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演講稿關於數學的小演講4篇 探尋數學的奧妙:一場國小數學演講

本文是一篇國小數學演講稿,主要介紹數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和人類對數學的實踐和探索。國小生可以通過數學學習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了解到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工程領域的重要性。

國小數學演講稿關於數學的小演講4篇 探尋數學的奧妙:一場國小數學演講

第1篇

2008年9月,是我人生一個大的轉折。我懷著希望與夢想,變成為了一名教師。在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有過失敗的憂傷,有過收穫的快樂,也有過痛苦的彷徨。但是,我一想到可愛的學生,還有和我共同並肩戰鬥的同事,我的自豪,我的幸福,我的感動就油然而生。

漫步於校園,你會發現處處體現著一派生機,校訓清晰的映入眼簾。你能聽到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高樓越來越多,條件越來越好。正是這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廣大的老師和學生時時處處受到善的啟迪、美的薰陶。我置身於這樣一個和諧、美麗的教育環境,同行的精神影響著我,感染著我,我就一心一意用情工作著,當我用我心的美麗,去成就了學生的美麗的時候,我能不自豪嗎?我能不因為我是一名教師而自豪嗎?

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如何做到學生喜歡我,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我總結了三點:一是讓我的學生喜歡我這個人,二是讓我的學生喜歡我所教的學科,三是讓我的學生在我所教的學科中有成就感。我知道要受人尊敬,首先自己要有真才實學。要搞好教學,帶好學生,必須有深厚的基本功,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有自己個性的教學心得。在這個新的環境裡,儘管經歷了彷徨,經歷了猶豫,經歷了痛苦,也經歷了艱難,流了汗水,但是我一直保持著做學生的那種心態,學而不厭,教而不倦。慢慢的,學生讚美的聲音,敬佩的表情,我聽見了,我看見了;家長喜悅的心情,放心的眼神,我看見了,也感覺到了。我心開始快樂,我心開始無悔,我開始相信自己的選擇!

作為老師,首先要把課上好,作為數學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學生吸引到你這個學科,這是走向成功必須的一步。我充分發掘數學教材,以及結合現實生活把枯燥的數學變得豐富多彩。當我講平行的時候,我會講火車在鐵路上怎樣行駛,當我講大數認識的時候,我會讓孩子們思考,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而後聽到雷聲?當我講分數的認識,我會讓孩子親自摺紙創造分數,當我想讓孩子明白學習數學需要動腦思考和總結的時候,我會和孩子一起做說數的遊戲,讓孩子們參與其中,並明白其中的道理。每當我接手一個新的班級,老師,你的課有時很搞笑,也很好玩,原來也可以這樣學數學,我會用功的”等等。聽到這些,感受著學生學習數學的愉快,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種淡淡的但是又特別甜蜜的幸福。

身處這樣一個美麗和諧的大家庭,身邊有敬業、奉獻的你們,再加上我們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優越的成長平臺,我一路上有你們幸福真誠的相伴,我有這樣的感覺,享受工作,真的是一種快樂!

雖然我早已知道,那間教室裡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上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奉獻的是自己!但是,對於當初的選擇,我無怨無悔!

國小數學演講稿關於數學的小演講4篇 探尋數學的奧妙:一場國小數學演講 第2張

第2篇

今年,我們已經升上六年級了,學習也隨之緊張起來。但是,我們不必因為即將面臨的升學考試而過度緊張,我們應該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我在六年級打算以優秀的學習成績結束我的國小生活。

在學習數學這方面,校內,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上課時,老師通常會講到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如果沒聽的話,以後老師就不會再講到了。此外,老師在上課時偶爾也會講到一些有難度的題目,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同學不應該放棄思考這些題目,只有多思考、解題時找對了方法,數學能力才能提高。

校外,數學基礎好一點的同學可以多做一些提高題,還可以參加奧數輔導班。從二年級開始,我和班裡的韓希同學就堅持參加奧數班,風雨無阻,寒假、暑假也從不間斷,這個方法可以供大家參考。而對於學習基礎不太紮實的同學,則應該打好基礎,把課內的問題解決了,再做有關課內的練習,鞏固課內知識。

在家裡時,應該認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再做有關練習,鞏固上課所學的知識,然後做一點提高題。做題時,要認真思考,碰到不會做的題時不氣餒,要想盡方法,實在不懂再去問老師、同學,這樣子才能使數學能力得到提高,數學自然就學得更好了。

平時,我在家裡都是自主學習,父母也沒怎麼輔導我,但在我在課外碰到難題時,我會向我爸爸請教,直到弄明白。

雖然現在是六年級,學習會緊張一點,但在學習之餘也要多閱讀課外書,放鬆一下心情,勞逸結合,使學習不會很辛苦。

今年的七月份,我們就要參加升會考試了,我目前想要報考的學校是金山實驗中學,我要為了我的目標而努力。我打算今年寒假參加奧數輔導班,並複習六年級上學期的功課,預習下學期的功課,買一些練習題並嘗試著做。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大家一定會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學的!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祝叔叔阿姨們新年快樂,工作順利!

第3篇

小時候,曾有人問我:“你最崇拜的'人是誰?”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是老師。”不錯,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我就喜歡老師,最怕的也是老師,能得到老師的一個表揚,我就會高興,激動好幾天。當時我不聽話,做錯事情父母總會說:“我要告訴老師”,我心裡就害怕極了。在黨的教育下,我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在教學生涯裡,我不斷地努力奮鬥,對教師的含義也有更深刻地認識。不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次站在講臺上,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純潔的眼睛,我就會感到“老師”這兩個字的份量。在這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是多麼神聖。教師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這些純潔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麼是為人師表,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努力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讓自身的知識與時俱進,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正如一位名人說:“教學對教師本人,來說也是一種最高意義的自我教育。三尺講臺使教師照亮了別人,也昇華人自己。”

甘願吃苦,樂於奉獻。這就形成了教師的精神,在講臺上,我們成了孩子們眼中的百科全書;成了孩子們心中的鮮紅的太陽,能體會到最溫暖的春風和情感,能體會到世上最真最純的友愛。在每次的“教師節”的時候,我都會收到一些學生送來的賀卡,裡面寫著“老師好”就這麼小小一句問候,或者學生的一個微笑,我就會感到很幸福、很快樂。這種甜美的感受,並不在於學生的物質回報,而在於教書育人本身所帶來無窮的樂趣,以及桃李芬芳時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就是樂於奉獻的教師精神。

站在講臺上,我就會產生一種無言的神聖與莊嚴。這樣甘願吃苦,樂於奉獻,不斷進取的教師精神,鑄成了教師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氣度,為了黨的教育事業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師德,師魂。我熱愛黨的教育事業,三尺講臺,是我無悔的選擇。我願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

第4篇

施老師叫我介紹經驗,哪裡有什麼經驗,全是從一次次的課改實踐中總結出的教訓。不吹牛皮,這些教訓全來自於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它是我校一年多來實施“學程導航”教學正規化的見證。

為什麼要實施“學程導航”教學模式?那是有原因的。一個是因為我們的師資隊伍薄弱。自從xx年併入東洲國小以來,除了三個校長有所變化之外,沒有一個教師進出。招生範圍還是原來開發區國小的範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很差,也得不到家長的支援。老實講,老牌的直屬國小,學生如果考一百分,其中五十分要算在家長的頭上。而我校學生,要考一百分,就要付出一百分的努力。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就決定實施“學程導航”教學正規化。可是,老師們講,我們按原來的教學模式運作,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麼要另起爐灶,另闢蹊徑?我們說,你們還不知道“學程導航”小組合作學習有多少好處。

於是,我們就帶全校教師都到山東杜郎口中學去參觀。在座的老師大部分都沒去過。但如果你去一次,一定會受到震憾,一定會大開眼界。那裡的孩子比我們這裡的還要黑,還要土,但是,他們對學習的專注比得道高僧都要強,表現出的自信遠遠地超過我今天的狀態。大家雄心勃勃地回來了,立即就投入到了“學程導航”實踐研究中去。

做這個研究相當勞累。我們共進行了三輪研究。第一輪是嘗試課,第二輪是過關課,第三輪是展示課。每天“學程導航”推進組成員至少要聽兩節課,中午要進行聽課反饋,下午要撰寫聽課反思。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一坐到椅子上就想睡覺。有個老師說:我來了只有半年,頭髮都白了,你要賠我。我說:我到這所學校來了四年,頭髮差不多都掉光了,誰賠我?哈哈。

當然,既然有了一年多的實踐,我們對“學程導航”教學正規化的核心內容——小組合作學習還是有點認識上的積累的。施老師只給我十分鐘,我只能簡潔地介紹一下當時我們的所行所思。

起初我們大部分班級都按“就近安排”的原則分組,將座位排成“口字形”。但家長看到我就反映:仇校長,我女兒上課脖子都轉酸了。哈哈,改革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吧。於是,就改成了t字形,4到6人一組。這樣排座位還是有許多優勢的,比如利於討論,利於合作,利於觀察對方,利於動手實踐等等。

每個小組的組合,我們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合。就是把學生按學業成績、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分成三類。組內“好中差”搭配,組與組之間實力均衡。這樣,小組內就有了互動和幫扶的能力和可能。

是不是一定要排成這樣的座位?老師們很糾結。我們想,因為認定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先進的,就要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革。我們先從改變形式入手。通過改革形式來改革內容。這就叫強勢推進。

沒有小組長,小組學習是一盤散沙。剛才上課時,黃老師說,小組長權力很大。是的,真的很大。他有什麼權力呢?他有權力分配任務,他有權力組織大家學習,他有權力叫某某同學說出心中的疑問,他有權力確定展示反饋的方式,他有權力最後總結陳詞。等等。

對小組長,我們是怎樣規訓的呢?首先提高小組長的威望。起初選派優秀的學生做小組長,這樣大家心悅誠服。當小組學習成型之後,就讓組員輪流做組長。老師再三強調,小組長就是靈魂,是小老師,是老師的代言人。樹立了威信,小組長的組織就能見效。

其次,在實踐中進行培訓。這裡也分兩種情況,第一,在起始階段,在“學習單”中加給予方法

提示,給小組長以明確的引導。如“輪流說說”、“做好記錄”、“先獨立思考”、“小組長決定計算方法”等等。這樣,小組長就能有法可依。第二,教師示範。在小組學習時,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給小組長以手把手的指導,隨時糾正小組長的組織問題,教給正確的方法。

“學習單”包括“預習單”和“檢測單”等。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一至三年級學生的預習要靠教師的扶,更多的採用“課中預習”的方法。而四至六年級,學生掌握了比較好的學習方法,具備了比較強的自學能力,就要增加“課前預習”的分量。

“課前預習單”設計的內容我們主張應基於基礎,比較淺顯,是少量的,必要的。主要用於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並從中發現問題。當然,課前預習也不是每一堂課所必須的。

提示學習方法。比如查詢閱資料、請教他人、觀察事物、記錄疑問等等。如果遇到有難度的問題,就將問題分解,變成若干個有梯度的相關聯的問題,便以學生逐個解決,最終達到目的。

我們專門利用每週一次的教材深度研討來設計“學習單”。經過大家討論的“學習單”比自己設計的更為科學,更為有效。

研究之初,老師們為了應付我們聽課,各個環節都組織小組學習,看上去熱熱鬧鬧,眼花繚亂,其實,沒有效果。

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適合小組學習呢?一是在學生獨立思考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像剛才《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堂課,“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是難點,學生需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就要小組學習。二是獨立思考而思考結果並不能完善的時候。像剛才《年月日》這課中,計算一年的天數,我們預計學生只能想到一種,要想到多種方法,就要利用小組的力量。三是必須分享學習成果、或者概括總結的時候。就像《年月日》中,背記憶兒歌,自己背不知道對錯呀,就只好用小組的方式了。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們常見到老師在學生旁邊轉悠,且美其名曰“巡視”。有一次,我發現八個小組中,竟然有三個小組把題目做錯了,老師竟然都沒發覺。數學課上的錯誤竟然被我這個語文老師發現,那問題可大了。就像我管後勤時說的,我到食堂,要讓我這個近視眼看到碗沒洗乾淨,那確定是髒得不得了了。

原來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小組學習時,教師應由“觀眾”、“演員”升格為“導演”,現在我想,老師要做做“導演”,也要做做“演員”。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小組學習,和學生一起學習。但是,這時老師又要高出學生一籌,在合作學習中給學生樹立榜樣,把學習引向深入;給學生以及時的指點、幫助;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及時調整策略;發現學生的課堂生成,思考處理的方法。後兩點特別重要。

我們首先提倡“課堂上沒有絕對的錯與對,只要你敢想、敢問、敢發言,你就是最棒的。”但是,時間一長,我們發現不行,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回答是沒有價值的回答,對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壞處沒有益處。

於是,我們又提倡,小組討論交流之前,學生一定要有一個靜思默想,獨立思考的過程。這樣,學生交流時才能有話可說,而且說得有思想,有依據。沒有這個基礎,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湊熱鬧。

在小組討論時,我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聽出相同的意見,聽出不同的觀點;聽出錯誤的意見,聽出可供借鑑的觀點。在傾聽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意見,補充別人的觀點,辯駁別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觀點。

我們認為,展示導學環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絕對不能用教師為主導的一問一答式來代替學生的自主展示。要努力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話、交流、碰撞。你看今天《年月日》這堂課,那個女孩子只有三年級呀,就像個老師一樣。她問:我的生日是三月二日,你們的生日呢?五月一日是星期幾?你是怎麼想的?這就是生生間的互動,能促進小組學習的深入。

目前我們探索出的展示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逐一展示,由小組長確定展示人員和內容,然後根據學習內容全面展示;第二種是選擇性展示,就學習單中的問題,選擇其中一點作展示。比如今天《三角形的初步認識》中,有一個小組就彙報了他們小組學習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時的過程,說本來把下面這條邊寫成了“底”,後來一想,不對,又改成了“邊”。不管他說得對不對,但通過彙報,我們知道了他們思考的過程。另一種是展示自己存在的疑問或分歧。學習《三角形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對籬笆狀的圖形是否是三角形,各有各的看法,爭論不休。我開始也以為這是三角形,後來才知道不是。我想請教各位數學老師,這到底是不是三角形?

第一,要真誠表揚。所謂真誠,就是要落到實處,不能講空話套話。學生要表揚,老師也需要表揚。開始我們聽課時,老師們都害怕,就怕我們批評。其實,我們也不懂,小組合作學習也不知道怎麼搞,只是我們一邊聽課,一邊在思考,思考得比較多一些而已。我們聽完課之後,就專門揀他們的優異表現講,他們聽得高興,幹得也帶勁。

第二,要整體評價。這個問題我與杜郎口中學的教導主任研討過,現在我們也採取了他們的方式。我們分階段提出不同的評價機制:第一階段,評小組發言的次數;第二階段,評小組發言的面。第三階段,評發言質量。

第三是個體評價。學生把評價表貼在文具盒或是學科課本上,用一顆星到五顆星對自己一天的課堂活動作出自評。內容包括“你今天發言了嗎?”、“你今天補充了別人的意見嗎?”、“你今天題目做對了嗎?”等等。

以上就是我校實踐的反思。其它內容,在材料袋裡的《先學順導,實練精教》中都有,大家抽空看一下。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說實話,我們沒看到物質性的非常功利性的進步。比如這個學生原來考八十分,經過小組合作學習,考到了一百分。等等。他原來考九十分的,現在最多就是考九十五分而已。

學生變得有自信了。今天我要來個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你們看到,今天兩堂課中,學生多有自信呀,聲音響亮,落落大方,還說,我要反駁你,多麼理直氣壯。哈哈。有些老師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樣的學生我們學校多著呢。我原來在東洲國小教書時,就看到過這樣的學生。但是,如果你知道三四年之前學生是怎樣的,你就會驚歎不已,就會感嘆,這些學生真是發生了質的飛躍!

學生會傾聽了。大家都是從課堂當中走出來的。學生上課時,只顧自己發言,基本上是不聽其他同學發言的。而現在,你們看到,他們能聽到其他同學哪裡講得不對,哪裡可以補充。多麼了不起的進步呀。

學生學會表達了。原來這裡大部分學生講話含糊不清的。現在你看,他們講得多麼到位。這兩堂課是真實的課。為什麼這個圖形是三角形,為什麼這個圖形不是三角形,有理有據,頭頭是道,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磨練,哪有這種現象的發生?

學生學會學習了。現在你家長幫不上忙,不要緊,我們的孩子自己會學習了。他們會藉助參考資料,會藉助同學的力量,會根據學習單的

提示,把學習順利地進行下去。這比學到一點知識更為重要。

更重要的是,學校發生了變化。我們剛來時,我和沈曙在校門口導護。沈曙說,你看,這個家長多的氣質呀。我一看,果然,一個氣質非凡的女家長正從校門內走出來。我說,明年你就看不到她了。為什麼呢?因為按慣例,她會把孩子轉到東洲國小本部或者通源國小。

但是,結果怎樣呢?我告訴你,她到現在還在。不但是她在,更多更有氣質的學生家長都來了。去年秋季我們一年級招到了四個班,而且每個班都是近六十人。如果有空教室,完全可以擴為五個班。這就是實施“學程導航”教學正規化,我們學校所產生的影響!

我們從來沒有指望,通過一年的“學程導航”研究,學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這種巨大的變化大家一定能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