官兵向大家講解了滅火器的種類和使用方法,並實地向師生們展示了快速出警和緊急滅火。

通過此次深入校園開展消防知識培訓,培養了學生從小樹立“學消防、懂消防、用消防”的思想。學校老師表示,這是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消防安全教育課,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他們將把消防安全教育課貫穿到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消防知識宣傳和教育,帶動整個學校關注消防安全,讓更多人瞭解消防、關注消防、熱愛消防,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學校,帶動整個社會”的目的。

消防安全記我心活動總結3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為確保“119”消防日宣傳週活動取得實效,我鎮成立了立了“119”消防宣傳週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為常務副鎮長王朝柱,副組長為副鎮長賈驥,成員為採育鎮各成員單位負責人。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監督本鎮開展各種宣傳活動。

二、找準重點、力求實效

“119”宣傳週期間我鎮動員一切力量,開展各種活動,力爭做到消防工作深入群眾,消防安全深入人心。

1.組織各村、單位因地制宜採取宣傳欄、黑板報、宣傳標語、廣播、發放各種宣傳材料等形式對村民、職工進行了一次消防安全宣傳教育。

2.定製了以“消防安全”為內容的宣傳橫幅100條,由派出所指定專人負責將條幅懸掛至各村、單位明顯位置,不留死角。

3.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在鎮文體中心前舉行“人人關注消防,共築平安奧運”主題宣傳活動,向群眾講解消防知識,發放宣傳材料,讓大家真正認識到“走進消防,瞭解消防,人人蔘與消防”工作的重要性,為本鎮創造良好的消防環境。

4.由鎮政府和採育消防支隊共同定製了消防安全宣傳欄一套,宣傳欄內容有消防支隊負責定時更換,使消防工作落到實處,做到時時關注消防。

5.定製宣傳大篷車一輛,展板6塊,重點開展消防宣傳“五進”活動。

即“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社群”“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