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長制度調研報告5篇

所謂調研報告就是落實一項項目的文字説明,調研報告是調研工作的文字證明,是推行一項措施的書面參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樓長制度調研報告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樓長制度調研報告5篇

樓長制度調研報告篇1

根據市政協安排部署,圍繞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課題,x月中下旬,市政協副主席x帶領調研組深入我市x個縣市區x個行政村,通過現場查看、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了調研。經調研組認真討論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情況

2017年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求,以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產權制度為目標,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為集體經濟發展方向,以鎮村組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界定、資產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為重點,不斷探索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破解村集體經濟薄弱難題,經過三年多的改革,全市農村集體經濟呈現出新的活力,農村集體產權要素被有效激活,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民財產性收入顯著增長。截止2019年年底,我市改革提速、擴面,清產核資全面完成,實現所有村民小組、行政村、鄉鎮三級全覆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推進。在集體經濟發展中,湧現出x鄉村旅遊、x企聯建、x工業反哺農業、x土地股份合作、x園區產業帶動、x休閒旅遊等發展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了學習借鑑經驗,得到中央和省上的充分肯定。

二、我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基層幹部羣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背景瞭解不到位、政策把握不準。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17年12月,農業部、財政部、國家衞生計生委等9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資工作的通知》,x省、x市也先後出台多個文件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改革的主體是農民,推進改革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參與,特別是基層鄉鎮、村委、農民。但是目前研究部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文件傳達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現象仍較為普遍。一些基層幹部和農民對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準,年輕幹部對中央倡導的新集體經濟發展缺少深刻認識,導致改革執行力不強,一些年齡較大的幹部還把集體經濟與人民公社劃上等號。2020年5月,調研組向全市x個縣市區x個行政村發放、回收調研問卷x份,問卷內容包括農村羣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本村集體資產和集體經濟發展、本村集體清產核資和農户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的知曉率,羣眾參與本村集體產權過程的民主程序,羣眾對本村產權制度改革過程成員身份確認和股權配置、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和經營效果、個人收入的滿意度等情況。問卷結果顯示,全市農民羣眾中瞭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佔x%,瞭解本村集體資產和集體經濟發展的情況的佔x%,不瞭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佔x%,不瞭解本村集體資產和集體經濟發展的情況的佔x%。其中北部六縣市區農民羣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的知曉率高於南部六縣,如綏德縣瞭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只有x%,瞭解本村集體資產和集體經濟發展的情況的只有x%;x縣瞭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只有x%,瞭解本村集體資產和集體經濟發展的情況的只有x%。從目前改革效果來看,x比較突出,x較好,相對而言,南部六縣效果不明顯。

(二)基層農經工作隊伍薄弱,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不徹底、監管不到位。目前,大部分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是村黨支部書記一肩挑,激勵機制不健全,幹事創業激情明顯不足。全市專業農經工作隊伍戰鬥力不強,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村約佔x%,剩餘x%的村由農經管理人員負責,但目前我市僅有農經幹部x人,平均每名農經幹部大約需監管x個行政村,工作體量大,且容易造成監管漏洞導致腐敗問題。根據清產核資結果來看,我市x個鎮村組全部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核實資產總額x億元,平均每村擁有資產x萬元,集體土地總面積x萬畝,界定成員x萬人,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村子有x個。雖然基本摸清了家底,但是也有部分基層幹部對清產核資操作步驟和程序把握不夠準確, 執行能力亦有欠缺,導致部分羣眾對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工作認識瞭解不夠。通過調研統計情況來看,有x%的受訪羣眾瞭解本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相關情況,x%的比較瞭解,x%的不瞭解。

(三)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難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我市處於xx交界處,地貌分為xx三大類。北部是xx區,面積約xx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xx%;南部是xxx,面積約xx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xx%;xx主要分佈在西南部xxx,面積約xx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xx%。我市土地貧瘠、水資源嚴重不足、區域性和季節性缺水明顯。旱地多、水地少,旱地佔全市常用耕地面積的xx%;土壤有機質含量為xxg/kg,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xx;水資源不足,每公頃綜合水量xx萬立方米,是全省的xx%,全國的xx%。加之我市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加工業滯後、科技服務專業化程度低,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經營主體單一等問題突出。這些都嚴重製約着農業產業佈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困難較大。

(四)農村資源要素未激活,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力不強。我市部分村集體黨組織整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科技隊伍、經營管理隊伍力量明顯薄弱,新興行業協會帶動力不強,加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新型經營主體難以進入農業產業大市場,面對分散的承包地進行股份制改革,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基層幹部羣眾信心不足,土地資源潛力挖掘不夠。這次調研走訪的xx個村中,有xx個村有產業,建立了xx個股份經濟合作社、xx個經濟合作社,實現盈利的有32個村,而有分紅的只有xx個村。從清產核資結果看,我市農村集體有xx萬畝土地資源,佔國土面積xx%,其中農用地xx萬畝、建設用地xx萬畝、未利用地xx萬畝,其中只有xx萬畝農户承包地進行了確權登記頒證。

(五)地方政府配套政策銜接落實不到位。近年來,市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關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的文件,大到指導性意見,小到具體實施辦法,涉及方方面面,但實際操作中,不能完全有效落實落地,致使產業發展受到限制。當前,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產權保護、股權權能、產權流轉、產權交易、融資擔保、資產評估等服務平台建設滯後,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等權能缺失。另外,雖然《民法通則》已經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地位,但是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法律對其法人屬性、功能作用、業務範圍、運行機制等作出規定,隨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迫切需要通過專門立法予以明確。同時,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金融、土地、項目規劃、產業佈局、人才隊伍等方面政策也比較少,改革後集體經濟組織税賦較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推進改革的積極性。

(六)品牌建設意識不強,農產品銷售價格沒有做到優質優價。近年來,我市地理標誌產品、生態原產地產品數量不斷增加,但存在重註冊、輕使用的現象。從政府到企業在商標申報成功之後,對品牌的後續使用、管理、宣傳等重視不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大部分從事農產品產銷的企業經濟實力弱、生產規模小,產品知名度不高,對品牌建設重視不夠。其中覆蓋範圍廣、涉及農民多的紅棗、x、雜糧、養殖等產業,大部分處於低端生產、分散經營的階段,互不聯繫、各行其道,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品牌作用發揮不夠,沒有得到相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對策建議

(一)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幹部羣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認識。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6年出台《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就是為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保護農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調動廣大農民積極主動參與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建設。按照中央總體部署、重點推進、先行試點、全面展開的實施路徑,2019年,x省被列為國家整省試點省份,我市經過幾年探索、試點,現在已經到了全面推進階段。因此,必須充分調動基層幹部和廣大農民羣眾的積極性,提高思想認識,實現四個轉變,即由小農業向大農業轉變、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轉變、由小品牌向大品牌轉變、由做產品向做市場轉變,讓他們支持並主動融入改革,不斷提高幹部羣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二)加強組織領導,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x既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有豐富的土地資源,耕地面積廣,有x第二糧倉之美譽。要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產業、用抓工業的力度抓農業產業、用抓工業的投入抓農業產業、用抓工業的管理抓農業管理,建立三個一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機制,實現工業富市、農業富民的雙贏局面。從2022年起把農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形成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一班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細化研究,引導更多資源和要素向農村聚集。同時,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作為縣鄉村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和市縣部門幫村工作的重要任務,定期開展工作調度,不定期開展督查檢查。

(三)科學實施規劃,優化農業產業區域佈局。以園區化承載。結合十四五規劃,精準研判,高標準規劃一批農業產業園,按照我市不同地域和氣候特點,風沙草灘區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抓手,重點發展xx為主,xx為輔的畜牧業;黃土溝壑區以建設寬幅梯田為載體,發展以山地xx為主導的種植和深加工產業,輔之以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加工,建成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羣,最終形成南果北肉的現代農業、現代養殖、現代加工的產業體系。以大項目引領。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項目,按照大網格規劃、大林帶建設的思路,推動我市農、林、牧、草等產業做大做強,注重發展小而全、雜而優的雜糧、雜豆、薯類種植和加工產業,兼顧解決林地矛盾、村礦矛盾等突出問題。打造田園綜合體。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當地生態、文化等特色資源,以社區、現代農業為重點,農文旅結合,走生態興村、文化興村、旅遊興村等新型發展路子,打破鄉界,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全面助推我市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四)加大監管力度,提升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質量。各村鎮可邀請專業人士對工作人員就清產核資的目標任務、清查對象、範圍內容、工作步驟等進行業務培訓,明確專人負責督促指導工作落實,做到年度清查數據與農經統計年度數據銜接,保持數據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結合每年開展的資產清查核資工作,做好查漏補缺,提高工作質量。清產核資結束後,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完善集體財務會計制度,實行台賬管理。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監督,做好日常財務收支等定期審計,開展村幹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等專項審計,建立問題移交、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查處制度。對集體財務管理混亂的村,縣級黨委和政府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整頓,防止和糾正發生在羣眾身邊的腐敗行為。

(五)強化隊伍建設,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實效。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強化市縣黨委農村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進一步明確鄉鎮農經站職能,每個鄉鎮農經站至少保證3名以上專職或兼職業務人員,切實履行監管職責。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大力充實清產核資的專業技術隊伍。選好用好村集體帶頭人和集體經濟的理事長,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鼓勵科技工作者、新鄉賢、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各類鄉村精英人員返鄉創業,構建鄉村精英與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作機制。大力完善行業協會組織框架,在縣一級建總會,鄉鎮一級建分會,把村組產業全部吸納進來。明確農村集體經濟法人地位,特別是發改、税務等部門,在區別工商資本的同時,在農村集體經濟法人在參與市場活動中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六)樹立品牌意識,全面提升品牌社會知名度。堅持政府主導、部門主抓、農民受益理念,積極為我市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生態原產地產品以及其他品牌在宣傳、使用、經營等方面營造良好氛圍。樹立用好一個商標、推動一項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商標品牌戰略意識,做到做產品的同時做品牌。遴選山地x、x等相對成熟的產業,成立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行業協會,重點負責現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管理、保護、使用等工作,依託行業協會形成發展合力,整合縣域小品牌,着力打造x大品牌。採用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模式,大力推廣行業協會+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户的生產經營方式,建設規模化種植基地,培育和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大户,從源頭提高區域產品的整體質量。制定階梯式績效獎勵政策,鼓勵銷售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做精做優品牌。採取博覽會、名人直播帶貨等多種手段統一宣傳推廣,不斷提升地標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點擊查看更多:2022年調研報告

樓長制度調研報告篇2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要求: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和黨員之間、黨員和黨員之間要開展經常性的談心談話,坦誠相見,交流思想,交換意見。領導幹部要帶頭談、也要接受黨員幹部約談。

人與人之間要通過溝通交流,才能相互瞭解相互幫助。在黨內也是一樣,上級與下級,同事之間也要通過談心談話才能夠彼此瞭解,團結協作,完成任務。談心談話是黨內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最直接、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對於增進相互感情、及時化解矛盾、密切內部關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黨內談心談話制度落實好了,黨員幹部精神上才有依靠,生活上才有温暖,工作上有奔頭。所以,堅持好談心談話制度,尤為重要。但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在工作中,人心浮躁,戾氣叢生。那麼如何在工作中用好談心談話制度,既能增進感情、又能談出實效呢?

首先,我們要注意方式方法。地點、時間、切入點都是應該注意的,要在充分了解談話對象的基本情況、主要問題、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引導談話對象放下心理包袱,敞開心扉,讓談話對象有話願意説,有事願意講,有苦願意訴,從而以心換心。其次,我們要做到推心置腹。要以情感人,帶着感情、帶着坦誠、帶着關愛,推心置腹地溝通交流。無論是上下級之間還是黨員與黨員之間,都要以平等的心態和誠懇的態度與對方交流、拉家常,達到以事析理,以理服人。再次,我們要聚焦解決問題。不能漫無目的,要聚焦解決目前存在或者可能發生的關鍵問題,有的放矢。幫助談話對象分析原因,找出癥結,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使談話對象放下思想包袱。

談心談話制度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內民主生活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用好用活它,我們才能更好的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更好的凝聚人心。

談心談話制度是黨的組織生活重要形式。《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提出,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和黨員之間、黨員和黨員之間要開展經常性的談心談話。這是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集中性教育和經常性教育中開展廣泛深入的談心談話活動成功實踐,豐富完善黨的組織生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針對性、有效性的有效抓手。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探索運用這一形式開展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羣眾工作,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逐漸積累和形成了一整套好經驗好做法,為加強黨的建設,保持和發揚黨的政治優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各級黨組織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組織引導黨員廣泛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取得顯著成效,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形成良好政治生態打下好的基礎。

堅持談心談話制度,關鍵是要敞開心扉,以誠相見,見人見事見思想。要帶着問題談,班子成員之間要經常開展談心,主動亮明自身存在的問題,誠懇指出對方的問題,相互交換對所在領導班子存在問題的看法,深入探討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對一些有誤解、有分歧的問題要敞開談。要出以公心同志式地談,有話講在當面,有什麼問題就提什麼問題,是什麼問題就擺什麼問題,推心置腹、溝通思想,增進了解、共同提高。

堅持談心談話制度,領導幹部要帶頭示範。落實《準則》提出的領導幹部要帶頭談的要求,一般要做到三必談: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和班子成員必談,班子成員相互之間必談,班子成員和分管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之間必談。《準則》提出,領導幹部也要接受黨員、幹部約談。這是對領導幹部改進作風、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要真心誠意接談,滿腔熱忱溝通,決不能流於形式,更不能以各種理由推託。

堅持談心談話制度,村、社區、企業、機關、學校等基層黨組織不能放鬆。要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要求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就必須把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紮實。要採取個別談話、集體座談等多種方式,有組織地在支部開展談心談話活動。許多地方和單位利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民主評議黨員等契機,組織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間逐一談心,黨支部負責人和黨員普遍談心;有的對外出流動黨員採取電話溝通等途徑,瞭解思想和工作情況,聽取意見建議;有的對困難黨員、年老體弱黨員上門談心,主動關懷,扶貧幫困。這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鑑和推廣。

樓長制度調研報告篇3

6.流動人才

內部流動:

集團鼓勵人才在企業內部進行有效流動,從而實現能力的“激活效應”。

1)集團競聘管理制度

目的:為達到集團內部人才高效聚集、動態平衡和良性循環的目標,建立人才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選拔機制,在集團的各項業務領域中形成“人才高地”,特制定本崗位競聘制度。

一、集團內部實行管理人員公開招聘。每月由人力資源部門公佈一次空崗情況和招聘條件,二、崗位競聘的範圍:集團及子公司職員均可競聘集團人力資源中心所公佈的空缺崗位。

三、崗位競聘的程序:

1、人力資源中心依據集團及各子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和人員變動情況,每月定期彙集併發佈崗位空缺情況。

2、職員可以針對空缺崗位填寫競聘申請表,向人力資源中心提出競聘申請。

3、職員也可依據自身能力針對其他崗位提出競聘申請,填寫《競聘申請表》,報人力資源中心。

4、人力資源中心彙集競聘人的簡歷、績效考核情況。

5、人力資源中心於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安排副總監、副總經理以上空缺職位的競聘會。

6、人力資源中心於會後依據競聘結果做出任用決定。

四、崗位競聘的形式:通過人力資源中心組織的由人力資源委員會委員參加的競聘會,競聘人進行演講,人力資源委員會委員給予評分。

五、對競聘者的評分:參會的人力資源委員會委員依據人力資源中心提供的《競聘評價表》,按照項目,對競聘者的表現給予評分,並計算出總得分。

六、競聘結果:全部競聘者演講結束後,人力資源中心計算並公佈每位競聘者的平均分。競聘者的平均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的,為通過競聘,具有擔任相應崗位職務的資格;平均分在75分以下的,為未通過競聘,不具有擔任相應崗位職務的資格。

七、凡通過競聘的職員,其擔任相應崗位職務的資格三年內有效。在崗位出現空缺時,即可由人力資源中心做出任用決定。

八、對於已發佈的空缺崗位,在無人申請競聘或無人通過競聘時,人力資源中心將做出任用決定。

2)內部調動管理制度

一、目的為了保證建立集團良性的人才管理體系和有效的用人機制,並努力為職員內部調動創造一種靈活、寬鬆的政策環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職責

集團內部調動的管理部門為人力資源中心。

三、管理辦法

1、職員內部調動包括職員申請和集團調動兩種方式。

集團人力資源中心每月公佈人員空缺情況,集團內部人員優先申請、競聘空缺崗位;同時集團及人力資源中心將根據集團人員整體配置狀況,提出優化、配置方案,建立動態的企業人才結構,追求人才能力發揮的最大化。

2、職員應服從工作調動,有特殊情況的可向人力資源中心提出書面説明。

3、調動職員名單由人力資源中心移交併通知各相關部門。

4、內部調動職員接受新崗位的考核,當月薪酬由調入單位發放。內部調動職員的薪酬,應根據職位變動情況及調入單位的實際情況調整。

向外流動:

1)職員離職

集團對自願離職的職員與新職員的態度應當一致,集團為每一個新職員提供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的舞台,在職員自願離職時,也鼓勵其到職員認為更為廣闊的空間中發展。

2)定額淘汰

集團實行定額淘汰制。其原則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依據績效考核,不合格的職員,經過培訓和崗位調整還不能勝任工作的,集團將予以辭退。職員每年流動和淘汰率不低於5%。為了保證建立集團良性的人才管理體系和有效的用人機制,規範職員離職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3)離職管理職責及辦法

1、各用人單位的職責

各用人單位如因職員能力、違紀或崗位不適合等原因提出辭退職員時,應向人力資源中心提交辭退申請,申請中應註明:該職員工作情況、辭退原因等。

2、人力資源中心職責

(1)如果是用人單位要求辭退職員,人力資源中心根據用人單位提交的申請進行核查並與該職員及其主管進行面談,最終確認是否同意離開;

(2)如果是職員個人要求離職,人力資源中心將派專人與其面談,瞭解職員離職的原因,為改善管理提供依據。

3、離職面談

對於各類離職職員,在調離前,人力資源中心及各用人單位應派專人與其面談,瞭解職員離職的原因,以提高公司對職員的管理水平,彼此相互溝通交流在工作上的情況、見解和需求,同時也為職員提供一個討論薪酬待遇和職業發展的機會。人力資源中心也可根據情況,安排領導或其他人員參加面談。面談後,人力資源中心應填寫《離職原因調查表》並備案。

4、辦理離職手續

人力資源中心負責為職員辦理手續,應依據《離職手續辦理單》來辦理。職員必須將《離職手續辦理單》的相關手續辦理完畢,人力資源中心才能確認職員離職。

制度性溝通:

為加強集團內職員之間、各中心、子公司及各部門之間以及集團領導層與職員之間的充分交流與的溝通工作,使職員能多方面瞭解公司發展情況,理解公司的經營戰略及改革思路,並且使職員能夠通過暢通的渠道反映意見和建議,當代集團建立了公司內部信息溝通實施細則,內容如下:

一、本管理細則適用於北京當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體在職職員。

二、交流形式

1、合理化建議

2、《當代人》雜誌、《當代人》報

3、總裁與職員座談會

4、各中心、各子公司及各部門定期進行的管理層與職員的主題聯誼會

5、集團春節團拜會

6、職員滿意度調查

7、總裁接待日

8、職員建議電子信箱

9、公司內部網頁

10、公告欄

11、人力資源中心職員訪談

12、信息員工作

三、管理細則

1、合理化建議

時間:隨時提交;負責部門:集團人力資源中心;

主要內容:

(1)公司經營、管理和發展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及改善措施;

(2)職員個人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建議、體會等;

(3)評選、獎勵優秀“合理化建議提案”人。、《當代人》雜誌

時間:大約每2個月1期;負責部門:集團信息管理中心企業文化部;

主要內容:

(1)向外宣傳當代集團;

(2)對內開展交流與溝通。

3、《當代人》報

時間:大約每1個月1期;負責部門:集團信息管理中心企業文化部;

主要內容:

(1)向外宣傳當代集團;

(2)對內開展交流與溝通。、總裁與職員座談會

時間:不定期;負責部門:集團人力資源中心;

主要內容:

(1)針對特定的問題進行座談,交流觀點;

(2)與某級別的職員進行座談,交流觀點。

5、各中心、各子公司及各部門定期進行的管理層與職員的主題聯誼會

時間:每季度;負責部門:各中心、各子公司及各部門相關人員或部門;

主要內容:

(1)與工作相關的題目;

(2)工作以外的積極的、有價值的題目。

6、集團春節團拜會

時間:每年春節前;負責部門:集團信息管理中心;

(1)主要內容:

(2)總裁致辭;

(3)評優;

(4)文娛活動;

(5)其他項目。、職員滿意度調查

時間:每半年1次;負責部門:集團人力資源中心;

主要內容:

(1)集團人力資源中心設計問卷內容,包括公司經營管理各方面;

(2)採取書面或網頁的形式,進行“職員滿意度”調查;

(3)調查結果及分析報告,提交總裁;

(4)將調查結果公佈給職員,並就有關問題組織職員溝通會,將討論結果及解決方案提交總裁。

8、集團領導接待日

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負責部門:集團人力資源中心;

主要內容:

(1)職員就集團管理、發展、個人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建議、意見或問題,當面向集團領導陳述;

(2)職員就工作中的問題越級向集團領導提出投訴;

(3)職員就在公司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越級向集團領導提出投訴。

9、職員合理化建議電子信箱

時間:隨時開放;負責部門:集團人力資源中心、信息資源部;

主要內容:

(1)日常向職員開放;

(2)郵件地址:hr@,同時在通訊錄中建立“職員合理化建議信箱”;

(3)由人力資源中心負責收集、彙總、分類;

(4)每月一次向職員公佈處理進展情況。

10、公司內部網頁

時間:隨時更新,及時公佈;負責部門:集團人力資源中心、信息資源部;

主要內容:

(1)行政管理的各項制度;

(2)人事管理的各項制度;

(3)公司重大事情通報。

11、公告欄

時間:隨時更新;負責部門:各中心、子公司行政部;

主要內容:

(1)貼通報及重要文字材料;

(2)各種宣傳材料。、人力資源中心職員訪談

時間:大約每兩個月進行一次

主要內容:

瞭解職員在集團的工作、學習及個人職業發展等各方面情況,為職員提供指導、支持和幫助,同時為集團人力資源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據;

訪談對象:

(1)訪談新職員;

(2)訪談崗位變動職員;

(3)按照工作需要訪談相關職員;

13、信息員工作

時間:不定期進行

主要內容:

集團各中心及子公司都設有兼職或專職信息員,定期向集團通報本單位部門重大活動、經濟資訊,從而使集團信息流轉形成有序、規範系統。

樓長制度調研報告篇4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當前農村經營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是一項讓農民羣眾得實惠,農村建設促發展的重大舉措。經過幾年努力,我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同時也存在着不少問題。我們要在充分借鑑成功地區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進一步強化措施,落實責任,確保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

我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情況

2007年全省林改試點工作開始後,我市把榆陽區作為試點縣,按照“明晰產權、承包到户”和“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總體要求,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積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為全市林改工作開了個好頭。2009年6月份,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同年9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林業工作會議。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全市林改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一個核心,堅持兩項原則,把握三個關係,抓好四個環節,建立五項制度”:

圍繞一個核心,就是圍繞明晰產權這一核心,通俗地説,就是“分林到户”,就是要依法把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户,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堅持兩項原則,就是堅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辦事”兩項重要原則。把握三個關係,就是要處理好林改工作與維護穩定的關係、放活經營與加強管理的關係、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關係。抓好四個環節,就是要抓好制定承包方案、勘界發證、簽訂合同、落實承包責任四個環節。建立五項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符合當地實情的林業支持保護制度、林業金融支撐制度、林木採伐管理制度、林權流轉制度和林業服務保障制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縣林業部門的精心組織實施下,我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主體改革基本完成。我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於2010年已通過省級驗收,共涉及12縣區、176個鄉鎮、個村民小組,總面積萬畝。截至目前已發放林權證萬本,發證面積萬畝,佔應發證面積的99%。共發生林權糾紛5426起,涉及面積萬畝,已調處5373起,面積萬畝,調處率99%。二是配套改革紮實推進。各縣區結合實際,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配套改革。全市共成立林業專業合作協會3個,林業專業合作社35個,涉及農户數1526户,面積約3萬畝。全市現有從事林下經濟的農户户,人均林下經濟收入750元。三是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全面落實。2009年、2010年國家下達我市國家集體森林補償金萬元,目前已大部分兑現到位;2011年下達我市國家集體森林補償金萬元,地方集體森林補償金萬元,各縣區正在積極制訂方案,組織發放中。

福建永安市、陝西太白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典型經驗

福建永安市:永安市基本完成林權發換證工作後,立即圍繞林改後產權流通、林業經營、資源保護、產業發展和林區社會保障等重點環節、重點問題,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並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比較成熟的配套改革思路,全面鋪開八項深化林改綜合配套工作:

一是穩定家庭承包經營體制。針對部分林農聯户經營的情況,劃小經營單位,細化產權到户;引導聯户經營的林農實行股份制經營,或以折價入股方式加入股份制

林場。提倡推廣現貨流轉、限量交易、限期流轉等模式,實現均山、均權、均利目標,嚴防林農“失山失林”。加大山林糾紛調處和羣眾來信來訪受理的處理力度,促進了林區社會穩定。

二是健全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各類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240個,經營總面積萬畝。完成了西洋、貢川等鄉鎮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試點工作,並嚴格按編制方案進行林木採伐管理,規範了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運作。從木材採伐指標、林權證抵押貸款、專項資金補助等方面,對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傾斜扶持,促其加快實現規模經營。

三是規範林地使用費收取管理。全市建制村全部建立了林地使用費收取台帳,並制定了《村民公約》,對林地使用費的收取標準、收取方式、徵收主體、使用範圍和監督辦法予以明確。以村為單位加強對林地使用費的審議監督,對林地使用費的分配方案實行一事一議,民主決策,確保林地使用費重點用於解決農村低保、合作醫療、教育等問題。四是完善林業保護體系建設。引導林農或森林經營單位按照自願結合的方式組建了羣眾性護林聯防協會,實行羣防羣治。全面啟動永安市森林資源遠程監控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強化科技護林。增設森林公安行政執法中隊,負責查處生態公益林、區域結合部等重點治安區域和重點部位的林業行政案件。啟動桉樹凍害險、生態公益林防火、防盜險的前期工作,增設林業行政執法人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五是創新生態林保護管理機制。根據生態區位的重要性,對境內生態公益林進行分區分類,並及時進行調整。探索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管護新路子,允許林農進行適度的更新採伐、撫育間伐、林下栽種經濟樹種等經營活動,使經營者在其林地劃為生態公益林後經濟上能夠得到一定的補償。建立長效補償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徵水電附加費、林木採伐森林生態補償費和自來水附加費。設立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專户,實行專款專用專管。六是探索林木採伐管理新模式。以新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單位,自主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實現保護、培育、發展與合理採伐利用的科學統一。結合制定和落實新農村建設規劃,選擇西洋、貢川等四個試點鄉鎮自主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永安市對已完成森林經營方案編制,並通過專家評審的單位試行新的採伐管理模式。

七是拓展林業要素市場交易平台。規範林業要素市場交易,做實現有功能,確保各項交易有序進行。完善平台基礎建設,通過注入英文域名與中文域名,實現林業要素市場信息與因特網中林業專業網站的鏈接;將林業要素市場網絡延伸到周邊縣、市、區,形成林業要素市場與周邊縣、市、區信息同步、網絡共享。引進廣東心緣傢俱有限公司建設以傢俱為主的木材林產品交易市場。同時,在泉三高速公路北互通口附近,規劃建設規模大、品位高、功能全,集倉儲、展銷為一體的永安竹筍倉儲交易市場。

八是增強機制創新與產業發展活力。創新林業工作機制,成立永安市林竹產業發展局,歸併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相關職能科室的職能,新增生物製藥等職能,以更好協調指導全市林業產業和生物藥業的發展,促進林業產業升級。加強鄉鎮林業站綜合能力建設,完善鄉鎮林業站的基礎設施配備,延伸數字林業工程。大力實施產業帶動,圍繞永安林竹產業發展的目標要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引進的以杉木集成材為主要產品的福建博林木業有限公司已試生產運行,新簽約了鐵皮石斛栽培基地、香蘭素、葛根種植基地與深加工等一批新項目,為林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陝西太白縣:2007年太白縣被確定為陝西省10個全省林改試點縣之一,率先在全省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9年被評為陝西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先進單位。

縣上按照林改政策精神,重新勘界確權,規範程序,靈活形式,均山到

户。同時,注重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力度,成立了林業綜合服務中心,組建了專業技術服務隊,縣財政每年設立100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和2000萬元貼息貸款,全面推行“三包六到户”

(縣級領導包鄉鎮、部門包村、幹部包户,產業規劃到户、資金扶持到户、技術服務到户、包抓幫扶到户、示範引導到户、增收體現到户)舉措到户工作法,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林下種養殖等林特產業。

堅持“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制定出台了集體林權抵押登記、林權流轉管理、林權抵押貸款等一整套政策文件,規範集體林地流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等工作程序,穩步推進集體林地流轉。同時,在商品林面積較大的村組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為拓展羣眾融資空間和集約發展林業產業搭建平台、創造條件,發揮林地資源最大效益。目前,太白縣以家庭承包經營、“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權”、公開協商、留作集體統一經營的形式承包林地9404户,承包面積萬畝。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十年淨增2488元。其中,來自林特產業的收入達到1133元,比十年前淨增1018元。通過協商方式流轉林地6139畝,用於開發生態休閒產業。近年來全縣新增造林面積21萬畝,成活率達到85%,保存率達到93%,林木蓄積量逐年增加,森林覆蓋率上升了5個百分點,達到了%。通過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農民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羣眾家家都盡責任,人人都成了護林員,把林地當田種,提高了山林管護質量,保護了森林資源。

我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問題和建議

近年來,我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剩餘林(股)權證發放和配套改革工作難度大。我市地處能源富集區,土地增值速度快、價值高,造成林地權屬糾紛較多,糾紛調處難度特別大,許多已進入司法程序調解。二是羣眾積極性不高。集體林地林分質量低、宜林地條件差,利用價值不大,部分羣眾對承包經營山地的積極性不高。三是由於機構不健全,影響林權管理和後續產業開發。我市現有林改機構大多數是臨時機構,目前市林改科(副科級)設在市種苗站加掛榆林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管理中心牌子,各縣區編辦均未批准成立正式的林改管理機構,制約了林權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四是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困難重重。林地承包到户後,農民對林地的管護積極性有所提高,但由於地理、氣候、林分質量等原因,對造林、防治病蟲害、森林防火、後續產業的發展有較大影響。五是林改經費短缺。尤其是南部六縣由於財政十分困難,除了省上下拔的經費外,基本沒有額外的經費用於林改。

針對上述問題,今後我們要按照全市林業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借鑑成功的改革經驗,結合我市實際,積極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改革:

一是進一步加快剩餘林(股)權發證進度。對按集體股份合作經營的,積極督促指導村、組給每户農民發放股權證,並由股東會議選舉產生董事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定股份合作制經營管理章程。同時,進一步完善檔案管理,嚴格按照操作辦法,對所有林改工作的檔案進一步清理,並完善管理制度,推行集中保管、統一管理、專人負責的辦法,確保檔案的安全。

二是加大對南六縣林改經費支持力度。建議市財政設立1000萬元南六縣林改工作專項經費,用於推進南六縣林權制度改革。

三是搭建林權流轉交易平台,設立“榆林市林權管理服務中心”。該中心承擔全市林權登記管理和動態管理,發佈林權流轉交易、林權證抵押、市場價格等相關信息並提供相關服務;負責林權糾紛的調處和仲裁;負責全市林權檔案管理和服務工作,為廣大林農和業主規範林權流轉登記管理和服務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務,努力拓寬林業資源進入

市場的途徑。

四是深化林業執法改革,成立“榆林市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將市縣林業局下屬的森林公安、基層林業站、森防站等執法單位的行政執法職能整合劃入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改變過去職能交叉、多頭執法的現現象,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和全市生態的安全。

五是規範林權流轉交易和林權抵押貸款行為,成立“榆林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務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催生了林地流轉、林權抵押貸款等新生事物。林地流轉、林權抵押貸款都要經過資產評估,並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評估報告。隨着我市林改工作的深入推進和林業工作的發展,擬成立榆林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務所,承擔森林資源資產調查、核查及評估工作;承擔工程建設徵、佔用林地勘驗工作;承擔造林、撫育、林木採伐作業設計編制工作;承擔森林火災損失調查與評估工作;擔林業建設工程項目評估、質量監理等方面工作。

六是構建銀林合作平台,組建“榆林市林業擔保公司”。組建林業擔保公司,積極構建銀林合作平台,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拓寬林業融資渠道,解決林業生產經營者擔保難、貸款難的局面。

七是大力推進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積極引導農民走專業合作之路,扶持發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促進林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經營。同時,發展林業專業協會,充分發揮政策諮詢、信息服務、科技推廣、行業自律等作用,為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致富提供更好的服務平台。

八是積極探索林木採伐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積極探索採伐限額指標分配的改革,確保林木採伐指標得到依法、依規、科學、合理、有序分配;改進採伐管理模式,區別對待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的林木採伐,探索商品林放活,公益林管住管嚴的採伐監管模式;簡化林木採伐審批程序,積極施行林業站一站式許可,中心集中辦理便民辦事程序。

撰稿: 李劍

樓長制度調研報告篇5

8月,崇義縣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緊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針,積極穩妥地開展了以“明晰產權,減輕税費,放活經營,規範流轉”為主要內容,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目標,建立經營主體多元化,權、責、利相統一的集體林經營管理新機制。

一、崇義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明晰產權,分山到户

一是山林所有權依據林業“三定”時頒發的山林所有權證(執照)不變,屬村歸村、屬組歸組。並按照執照核定的山場位置和四至界址,重新核發林權證書。二是集體山林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共同所有,通過分户經營、利益共享等多種形式,讓每個村民平等享有集體山林的權益。三是在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放活林地、林木的經營權,不搞“一刀切”,主要採取自留山穩定不變、保持責任山承包關係穩定等七種經營模式對產權進行明晰。四是村級林改方案的制定、山林的流轉和利益的分配等都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由代表票決通過,做到內容、程序、方法、結果公開,公平競爭、公正操作。

(二)政策扶持,產業發展

一是緊緊圍繞筍竹、南方用材林、油茶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從政策措施、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制定了《崇義縣關於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意見》、《崇義縣-竹產業發展規劃》、《崇義縣關於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崇義縣-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出台了一系列獎勵扶持林農發展產業的政策,設立了林業產業發展基金。縣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的資金,其中竹產業發展基金300萬元,油茶產業發展基金100萬元,獎勵扶持毛竹、油茶資源的開發培育。據統計,,縣財政兑現林農毛竹、油茶資源開發培育的獎勵扶持資金達491.55萬元。同時,各鄉鎮還配套了相應的資金扶持措施,扶持資金達46.8萬元。崇義縣對林農造林植樹種竹的無償提供苗木,用於造林的苗木扶持資金達117萬元。二是以龍頭企業支撐,帶動產業發展。按照“公司+基地+農户”模式,大力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放活毛竹採伐、流通環節。近幾年來,崇義縣的華森、貴竹、盛竹毛竹加工龍頭企業,推行龍頭企業提供技術、資金、包銷產品的形式聯合竹農發展毛竹加工,並簽訂“委託加工合同”,保護林農利益,現已帶動4500餘户竹農直接、間接加入毛竹加工,促進了企業和林農利益互惠。據統計,全縣已有竹加工企業96家,已形成了竹膠建築模板、竹製地板、竹製工藝品為主導產品的竹加工產業,為林農增收5000多萬元。

(三)配套跟進,確保實效

一是林農負擔監督制度。對涉及林農負擔的各種收費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向社會公佈了現行涉及到林農的所有收費項目、標準和辦法,並建立健全了林農負擔監測、信訪舉報、檢查監督、案件查處等各項工作制度。二是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發展激勵機制。將森林資源培育、保護等林業建設的主要指標,列入了政府任期目標管理;三是穩定林業管理隊伍和鄉村組織建設制度。從元月1日起將全縣林業系統行政事業人員工資和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上級給鄉、村的轉移支付資金全部撥給鄉村;四是林區社會穩定製度。制定了《崇義縣維護林區穩定工作預案》、《關於林改期間切實做好政法綜治工作維護全縣社會穩定的意見》、《崇義縣黨員幹部影響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規定了山林產權未明晰之前暫停一切林地林木流轉。五是建立林業產權交易中心,拓寬林農投融資渠道。交易中心內設森林產權市場管理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所、山林權屬抵押擔保所。具體負責林業產權市場管理,承辦森林資產評估、交易登記、審核、立契和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信息諮詢以及交易雙方代理等各種服務,併為需要山林抵押貸款的林場和林農承辦擔保業務。同時,制定出台了《崇義縣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辦法》和《崇義縣森林產權交易規則》,所有森林產權交易活動一律在交易市場內進行公開、公平交易。到目前為止,經過產權交易中心交易的林地林木面積5110畝,交易額達1328多萬元。同時為方便客貨見面,交易中心另在贛州市白塔貨場設立了崇義縣國有林場贛州貨場,為國有林場、鄉鎮集體的木材銷售直接服務。每月逢6日、21日向社會公開招投標,銷價高者中標成交。六是全面開展林權證抵押貸款。啟動了以信用社為主的山林抵押貸款業務,林農憑林權證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所出具的山林評估作價證明以及申請山林抵押貸款書到信用社辦理山林抵押貸款,信用社按山林評估作價額的60%給予抵押貸款。目前,為林農承辦山林抵押貸款的信貸金額3100多萬元。交易中心的成立有力的促進了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森林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加強森林培育,促進可持續經營

一是規範採伐。強化依法治林,嚴格森林採伐限額管理、木竹生產計劃管理,嚴厲打擊危害森林安全、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為林農經營山林吃下“定心丸”,解決後顧之憂。二是明確投資主體。林改後,造林、撫育等投資由林業部門投入改為經營者自籌資金投入。為確保採伐跡地及時更新造林,崇義縣規定林木採伐前必須明確投資主體。投資主體享有林木的經營權、處置權。同時,實行造林保證金制度。三是科學經營。以鄉鎮為單位,制定了十年林業發展規劃,五年森林經營方案,造林、撫育、竹林改造、採伐計劃等指標,分年量化到農户,公示於民。編制了國有林場中長期經營方案,保持國有林場的經營模式和協議林經營範圍的長期穩定。同時組建民營林場,鼓勵、引導和扶持林農自願組建家庭聯户林場和股份合作林場,目前,崇義縣已經組建了11個民營林場,經營山林面積7.5萬多畝。四是完善社會化服務。以村、組、片為單位組建區域性林業協會,林農自願申請、自發的成立了林業協會,制定了協會章程、會員公約。協會統一組織開展護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林區公路維修等工作,不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活動,為林農組織木竹產品銷售等。目前,全縣共組建林業協會121個,涉及山林面積140多萬畝,3.1萬户農户參加,舉辦了面向林農的林業實用科技及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班113期,受訓林農達3萬多人次。

二、林改主要成效

(一)徹底還權,改革集體統一經營體制,實現林業經營模式的歷史性轉變

林改前,崇義縣70%以上的山林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由於產權不明,山林經營好壞與林農關係不大,林農經營林業的積極性不高。通過林改,依據林業“三定”政策和省委19號文件,按照“屬村歸村,屬組歸組”的原則,改革以村辦場、集體統一經營體制,將70%的山林返還給林農自主經營,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目標。截止目前全縣已發放林權證35830本,其中林地所有權面積225.8萬畝,發放林地使用權證面積220.4萬畝,佔應發證面積的91.8 %。

(二)徹底讓利,實現了林業經營利益格局的大調整

林改前,崇義縣徵收林業税費佔木竹銷價的53.24%,居高不下的林業税費嚴重製約着林業的發展。按照江西省委19號文件確定“兩取消、兩調整、一規範”的要求,崇義縣取消了農特税、增值税等10多項税費項目,全縣共減免原竹原木税費3071萬元,農民人均年增收199.4元。林改前已經流轉的20多萬畝山林,也通過購買方與山林所有者補籤政策性讓利協議,補交政策性讓利款的辦法,將林改減免税費的好處讓給了林農。據統計,全縣應補交的政策性讓利款7400萬元,農民人均可增收480元。對國有林場經營的44萬畝協議林,也調整了利益分配,將林改前國有林場與林權者的山價按6:4比例分成,改為山價全部歸林權所有者。以杉木為例,林改前每立方米杉木返山價21元,林改後提高到52.5元,是林改前的2.5倍。全縣國有林場按年產商品材4萬立方米計算,年提高山價126萬元,農民人均增收7.8元。林改後,林農人均增加林業收入687.20元。

林改後,林農自主經營山林、造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林農成了山林的主人,山林成了山區林農興林致富的舞台,林農敢於投入,捨得投入,把山當作田來耕,把林當作菜來種,紛紛在村歸還的自留山、責任山上的竹子、樹木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多方籌措資金髮展林業,大力造林營林。

(三)徹底“鬆綁,”極大地調動了林農經營林業的積極性

林農想要的要回了,想得的得到了,山林權屬明瞭,木竹税費減了,林業活了。林地、林木價值明顯提升。以杉木、毛竹為例,杉木流轉價格由林改前每畝平均600元上升到2600元。毛竹林年租金由林改前15元上升到86元,每畝年增加71元。

(四)徹底轉換職能,走出怪圈,實現社會林業社會辦

一是從元月1日起,全縣林業系統380名行政事業人員工資和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二是按照職能和事權劃分的原則,將每年500萬元的營造林投資由林業部門投入改為經營者自籌資金投入,村級護林員全部改由林權單位和經營者自籌資金投入。基層林業站22部工作小車全部公開拍賣,整個行政成本在的基礎上壓縮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