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教案6篇

不管是什麼學科的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都要認真寫教案,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高中數學課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高中數學課教案6篇

高中數學課教案篇1

1. 你能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比較端正,課堂上你也坐得比較端正。如果在學習上能夠更加主動一些,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

2. 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所以大家都喜歡你。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習不夠刻苦,有畏難情緒。學習方法有待改進,掌握知識不夠牢固,思維能力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習成績比上學期有一定的進步。平時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有益的文娛活動。今後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學習時間,各科全面發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學生。

3. 你性格活潑開朗,總是帶著甜甜的笑容,你能與同學友愛相處,待人有禮,能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大多數的時候你都能遵守紀律,偶爾會犯一些小錯誤。有時上課不夠留心,還有些小動作,你能想辦法控制自己嗎?一開學老師就發現你的作業乾淨又整齊,你的字清秀又漂亮。但學習成績不容樂觀,需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希望能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開動腦筋,遇到問題敢於請教。

4. 你熱情大方,為人豪爽,身上透露出女生少有的霸氣,作為班幹部,你會提醒同學們及時安靜,對學習態度端正,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少了點耐心,試著把心沉下來,上課集中注意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一步一個腳印,一定能走出你自己絢麗的人生!

5. 學習態度端正,效率高,合理分配時間,學習生活兩不誤,善良熱情,熱愛生活,樂於助人,與周圍同學相處關係融洽。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做好筆記,課後能按時完成作業。記憶力好,自學能力較強。希望你能更主動地學習,多思,多問,多練,大膽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注意採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6. 作為本班的班長,你對待班級工作能夠認真負責,積極配合老師和班委工作,集體榮譽感很強,人際關係很好,待人真誠,熱心幫助人,老師十分欣賞你的善良和聰明,希望在以後能夠積極發揮自己的所長,帶領全班不僅在班級管理上有進步,而且能在學習上也能成為全班的領頭雁,在下學期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7. 身為班委的你,對工作認真負責,以身作則,性格和善,與同學關係融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不太張揚的你顯得穩重和踏實,在學習上,你認真聽課,及時完成各科作業,但是我總覺得你的學習還不夠主動,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若從被動的學習中解脫出來,應該穩定在班級前五名啊!加油!

8. 你是個懂禮貌明事理的孩子,你能嚴格遵守班級紀律,熱愛集體,對待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能夠專心聽講,課下能夠認真完成作業。你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若能做到學習時心無旁騖就好了,掌握知識也不夠牢固,思維能力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只要有恆心,有毅力,老師相信你會在各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9. 你為人熱情大方,能和同學友好相處。你為人正直誠懇,尊敬老師,關心班集體,待人有禮,能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有集體榮譽感,樂於為集體做事。學習刻苦,成績有所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思維活躍,積極回答問題,積極思考,認真做好筆記。今後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學習時間,各科全面發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學生。

10. 記得和你說過,你是個太聰明的孩子,你反應敏捷,活潑靈動。但是做學問是需要靜下心來老老實實去鑽研的,容不得賣弄小聰明和半點頑皮話。要知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望你下學期重新抖擻精神早日進入狀態,不辜負關愛你的人對你的殷殷期盼。

高中數學課教案篇2

目的:

通過練習使學生對實數與積,兩個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並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幾何問題。

過程:

一、複習:

1.實數與向量的積(強調:“模”與“方向”兩點)

2.三個運算定律(結合律,第一分配律,第二分配律)

3.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定理的本身及其實質)

二、例題

1.當λz時,驗證:λ(+)=λ+λ

證:當λ=0時,左邊=0(+)=右邊=0+0=分配律成立

當λ為正整數時,令λ=n,則有:

n(+)=(+)+(+)+…+(+)

=++…+++++…+=n+n

即λ為正整數時,分配律成立

當為負整數時,令λ=n(n為正整數),有:

n(+)=n[(+)]=n[()+()]=n()+n()=n+(n)=nn

分配律仍成立

綜上所述,當λ為整數時,λ(+)=λ+λ恆成立。

2.1kg的重物在兩根細繩的支援下,處於平衡狀態(如圖),已知兩細繩與水平線分別成30,60角,問兩細繩各受到多大的力?

解:將重力在兩根細繩方向上分解,兩細繩間夾角為90

1(kg)p1op=60p2op=30

∴cos60=1=0.5(kg)

cos30=1=0.87(kg)

即兩根細繩上承受的拉力分別為0.5kg和0.87kg。

高中數學課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對數性質及運演算法則,能初步運用對數的性質和運演算法則解題.

2.通過法則的探究與推導,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滲透化歸思想及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法則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大膽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對數的運演算法則及推導和應用

難點是法則的探究與證明.

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前面學習了對數的概念,那麼什麼叫對數呢?通過下面的題目來回答這個問題.

也就要求學生以後看到對數符號能聯想四件事.從式子中,可以總結出從概念上講,對數與指數就是一碼事,從運算上講它們互為逆運算的關係.既然是一種運算,自然就應有相應的運演算法則,所以我們今天重點研究對數的運演算法則.

二.對數的運演算法則(板書)

對數與指數是互為逆運算的,自然應把握兩者的關係及已知的指數運演算法則來探求對數的運演算法則,所以我們有必要先回顧一下指數的運演算法則.

學生經過思考後找出可以利用對數概念,性質及與指數的關係,再找學生提出證明的基本思路,即對數問題先化成指數問題,再利用指數運演算法則求解.找學生試說證明過程,教師可適當提示,然後板書.

高中數學課教案篇4

?課題名稱】

?等差數列》的匯入

?授課年級】

高中二年級

?教學重點】

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能夠運用等差數列的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的性質、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理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三維目標】

㈠知識目標:

瞭解公差的概念,明確一個等差數列的限定條件,能根據定義判斷一個等差數列是否是一個等差數列;

㈡能力目標:

通過尋找等差數列的共同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㈢情感目標:

通過對等差數列概念的歸納概括,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資料的能力。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師:上兩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數列的定義以及給出表示數列的幾種方法—列舉法、通項法,遞推公式、影象法。這些方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數列的特點。下面我們觀察以下的幾個數列的例子:

(1)我們經常這樣數數,從0開始,每個5個數可以得到數列:0,5,10,15,20,()

(2)2000年,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奧運會上,女子舉重被正式列為比賽專案,該專案工設定了7個級別,其中較輕的4個級別體重組成的數列(單位:kg)為48,53,58,63,()試問第五個級別體重多少?

(3)為了保證優質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水庫管理員定期放水清庫以清除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即可得到一個數列:18,15.5,13,10.5,8,(),則第六個數應為多少?

(4)10072,10144,10216,(),10360

請同學們回答以上的四個問題

生:第一個數列的第6項為25,第二個數列的第5個數為68,第三個數列的第6個數為5.5,第四個數列的第4個數為10288。

師:我來問一下,你是依據什麼得到了這幾個數的呢?請以第二個數列為例說明一下。

生:第二個數列的後一項總比前一項多5,依據這個規律我就得到了這個數列的第5個數為68.

師:說的很好!同學們再仔細地觀察一下以上的四個數列,看看以上的四個數列是否有什麼共同特徵?請注意,是共同特徵。

生1:相鄰的兩項的差都等於同一個常數。

師:很好!那作差是否有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生2:作差的順序是後項減去前項,不能顛倒!

師:正如生1的總結,這四個數列有共同的特徵: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於同一個常數(即等差)。我們叫這樣的數列為等差數列。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推進新課

等差數列的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於同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就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從剛才的分析,同學們應該注意公差d一定是由後項減前項。

師:有哪個同學知道定義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生2:“從第二項起”和“同一個常數”

高中數學課教案篇5

內容分析:

1、 集合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國小數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國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例如,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至於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

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絡,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

例如,下一章講函式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首先從國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例項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例項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例項,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複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由一些數、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物件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物件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物件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作n,n={0,1,2,…}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n*={1,2,3,…}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z={0,±1,±2,…}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q={整數與分數}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r={數軸上所有點所對應的數}

注:(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於集合的隸屬關係

(1)屬於: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於a,記作a∈a

(2)不屬於: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於a,記作a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裡,或者不在,不能模稜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複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高中數學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瞬時速度的定義;

2。會運用瞬時速度的定義求物體在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3。理解瞬時速度的實際背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運用瞬時速度的定義求物體在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教學難點:

理解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定義。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問題情境。

平均速度:物體的運動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稱為平均速度。

問題一平均速度反映物體在某一段時間段內運動的快慢程度。那麼如何刻畫物體在某一時刻運動的快慢程度?

問題二跳水運動員從10m高跳臺騰空到入水的過程中,不同時刻的速度是不同的。假設t秒後運動員相對於水面的高度為h(t)=-4.9t2+6.5t+10,試確定t=2s時運動員的速度.

2。探究活動:

(1)計算運動員在2s到2.1s(t∈)內的平均速度。

(2)計算運動員在2s到(2+?t)s(t∈)內的平均速度。

(3)如何計算運動員在更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探究結論:

時間區間

t

平均速度

0.1

-13.59

0.01

-13.149

0.001

-13.1049

0.0001

-13.10049

0.00001

-13.100049

0.000001

-13.1000049

當?t?0時,?-13.1,

該常數可作為運動員在2s時的瞬時速度。

即t=2s時,高度對於時間的瞬時變化率。

二、建構數學

1。平均速度。

設物體作直線運動所經過的路程為,以為起始時刻,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

可作為物體在時刻的速度的近似值,?t越小,近似的程度就越好。所以當?t?0時,極限就是物體在時刻的瞬時速度。

三、數學運用

例1物體作自由落體運動,運動方程為,其中位移單位是m,時

間單位是s,,求:

(1)物體在時間區間s上的平均速度;

(2)物體在時間區間上的平均速度;

(3)物體在t=2s時的瞬時速度。

分析

(1)將?t=0.1代入上式,得:=2.05g=20.5m/s。

(2)將?t=0.01代入上式,得:=2.005g=20.05m/s。

(3)當?t?0,2+?t?2,從而平均速度的極限為:

例2設一輛轎車在公路上作直線運動,假設時的速度為,

求當時轎車的瞬時加速度。

∴當?t無限趨於0時,無限趨於,即=。

練習

課本p12—1,2。

四、回顧小結

問題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1理解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定義;

2實際應用問題中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求解;

問題2解決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問題需要注意什麼?

注意當?t?0時,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極限值。

問題3本節課體現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2極限的思想方法。

3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推理方法。

五、課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