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後感2000字左右最新

讀後感,就是大家把所讀的小說感想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哦。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紅與黑》讀後感2000字左右最新,供大家參考。

《紅與黑》讀後感2000字左右最新

《紅與黑》讀後感2000字左右最新

說來真是慚愧,大三了才讀到這本世界文學名著《紅與黑》,但還是十分慶幸在我人生中重要而迷茫的這段時間讀到了它,於連的一生對我們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有重要的警示,於連身上有我們的影子。

於連的一生是一場與自己的戰鬥,他的自我意識太過強烈,這與於連所述的社會家庭環境有關。他的家庭沒有給他一種正常的溫暖和愛,父兄的極力排擠,母親形象的缺失,是這個“鋼鐵”家庭缺少一種柔和的力量,而於連則是一種相對柔弱的存在,但是這樣的家庭容不下這樣一種力量的存在,父兄的粗橫蠻暴,唯利是圖,金錢至上,與於連的俊美,聰慧和敏感是水火不容的,於蓮的有點在這個家中全都當做不可救藥的缺點和恥辱,動不動就拳腳相加,於連只有去老軍醫和西朗神父那尋求缺失的父愛和自己價值的實現。生活的壓抑,讓他的外部發展力量受到抑制,被抑制住的就轉化成內部的自我意識世界的建構力量,所以他的內心是極為豐富的,他必須要在心裡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賞識自己的才能,並且給予自己崇高的希望和地位才能存活下去。

於連崇拜拿破崙,拿破崙的形象是野心勃勃而身材矮小,並且是從一個從小軍官到後來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直到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叱吒歐洲,雄才偉略,戰場上的英雄。拿破崙的傳奇人生,讓同樣身在底層,體格柔弱的於連找到了某種向上攀爬的偶像力量,給了他可能,所以他深深的崇拜這拿破崙,並受到拿破崙平等,自由,博愛的思想影響,和極強的報復心,好勝欲,都有一個精神指導,即對拿破崙的崇拜。他相當將軍,因為將軍可以掙好多錢還有權威,後來他又想當神父,因為神父可以拿到不少的錢還受人尊重。後來有機會去市長家裡做家教,他第一反應是不願去做僕人,當有人愛他時,他內心的第一感覺也不是溫暖和開心,而是報復了市長,戰勝了公爵,證明了勇敢,他的一切一切都是為了一種自我存在的價值地位,他感知愛的能力已被這種力量所遮蔽,他只有事情過後滿滿回想才能發現自己是愛德瑞納夫人的,自己是愛瑪特爾小姐的。

於連愛上德瑞納夫人,或許是德瑞納夫人身上與他理想中的母親的形象的一致性,優雅而又富有愛心,可以撫慰他敏感的心,包容,照顧他,讓他在市長府邸感受到被尊重和地位的抬高,他不接受那個女僕,因為女僕的地位不能給他尊嚴上帶來滿足,他的偶像拿破崙也曾以女人為階梯。拋開所有這些,於連是愛德瑞納夫人的,從最後於連在獄中和德瑞納夫人的對話可以看出,是德瑞納夫人將他從那個由野蠻男人包圍的“鋼鐵”家庭中解救出來,讓他感受到了來自女性的關愛,讓他冰冷的世界得到一些溫暖。

德瑞納夫人與瑪特爾小姐是兩種不同的女性,德瑞納夫人身上的自我意識比較弱,而瑪特爾小姐身上則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勇於追求,德瑞納夫人顯得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在宗教信仰與愛情之間搖擺不定。於連在臨終前需要的是德瑞納夫人的包容之愛來溫暖自己,於連太孤獨,太敏感,他說德瑞納夫人是他的情人,瑪特爾是他的妻子。

於連的奮鬥史與拿破崙很像,他努力,抓住時機,機智,勇敢,具備幾乎一切成功的品質,他極盡所能的奔赴成功之路,可是他的內心卻住著一個定時炸彈,是他的過於敏感,極端的自我讓他一直在刀刃上走,時時會引爆,到最後他終於沒能控制住內心的自我膨脹,而向德瑞納夫人開槍,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的內心才平復,才撥開了迷霧,看見了人生,也才看見自己的內心,找到那個硬殼裡面的自己。於連非得毀滅才能領悟嗎?

拿破崙給了於連一個夢,這個夢在一點一點向於連靠近,於連也被這夢吸的越來越緊,不能自拔,在森林裡看不見森林,於連置身其中無法看清自己,這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處在青年時期,一直迷茫,看不清,等明白之後也就過了青春階段,如何在青春的衝撞裡掌控好自己?不畏浮雲遮望眼?不責怪於連,真的很難做到,特別是擁有那樣的才華,又有那樣的時機。

於連的一生是一個典型的底層青年人奮力攀爬的形象,想要出人頭地而不惜背棄了信仰,完全的利己主義讓他的人生失去把控,他是可憐的,今天的我們和於連有萬分的相似,沒有強有力的背景,想改變現狀,要自己努力改變人生現狀,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價值觀被社會現實的殘酷所扭曲,的堅守就是要想盡辦法逃離現狀。當捨棄一些東西后,就會變得容易被社會接受,也容易成功,怎樣選擇確實是個難題。而於連就是一個極端的體現,我們也會面臨他的選擇,到那時我們就不會對於連是單單譴責,而是一種理解與憐憫和悔悟。

《紅與黑》讀後感2000字左右最新

於連·索萊爾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綜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盪的年輕生命,流淌著太多矛盾和複雜。對此,人們可以作出很多評判——是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鬥士的犧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為,說於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採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於連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雖出身卑賤,卻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著傑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後能廁身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中。什麼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是困惑著人類幾千年的問題,也同樣困惑著我們的於連。在他心目中,幸福並沒有確切的標準,只是在他的心計,在他的警覺,他的一個又一個的“作戰計劃”及其實施當中。他為第一次擺脫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為德。萊納夫人面前履行“某種責任”而幸福,為驕傲的瑪蒂爾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為一次次地發跡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飛黃騰達,他發誓寧可死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為此,他製出了一個又一個“作戰計劃”,使出各種虛偽手段,他超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他畢竟是個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時,他又會捫心自問,深深自責。因此,他的計劃總會漏洞百出,總會讓人懷疑。

我們不難發現於連在這種幸福的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標準為標準,追求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質上,他並沒有獲得多少快樂和幸福,反而使他處在一種緊張狀態,僅僅是感到“快樂的到了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一種“野心家實現後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著緊接著應該在制定一個計劃。這些所謂的幸福僅僅是表象而已,於連為了表象而犧牲了本質。當他以為德。萊納夫人的一封信斷送了他的幸福時,他想到了報復,最終被投進了監獄。在獄中反而使他從社會的束縛解脫出來,獲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偽裝和麵具,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質的幸福。他放棄了逃跑和上訴,能夠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對死亡。

對於於連的愛情,我們同樣懷著強烈的興趣。因為於連的成功幸福既而毀滅都與他的愛情緊密聯絡著的。他的兩個戀人——德。萊納夫人和瑪蒂爾德伴著短暫而奮鬥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別來看看於連與兩個戀人的戀情。於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始於於連對她的誘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謂的“責任”,這是一種對貴族老爺的報復,一種虛榮的滿足。但是德。萊納夫人的善良、淳樸、溫柔深深地打動了於連。一段時間,他瘋狂地愛上了德。萊納夫人。可惜這顆愛心又很快被種種野心佔有了,直至最後才又復燃,爆發。

而於連和瑪蒂爾德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征服和反征服的關係,誰征服了對方,就會讓對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瑪蒂爾德出身豪門貴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這些都吸引著於連。而瑪蒂爾德對於於連的愛情更多地緣于于連在她驕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顧。(自然也包括於連的英俊、才學)。這在於連線受科拉索夫親王的建議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現得猶為突出。可以說是嫉妒和寂寞使瑪蒂爾德瘋狂地愛上了於連。

最終於連還是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而拒絕了瑪蒂爾德。這多少讓人要為後者鳴不平,畢竟她置自己的名譽而不顧,畢竟他不顧一切地為於連的獲釋而奔走。但這種愛卻不是自然的流露。而於連對德。萊納夫人的愛卻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於連會感到自由平等和獨立。這也是司湯達本人所說的“頭腦的愛情”和“心靈的愛情”之別吧。於連的取捨正是司湯達本人的取捨。

同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司湯達在寫完《紅與黑》後認為在五十年後才會有讀者。他盼望著讀者能解其中味,並聲稱他的作品是獻給少數幸福的人的。在寫完了這點小體會後,回過頭來,我不禁又問自己,我是那少數幸福的人嗎?

《紅與黑》讀後感2000字左右最新

《紅與黑》是司湯達的長篇小說中最優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涉及了從法國外省到首都巴黎的多方面的生活風情,上至皇帝首相,下至三教九流、平民百姓;通過教會、政黨以及各階級錯綜複雜的關係,對查理十世統治下的法國的政治鬥爭、社會矛盾、人情世態、風土習俗,進行了真實而生動的描繪。

主人公“於連·索萊爾”,一個出生農村家庭但卻才華橫溢的青年。他雄心勃勃,決不甘於貧賤,一心向往拿破崙時代沸騰的生活,渴望通過從軍去建功立業,青雲直上。但在極端反民族的貴族資產階級統治下的法國,於連似乎已看到這條路盡頭的兩堵堅實的牆,阻隔著他未來光明前途的那堵牆。只有通過教會一途才有希望躋身上流社會。他是成功的,是勇敢的,但也是可悲的。有些事也會因人們的自身性格而異。他是值得可惜、惋惜的。

小說題名《紅與黑》,紅即是軍隊,黑則象徵教會。於連開頭在維立葉市長德·瑞那府上當家庭教師,為了報復貴族資產階級對他的鄙視與不屑,找到迅速將他們踩在腳下的捷徑,也使於連得到了市長夫人的歡心與青睞,成為了她的情夫。因此進了修道院學習,企圖以此達到最終目的。後到巴黎,有幸成為了德·拉·木爾侯爵的私人祕書,同時有勾搭上了侯爵的女兒瑪特。正準備與瑪特結婚,飛黃騰達,市長夫人因嫉妒,給侯爵寫了一封揭發他醜行的信,雖說是迫不得已的,但這封信卻使於連被送上了斷頭臺。

於連明明崇拜拿破崙,卻要當眾羞辱拿破崙;明明不信神靈,卻把《聖經》讀得滾瓜爛熟,為了爭名奪利做自己的黃粱美夢而矇蔽自己真實的內心。這非但不會達成自己的目的,反而會害了自己。

讀《紅與黑》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因為時間已經給了作家和他的作品最無私而公證的評判,閱讀態度自然不同於暢銷書那樣毫無顧忌、囫圇吞棗,也不能像對言情小說那樣不置可否。始終德·雷納爾夫人墜入情網的那種喜悅、那種痛苦、那種懺悔而又不甘放棄來之不易的幸福的複雜心理的展現,體現得更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不僅表現了於連一生的無盡坎坷與虛假的面孔,更是為了告訴我們——要在社會上立足並站穩腳跟,不只是需要才華,更需要的是最重要的真誠。像小狗們對我們人類的依賴、信任。請多一些真誠,少一點虛偽吧,也許這是開啟新世界的大門;請多一些真誠,少一點虛偽吧,也許這是解開糾紛的友誼;請多一些真誠,少一點虛偽吧,也許這是開啟心結、心鎖的那把重要的鑰匙……

朋友之間需要真誠來維持友誼,母女之間也需要真誠來促進交流,夫妻之間更是需要真誠來將愛情永恆……請多一些真誠,少一些虛偽吧,這樣才是“人間自有真情在”。沒有真誠,我們就無法生存,沒有真誠,世界上就將再也沒有“永恆”。

人,一定要活得真實。雖然擁攬那份真實,是何等不易。笑,未必開心;點頭,也未必滿意。可我們卻不惜背棄誠實去營造一種公認的隨和。世俗往事,我們無以超拔;物役累重,我們不忍減緩。我們用傲然來掩飾內心的卑微,用強蠻來矇蔽意志的脆弱。在不知不覺中,行為就這樣被判真意。無論隨意還是故意。因此,我們活著會有一種敗北的失意,大概是由於靈魂陷入困境。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更好地活,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原原本本地、實實在在地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