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班故事教案7篇

有了教案,教師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通過一份教案,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各種教學資源和輔助材料,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小班故事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小小班故事教案7篇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1

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瞭解故事的有關情節。學習詞語:滿頭大汗

2、能安靜地傾聽,並樂意在集體面前講述。

準備:符合故事內容的圖片,以及小動物圖片。

過程:

一、以“小客人來了”匯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呀?(小老鼠)

師:我們一起來跟它打打招呼吧。

二、觀察圖片,講述故事。

1、這是一隻很聰明的老鼠。瞧,它在什麼地方?(草地上)

師:它在幹什麼?(它草地上看見了一隻大皮鞋)

2、小老鼠發現了一隻大皮鞋,會怎麼想?把這隻大皮鞋拿回家可以做什麼呢?(可以給爸爸媽媽穿,可以當小床……)

師:讓老師來問問小老鼠,“小老鼠,你想把這隻大皮鞋拿回家可以做什麼呀?”(教師做聽的動作)

師:小老鼠告訴我,想把這隻大皮鞋拿回家做搖籃呢。

3、可是,大皮鞋太大了,這可怎麼辦呢?我們來幫它想想辦法吧,(幼兒討論)

師:你們想到了什麼辦法?(推、拉、搬、請大象來幫忙)根據幼兒的回答

做出相應的動作

4、小老鼠再怎麼用力也不行,大皮鞋一動也不動。小老鼠累的怎麼樣了?(出汗)

師:老師有一個好聽的詞語:滿頭大汗。幼兒學說。

師:小老鼠累的滿頭大汗。小鳥看見了會對小老鼠說什麼?(加油,加油)

5、小老鼠開動腦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給大皮鞋裝上了輪子和方向盤。現在大皮鞋變成了什麼?(變成了皮鞋汽車)

師:小老鼠坐在皮鞋汽車裡“嘀嘀”它開著皮鞋汽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6、教師完整講述第一幅圖。

1、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誰呢?(小猴子)

師:小猴子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師:西瓜太大,怎麼也搬不動,那怎麼辦呢?(幼兒討論)

師:小猴子想到了一個什麼好辦法?

2、請個別孩子在西瓜上裝上輪子和方向盤。

師:小猴子開著西瓜車回家了。

師:小老鼠和小猴子在回家的路上又碰到了誰呢?(小白兔)

1、小白兔在哪裡?幹什麼?

2、誰來說說小白兔拔到了一個怎樣的蘿蔔?(又紅又大的蘿蔔)

3、小白兔會想什麼辦法把蘿蔔拿回家呢?

三、完整講述故事

他們真是些聰明的孩子,我們再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吧。

四、情感遷移

故事裡有哪些汽車?(大皮鞋汽車、西瓜汽車、蘿蔔汽車)

這些跟我們平時見過的汽車一樣嗎?(不一樣)真是些奇怪的汽車呀。

是怎樣的汽車?(奇怪的汽車)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成汽車呢?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2

教案目標:

1.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

2.學習一頁一頁地翻看圖書,與老師、同伴大聲地邊說邊表演故事中的內容。

3.喜歡看書,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案准備:

繪本人手一份。

教案過程:

一、介紹書名,猜測內容。引起讀書的興趣。

1.師:今天,我們要讀一本新書,書名叫《不見了》。(教師用手指書名,帶領幼兒指讀書名。)2.師:咦,什麼不見了呢?請小朋友猜一猜。(幼兒自由猜測書中內容)3.教師:那到底什麼不見了呢?我們一起來看書吧。

二、閱讀圖書,引導觀察,理解書中內容。

1.引導幼兒觀察書的1-4頁師:請小朋友翻看第一頁,注意哦,要用小手摸著它的耳朵輕輕翻。

提問:

(1)看看,圖上的架子上掛著什麼呀?(請幼兒觀察畫面,說出畫面上有衣服、手套、圍巾、雨傘)(2)我的`帽子不見了,去哪兒了呢?(翻第一頁)(3)你們找到帽子了嗎?(引導幼兒發現帽子做了小鳥的家)(4)教師:翻一頁,在圖上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小物品)(5)我的手帕不見了,去哪兒了呢?翻一頁(6)手帕做了什麼呢?(引導幼兒發現手帕做了青蛙小船的彩旗。)2.幼兒自由閱讀圖書後面的內容,教師給予指導。

師:還有什麼不見了呢?請小朋友接著往下看書。

3.師幼共同討論閱讀圖書後面的內容。

師:你還發現有什麼不見了。(幼兒說說自己閱讀圖書的發現,教師根據情況,開啟相應的書頁,觀察、講述)4.教師和幼兒完整地閱讀圖書,鼓勵幼兒邊看書,邊跟著說一說,並用小手指相應的畫面。

三、動作表演:遊戲"說說做做"鼓勵幼兒大聲地說出故事內容,並用動作來表演。

活動延伸:

遊戲"說說做做"鼓勵幼兒大聲地說出故事內容,並用動作來表演。

教案反思:

孩子們都積極參與活動,感受、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的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2、理解詞語: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願意大聲的在集體中發言。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圖書、角色圖片(月亮、小魚兒、小青蛙若干)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師:今天楊老師請來了我的一位朋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是誰?小(出示課件小青蛙)我的這位朋友它最喜歡聽故事,那它是聽誰講故事呢?

2、教師分段講述(圖書1-2頁),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注意語氣和動作),幼兒傾聽。

(2)提問:小青蛙和小魚兒是聽誰講故事?

小魚兒是怎樣聽故事的?(安安靜靜,集體體驗安安靜靜的感覺。)

小青蛙是怎樣聽故事的?(又蹦又叫,幼兒學一學青蛙又蹦又叫的樣子)

3、幼兒觀察課件畫面3。

提問:月亮和小魚兒哪兒去了?它們怎麼了?它們為什麼要躲起來?

4、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課件畫面3。

提問:你知道月亮為什麼躲到雲朵裡嗎?

小魚兒為什麼鑽進水草裡嗎?小魚兒和月亮它們會出來嗎?

月亮和小魚兒究竟有沒出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5、教師有感情地講述課件畫面4。

提問:現在小青蛙是怎樣聽故事的?

小青蛙安靜聽故事了,月亮和小魚兒出來了嗎?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這個故事嗎?你們聽故事時候應該怎麼樣?

6、完整欣賞故事(幼兒邊聽故事教師邊操作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喜歡故事中的誰?

7、幼兒自主選擇小動物,師幼一起表演。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並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小猴子第二天上學的故事。

2、鼓勵幼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能說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

3、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自己總結在幼兒園應該怎樣做,對做小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

活動難點:

幼兒能完整條理的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教師自編故事《小猴子上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題。

"小朋友,過了一年你們又長了一歲,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關於小猴子上學的故事,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猴子開學第一天發生了些什麼事兒?"

二、分段講述、分析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晚起一分鐘,結果會怎麼樣呢?

(2)小猴子在家裡是怎麼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學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鐘,卻在十字路口碰上紅燈,晚了一班車,遲到了20分鐘,這說明每一分鐘都很重要,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講述第二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為什麼會坐立不安?

(2)長頸鹿老師為什麼會嘆氣?

(3)在院子裡活動時還可以幹什麼?

小結:在院子裡活動時可以盡情的放鬆,但需要的話應該先喝水小便。

3、第三段故事,提問:如果你是小猴子你會怎麼做呢?

4、講述最後一段,提問:請小朋友幫小猴子想一想,怎樣合理的利用時間?

三、師幼一同完整地講述故事,提問:

(1)、我們應該學習小猴子的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麼?(在完整講故事以前提問)

(2)、小猴子懂事的點了點頭,那麼小猴子上學的第二天,它會怎麼做呢?(故事講完後提問)

四、引導幼兒續編故事,進一步讓幼兒瞭解在幼兒園生活和學習。

1、同伴之間相互討論。

2、個別講述。

五、活動結束,談話激發幼兒做一名好孩子的願望。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小青蛙聽故事》,懂得聽故事的時候要安安靜靜的。

2、理解新詞彙: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跳、一聲不吭。

3、在活動中願意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優美、寧靜的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你喜歡聽故事嗎?你喜歡聽誰將故事?最喜歡聽什麼故事呢?

二、幼兒邊看幼兒用書,邊聽教師配樂將故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配樂講故事。

◎提問:月亮在講故事給誰聽?小魚兒是怎麼聽故事的?

◎理解詞彙:安安靜靜。集體體驗安安靜靜的感覺。

三、教師再次講述故事,鼓勵幼兒跟述,並提出相應的問題。

◎小青蛙先是怎麼聽故事的?幫助幼兒理解詞彙:又蹦又跳。請個別幼兒表演。

◎月亮怎樣了?為什麼會生氣呢?

◎後來,小青蛙是怎麼聽故事的?幫助幼兒理解詞彙:一聲不吭。

四、鼓勵幼兒給故事起名字。

五、音樂活動:小星星。

教師:小魚兒、小青蛙在聽月亮講故事,小星星也來聽月亮講故事了。小星星要怎麼聽故事呢?鼓勵幼兒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美好意境。

六、分段講述(圖書3—4頁)

1、教師:喲!小青蛙又蹦又跳地聽故事,誰生氣啦?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接著往下聽。

2、教師講述,幼兒傾聽。

3、提問:

(1)後來,小青蛙是怎麼聽故事的?(一聲不吭)

(2)猜猜小青蛙會對月亮婆婆和小魚兒說什麼呀?

(3)月亮婆婆和小魚兒出來了嗎?

教師:小青蛙知道自己錯了,連忙道歉,月亮婆婆繼續講故事給它們聽。

七、鼓勵幼兒給故事起名字

教師:這個好聽的故事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來想一想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吧!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

活動反思:

?小青蛙聽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本次活動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活動開始師我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隻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 這一環節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麼這樣靜悄悄?” “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裡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樣的問題讓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

在充分調動幼兒回答之後,我講述了故事中的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在孩子瞭解對話的基礎上,我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理解“交換”的意思,知道交換的好處

2、學習使用短句:“我用xx交換你的xx,好嗎?”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幼兒自己準備一點吃的東西,讓家長用保鮮袋裝好,用圓珠筆寫上名字。如:兩粒糖、兩塊旺旺雪餅……自繪小圖片六幅。

關鍵點:學習使用短句:“我用xx交換你的xx,好嗎?”

活動過程:

1、出示圖一、圖六引起興趣

一天,兔妹妹出去拔蘿蔔,我們看看,兔妹妹一共拔了幾隻蘿蔔?兔妹妹回到家,籃子裡都有些什麼?咦?怎麼只有一隻蘿蔔?還有三隻蘿蔔哪裡去了?

2、青菜、辣椒、蘑菇是怎麼來的?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名稱是“交換”,聽了故事,小朋友就會明白的。理解故事解決關鍵

1、看圖聽故事一遍

2、提問(1)兔妹妹為什麼有這麼多好吃的東西?(交換就是……)

(2)它跟誰交換的?

(3)交換東西時,兔妹妹是怎麼說的?

3、看圖聽故事第二遍

幼兒學說短句

(1)兔妹妹的青菜是怎麼來的?它對兔爺爺說什麼?個別講。

(2)兔妹妹的辣椒是怎麼來的?它對兔奶奶說什麼?集體講。

(3)兔妹妹的蘑菇是怎麼來的?它對兔阿姨說什麼?小組講。

4、小結

兔妹妹為什麼能吃到幾種不同的東西?

師:兔妹妹能吃到幾種不一樣的東西,它的心裡一定很高興。交換真好,既幫助了別人,又為自己帶來了快樂。

1、遊戲:交換遊戲練習

你們是不是也願意與別人交換東西?老師知道小朋友今天帶來了一些好吃的東西,等會請你拿著自己的禮物跟好朋友交換,交換時要說:“我用xx交換你的xx,好嗎?”,比一比誰換的禮物多。

幼兒遊戲

2、把你交換的禮物給爸爸、媽媽看,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愉快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7

一、活動目標:(同第一次教學)

二、活動準備:(同第一次教學)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講述《毛毛蟲的故事》結合課件讓幼兒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提問:毛毛蟲的身體是怎麼變化的?後來變成了什麼?

2.結合故事,邊遊戲邊進行印畫。

師:今天你們也來當毛毛蟲,一起去旅行吧。

1)提出要求:

a.點和點要儘量銜接好。

b.使用顏料注意衛生,用毛巾擦手。

2)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中以遊戲的形式,根據背景圖中故事內容的發展:毛毛蟲吃蘋果→吃梨子→吃葉子→睡覺→變蝴蝶(毛毛蟲的生長變化過程),隨著音樂邊行進邊印畫,教師指導幼兒印畫毛毛蟲注意點和點的連線及印畫蝴蝶的翅膀。

3.以音樂《蝴蝶飛》為背景結束活動。

反思:

在作畫過程中,教師按原先預設的遊戲行進路線,逐一佈置好背景圖,讓幼兒隨教師根據故事內容邊遊戲邊作畫。但幼兒無法根據教師設定的路線進行,直接在背景圖上作畫。究其原因可能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影響:1.幼兒年齡特點的關係。2.課件的出示及教師一開始的直接示範使幼兒形成思維定式。3.背景圖張貼得較為接近。所以有以下兩個問題:

1.印畫毛毛蟲身體時,點連線得太長,比例不太協調的現象仍有出現。

2.由於幼兒印畫技能的缺乏,幼兒完成作品的情況不佳。

調整方向:

思考:行進式遊戲的方法是否就能體現遊戲的作用?對於幼兒繪畫技能有否幫助?是應該側重於幼兒的表現還是遊戲過程?是否應為了遊戲而遊戲?

1.考慮到行進遊戲形式(即邊遊戲邊作畫)中毛毛蟲畫法技能的重複、作畫過程的中斷,因此將行進式遊戲的形式進行更改,仍讓幼兒自由進行表現。

2.為了避免幼兒印畫表現蝴蝶時比例的不協調(身體較長,翅膀較小),因此將課件故事中毛毛蟲的形態加以修改(點的連線減少,不隨故事的發展而增長)。

3.繪畫的要求要體現表現蝴蝶的特徵時注意比例協調。翅膀的印畫除了用拇指還可用其他方式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