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變化,心得體會是我們成長的階梯,讓我們不斷進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篇1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 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於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著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 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

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鬆而灑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篇2

本著要把握國內外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瞭解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學習學前教育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方法,拓展我們的專業知識結構的宗旨,非常榮幸的我與來自九個省、市的園長、教研員、保教主任、骨幹教師培養物件等聚會在一起——武漢參加國培計劃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班。在為期10天的學習時間裡,接受了來自省幼兒師範的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感受頗多,既開闊了眼界和思維,許多疑問也在專家、教授那裡得到了解決,收穫很大。

省幼兒師範為我們這次的培訓提供了一個優質的教學團隊,都是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內頗有建樹的專家、學者。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我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銳,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

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溢著對新教育理念的深刻闡釋,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不同風格的老師講課,讓我們每一天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是面對不同風格的優秀教師,每一天都能聽到權威專家不同課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者的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審視好幼兒教育的功能,找準幼兒園發展的未來之路。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袁愛玲教授的《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態學研究》及王紅教授的《幼兒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國際視野》的講座。

兩位講授都不是就題論題的,都結合了他人的舊論和新說,都借用了很多他人的間接經驗和案例,這些經驗和案例有的來自理論專著,有的來自報刊雜誌,有的來自電視網路,這2位老師用一雙慧眼看到它們的價值,用大腦對此加以分析,質疑,求異,打破,重建,再與她們的自我認識和經驗互相融合,形成了她們嶄新的理論。是“讓幼兒走得更快,還是走得更遠?”、“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態要如何發展?”這些問題無不引起我的深思。

縱觀整個幼教行列,近觀我園的現狀,意識到幼兒教育是為生命成長奠定基礎,讓生命成長得更為自然,不要加速,不要拔苗助長;進一步接受教育的基礎不是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的是呵護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養成良好的生活與社會交往習慣。

基於這一觀點,那麼在今後幼兒園教材的引進、課程的設定、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的模式我就要找準定位,不要偏失方向。雖然我只是一個人,但是千千萬萬個我,將會築起幼教新的天地。

二、抓住園本教研的核心,找到園本教研的價值所在。

只有立足於園情,抓準幼兒園發展的瓶頸;聚焦在教師,促進隊伍的專業成長和自我發展;落實到孩子,確保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這一核心,園本教研的主體才會從園長、教研組長轉為一線教師,才會成為全園教師自主學習、自覺提高的行為。教師們結合自己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提出支援性策略,教師的注意力才會從形式引向過程,從內容引向發展,從虛幻引向自然,教師的目標意識才能增強,從而推動園本教研的進步及園內資源的共享化,達到園本教研的目的。這樣才能建立“學習、實踐、合作、反思”為特徵的學習共同體。

正如周燕教授在《園本教研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講學中所說的:“幼兒教師的研究是與其日常教學完全融入的,研究和教學是一體的。當教育教學活動不再僅僅是知識傳遞而是由於有明確、自覺的實現教育意義的意識和行動時,幼兒教師的教學才會擁有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終極意義。“

三、要有多元的知識結構,有終身學習的思想。

在聆聽費廣洪教授的《幼兒發展的觀察與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診斷》楊寧教授的《理解兒童早期發展與學習》、馮夏婷教授的《如何設計一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活動》等等講學後,我認識到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裡,難免產生職業上的倦怠感,忙碌的工作是我很少能駐足下來觀察、思考、審視,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專家們教給我的不僅是實實在在的理論知識,教給我的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通過這次培訓,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論,從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這將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眾人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

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篇3

國學,它橫貫五千年的光輝燦爛,鑄就了華夏民族的渾厚,它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範疇,閃爍著中華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無數中華英才,千古風流人物,他們使中華文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並且至今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國人的人格智慧。國學,是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它能穿透深邃的歷史時空,和我們的心靈相遇,相勵、相慰,猶如世代相傳的火種,點亮一脈相承的人們的智慧和情感之燈。我覺得,國學給人教養最深的應該是做人,的確,做人是天下第一學問。正如徐老師所說,國學是一門研究“人學”的學問,它蘊含著傳統美德,一些經典的文學陶冶著我們的情操,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素養,“國學”是智慧之光,引悟孩子走出迷茫,使孩子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可是該如何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顧老師又用鮮活的例子、真實的教材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知道了如何通過教學,讓國學這棵滋養我們先人成長的大樹開出新的奇葩,在繼承中發展,在傳統中融入現代意識,更好地在培養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貢獻。

三天的培訓一晃而過,在這三天裡,我們全身心浸潤在國學裡,在教師們睿智的指引下,感受了國學的博大精深,聆聽古人的智慧和心跳,心靈變得平靜而溫和。“國學養心,教育樹人”,讓我們都來走進國學,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國學的滋養和澆灌,變得寧靜與強大,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指引下從小浸潤在國學裡,沉澱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篇4

教學作為一種活動形式,它涉及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種互動的雙邊關係。“教”和“學“應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而“教”和學又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來執行的,所以“教學”歸根結底,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作為具有高智商的情感動物,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結合起來的”教“和學,也就必然的離不開情感的交流與碰撞。所以我們應該辯證統一的認識“教”與“學”之間的內在關係。糾正以前對於“教”與“學”的片面或是錯誤的認知理解。不能認為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學,不能認為“教”與“學”是一種對立的關係,它應該這樣被定位,教學是一種以師生的情感為紐帶,以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參與為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談得上正常的教學開展,教學成績的提高,否則,教學就是徒有其談,不得要領的。如果“教”與“學”不相容,只是互相排斥,兩張皮,各行其是,就南轅而北轍了。這樣的師生關係只是簡單的機械與產品之間的關係,這樣沒有情感作為橋樑連線的師生關係無助於教育教學,所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提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橋樑的.建立主要在於教師。教師在這一溫暖而艱鉅的建設過程中,擔當是工程師的角色,而學生則是施工者。雙方的良性結合,才能建成優質而有效的情感橋樑。那麼,如何才能建成?我想,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平時的相處中都可以去實施和展開。

第一、平等愛生,這是核心和基礎。

第二、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和信任,這是師生之間交往的主體。

第三、創造適度寬鬆愉悅的教育教學壞境,這是師生之間情感橋樑工程的色彩和光照。

當以上三個方面都能達標時,這座師生之間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工程就竣工了。而基於其上的教育教學效能如何?只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形象工程?還是教育教學質量的繁華熱鬧、卓有成效呢?則是涉及到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藝術、教育教學技能和專業水平等方面了。

國學鼓培訓心得體會篇5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著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著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恆古常青。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騰衝縣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學培訓,通過3天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切身感受到國學中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品味一下,確實受益匪淺。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做到積極借鑑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強教師自身品德修養,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

變化氣質,涵養德性。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

二、堅持培養,激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

?國學》裡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師說過校園裡每天聽一段國樂,讀一段聖賢書,做一段國學保健操慢慢薰陶,慢慢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能熟讀成誦了,她還推薦了《菜根譚》一書。

三、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加強學習,提高國學認知水平

我原以為國學就是《老子》、《孔子》。這一次培訓聽了羅藝峰教授的《在聽中領悟世界---中國人的聽道》的講座讓我知道原來聽也是國學,再聽到羅守誠老師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並且連續不斷的吹奏了兩個多小時,讓我震驚。國學裡居然蘊含著那麼多動聽的國樂,我真的是太淺薄了,這讓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知識的匱乏。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既定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加閱讀量,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國學認知水平。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這幾天的國學培訓,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開啟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吸取營養,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