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華頌的讀後感8篇

讀後感是一種個人的閱讀體驗,它可以反映我們的獨特視角和感悟,,讀後感是對作品的再次品味和思考,讓我們對文學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觀中華頌的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閱。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8篇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1

最近,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他的作者是林涵達。書中寫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一個個叱詫風雲的人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蹟。書中有許多故事,但其中我最喜歡《姜太公釣魚》這一篇文章。

?姜太公釣魚》主要寫的是:西周時期的周文王是一位賢明的君王。有一次,周文王出去打獵,遇見了姜子牙,周文王向老人行了一個禮,老人把身子欠了欠,算還了禮。周文王就和姜子牙攀談了起來,那知這一談起來就讓周文王大為吃驚,在如此人跡罕至的地方,竟有這樣的一位老人,談吐不凡、滿腹經綸。周文王終於找到了姜子牙這樣的治國能人,就請姜子牙上車,周文王高興地對姜子牙說:“我的先祖曾經預言,將來一定有一位不同尋常的能人幫助我們振興周,先生正是我要找的人。”於是就拜姜子牙為國師。

當然,在我身邊也有一些人跟姜子牙一樣談吐不凡、滿腹經綸,比如,我爸爸。

有一次,我有一道數學題目不會,我就絞盡腦汁地想來想去,開始到最後我也沒想出來。後來,爸爸來了問我:“這道題不會嗎?”我回答爸爸:“不會。”爸爸就告訴我:“這要拿一個碗來,再拿一個筷子。”爸爸剛說我去拿了。拿來以後爸爸跟我講:“這道題應該這樣做,先把筷子放在碗上,再……”

我長大也要像爸爸一樣做一個有知識、有夢想、有目標、知識淵博的人。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就為之一震,我想,這一定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偉人說的。

沒錯,這句話是年僅13歲的周恩來說的。千百年來,對於為什麼讀書,有許多不同的回答,有的說為了當官,有的說為了發財,也有的說為了光宗耀祖。那麼,周恩來為什麼會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崇高而又遠大的理想呢?

回首過去的歲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鴉片戰爭的失敗,《辛丑條約》的簽訂,山東半島的被侵佔,東北三省的淪陷,東亞病夫的屈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這耳聞目睹的事實,一樁樁烙在周恩來的心坎。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少年周恩來正是痛心祖國飽受侵略,才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圖書館,他專心致志,如飢似渴;旅行途中,他爭分奪秒,不知疲倦。

回到現在,有的學生上學時叫苦連天,放假時遊手好閒;有學生一切向錢看,是名副其實的商業頭腦;還有的學生讀書貪多,並不會把學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他們和少年周恩來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志當存高遠,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動力,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有恆久的精神動力。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是的,讓我們沿著偉人的足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走向新的世界。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3

最近我迷上了爸爸給我買的xxx,裡面主要是精選先秦至清朝膾炙人口、適合誦讀的國學經典100篇,涵蓋詩、詞、賦、文、曲五類文體。內容包括“典籍或作者簡介”、“原作”、“註釋”、“導讀”、“漢語拼音”五個部分非常精彩。讀後我深深感到《中華經典誦讀》在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淨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我最喜歡“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一句名言,意思是說:學業的精進由於勤奮,而荒廢由於遊蕩玩樂;德行的成就由於思考,而敗壞由於因循隨便。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於業精於勤荒於嬉。有個很好的典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戰國時期的蘇秦,開始雖有雄心壯志,但由於學識淺薄,跑了許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後來他下決心發奮讀書,有時讀書讀到深夜,實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時候,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鮮血直流。他用這種“錐刺股”的特殊方法,驅逐睡意,振作精神,堅持學習。後來終於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我讀國小二年級的時候由於我太貪玩不愛學習,所以在數學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後來,我吸取教訓,努力學習,堅持做到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預習,從不懈怠,並將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針對不懂的問題想辦法搞清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的努力,我的數學成績不斷提高,我也漸漸喜歡上了這門學科。

讓經典誦讀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伴隨我們一起成長,構築起美好的精神家園。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對我啟發教育特別深。

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名叫孔融的小孩既聰明又懂事。有一天,母親端上一盤梨子,母親叫孔融及七個兄弟挑梨,弟弟

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好、吃吧。”父親又問:“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給他大的。”讀到這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中,孔融的一舉一動,再加上那驚人巧妙的回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這可以看出他格外的懂事,禮貌,實在令人印象深刻語句中,洋溢這可貴的最老愛幼的高尚品質,蘊藏著一種謙讓的美德。孔融很小就有這種謙讓的精神,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在世界上流傳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慚愧。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放生過這樣一件事,在我七歲的時候,有一天,妹妹正津津有味在吃著鮮美的桃子,我看了看盤子裡的桃子又看了看她。天哪!只剩最後一隻桃子了呀!我立即從她手中搶了過來。妹妹突然用眼角瞪了我一眼,然後急忙跑夠來跟我搶。這是驚動了媽媽,她來到我的面前,狠狠的罵了我一句,說:“媛媛,每桃子了,我可以幫你買呀”我驕傲的說:“就不。”媽媽立刻拿出了家法‘雞毛撣子’打了我一頓。

現在想起這件事,我後悔莫及,我真對不起媽媽,自己沒有做到先人後己尊老愛有的責任,心裡還埋怨媽媽。

我終於明白:我們首先要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還要尊敬師長,以禮貌待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值得我們去做。比如:在公交車上,給老奶奶讓座;在吃東西是,我們可以先讓晚輩……還有玉樹地震中,有很多人失去父母,有很多人受傷……我們都可以伸出溫暖的手,安慰他們,幫助他們,是他們都感受到溫暖……

我決定做個小孔融,讓大家看看我的本領!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5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一個反應我國曆史上不同時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書籍。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機智、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讓我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真善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孟母斷機》,講的是:孟子小時候不愛學習,孟母為了激勵他,便把紡織到一半的布給剪斷了。孟子不解,問母親。母親說道:“剪斷的布就沒有用了,就像你學習半途而廢,長大了,啥也做不成。”

孟子流著眼淚說:“我錯了。”後來,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絢麗的一頁,為中國教育事業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了我們尊崇的古聖先賢之一。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對人們有很大影響。可見,一個家庭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麼重要。

希望,全天下的媽媽都成為有智慧的家長,全天下的孩子都成為積極進取,蒸蒸日上的好孩子!我們共同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做最好的自己!”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6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她具有博大的胸懷,孕育了千百萬箇中華優秀兒女。

六十年前,我國是一個多災多難、貧窮落後的國家,國力非常薄弱。當時,人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人們吃野菜、喝旱井水,穿的是滿身補丁的衣服,住的是潮溼寒冷的茅草屋,吃不飽,穿不暖,可想而知,生活是多麼地艱苦。

而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年的今天,人民逐步從貧困邁向富足,一幢幢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汽車川流不息,人們吃穿講究,到處可見設施齊全的文體活動場所,人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望未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成為世界強國。

要想把祖國未來建設得更加美好,希望寄託在我們青少年身上,我們一定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時刻牢記一句話:祖國在我心中。

通過學習當代偉人、科學家和愛國人士熱愛祖國、為國奉獻的精神,對我啟發很大,從中學到了知識,感悟了道理,生髮出一片愛國情感,我深知我們這一代肩負的使命非常重大,建設祖國必須凝聚民族力量,增強團隊意識,弘揚拼搏精神。

俗話說:英雄自古出少年。我們是新世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要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將永遠把祖國牢記在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讓祖國的未來迎來新的輝煌!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7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讀本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教會了我們許多炎黃子孫的品質:團結友愛、愛國愛民、孝敬父母……而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孝敬父母》了。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每當我聽見這首歌,我就會想起父母。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將我們養育成人,為我們撐起一片天,而且從不求回報。而我們,卻從未想過感恩。

在《孝敬父母》裡,我讀到了許多感恩父母的故事,讓我為之震驚,一個故事給我一個感動。這個故事,則讓我永生難忘——《子路背米》。

孔子的學生子路,小時候家裡很窮,只能吃一些野菜,而父母十分想吃米飯。子路沒錢買,就想著去找親戚借一點米。可是親戚家要翻過好幾座山,子路猶豫了。但是讓父母吃上米飯的決心勝過了一切,子路拿著袋子上了山。途中,子路不知摔了幾次跤,不知餓了幾頓飯,但也只是匆匆趕路。他歷經風雨,翻越群山,終於讓父母吃上了米飯。

啊!子路是多麼孝順啊!我臉上火辣辣的:現在的環境與子路那時真是天壤之別。平時都是父母買菜、做飯哪兒有我操的心!連買東西都是父母陪著的,更別說幫父母買東西了。而父母只是默默地幫我做事,一句怨言也沒有。我真想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說一句:“您辛苦了!”我給父母的溫暖是表面的,但父母給我的溫暖卻是永存心底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也開始學著感恩。我在父親下班時,捧上一杯熱騰騰的茶,說聲:“您辛苦了!”父親的眼睛竟流露出一絲欣慰。我在母親做完家務後,搬來小板凳,為母親捶背,說聲:“我愛您!”母親頓時淚光閃閃……

也許,感恩只需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話語,一個理解的微笑,一個體貼的動作……它們猶如一個個美麗的小音符,譜寫著人間最動聽的樂曲,讓父母都可以沐浴著陽光雨露般的愛。

三字經說得好:“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古今往來,有多少孝敬父母的榜樣;風風雨雨,有多少父母為我們付出一切!

我們不知道人生漫漫長路上還會有什麼挫折,我們也將會為父母撐起一片嶄新的天。但因為我們捧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將不畏懼任何風雨!

觀中華頌的讀後感篇8

今天,我讀了學校下發的中華美德故事,讀完後,使我大有感觸,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針》。李白以前總是不好好讀書,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鐵杵磨成一根細針,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他發憤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心中為之一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奶奶真有毅力要把這麼粗的鐵杵磨成一根細細的繡花針。我心想:既然鐵杵都能磨成針,那麼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麼呢?看看這個故事,在對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嘆不如。

記得有一次,我要參加鋼琴七級的考試,可是,由於以前我一直忙於做功課,沒有時間彈鋼琴,即使我有空,也懶得彈,所以離考試只有幾個星期了,我還彈得疙疙瘩瘩,一點也不熟。面對老師的責備,父母的嘮叨,我下定決心要每天練琴,把曲子彈熟。從那一刻開始,即使功課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堅持每天彈幾小時琴,經過我不懈的努力,終於通過了鋼琴七級考試。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這個品質將使我終身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