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培訓班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五中全會提出: “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五大發展理念培訓班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參考!

五大發展理念培訓班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五大發展理念培訓班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不僅將創新發展擺在了首要位置,而且賦予了其豐富的內涵。

創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培育發展新動力,用創新引領消費、投資、出口,在消費領域推動供給側的改革,在投資領域推動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在出口領域紮實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拓展發展新空間,在地域上推進京津冀、呼包銀榆、成渝等區域協同發展,在產業上培育壯大“網際網路+”、3d列印、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進軍海洋經濟,加強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實現從零到一的變化。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這是因為農業不僅帶動和促進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有力地支援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極可能受到國際市場的不利衝擊,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構建產業新體系,升級製造業,推動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益和質量。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構建發展新體制,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給予民營資本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

創新發展還要求我們完善巨集觀調控方式,減少政府幹預,更多地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

五大發展理念培訓班心得體會

“日新之謂盛德。”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四大發明”加快了世界走向現代文明的腳步,為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善於學習、善於繼承的總能將創新很好地融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在他的講話中經常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一中華歷史名言。在延川縣樑家河村他帶領群眾創新沼氣池;在正定他創新旅遊業發展,創新發展“半城郊型經濟”;在寧德他創新出“四下基層”工作法,創新出擺脫貧困的理論與實踐;在浙江他帶領全省幹部群眾全面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將創新貫穿在全省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性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上學吧範文網推出《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創新”篇。

一、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十三五”期間,世界經濟仍然處於復甦期,中國經濟處於“疊加期”、轉型期,有很多發展難題需要。面對發展難題,需要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大膽擔當。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就提出:“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他指出:“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認識,鞏固強項,彌補弱項,繼續保持和發揚奮發向上、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敢於實踐、勇於改革的創新精神,迎難而上、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進一步增強加強合作、互惠互利的共贏意識,居安思危、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海納百川、兼收幷蓄的開放意識。”

“十三五”期間,我們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指出:“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著眼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放手支援群眾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群眾創造的成功經驗,把群眾的積極性和創業精神引導好、保護好,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為改革發展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強調:“培育和弘揚勵志奮進、奔競不息的‘圖強’精神。‘圖強’,就是勇於拼搏、奔競不息,就是奮發進取、走在前列。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認清目標不動搖,抓住機遇不放鬆,堅持發展不停步。”

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五年時間,我們要有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氣概,也要有心憂天下、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的寬廣胸襟,積極投身到“十三五”的創新大潮中。

二、遵循規律善於創新

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但是創新不是拍腦袋亂想,必須以實踐為基礎,尊重規律、遵循規律;解放思想,還要實事求是。

善於創新,首先要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善於培養創新意識。指出:“要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提高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的能力。適應新的形勢,堅持與時俱進,增強創新意識,是一個地區加快發展的關鍵。”

善於創新,必須尊重實際。尊重實際,就是要始終堅持從世情、國情、區情出發,從我們面臨的形勢任務的實際出發,從人民的願望要求的實際出發。要清醒認識發展中遭遇的新挑戰、行動中遇到的新問題,不囿於以往的經驗,不照搬別人的做法,作出符合實際的戰略決策。

善於創新,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十三五”期間,既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期、機遇期,同時又會面臨諸多挑戰。我們要在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積極探索認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指出:要“培育和弘揚遵循規律、崇尚科學的‘求真’精神。‘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規律、崇尚科學。‘求真’,就是求理論之‘真’,堅持不懈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遵循規律,就要幹在實處。只有實幹才能在實際中認知規律,才能在實踐中創新,才能將創新的成果發揚光大。指出:“進一步培育和弘揚真抓實幹、講求實效的‘務實’精神。‘務實’,就是要尊重實際、注重實幹、講求實效。”

強調:“注重實幹,就是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增強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要善於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務實求變,務實求新,務實求進,用寬廣的眼光、改革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三、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我們強調的創新,是在繼承上的創新,創新不能脫離歷史,不能遠離昨天。指出:“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要認識到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必須始終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一方面,對過去既定的目標任務和行之有效的決策部署,都要繼續堅持,紮實推進。決不能為了所謂的‘政績’,一件事還沒落實,又要朝令夕改。我們現在的所有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來進行的。另一方面,要著眼於當今時代的發展變化,運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完善已有的東兩,不斷開創新的局面。朝令夕改是有害的,故步自封也是一種失職。”

五中全會要求:“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

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有正確理論指導才能有科學實踐。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於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他強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要繼續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不斷髮展。”

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創新發展的保障。五中全會提出: “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指出:“突出創新,就是要加強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他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他還強調:“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著手,推進思路創新、機制創新和方法創新。”

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指出: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他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他還強調:“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專案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有利於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

要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以先進文化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培育共同理想,振奮全民精神,凝聚全民力量,確保實現“十三五”的奮鬥目標。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切實增強新形勢下文化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衝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浙江文化的競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生動的創新史。指出:“我們要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寫好這部創新史,才能無愧於前人,無愧於後人。因此,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以解放思想的新境界,推進各項事業的新發展,做到既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體現工作的時代性和創造性。”

五大發展理念培訓班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通過了“十三五”規劃建議,這個建議是在兩個時期的背景下確定的,有兩個定位。一是今後五年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小康目標到現在已經是最後五年了,所以“十三五”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或者綱領性檔案,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這是一個時期,一個定位。二是“十三五”規劃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因為新常態不是一個很短期的、幾年就過去了。如果說前37年是一個常態的話,可能後面還會經歷很長時間的新常態。“十三五”規劃建議,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所以這五年規劃也就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規劃。這是關於基本的定位。

“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日前釋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三反行動”,向浪費等行為堅決說“不”。

規劃建議中表示,要以此行動“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這一力戒奢侈消費、制止奢靡之風的建議引人注目,在幹部群眾中引起共鳴。

第一反”:過度包裝的“面子”該“消腫”了

絹絲錦帶、復古仿皮、紅木雕鏤、雙層禮盒……包裝奢華貴氣,售價動輒過千上萬的菸酒、茶葉、保健品、化妝品,一度十分盛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此前曾表示,過度包裝是中國經濟中的巨大浪費。城市垃圾當中三分之一的垃圾是包裝,包裝當中一半以上是過度包裝,解決過度包裝的問題,預計每年可以節約大量社會資源。

除了產生浪費、汙染環境,過度包裝廣受詬病的原因還在於,在奢華禮品背後,暗藏公款消費、公款送禮的身影。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借節慶行腐敗之風大為收斂。但今年中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資訊和記者走訪發現,北京、廣東、福建等地的部分高檔酒店、商場,奢華高價月餅又換了“私人定製”等“花樣”重新出現。上海市質監部門7月通報也稱,瀘州老窖、湯臣倍健、康富來、善存等多個品牌產品均存在過度包裝問題。

專家們表示,過度包裝與中華民族崇尚節儉的傳統美德格格不入,更與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背道而馳。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理念,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人人愛護環境、節約資源。”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他表示,對過度包裝問題,一方面需要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環保節約的消費意識,同時還需要儘快制定頒佈我國關於包裝的相關法律法規,從源頭限制過度包裝氾濫。

“第二反”:抵制食品浪費,珍惜有限資源

“奢華高檔,才算闊氣;飯後有剩,方有誠意。”一直以來,我國食物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大力反“四風”,有效堵住了因公款吃喝產生的餐桌浪費,浪費現象明顯好轉。然而,近段時間,浪費糧食現象又以另一種方式出現在人們視野。前不久,江蘇揚州炒制4噸重的“最大份炒飯”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此後部分炒飯被當做廚餘垃圾送去餵豬。

荒唐的“創紀錄”造成的巨大浪費與全社會倡導的“厲行勤儉節約”背道而馳。這說明遏制“舌尖上的浪費”不可能一蹴而就,讓節約糧食蔚然成風依然任重道遠。

有人說,我國糧食產量“十二連豐”,吃飯已經不成問題,節約糧食還重要嗎?

飢餓是無聲的危機。“當前我國還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2000多萬城市低保人員和困難群眾,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寧夏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祿勝說。

國家糧食局2014年釋出的資料表明,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儲存、運輸和加工環節造成的損失浪費就高達700億斤,每年餐桌外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

“糧食浪費問題,是我國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大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指出,未來我國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設計,建立減少浪費和損失的糧食管理體系、定價體系、浪費懲罰體系,讓全社會把糧食作為一種“緊缺的資源”來珍惜。

“第三反”:讓奢侈消費持續降溫

中國正成為全球奢侈品的消費大國……有研究指出,過度消費行為在我國當前主要表現為“超前消費、炫耀性消費和病態消費”。

商務部研究院釋出的《2015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費去年達到1060億美元,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46%,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人群。

由畢馬威公司和某奢侈品零售商網站等機構今年10月份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面向中國90個城市的調查發現,大多數產品門類的奢侈品平均消費較去年都有所上漲。例如手錶上漲126%,包袋上漲109%,珠寶上漲65%。

專家認為,除了商品的奢侈消費行為外,一些地方仍在修建超標準的樓堂館所,搞過度裝修,這也屬於揮霍浪費。

李祿勝說,過度消費與建設節約型社會背道而馳。應以各種形式增強公眾綠色消費意識,節約資源,自覺抵制過度消費、炫耀消費等畸形消費行為和高消耗、高開支的生活方式。儘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遏制過度消費。“落實這個‘三反行動’,有利於鞏固前期成果,可謂正當其時。”

“民以吏為師。”竹立家說,遏制過度消費更要從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做起。從嚴治黨狠剎奢靡之風必須持之以恆,對作風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相關部門仍需拓展監督渠道,創新監督方式,堅決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