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個國家扶貧日網評3篇

第七個國家扶貧日網評3篇

第七個國家扶貧日網評3篇

【篇一】

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的考驗,黨中央堅定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決心不動搖,全黨全社會勠力同心真抓實幹,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頑強奮鬥攻堅克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黨員幹部要像榕樹那樣集聚群眾、像甘蔗那樣甜潤群眾、像燈塔那樣守護群眾,就能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

黨員幹部要像榕樹那樣集聚群眾。在基層,榕樹、黨員與群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榕樹支柱根和其他根系非常發達,在瘠薄的沙土中也能生長,每當經過南方村屯的時候,你都會見到一株或多株枝繁葉茂的“古葉榕”,撐起一片片綠蔭,供勞作歸來的農民就會在榕樹下歇息、談論。榕樹下開設“榕樹大講堂”,黨員宣講團採用現場展示、課堂講課、黨課直播的形式進行,宣講黨的最新政策法規和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提高“三農”安全防範意識,展現廣大黨員帶領群眾戰天鬥地的感人故事,解讀“抗疫精神”“戰貧精神”的時代內涵和意義,幫群眾“跑腿”、為群眾辦事,為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凝聚強大正能量、提供堅強保障。黨員幹部要像榕樹那樣集聚群眾,將大榕樹作為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深入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百姓中間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黨員幹部要像甘蔗那樣甜潤群眾。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慶典活動中,採用銅鼓、繡球、壯錦、羽紋銅鳳燈、桂林山水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甘蔗林等民族特色元素的“壯美廣西”彩車,沿著長安街行經天安門前,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向全國人民、世界人民展示新時代壯美廣西的新形象。而彩車上那一片甘蔗林,既體現廣西的糖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二,也表現廣西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甜蜜幸福的生活。在廣西,扶綏縣作為為名副其實的“甜鄉”,全縣擁有南華糖業、東亞糖業兩家大規模製糖企業,甘蔗種植面積仍保持在100多萬畝,良種化達100%,**/2020年榨季入廠原料蔗455萬噸,甘蔗種植“產業+就業”讓一個個村屯富了起來,靠甘蔗收入實現脫貧的貧困戶佔比70%以上。黨員幹部要像甘蔗“糖蜜液”那樣甜潤群眾,多為群眾解決“急難盼”問題,讓群眾咀嚼出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甜味”。

黨員幹部要像燈塔那樣守護群眾。在東南沿海,燈塔就像媽祖一樣,守護著漁民,指引漁民回家的一盞燈。每一座燈塔的背後,都有無名英雄在守護;每一個片區群眾的背後,都應該有無數黨員幹部在守護。“疫情面前,我們沒有理由不衝到群眾前面。”“我是黨員,我先上!”“最硬的仗,要派最能打的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黨員與群眾風雨同舟,命運連在了一起。黨員幹部要像燈塔那樣守護群眾,自覺勇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責任,立起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全力以赴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黨員幹部只有當好人民群眾安全的“守護人”,哪裡有“急難險重”問題,哪裡就是黨員幹部戰場,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如期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篇二】

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動”。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兌現“軍令狀”,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形勢,廣大黨員更須以非凡之精神和行動,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不破樓蘭終不還,立“咬定青山”之志。目前,尚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和2707個貧困村都是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生產條件極端落後、人口素質明顯偏低的地方,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疊加疫情影響,產業扶貧面臨新情況,還有不少難題亟待破解,要在最後不到三個月時間把這些“硬骨頭”全部啃下並非易事。“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後,越考驗廣大黨員幹部的意志力。剩下的“貧中貧”“困中困”“硬過硬”“難上難”,更須廣大黨員幹部堅定意志力、激揚精氣神,以“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攻堅之志,“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勝決心,迎難而上,打好這場硬仗。

不待揚鞭自奮蹄,燃“愈戰愈勇”之情。放眼神州大地,脫貧攻堅收官戰鏖戰猶酣。在四川大涼山,彝族人民搬出了大山,住上“好房子”;在貴州黔西南,布衣兒女走出了深山,端穩了就業的“鐵飯碗”;在帕米爾高原腹地,新疆最後一個未接入電網的鄉合閘送電,鄉親們徹底告別“用電難”……“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目前,雖然大部分人民群眾已擺脫貧困、達到小康,但是依然存在返貧風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廣大黨員幹部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擊鼓催徵、越戰越勇的使命感,超常奮鬥,確保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少。

敢教日月換新天,聚“戰無不勝”之力。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咬定目標、苦幹實幹,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貧困人口從**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書寫了中華民族反貧困鬥爭波瀾壯闊的時代傳奇。越接近目標,任務越艱鉅,越需要真抓實幹、埋頭苦幹。距離最後交上大考之卷不到三個月,廣大黨員幹部須帶領群眾同時間賽跑、與貧困決戰,匯聚銳不可當的澎湃勢能一個堡壘一個堡壘地去拔除,一座山頭一座山頭地去攻克,以實績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決戰就是衝鋒號,決勝就是總動員。衝刺最後一程的衝鋒號已經吹響,職責在肩、任務在手,不畏險阻、勇於擔當,拿出啃硬骨頭的勁頭,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以非常之功完成“非常之事”,創造無愧於時代的非凡奇蹟,兌現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篇三】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一枝一葉總關情”,黨員幹部只有努力讓自己與群眾成為“知心人”,搭起“連心橋”,引領“心風尚”,才能知道民間疾苦,才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帶著煙火氣,成為“知心人”,“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脫貧攻堅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難啃的都是“硬骨頭”,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的考驗,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變得更為迫切。要想解決問題,就得先發現和找準問題,從群眾中取到“真經”,就要邁開腿、彎下腰,俯下身子深入到基層一線、群眾家中去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以更加靈活、輕鬆、接地氣的土言土語與群眾交心談心,拉長耳朵傾聽群眾聲音。只有做到“進得了門,談得上話,交得上心”,才能讓群眾把自己當作“知心人”和“自己人”,才能自覺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打拼在一起。黨員幹部只有到基層、到群眾當中沾染了煙火氣,才能於細微處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

帶著真感情,搭好“連心橋”,“路遙知馬力,日久知人心”。群眾不是石頭,大家的共同努力群眾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思想上淡忘群眾,感情上疏遠群眾,對群眾疾苦缺乏深切感受,工作肯定難做,脫貧攻堅必然浮於表面,沒有辦法真正解決根源性的問題。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並不是將原則、政策、規定都拋在腦後,亂表態、亂承諾,而要既講原則也講感情,做到較真不冷漠,熱情不失格。只有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心裡始終裝著群眾,立足於“啃最硬的骨頭”“接最燙的山芋”,才能真正把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通過解決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真情,感受到政策的溫暖。

帶著硬功夫,樹立“心風尚”,“知己知彼,將心比心”。群眾反映每一件“小事”是構成國家、社會的“大事”,在解決群眾反映的一些小事上不能“以事小而不為”。工作落實得好不好、能不能滿意,群眾心中有桿秤。每一名黨員幹部始終要牢記為老百姓服務,解決百姓的困難,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也是黨員幹部的“心風尚”。對群眾反映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容村貌整治不力等煩心事、急盼事要馬上辦、立刻辦,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去想,詳細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做好政策宣傳,為群眾提供致富資訊政策、技術服務指導,拓寬就業渠道,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只有帶著“煙火氣”“將心比心”,把群眾的小事當成我們的大事、把群眾的難事當成我們的心事,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理解與支援。

群眾工作是最接地氣的工作,把群眾的事看成大事、急事、難事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轉變,更是一種愛的境界,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讓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成為群眾走上“康莊大道”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