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黨建的新穎活動

關於黨建的新穎活動


  説起恆隆廣場,腦海裏蹦出的都是“時尚地標”“税收高地”,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裏還曾是中共中央祕書處機關遺址以及上海大學遺址,見證過“紅色靜安”的風雨歷程與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跨越。

如今,這個擁有強大“紅色基因”的商務樓宇,如何利用“先天優勢”去傳承、去創新?2019年,在寸土寸金的商務樓裏,恆隆廣場拿出了其二期六樓的一處300多平方米、擁有超大落地窗、絕佳景觀位的辦公區域,打造了樓宇內的“紅色陣地”——“白領驛家” 黨建服務站。

“你好,我想問下黨建服務站怎麼走?”“六樓,電梯出門右轉就是了。”“對,應該是607室。”前不久,記者在恆隆廣場等電梯時,發現如今不少白領都對這個黨建服務站非常熟悉,更有人可以迅速報出具體室號。而這也得到了該黨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證實:“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目前這裏樓宇內至少95%的白領知道這裏,幾乎所有的黨員都來參加過黨建活動。”

處處有紅色元素,儀式感喚活“黨性”

入黨建服務站,雖然其整體裝修風格與相鄰的辦公區域所差無幾,但記者卻在其中發現了不少紅色元素。例如服務窗口的牆上,所有LOGO被組合而成“如意”的造型,而單看右側的LOGO,則串聯成“北斗七星”的造型,寓意着“政治引領”,再縮小到每個LOGO,六邊形的蜂巢設計更是被賦予了“凝聚”和“輻射”雙重含義。再往裏走,擺放着一台看似普通的電子自行車,只有騎上它,才會點亮它的奧祕所在——自行車前方的大屏幕,會跟隨騎行所消耗的卡路里,按順序播放黨的重大歷史節點。只要騎上幾分鐘,就可以來一場從“十九大”穿越回“一大”的紅色之旅。此外,左右兩邊遙相呼應、訴説着恆隆廣場過往今生和紅色記憶的照片牆;根據學習主題可以隨時切換的大屏幕;根據會議需要可開放可閉合的會議室……處處都凸顯了該黨建服務中心在進門處貼着的8字宗旨——“服務、凝聚、引領、發展”。

“在設計的時候,我們希望這個黨建服務站既要融入整個商務樓宇的風格中,不顯得突兀,但又希望白領們一走進來,就感覺到這是樓宇的‘紅心’所在。”南京西路街道負責人表示,黨建服務站的第一步,就是要利用極具視覺力的“紅色元素”以及其所賦予的“儀式感”,來吸引樓宇內的黨員、喚醒黨員意識和黨員情懷。“真的感覺會不一樣,之前黨組織開會,都是哪個會議室空着,就拿來用一用。現在有個充滿儀式感的場地,在國旗下重温入黨誓言,一下子就有那種‘黨徽佩胸前,熱血沸心田’的情懷。”白領張小姐在一次黨員主題日活動中發表了這樣的感言。

再組織再融合,實現樓宇黨建工作一盤棋

黨建工作僅有“物理融合”沒有“化學反應”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當設計師和社區工作者聯手打造“高顏值”實體辦公室的同時,南京西路街道在恆隆廣場原有13個“兩新”支部(總支)基礎上,探索建立恆隆廣場聯合黨委,並同步成立“白領驛家”樓宇黨建服務站和恆隆廣場商圈黨建聯席會議——此舉被認為是南京西路街道所特有的“三位一體”南西樓宇黨建模式,也被專家們認可是開啟了上海樓宇黨建的3.0版本。

“樓宇集中的街道,社區黨委無法有效組織眾多的兩新組織黨支部。”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談起為何將“黨委建在樓上”時認為,這是一次樓宇內部的組織再造——以樓宇內基層黨組織為主體建立起聯合黨委,使之成為隸屬於街道社區黨委、介於樓宇內基層黨組織與社區黨委之間的一級黨組織,統一領導樓宇內的非公企業組織黨建工作,以此來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區域大黨建的工作格局,促進街道下不同隸屬關係單位以及企業之間黨組織的聯繫、合作與交流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前不久,恆隆廣場聯合黨委還與中國銀行靜安支行共同簽訂“雙結對”陣地共建協議,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恆隆廣場“黨員之家”也正式成立。這是3.0版本的又一次深化和落實,使得“恆隆廣場聯合黨委”的核心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商圈黨建聯席會議整合功能的進一步發揮,從而進一步增強商務樓宇及南京西路沿線區域企業黨員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

實力圈粉“雙白人羣”,推動樓宇社區共生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恆隆廣場原來還曾是中共中央祕書處機關遺址以及上海大學遺址,第一次知道廣為熟悉的《紅旗頌》作曲家原來就居住在我們街道……”説起去年在黨建服務站裏,參加的第一場情景黨課時,白領王小姐還是記憶猶新,認為這顛覆了她之前的認識——沒想到,原來黨建活動還能如此新穎有趣,又有意義。此後,她就像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口氣參加了從情景黨課、閲讀分享會、

愛心贈書,到之後通過一份份白領需求問卷調查表,推出的包含紅色黨課、志願公益、文藝樂活、青年交友、職場成長、社區共治等內容的“恆系列”特色品牌服務項目……“活動貼肉、精彩,受益匪淺,唯一要抱怨的就是現在參與的人太多了,好多活動想要報名,還得抱着手機進行‘秒殺’。”王小姐笑着表示。

從運行至今,黨建服務站通過舉辦200餘場活動,吸引了5000人次的白領和黨員,黨旗飄進了樓宇企業和90後、00後的心裏,黨員的理想信念更在大家的心中蓬勃發展起來——大家已經不滿足於接受服務了,而更希望跨前一步,用自己的資源和力量為社區、為百姓做些什麼。如近期畢馬威、戴德樑行、尚到等樓宇內企業共同參與認領了華業居民區主題牆繪項目,將在不久後通過“樓宇”和“樓組”的融合,讓生活和工作在同一物理空間的白領和白髮人羣共同設計社區願景,使社區實體空間變得更加鮮活生動;如七一前夕,樓宇黨員在周邊居民區內開展扶貧幫困、慰問孤老等活動;戴德樑行、惠氏等恆隆商圈黨組織與陝北居民區黨組織開展友誼乒乓賽活動……而這些,都是恆隆廣場在商圈黨建聯席會議平台上,通過自主性、常態化運作,形成符合商圈特色的服務樓宇、企業和社區的共治項目,進一步推動社區共建共享的良性互動。

如今,這個建在恆隆廣場的黨建服務站已不僅僅服務一棟樓的白領,正逐步“擴大門面”,輻射至周邊的商圈樓宇。對此,周慧珍表示,這也是樓宇黨建3.0版的最終落腳點——通過黨建引領,由政府“穿針引線”,把各類資源集聚起來下沉到社區,為羣眾提供醫療、康復、文化等各類服務,讓羣眾真正感受到黨組織和黨員的温度,打造社區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