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的心得體會3篇 言之有物的課堂碑:語文心得閃現

語文課是學生們學習語言文字的主要課程,通過學習語文課,學生們不僅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還能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本文將分享一些學生們在語文課上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激發更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並助力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語文課的心得體會3篇 言之有物的課堂碑:語文心得閃現

第1篇

通過“課內比教學”活動使我深深感觸到這次比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次活動的開展,更是一場智慧與能力的較量。教師們精彩紛呈的課堂表現,給我送上的是一份豐盛的精神大餐,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課內比教學”活動,讓我看到的是一群刻苦鑽研,敬業好學、與時俱進的同事。一堂堂精彩的課充分體現出了授課教師的細心、耐心和精心。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語言的精煉、教學課件的恰當運用,更是體現出了各年齡段教師較強的綜合素質和過硬的教學能力。

本次“課內比教學”活動讓我懂得了認真組織的課堂是多麼的美妙。多媒體中的動畫與幅幅動人場面引領著孩子們走進樂趣無比的教學氛圍中。課堂中老師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和點撥,滿面春風的微笑和親切和藹的啟發讓學生在輕鬆自如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熱烈場面充分彰顯了學生的個性,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讓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每一位學生都能“張口就說,提筆就寫”,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中教者既輕鬆引領學生們走進了文字,主導著學生學習使學生學而有得,教學環節中的分析課文到拓展延伸等環節就是老師領著學生們走進文字,再走出文字步入現實的生活。這樣的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就是讓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本次活動讓我想到了“木無本則枯,水無源則竭”作為老師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書”。只有大量地閱讀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解決源頭活水的問題。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認識到自己要勤於學習,大膽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會探究出適合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

本次“課內比教學”活動的開展,讓我認識到:長期的教學生涯使我積累起來許多的職業倦怠意識,讓自己上課變得漫不經心,自以為是,也曾經因為學生的一次錯誤或過失而大發雷霆,而忽視了好好關心學生、耐心的教育學生。通過“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的開展,會給我的感官和視覺上以衝擊,也會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洗滌和更新。我會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努力把握學習提高的機遇,除了做好手頭上的教育教學工作,還要緊跟時代步伐,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努力提高自己。我相信:我一定會踏上新的征途,取得新的成績,創造輝煌的明天。

通過本次的課內比教學活動,提高了我的`課堂教學的效果,鍛鍊了我的教學基本功,促進了我的專業成長。

通過課內比教學的形式,交流有關理念、任務的理解和實踐方式,探討如何解決問題,讓我在充分的實踐與思維碰撞中產生教學上的頓悟。

篩選教學中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合作探討,達到了專題研究的目的。開放課堂、開放資料、開放管理,讓教師之間,互相借鑑,實現了雙贏。在課內比教學這個舞臺上,使我更新了觀念,學到了方法,積累了經驗,豐富了閱歷,得到了提高。我看到,沉寂的課堂變得活躍,曾受冷落的學生重新成為課堂的主體,思維的大門在循循善誘下悄悄開啟,學生的很多見解令為師者耳目一新。

“課內比教學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凸顯合作互助精神,實現教育相對的均衡發展。這不僅僅是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思路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師生教學行為的轉變,帶來的是一種活力,一種精神,一種嶄新的價值觀念。它將促使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肩並肩、手拉手,共謀發展,共同耕耘,共同收穫,共同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語文課的心得體會3篇 言之有物的課堂碑:語文心得閃現 第2張

第2篇

20xx年10月上旬,我們集中在平安二中聽了一節語文展示課,感觸頗深。就這節課我有如下體會:

葉彩雲老師的《心聲》教學目的應該說有兩點:1.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深刻意義,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2.體會和學習小說的藝術特色——插敘手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結構上的雙線交織和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是我們從其授課的過程中體會到的。葉老師尖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其教學理念是“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提倡教師、學生和文字的平等對話;提倡編者意圖、寫作意圖和學習意圖的和諧會通,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這一點葉老師做得很好。

本課的教學內容《心聲》是發表於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問題的一篇小說。小說通過刻畫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的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達了眾多受教育者(學生)的心聲——呼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今天我們提倡的“愉快教育、素質教育”等就是要呼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以人為本”,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這是古今中外公認的一條成功要決,因為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教育也是一樣,“學校聚人氣,工作塑人才,培養重人格,環境講人文”的教育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心聲》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文章的特點,葉老師在引導學生自讀的基礎上遵循學生認知的原則:要研討小說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要在把握小說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小說的主題和藝術特色。為了充分調動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營造寬鬆的閱讀環境,葉教師準備了有關資料,利用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首先,她通過“匯入”式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對人生,成長中的學生有太多的話要說,他們也說得很好;接下來她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小說《心聲》,去聽聽主人公的心聲。通過讓學生整體感知,把握情節,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教師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進行個性化解讀,並設計話題讓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所應把握的基本點:李京京是一個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對生活有著美好願望、執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等等,我們覺得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值得我們學習。

總而言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一個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體現了他作為成長中的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關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讀那篇動人的課文,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師生。他的成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啟示:我們聽到的是一個少年質樸的發自內心的呼聲,他有著多麼美好的心靈!作為教育者,我們深受教育和激勵。我們沒有理由去歧視任何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沒有理由不捧著一顆赤誠的心來,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為教育最亮麗的風景。作為受教育者,我們也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體驗,探求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為著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我相信我們三中的學生對老師的期待也是如此吧!

第3篇

作為一名長期處於傳統語言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最近幾年真的挺鬱悶。現在臺灣那邊又吹來一陣風,文章要群讀了!哎~

其實,群文閱讀就是一種分類對比的閱讀方式。通過選擇性的劃分同類型卻不同風格水平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使閱讀者形成一定的鑑賞和品評能力,逐步提高閱讀者自身的文學造詣。

這種閱讀方式在現今高效率、快節奏的社會,倒不失為一種快速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呵呵,不發牢騷了!還是將這段時間嘗試應用群文閱讀於教學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寫下來與大家分享!當然也有一些困惑!反正大家一起思考討論!不吝賜教!

與我預想的一樣,想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順利實施群文閱讀,教師的鑑賞能力和文學底蘊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文章的選擇和孩子們的閱讀感悟是衡量群文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幾篇文字一堂課,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文學修養和底蘊,甚至能夠陶冶和淨化孩子們的內心和靈魂。

當然,這是最理想化狀態!現實中的我們因為各種認知差異和條件侷限,學生的感悟與收穫完全取決於我們教師的水平!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癥結!

其實一線教師們或許已經發現,新編語文教材已經嘗試以課文單元為基礎,開始對孩子們進行指向性的引導閱讀,這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群文閱讀教學的分類設想和構思方向。因為孩子們對本單元課文已經有一定教學認知的基礎,再結合不同水平和風格的同類文章對比閱讀,能夠得到最鮮明最直觀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