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複習教案6篇

其實大多數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是會進行教案的寫作的,為了能將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要認真制定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會考複習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會考複習教案6篇

會考複習教案篇1

會考,如何做好備考複習,是每一位畢業班教師深思的問題。作為語文學科,它的知識點多而散,沒有數理化學科那樣強的系統性,這一特點給廣大師生的備考複習帶困難。倘若方法不當,則往往事倍功半。怎樣在短期內迅速鞏固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讓他們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我校的一些具體做法,在此與各位同行一起交流。

一、研讀考試說明,明確會考動向。

首先,按照會考說明的要求,要把握好整個教材的結構體系,明確每一個知識點,對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了解研究近幾年的會考試題特點,看準命題方向,明確備考對策。再次,根據會考說明列出的知識點和學生實際,科學合理地制定複習計劃,“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戰。

二、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複習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複習效率。

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過程,複習備考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明確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存在的知識缺陷等,從而選擇適合他們的複習方法。在複習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重要,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因此在複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能更好提高複習質量和效率。

三、形成知識網路,明確複習重點

有的放矢,各個擊破。會考語文複習旨在構建起知識點的基本框架。複習時,教師要做到“胸有成竹”。在指導複習的過程中,要經常總結在複習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及時調整複習策略。使整個複習全面、系統,形成知識網路。對知識網路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項複習,逐一鞏固。縱觀近三年的會考出題趨勢,總體的特點是穩定中有變化。但最基本的幾大板塊相對比較固定,主要包括:積累運用、綜合性學習、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寫作五大部分。

1、積累與運用部分。這部分內容考查的方式近年來趨於靈活多樣,複習時應當從課本入手,打好基礎,要做到全面把握,分清主次。在精讀課文和名家名篇上精雕細刻,要抓好積累,著眼運用,並與現實生活精密聯絡。訓練要做到有序列、有層次、有針對性。根據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要強化誦讀訓練,要注意糾錯糾偏,訓練要有意暴露問題並及時糾正。

2、綜合性學習部分。複習時可以根據大綱的考點,專項訓練。不過綜合性學習題非常靈活,涵蓋面廣,涉及知識多,學生只有在平時多積累,才能做到“厚積薄發”。

3、現代文的閱讀部分。現代文閱讀是會考複習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我們應該對現代文進行分類,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類,每一類文體我們都進行鍼對性訓練。具體做法如下:

(1)精心選擇一定量的閱讀材料進行必要的訓練。在訓練中,要求學生努力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準確理解詞語的語境義,準確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準確理解文章的主旨,準確領會文章的寫法和特點。

(2)以練為主,老師重在點撥。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掌握答題的技巧,要求學生每次做完題目,要善於反思和總結做題的思路和方法。

4、古詩文閱讀部分。我們必須重視文言文的閱讀訓練,對國中六冊語文教材的文言篇目要求學生篇篇過關,絕對不能猜題或只複習重點。我們採用的方法是整理+記憶+檢查落實,我們把每一篇文言文的重點、難點整理出來印發給學生,上課時再花十分鐘幫學生梳理一下,然後把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去整理、理解和記憶。每天上課前的5分鐘,進行抽查,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充分利用早晚自習的時間讓學生熟讀詩詞,組長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上課前要求學生默寫1—2首詩詞,同桌之間的交換批改。在默寫和批改中學生容易發現錯別字,然後糾正。

5、寫作部分。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學生語文水平和語文素質的全面反映。在作文的複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積極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指導學生仔細瞭解作文命題方式和評分標準。

(3)、幫助學生熟悉、掌握題型特點。

(4)、加強學生考前作文的強化訓練。另外建議讓學生多讀好文章,熟讀一些詩詞名句,必要時如能恰倒好處地加以引用,這樣能提高作文語言的品位。

四、加強基本技巧指導,訓練學生良好考試心理。

除了精心複習和訓練之外,學生考試技巧的高低也直接影響會考成績。因此,在複習訓練中,還應加強答題技巧的指導練習。另外,由於過分緊張,學生常常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導致水平不能正常發揮,考試成績不理想。鑑於此種情況教師還要善於分析學生的心理,根據不同的性格特徵以及所呈現的問題,有計劃、有策略地進行心理訓練,培養他們情緒的穩定性,增強他們自我調控的能力。

五、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

會考升學既是個人勞動的體現,又是集體的智慧的展示,因此要充分發揮出年級組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做好會考語文複習備考。年級組教師要集體研究複習計劃,選擇複習資料,安排複習時間和複習內容,避免複習走彎路,做無用功。教師之間要精誠團結,分工協作,相互學習,力爭做到複習省時、省力、高效,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會考複習教案篇2

一、指導思想

春回大地之時,也是九年級學生學習最緊張的時段到來啦。

如何開展語文的教學與複習工作?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複習效率?為此,我們經過集體備課,認為在複習階段我們應該以《新語文課程標準》和省考綱為依據,立足教材,立足課內,延伸課外,結合實際,面向全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複習方法和計劃,力求達到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教學與複習目標。

二、複習目標

通過複習,使學生對國中階段的語文基本知識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瞭解,掌握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複習原則

1、明確目標,立足教材。教師分析命題依據,對出題動向和題目型別作出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以便在複習的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複習中,要精選有代表性的訓練題和模擬題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全體參與,分層達標。複習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後進生需“扶”。

3、強化基礎,突出重點。針對考試試題基礎性強的特點,對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篇目,教師應進行適當的梳理,只有理清了頭緒,學生才能思路清晰,複習才有更佳的效果。閱讀理解與作文是語文複習的“重頭戲”,教師應加強指導。

4、遞進複習,講練同步。整個複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一、分冊複習(3月中旬——4月中旬):全面複習課內篇目和相關知識;二、分專題複習(4月中旬——5月初);三、模擬衝刺(5月初——6月初);四、梳理調整(考前一週)。

5、團結協作,共同提高。以學科為平臺,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發揚團隊精神,爭取共同進步。

四、具體安排與措施

第一階段:教材過關、打好基礎(約四周)3.10—4.10

梳理整個中學階段1-6冊語文課本的知識,使知識系統化,使以前零散雜亂的知識有條有理,學生理解與記憶。

複習順序:先複習6、5冊,一週一冊;此後是1、2、3、4的順序。2、1共一週;4、3各一週。

複習要點:

①課文中的字、詞、句,理解記憶。

②瞭解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文體知識與區別。(落實到一至六冊課本中的重點篇目中的重點語段的閱讀和理解。)

③古詩文的相關知識與背記。

④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瞭解與運用。

⑤課後附錄的古詩詞、名著和語法知識的熟悉與掌握。

⑥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學常識。

第二階段:專題講練、提升能力(大概用時四周)4.10—5.15

a、依據中學語文教材編排,分五大類進行專題複習。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專題。

(二)閱讀專題。1.現代文閱讀專題(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2.古詩文閱讀專題(主要複習課內講讀文言文)

3.語文綜合實踐專題(結合歷年會考題型進行復習)

(三)作文指導與訓練專題。

b、複習措施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專題

1、這部分內容範圍廣,內容多、難度較大、分值較高,考點比較多。如:1、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2、正確書寫漢字。3、根據語境準確,得體地使用常用詞語。4、正確運用句式,根據語境進行仿寫、續寫、擴寫、縮寫、對對聯等,做到語言準確、簡明、連貫、流暢。5、辨識、修改常見的語病。6、正確使用標點符號。7、瞭解《課程標準》建議課外閱讀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識。8、正確默寫古詩文的精彩語句以及其他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句(考綱要求篇目)9、根據情境,準確、得體地進行語言交際;根據活動情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2、複習方法:知識梳理與強調——例題分析與講解——鞏固練習與檢測——查漏補缺與反饋。

(二)閱讀專題

1.現代文閱讀

通過對近幾年各地會考題研究發現,現代文閱讀選文特點:1)注重文體規範(主題鮮明、結構完整、語言優美等);2)折射時代氣息。(如: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與人缺失的;時代呼喚的;表現現實危機與科技發展的;傳承文化與文明的。)3)貼近學生生活。(如:校園生活、家庭生活,起引領作用的讚美美好的人、事和物,有利於夯實人文底蘊,構築精神家園的事件。)

複習原則:按文體複習。對現代文進行分類,即記敘文(包括散文、小說),說明文、議論文三類,精選課外材料,作為複習資料,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訓練,發現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講練。

複習步驟:

(1)回顧文體知識,明確閱讀考點,掌握解題對策。

(2)對不同文體的題型進行鍼對性的練習與講解。(各地會考試題)

(3)選不同文體的題型作模擬訓練。(當代名文時文)

(4)解題方法指導:整體閱讀——瞭解內容——領會主題——仔細審題——明確考點——篩選資訊——找準語句——組織語言——落筆答題——回顧檢查。

2.古詩文閱讀

古詩文閱讀考試要求與現代文閱讀相似,但要重視字、詞、句翻譯的落實。

?課程標準》指出,文言文學習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在複習教學中題目的設計上“言”“文”並重,既考查學生文言基礎知識——字、詞、句的理解翻譯,也考查學生對文意(思想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近幾年來,文言文閱讀開始重視對思想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評價及古詩詞鑑賞能力的考查。因此,我們在複習教學時也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複習步驟:

1、將古文按篇制定進度計劃表,將任務分給學生,讓學生按照進度整理。(如常見的重點實詞、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及一般句式。)

2、進行專項檢測與講解。

3、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引導閱讀程度相當的課外文言文。

複習方法:注重積累——尋找規律——掌握方法——背誦與理解並重——訓練與考查同步。

(三)作文指導與訓練專題

作文是整份試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題(55分),也是語文學習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寫作教學上花的時間最長,投入的精力最多,可收效甚微。近年來會考作文命題的趨勢,總的原則是穩中有變,變中出新。縱觀幾年會考作文命題變化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作文命題正朝著“命題生活化,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熱愛讀書,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理解他人”的角度發展,寫作的內容在不斷擴大,寫作的題材從學校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寫作的形式由單一走向多元化。還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而學生作文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優劣懸殊,差距特大。二是在中等程度的作文中雷同題材多,“老面孔多”;三是審題不清,不符題目要求;四是言之無物,內容空洞;五是缺少真情實感,無病呻吟;六是認識模糊,立足點不高,思考不深。另外還有少數學生還存在情趣低俗、格調低下的問題。

作文複習應該根據考試說明,明確考試目標和基本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地複習,尤其是要重視中下學生的作文指導。

我們採用“四線並行”法:

1、儲備素材——指導學生如何將閱讀積累化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實學生的材料,為考試蓄能。適當講些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形式技巧,注重學生材料的積累與交流,以及書寫水平的提高。

2、專題輔導——就擬題,審題立意,構思選材,結構佈局等方面,專題輔導。挑選一些優秀作文和近年會考優秀作文讓學生研讀,探究作者是如何審題、立意、組織材料、謀篇佈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穎,取材鮮活,筆法獨到。

3、集中訓練——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歷史文化的“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或“選題作文”讓學生訓練,要求儘量在規定時間內當堂作文,並作定時的交流與講評。

4、自我補充——學生要自覺主動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瞭解時代資訊、把握時代脈搏,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涉獵名家作品或課文中指定推薦的中外名著,並學習語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第三階段:綜合訓練、模擬衝刺(約三週)

此時離會考的時間已不多了,開始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培養綜合能力。通過讓學生做模擬試卷,營造考試情境,檢測所學,提高心理素質。

教師要把握題目的量和度,認真批閱,精心講評,注重方法和技巧。

第四階段:梳理調整、查漏補缺(考前一週)

學生自主學習,整理消化,梳理知識,查漏補缺。考試方法指導,考前學生心理輔導。

會考複習教案篇3

§4—2光的反射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光在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

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二、重、難點:

1、理解光的反射規律的內容。

2、利用實驗現象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閃電與雷聲雖然同時產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後聽到雷聲,這說明了什麼?

2、、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麼可以看見物體?②學生探討:許多物體本身並不發光,我們為什麼也可以看的見?

五、進行新課:1、任何物體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麼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驟:如何做?

結果:填入左表

結論如下:

3、光的反射規律:

(1)、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練習:物理套餐p30作圖題

4、試驗:兩種反射,得到定義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線朝各個方向)

(2)、鏡面反射:光滑鏡面的反射(平行光線射入,光線平行射出)

探討: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規律?

(學生討論後,作圖證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規律。

5、光的反射的應用:學生舉例(注意黑板反光問題)

6、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六、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七、教學後記:

在探究活動中,應給出較具體的指導,避免學生的盲目性。

前、後的練習要補充。

八、完成時習線上作業,並做好訓練題。

會考複習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釐米、好米、微米、奈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係.

2. 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 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 知道什麼是誤差,什麼是錯誤並區別誤差和錯誤.

能力目標

1. 培養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影象觀察,瞭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 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標

養成認真、細緻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鐘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並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並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於“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絡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於“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麼產生,和錯誤的區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於測量部分,由於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侷限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感覺並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測量”的結論.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絡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於長度的單位,應當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念,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影象和一些關於長度的視訊資料,教學方法應當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於正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並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正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後,引導學生勤于思考著重理解,分析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麼是正確的測量.

關於正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註明單位,應當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可以了.在正確讀數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和原理.

關於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別,並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九年級物理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節 長度測量 誤差

?課題】

長度的測量 誤差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長度的單位,對於長度的進率的指數表示是一個難點,但是不宜要求過高,以形成新的難點.能正確使用刻度尺並對使用的正確和錯誤能有正確的判斷.正確記錄測量結果,能在準確值的基礎上估測一位,誤差是難點,講解時不宜過深.

?教學過程設計】

1, 引入新課

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動畫或圖片,條件一般的學校可以觀察課本上的1-1和1-2,使學生得到結論"感覺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實際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說明在一些方面測量的決定作用,要注意聯絡實際:發射一顆人造衛星,衛星的運動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斷的各種各樣的測量,並且這種測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課:測量和長度的單位

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測量要有標準,所以長度有單位,可以引申各個物理量都有單位.介紹長度的單位.

教學中要使學生建立長度單位大小的觀念,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用動畫(自然世界的尺度)、圖形、影象來幫助學生想象一些長度的數值.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聯絡實際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出大約是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誰的更準確.

學生練習單位的換算和判斷數值的單位,以便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3, 新授課: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測量長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觀察刻度尺,說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觀察一些圖形,說明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

學生可以觀察圖形和影象素材,或者觀察課本上的1-5、1-6、1-7圖,組織學生討論,並總結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零刻度線磨損時,可以從其他刻線量起;觀察測量結果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同時,學生應當討論不按照正確方法使用時出現的問題.

記錄結果時,要註明單位,並應當在讀出準確值後,再估計一位,教師利用板圖,讀出木塊的長度:準確值是2cm,再估計一位數值,約是0.2cm,所以木塊的長度是:2.2cm.

在此基礎上,加上毫米線,此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讀出木塊的長度,對比這兩次的數值,可以看出測量相同的物體,用不同的精確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問題,鞏固學生的正確讀數.教學中要注意養成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

4, 新授課:誤差

對於"誤差"的教學,僅僅把握三個問題:什麼是誤差,誤差是怎麼產生的;誤差和錯誤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這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後得出.

由於估讀的數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異,一些環境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所以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而錯誤是測量上的方法錯誤,可以在測量中改正的,這是二者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是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查閱關於長度的一些單位

?活動的組織】以小組為單位

?教師指導】

1、提供關於長度的一些學史資料

2、不同國家中關於長度的不同單位

3、長度的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的換算關係

?評價】

1、資料來源的豐富程度

2、內容的祥實程度

3、資料本身的豐富程度

會考複習教案篇5

古代印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文明歷程;印度種姓制度;佛教的興起和傳播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教義的相關材料,培養學生辨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印度的初步瞭解,使學生認識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興起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佛教的教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印度這一名稱起源於印度河,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東的廣大地區稱為印度,後來西方人沿用了這一名稱。在我國的《史記》中把印度稱為“身毒”,《漢書》中把它稱為“天竺”,《大唐西域記》中才把它成為印度。現在印度共和國的印地語的國名為“婆羅多”,起源於古代婆羅多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課:古代印度。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師提問:古代印度河上游兩岸土地肥沃。造成這裡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們前面講過的哪個國家相似?

提示:非常準確,就是埃及。

2.教師講述: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遊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許多小國。到公元前三世紀,恆河下游的摩揭陀國經濟發展較快,力量強大,國王阿育王統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這種統一是不鞏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狀態。同學們還記得中國歷史元朝史中,元朝統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嗎?

元朝為了鞏固它的統治,把全國各族分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同的等級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目標導學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1.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古代印度有幾個等級,他們的名稱是什麼,各等級有哪些社會階層,各等級的職責或義務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級制度,也叫種姓制度。種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稱“瓦爾那”,意為“膚色,品質”;第一等級婆羅門,即僧侶。第二等級剎帝利,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軍政大權。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統治者,後者是國家的世俗統治者。第三等級是吠舍包括農牧民、手工業者,要向國家納稅,供養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以奴隸為主。隨著主產和分工的發展,在種姓之外又出現了大批的不可接觸者,即歧視和壓迫的賤民,各個等級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界限森嚴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分析婆羅門祭司將種姓制度賦予神祕色彩的目的何在?種姓制度的實質又是什麼?

提示:為了維護反動的等級制度,婆婆羅門祭司把等級制蒙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統治者利用婆羅門教的說法,目的是為了保護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特別是婆羅門的特殊地位。

3.問題思考:它對後來印度的發展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聯絡印度現在的發展,談出自己的觀點。

提示:等級制度滲透到印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在奴隸制的發展中,等級制度越來越引起人民的不滿、婆羅門教日益遭到反對,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佛教。

目標導學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看過《西遊記》齊天大聖孫悟空輔佐他的師父唐僧到西天取經,實際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經。那麼,佛教的創始人是誰?概括一下佛教的教義。

提示: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佛教教義上要是“眾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來世”,所有這些在當時充滿不平等的奴隸制國家裡對於廣人的群眾是有誘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楊的平等是靈魂上的而不是現實中的,佛教並不反對奴隸制,並且把剎帝利擺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國王為什麼要扶植佛教?到底該如何評價佛教呢?想想為什麼佛教能廣泛傳播?

提示:佛教主張人民應忍耐、順從、放棄鬥爭,所以歷代統治階級便利用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的假平等,掩蓋階級社會中真正的不平等,從而達到維護剝削制度的目的。後來,阿育王也信了佛教,並把它定為國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統治時佛教開始向外傳播。

3.資料連結:喬達摩•悉達多

傳說他年輕時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想,人總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9歲那年,他離別雙親和妻兒,去深山訪道經過7年的冥思苦想終於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一般專指釋迦牟尼。中國寺院的佛殿稱大雄寶殿,殿裡的大佛就是釋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稱,意思是大無畏的勇士。

三、課堂總結

古代印度是亞洲南部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開始出現奴隸制小國。後來在雅利安人進入古印度後,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半島除南端外一度統一。在印度奴隸制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體現了鮮明的階級性,成為印度奴隸社會的重要特點。隨著印度社會經濟的發展,婆羅門和其他等級的矛盾激化,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佛教,逐漸發展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板書設計

1.古代印度的自然條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歷程

3.種姓制度

4.佛教的誕生和傳播

會考複習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鬥爭;洪秀全重新封王;三河鎮大捷;上海戰役;安慶保衛戰和天京保衛戰;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2.①通過對太平天國北伐的失敗和天京事變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②利用註解,適當引入史學界的爭論,使學生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

3.①通過講述太平天國英雄們威武不屈的鬥爭事蹟,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的教育。②通過對天京變亂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領導集團內部的鬥爭造成太平天國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氣大傷,從而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規模巨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也是中國農-動的峰,它成為當時亞洲反對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的革命運動的一部分。太平天國的失敗說明,在近代中國,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他們可以是一支革命的主力軍但絕不能成為一個勝利的。

對學生髮展的影響

①通過分析天京變亂,使學生掌握分析歷史事件因果的能力。

②通過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使學生認識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重點分析

①天京變亂是重點。因為它是太平天國由勝而衰的轉折點。

②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重點。因為這是兩課書最後的落腳點。而且,引導學生分析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將有助於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重點突破方案

①天京變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補充的圖片和材料來介紹天京變亂的背景,然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

②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參見“難點突破方案”。

難點分析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難點,特別是對農民階級侷限性的分析,理論難度較大,若能以通俗的語言使學生接受,將有助於培養學生站在理論高度看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為以後知識的遷移打下基礎。

難點突破方案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教師可以結合前面對《天朝田畝制度》及天京變亂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正確地認識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為什麼會產生封建特權思想?在學生的討論(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發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內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論,就應當予以鼓勵;而對一些立論偏頗,或過於空泛的發言,則應以啟發、誘導的方式,把他們引上正軌。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①在分析天京變亂的影響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天京變亂分別給太平天國和清朝政府帶來什麼影響?

②在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什麼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正確地認識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為什麼會產生封建特權思想?

③在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太平天國運動對於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教學設計示例

第六節 保衛太平天國的鬥爭

重點:①天京變亂;②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難點: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教學手段: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

教學過程 :

匯入

教師首先提問:“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是怎麼樣到來的”?

一、天京變亂

教師補充相應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會走上追求享樂、講究排場、劃定煩瑣等級之路?這樣做的危害是什麼?天京變亂分別會給太平天國和清朝政府帶來什麼影響?

二、洪秀全重建領導核心

簡單講解。洪仁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後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為後面的“新思想的萌發”中還要講,這裡只提起學生注意這個問題即可。

三、太平天國的防禦戰

著重指明下面幾點即可:再破江北大營和三河鎮大捷,使天京、安慶轉危為安;再破江南大營使天京根本解圍;進軍蘇南,給清朝的打擊十分沉重,特別是經濟方面的打擊最為沉重。在進攻上海的戰役中,太平天國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鬥爭重任;安慶失守和陳玉成犧牲,是太平天國後期極為嚴重的挫折,太平天國防禦中的攻勢結束。

四、太平天國的失敗

天京陷落簡單講解。

關於太平天國的失敗原因,教師可以結合前面對《天朝田畝制度》及天京變亂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正確地認識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為什麼會產生封建特權思想?在學生的討論(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發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內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論,就應當予以鼓勵;而對一些立論偏頗,或過於空泛的發言,則應以啟發、誘導的方式,把他們引上正軌。

在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什麼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正確地認識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為什麼會產生封建特權思想?

在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太平天國運動對於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教學設計思想:

①通過學生對於天京變亂原因的分析、太平天國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的分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教師對於相關材料的補充,相關內容的講解和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一章 第六節 保衛太平天國的鬥爭

一、天京變亂

二、洪秀全重建領導核心

三、太平天國的防禦戰

1.再破江北大營

2.三河鎮大捷

3.再破江南大營

4.太平軍東征蘇南與進攻上海

5.安慶陷落與陳玉成被俘就義

四、太平天國的失敗

1.清軍圍攻天京

2.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3.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4.太平天國的性質與歷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