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熱教學反思8篇

只有對這一階段的教學情況瞭如指掌,才可以將教學反思寫得出色,教師要通過教學反思來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冷與熱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冷與熱教學反思8篇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1

燕子本文主要講述桃花盛開、青柳飛舞、燕子飛舞的情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年級的教學要求,我將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在以下幾點:1.能夠正確、流利、感性地閱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2.理解課文,掌握描述燕子和春天的句子,感受活潑可愛的燕子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3.正確讀寫“燕子,去市場。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的教學重點是帶著情感閱讀課文,背誦喜愛的段落。教學難點在於瞭解活潑可愛的燕子和充滿活力的春天景象。我注重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閱讀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在這節課中,我把朗讀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強調“先讀,先說後讀”。我認為語言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在化過程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是大聲朗讀。因此,我鼓勵學生自己閱讀和理解,避免老師說得太多,問得太多,並大力提倡“首先閱讀,以讀代說,以說促讀,以問促讀。讓學生閱讀和理解自己,邊讀邊思考,邊討論,邊想象邊讀,學會大聲朗讀,理解單詞,培養語感,理解微妙的語言影響&“作者的胸膛有領地,當他進入這個國家時,他與親戚關係很近,所以“理解情感”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學領域。

情境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國中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有學生對文字的敘述都只是在語境中調動學生的感官,使他們能夠在情境中觀察、感受和操作,從而實現漢語感知的積累和運用。在這節課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創造情境:

1體驗生活中的情境。這節課應該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關注周圍的春天景色,或收集春天的圖片,閱讀讚美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有一個春天的個人感覺。可以看出,學生獲得的經驗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字。

這幅畫再現了當時的情景。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在本課程中,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精美的圖片和適當的音樂,加深了對文中所描述的草、柳、花、溪、青山、碧水等意境的直觀感受,燕子和蝴蝶,讓學生可以體驗春天的特色和美麗。因此,正確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這些生活經驗有限、生活經驗淺薄的國中生不僅能看到語言和文字,還能看到相應的形象圖片;符號”對應於“影象”,以及;形象“喚起”;情感。

2遺憾:

1學習第三自然段中的隱喻句。在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很容易理解。他們不會引導學生去引導或想象。有些學生根本不懂“等著寫春歌”,所以對教學效果有輕微影響。

2.教學規則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2

?絕招》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六冊第四組的略讀課文,講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可以說,他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因此,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我鼓勵同學們進行充分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點內容精讀,次要內容略讀,這是略讀課文主要的教學方法。因為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其次,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一些問題,如“小柱子為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為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但是,整節課下來,進行的很艱難,有很多需要認真改正的地方。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課文的講解沒有重點,沒能突出“絕招”。由於在生字詞上花了15分鐘,所以我想在下面的學習中應該加快速度,以防出現課文講不完的狀況,我就把原來準備的讓同學們熟讀課文查詢關鍵詞的環節略過。結果,導致了文章內容的講解缺乏重點,整節課是老師牽著學生學,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由於我的講解過多,同學們參與的機會減少,積極性普通不高,整個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厚,由於和同學們的互動受到干擾,這些資訊反饋給我之後也影響到了我的情緒。

我在和同學們交流時親近性不夠強,致使我想要主動發揮主導作用卻難以進行,課堂進行的有些被動。可以說課堂的進行是艱難的。

同時,這也讓我我反思到,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正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的是老師的教學質量。準備不足會導致課堂知識傳授不全面,教學思路不清晰,重點不突出。我想,這也是我最應該得到教訓的地方。

通過這節課的準備、試講、課堂教學讓我體會到,一節精彩的課堂需要的是老師課前完全充分的準備,能夠在頭腦中掌握課文的重難點,思路清晰,並且能夠考慮到課堂上同學們的各種反應,只有這樣,才能上出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3

從教二十多年,對語文教學頗多感慨。教語文不易,教好語文更難。考試是指揮棒,圍著它轉時,我們有許多語文教師失去了自我,放棄了對教學方法的探討和對語文教學深層次的思考。面對學生不會閱讀,害怕作文的現實,我們心焦,但又無能為力去改變它。

現在用新課標,新教材了,這就給了我們一個新機遇、新起點,讓我們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走幾步新路子成為可能。

當然,我的語文課並沒有什麼出新,只是對語文傳統課堂的細化與總結而已。我力圖展示的,只是我在平時閱讀教學中的做法。

這幾年的語文教學界,非常重視讀的訓練,在這方面的探索與嘗試,成功的範例很多。不過,我認為,閱讀,有深有淺。一目十行是閱讀,水過地皮溼是閱讀,精讀細讀也的閱讀。都說我們手中的教本應該成為學生的學本,也有讓學生自主閱讀的說法,但我們一線的教師比誰都明白,孩子小,在他們沒有自主學習能力,還不懂得如何讀好一篇文章的情況下,任其“自主”,那是一種放任,學生是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今天我在課堂上所展示的,就是自己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做法。具體包括:

1、鼓勵學生藉助工具書,特別是字典。它對學生通讀課文有很大的幫助。善用工具書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2、鼓勵學生每讀一篇文章都要了解大意,這是對文章整體的把握,也是一種概括性思維的訓練。

3、鼓勵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這一訓練過程,往往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焦點。以前的“滿堂灌”,老師將自己的所思灌輸給學生,偏了方向;而“滿堂問”也未必就能引起學生的思考。為了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滿堂灌”和“滿堂問”又被搞成了“滿堂超”。但學生在這樣的所謂“活躍”的氣氛中,即使是能夠思考,也不會是深刻的。閱讀者,特別是善閱讀者,是能夠邊讀邊思的,這是一種很不錯的閱讀習慣。如何培養學生的這一閱讀習慣呢?我所用的方法,就是教會學生做批註。已經在課堂上有所展示了。它使熱鬧的課堂沉靜了下來,也使浮躁的童心沉靜了下來。只有心與心的交流與對白,這應該才是閱讀的佳境。當然,小孩子的思考不免流於膚淺、偏頗,放任他們的思想,信馬由韁,就沒有我們老師的事了,也是不負責任的。所以,還必須有一個收攏與限制,這就是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教師與以必要總結,進一步點明課文的學習要點,使學生的思維與理解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

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也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豐富語言庫比儲備知識庫更為重要。積累語言文字,是閱讀教學的必須。所以,我的語文課堂也安排了這一環節,所期望的,就是讓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也會注意主動積累語言文字,形成自覺積累語言文字的習慣。

以上是我在第一課時所展示的教學教學內容的說明。也算是我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基本模式吧。需要說明的是,一讀識文,二讀思考,三讀品味,四讀積累,並不是說,把文章讀四遍,而是代表了四個層面,代表了每一層面上的不同要求。

在第一課時傳授學生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安排第二課時的閱讀方法應用,這也是我近年來一直在堅持的.做法。學以致用嘛。掌握了一種閱讀方法。然後馬上給學生一個應用這種方法繁榮機會還是必要的。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正可謂一舉兩得。當然,要在第二課時閱讀另一篇文章,就必須對課本上的精讀課文的講讀進行精縮。如果不管眉毛鬍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惟恐落掉每一個細節,總擔心考試考到學生不會,這樣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其實,語文說到底是一種能力,學生的語言分析與應用能力,正是在大量的閱讀中自然形成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更大一些。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了,也就沒有必要去擔心學生應付考試的問題了。

偏頗與謬誤之處,望海涵並撻伐!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4

?跳水》一課記敘了發生在一艘環遊世界歸來的帆船上的驚險故事。課文情節曲折,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了幾個過程:船員逗猴子,猴子放肆起來;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一、教學效果

1、逆向溯源,層層深入教學內容。設定問題,激發興趣。

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到底是誰跳水?他為什麼跳水?(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由於孩子當時處境十分危險,船長用槍逼他跳的水。)

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當時孩子處境危險?(學生抓住“橫木的一頭離桅杆一米多”“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杆”“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只要……就……”“即使……也……”“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等重點詞句分析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

出示插圖,展開討論:為什麼說他拿到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引導學生觀察,猴子掛帽子時的動作和孩子取帽子時的樣子體會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當時已嚇得心驚膽戰,兩腿發抖,隨時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講,橫木那麼細,他又沒有任何輔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指導朗讀,體會情境。引導: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也都繃得緊緊的,那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當時那緊張的氣氛嗎?(學生朗讀)誰還能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形容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學生自由說)

二、成功之處

1、設身處地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讓學生說說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麼想的?學生從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無疑;跳入海中,雖有危險,但有海水,還有生還的希望。用槍逼孩子跳水,是不讓他因懼怕而猶豫,因猶豫而拖延時間,拖延時間,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著死亡。讀到這,我們不得不對船長的機智和果敢產生敬佩之情。

2、想象故事的結尾。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說說從故事中獲得的一些有益的啟示。孩子得救後,船長、水手、孩子可能會說什麼。學生有的說,水手會說:“累死我了,還好救上來了”。有的說,船長會說:“一個帽子拿走了不就算了,有這麼重要嗎?”有的說,孩子會說:“爸爸,我以後再也不敢了。”還有的說,孩子會說:“爸爸,我要學游泳。”從而體會到文中蘊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處

在“自主讀識”—“檢測詞語”環節,在檢測課文詞語時相機教學多音字“咽”,此處我只是進行了口頭教學,沒有把多音字呈現在ppt上,也沒有進行板書。

在讓學生朗讀孩子處境危險時,雖然也找了幾個同學讀,但是有的地方讀得感情不到位,沒有充分表達出作者所描寫的那種情況緊急處境危險。

忽略了引導學生體會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四、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不足,我想可以:

1、提前把它顯示出來,學生掌握得會更加紮實。

2、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去引導一下,如當一個學生讀得不到位,根據學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師可以引導:老師聽出來了,水手們真緊張!

3、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心裡變化過程之後應該順勢提出:孩子為什麼會遇險?找出推動事情發展的因素。水手、猴子、孩子缺一不可。猴子在水手的取樂中放肆起來,去逗孩子,而孩子在猴子的戲弄中,在水手們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最終將自己至於險境。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5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手法。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作畫是如此,語文教學要講究留白藝術,巧妙的利用文字中的留白,給學生營造一個想象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在空白處放飛思緒,進入文字,重視留白,進入虛靈的佳境,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在這堂課中,文字語言雖說是比較平淡,但從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卻是比較雋永的。課文記敘了一個小男孩9歲那年的一段難忘的經歷,表現了有付出就會得到回報的人間真情。如何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深刻理解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與愛意。,就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文字的留白來展開教學。

一、抓住情節的留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思維是想象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教材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因素,著力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課文主要寫了因為小男孩的認真負責的送報工作,贏得了訂戶的信任,但是,課文中並沒有把小男孩是如何送報的過程寫具體。因此,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課文最後一段文字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扔報紙的絕活,依舊把報紙送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送進門裡。中的兩個依舊來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並且大家一起來給小男孩一個平時送報的特寫鏡頭,使學生對小男孩這個人物的形象在頭腦中的反映逐漸清晰豐滿起來,更是對小男孩的工作態度、精神有了深一層次的瞭解。

二、利用插圖的留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文字不僅僅是課文教材的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語言文字構成,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象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字。教材中的插圖是靜態的,反映的是某個瞬間的形象。要想使畫面活起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在這篇課文中,插圖描繪的是我的訂戶們集體在聖誕前夜給了我一個莫大的驚喜與回報。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想象大媽會對我說些什麼,周圍的人又會對我講些什麼話,而我面對此刻的情景是什麼表情呢?我就讓學生圍繞目瞪口呆這個詞語,幫助我把內心的感激、激動之情說出來。因此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依*平時儲存的表象,從圖中的靜止到變化,從外表到內心,從畫內到畫外進行創造想象,就能表達得生動、形象。想象力得到拓展,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重視文字中的留白能突破時空,在有限中求無限,可以調節教學節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意境。巧妙利用留白可以讓學生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打破思維定勢,集中注意力將空白造成的斷裂用思維和想象來焊接合縫,並增強教學的藝術性,使學習更富有成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6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習的枯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以後的學習。我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學課堂上,我運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學習的快樂,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巧設教學遊戲,在遊戲中學拼音。

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仍保留著學前兒童遊戲的興趣,甚至企盼遊戲活動。在此我巧計遊戲,吸引學生。如:教完23個聲母后,我設計了教他們唱聲母歌這個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把這些聲母記住,這個遊戲不但能鞏固以前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動作迅速,一舉兩得。還有一些開火車讀、小組讀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組織兩人合作,在合作中學拼音。

如讓同桌兩人互相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著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兩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遊戲,同桌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說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並且參與面廣、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同桌互讀等。

不過,遊戲學習的同時,要把握好度,以免學生上課只顧於玩,而忘了自己應該記住的知識,拼音教學一段時間後,覺得有一部分學生掌握的並不是很紮實,所以,今後還要繼續改進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玩中學知識,開心的牢記每一個學過的字母。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7

前一課,孩子們明白了浮力測量的方法,瞭解到了物體(上浮)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排開水量有關。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拍開水的體積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小。然而,孩子們一定有個疑問:那麼那些本來就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雖然這個問題會困擾孩子們,可是他們未必很主動地發現這個問題。所以在上課時我就直接提出了這個問題。問完這個問題後,我就觀察他們的反應。我本來想他們中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分歧,應該有一半人會認為不受水的浮力的。然而出乎我的預料的是,絕大多數孩子認為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的。於是我就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我覺得這個追問還是有必要的。孩子們的判斷,有的來自本身的思考,有的則是來自別人的判斷。如果能說出判斷依據,那就是自己的思考了。即使自己是蒙的,或者是從了“眾”,聽一下別人的思考過程也是好的。

有的孩子說在水裡拿重的東西比較好拿,有的說不管是什麼物體,都是受水的浮力的,有的說是從書上看到過的,……

從孩子們的發言看,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片面的,表面的,不確定的。所以這節課最大的目的就是用實驗來證實他們的猜想。

實驗本身比較簡單,而操作的難度也不大。所以我就難度體現在了對實驗的設計上了。由孩子仿照上一課的實驗過程來設計本課的實驗方法和過程。而孩子們的表現和證實了他們是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的。

另外,在今天的課上,我又一次重申,要在科學課上學會安靜。安靜地思考,安靜地傾聽,安靜地討論。孩子們也很配合,互相監督著、提醒著,課堂的秩序保持得不錯。我表揚了他們,也希望在以後的課上能繼續良好的表現!

冷與熱教學反思篇8

?搖花船》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項民間藝術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極好題材。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學生了解搖花船這項活動是怎麼進行的,同時理解人們用搖花船來祈祝福壽安康的這種傳統文化。

一、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匯入課文

“搖花船”這一傳統的民間活動在北方喜聞樂見,而對於江南地區的孩子比較陌生。在上課時,我先組織學生觀看舞獅、踩高蹺、賽龍舟等各種民間活動的圖片,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具有濃郁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這樣比較貼近學生生活,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抓住課題,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課題是《搖花船》,而我上課時的思路就是:花船是什麼樣子的→怎麼搖→搖花船有哪些必須遵守的規定→“我”怎麼當花船姑娘的。

花船對學生來說並不熟悉,我就先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以及竹篾、流蘇等實物,加上簡單的介紹,來了解它的構造,這樣,有助於幫助學生了解花船的外形並進行復述。接著是花船怎麼搖,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描寫來做一做動作,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單元訓練目標與科研課題有機整合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詳細複述課文”,本學期的科研課題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就以“搖花船必須遵守的`規則”為線索,把這兩者有機整合。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朗讀課文、觀察圖片等方法,在理解、熟悉內容的基礎上,劃出描寫“搖花船的規則”的相關內容。這時候,學生就要找出要點,並把這些要點連成通順的句子,這是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然後,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把要點作為板書,對學生進行復述的訓練,水到渠成。

一篇課文學完,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更要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訓練,把文字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但一堂課的練點不能太多,教師必須有所側重或有機整合,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