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事蹟6篇

事蹟的分享可以激發他人的勇氣和鬥志,在事蹟材料中,我們應該真實地描述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所面臨的挑戰和解決的問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屬事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屬事蹟6篇

家屬事蹟篇1

我們是這樣一家人,是千家萬户中普通的一員,我們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我們三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温馨,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敬業愛崗,互相促進

我和丈夫都是在教育戰線工作,因為我們有着共同事業,而走在一起。在工作中我們積極配合單位安排的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總是以集體為主,個人為輔,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在他工作忙時,我來承擔所有的家務勞動,讓他毫無後顧之憂一心一意鋪在工作上;在我教學和生活上有些困惑時,他也幫我出主意,替我想辦法。我工作中勤奮學習,愛崗敬業,忠於職守,任勞任怨,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單位領導和同事普遍認可的好同志。我丈夫在教育局工作,是一個工作能力強,社會責任感強,協調能力好,廉潔自律,注重個人形象和名譽與生命一樣重要的資深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我們都是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我倆以真誠對待每一位同事,以愛心、真心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兩人自結婚以來,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在我倆不斷地努力中,我們受到了周圍同事朋友和鄰居的肯定和讚許,也獲得了一定的榮譽,受到了眾多的好評。

二、以德育人,善育重教

女兒是我們這個家庭的驕傲,她的成長曆程灑滿了我們夫婦倆的汗水。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呀呀學語開始我和丈夫就言傳身教,以身垂範,注重德育,注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懂禮貌、有道德、守法紀的人。教子三年癲,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我們總是陪伴在她身邊,隨時隨地解決她的任何疑惑,糾正她的任何偏差,,回答她的十萬個為什麼,讓她安心學習,靜心玩耍,經常和她講故事,做遊戲,聊天,説教,看書,在孩子進入上學年齡階段,我們就花更多的時間輔導她學習,培養她的習慣和非智力因素,幫她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人生目標。父母是第一任教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養兒方知育兒難,我是教師,讀過教育學和心理學,因此平時買了不少的書籍啟發引導她,每年過生日和六一節是必買書的,每年固定訂幾套雜誌。我還放棄了許多休息和娛樂時間,陪伴孩子學習,鼓勵孩子成長,使得孩子形成了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很強的學習能力,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20xx年,女兒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沙洋中學;20xx年,又以655分的高分考上華中科技大學光電系;20xx年,再以優異的成績保送國家光電實驗室讀碩士;20xx年經過自身不斷刻苦努力潛心鑽研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方式考入了全球知名的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一位院士導師名下的博士,至今已完成了博士學業,準備進入她下一階段——社會大學的學習,希望她腳下的人生之路走得很堅實,希望她多為祖國效力,多為社會做出貢獻,祝願她的人生旅程看到更美麗的風景。

三、睦鄰友好,倡導文明。

一個和諧的家庭,總能有和睦的鄰里關係。我們鄰里的關係非常融洽,大家互幫互助,團結友善,逢年過節,串門過户,互相問候,平日裏噓寒問暖互相關心,有困難時大家都自覺地伸出友誼之手熱心幫助。我們非常孝敬雙方的父母,經常買各種生活必需品買吃的穿的回家去看,關心他們的冷暖和疾病,我公公婆婆在世時我們經常回家一起做飯陪伴他們。我哥哥早年幺亡,留下一女一子我們更是傾囊相助,那在家鄉李市是有口皆碑有目共睹。我倆多次積極為災區和病患者捐款,伸出援助之手奉獻一片愛心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我們都工作在教育第一線上,我一直擔任高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丈夫在教育局工作也是非常繁忙,工作雖然非常忙碌,但我倆能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在我的家庭裏妻賢子孝,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思想積極上進,大家能互相體諒,懂得尊老愛幼,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民主、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家庭是需要經營的,相信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用我們的智慧將會使家庭生活建設得越來越美好。同時也祝願天下所有的家庭都是最幸福家庭,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家屬事蹟篇2

在金莊鎮晉家莊村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一個充滿温馨、孝順和真愛的家庭。這個家庭有一位107歲高齡的老太太,耳不聾、眼不花,還能沒事曬個太陽,這個小老太太就是遠近聞名的百歲老人袁紅香。袁紅香老人1920年2月3日出生,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袁紅香老人在這個“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中,享受着兒媳、兒子、孫子、孫媳婦、孫女、重孫帶來的天倫之樂。這個其樂融融的家庭招來了街坊鄰居羨慕的目光和社會各界的敬重。袁紅香老人之所以能長命百歲,靠的是優良的家風、靠的是百年傳承的“孝文化”、考的是孝順好兒媳——今年71歲的王樹香。王樹香五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婆婆,用孝心譜寫了一曲尊老敬老的動人樂章,以温良賢讓的美德維繫着一個五世同堂家庭的幸福生活,向人們詮釋着家和萬事興的真諦。

王樹香,女,1944年11月出生,是一位淳樸善良,為人誠懇,老實厚道的農村婦女。王樹香對“孝順”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為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為“順”。目不識丁的她幾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何為賢妻良母好兒媳。

18歲嫁入婆家,接過婆婆的接力棒

王樹香18歲嫁入婆家,婆婆醫生生了4個孩子,丈夫秦宣貞是婆婆家唯一的男孩,因公公早逝,婆婆在很年輕的時候就一個人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王樹香來到婆家,很自然的就接過了照顧家人的擔子。那個年代要生活有吃的就要“掙工分”,年輕的她加入村裏的生產隊,多勞多得的分配製度鞭策着她不斷的努力,歷年被評為五好社員,那時起,王樹香便成為村民們讚不絕口的“能幹女人”。王樹香就對婆婆説以後你自在家裏看家就行,地裏的農活就讓我和宣貞幹就行,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我們家餓肚子的。

從此王樹香和丈夫就擔起了家裏的重任,沒幾年兩個兒子就出生了,兒子得到來給全家帶來了歡樂。王樹香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在買東西的時候沒少被騙,她就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被人看不起,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們上學。婆婆雖然一直都支持兒媳的決定,但看着辛苦勞作沒黑沒白的兒媳還是心疼的不得了,王樹香每天都笑着對婆婆説:“沒關係,我年輕,能幹好多活,我沒錢給孩子們買好吃的好喝的但我能教給他們毅力和決心。”兒子們在媽媽的鼓勵下都完成了大學學業。在那個年代家裏能上學就不錯了,一家出了兩個大學生這實在太稀罕了。現在孩子們都事業有成當了爺爺,大兒子説小時候家裏真的太窮了,穿着的衣服都不知道補了多少遍,天天就是吃鹹菜,上高中的時候才知道冬天有一種能保暖的衣服叫秋褲。現在我們家生活條件好了,全都離不開媽媽的教導,是媽媽教育我們腳踏實地、本本分分,是媽媽教育我們如何做人。

“家有一老,勝過一寶”

王樹香對婆婆那是一個字“好”,電視裏的婆媳矛盾啥的在她那裏根本不可能有,今年婆婆107多歲了,人年紀大了就像個孩子,需要哄着。王樹香處處順着婆婆,就算委屈了自己,從沒給婆婆吵過架。電視上的那些婆婆媳婦之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在王樹香家就沒有出現過。她認為父母歷盡滄桑,人到老年,不太講究吃穿,心氣好、天天高興比啥都重要。她不僅在思想上認識到了,還用實際行動做到了。細微之處見真情,幾十年來,光是在婆婆的飲食起居上,王樹香就下了不少心思。為老人準備的每日三餐雖然幾乎沒有葷菜,但素菜儘量做到頓頓不重樣,讓老人吃地舒心。婆婆雖然年紀大了,沒有牙齒了,但胃口在王樹香的照顧下還是沒有變。她説“婆婆喜歡吃肉,沒過幾天就要給她改善一下生活,以前家裏窮沒能讓婆婆吃好穿好,現在家裏富裕了,婆婆想吃什麼,我就給他買什麼,但我還是會考慮一下她的身體狀況,不敢讓她多吃了。”她定期為婆婆換洗、添置衣服,一有空就將老人攙到屋外曬太陽,將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都依着老人們的性子來,從不惹老人家生氣。村裏的街坊領居每當看見穿的整整齊齊乾乾淨的的坐在家門前上太陽的袁婆婆時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同拉拉家常,逗她開心。袁婆婆講的最多的話就是“我兒媳婦好,什麼都不用我操心。”王樹香説,婆婆年輕時也不容易,早年就沒了丈夫,能多活幾年就讓她多享幾年的福,能看到子孫滿堂也是她的心願。婆婆健康地活到一百多歲,由於年紀過大,現在腿腳已行走不便,牀前牀後吃喝拉撒仍然靠她來照顧着。

她對婆婆的孝情敬意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彌久彌真。當有人問她為什麼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婆婆呢?王樹香總會憨笑着説:“常言道:‘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沒有她哪有我們現在幸福的一大家,老人們操勞了一輩子,照顧他們是應該的。有的問她那麼大年紀的老人就像個孩子一樣,煩不煩呀?她説“怎麼能煩呢,當年父母照顧我們的時候也沒有説過煩呀,雖然年齡大了像小孩一樣,可她們的心跟明鏡似的,有時候我遇到想不通的事就給他説道説道,她什麼都懂,她就是我家的寶。”

丈夫病倒,瘦弱的肩膀扛着家庭的重擔

2019年王樹香的丈夫秦宣貞突發腦溢血,倒下之後再站起來已是半身癱瘓行走困難,原本壯實丈夫的癱在牀上,每天都要鍼灸、按摩、打針、吃藥,治療。有時像個孩子一樣,連吃飯、上廁所都要別人照料。丈夫沒生病前,多少還能幫上一點忙,丈夫倒下了,王樹香的日子就沒有白天黑夜了。一大早,她就要起牀,先給婆婆做好飯,看她吃完幫着婆婆穿完衣服衣服,就幫丈夫翻身換衣。由於丈夫大小便失禁,衣被常常沾上穢物,王樹香幾乎每天都有一大桶衣物要清洗。洗衣、做飯、種菜……。在王樹香的細心照顧下,丈夫能坐起來了,王樹香每天把丈夫背到輪椅上退組她到院子裏曬曬太陽,到婆婆身邊説説話。王樹香18歲嫁到婆家,閒暇時她便會瞪着三輪車走十幾裏山路去看望自己的母親。幫家裏幹一些農活,收拾一下庭院,給母親做一些好吃的,陪母親開開心,直到80多歲的母親離開人世。

言傳身教、“香”味傳承

像這樣一位婦女,要有多麼強壯的身子?不是的,王樹香不足90斤,年輕時農活勞累落下的病根,身患腰腿疼疾病多年,嘗試很多辦法也無法根治,至今也在忍受着它時而發作的痛苦。即便這樣,幾十年,作為良母的她,用身體愛着,用行動教育着兩個兒子。作為好兒媳的她,靠着勤勞的雙手,靠着親自下地種出的糧食照顧出一位107歲的婆婆,沒有長壽祕方,沒有山珍海味,有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愛和責任。婆婆身體很好,足以讓她再累再苦也無怨言。面對稱讚,王樹香總是笑着説:“照顧老人,孝順老人,是晚輩應盡的責任。誰都有老的時候,如果自己不孝順老人,怎麼指望子女將來孝順自己?

在王樹香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兒孫們也懂得了孝敬老人,時常回家幫老人捶捶後背、捏捏腿,對奶奶噓寒問暖,悉心照顧。如今兒子都有了孫女,可孩子們還是經常回家看望老人。用王樹香老人的話説“每當節假日家裏就比飯店還要忙,屋裏院裏全是人可熱鬧了,這個幫我洗衣服、那個幫我做飯;那個到菜地忙一會,這個就給婆婆梳梳頭、推丈夫出去溜溜彎,就連小重孫女也知道給讓老祖宗洗洗臉。説來也巧,大兒媳婦名字裏也帶一個“香”。兒子説“我就比着媽媽找的老婆,沒想到還真讓我找到了,媳婦一有空就回家幫母親照顧家裏,自己都當外婆了還不時往家走。我奶奶、母親和老婆名字裏都有一個‘香’字。就是要把孝順這個傳統美德傳承下去,香飄萬里。”

孝不用很多錢,只需要拿出那麼一點點時間陪陪他們,平常多照顧照顧父母,幫他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情感上安慰父母,滿足父母的心願,讓他們開心。孝不是光用嘴説説的,是用實際行動表象出來的。這樣一位老人,沒有光榮事蹟,沒有大智慧,但在她的臉上,眼睛裏,我們一定能明白最樸實的孝與愛!婆婆的長壽,丈夫病情的好轉,靠的是她勤勞的雙手,不停息的雙腿,一顆不疲倦的孝心,句句温馨的話語,因此説,王樹香同志能給這個年老重病的三口之家帶來了長壽,孝敬,幸福,和諧。2019年,王樹香被泗水縣縣委、泗水縣政府評為第六屆“十大孝星”;2019年被評為泗水縣金牌“十大孝星”,2019年,王樹香被泗水縣縣委、泗水縣政府評為“泗水好人”。十里八鄉的羣眾都想來晉家莊認識一下王樹香,誰家婆媳鬧矛盾了,她去和解;誰家孩子不孝順了,她去教導。王樹香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幾十年如一日服侍婆婆,無怨無悔。面對眾人的誇獎,王樹香顯得很淡然,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她只是做了一個兒媳應該做的事。

家屬事蹟篇3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她的家庭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雖然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諧、鄰里和睦。全家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創建和諧社會盡心盡力,獲得了單位和鄰里的普遍讚譽。

愛崗敬業 樂於奉獻

她沒有很高的學歷,也沒有體面的工作,更沒有顯人的財富,但她卻有一顆甘於奉獻、樂於助人的赤誠之心。她就是莊浪縣人社局清潔工。十多年如一日,她默默地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書寫着雖不輝煌但卻充實幸福的人生。多年來,她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計得失,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到了讓領導放心,讓職工滿意的業績。

人人都知道,清潔工的工作有多髒、有多累,但她從不計較。而她的丈夫在她的支持下,一心投入工作,在單位上也是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只要工作需要,加班加點毫無怨言。同事中誰若有難纏的工作,只要找到他,他都不吝施教。他在公務員年度考核中,連續6年評為優秀等次,被縣委、縣政府記三等功兩次,今年又被評為全縣第十屆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獎勵。

關愛家人 家庭和睦

作為一名清潔工,她從無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業,承擔着教育兒女的責任。平時夫妻倆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們結婚十多年來,家裏總是充滿着和諧的氣氛,笑聲不斷,得到街坊鄰里的羨慕和讚揚。

“學會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想想自己,想想別人,每一個人都不容易。”這是她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在他們結婚的十六年中,婆媳之間、夫婦之間,始終注意尊重對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來,婆媳之間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作為兒媳,她能夠用那顆熱愛家庭、關愛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兒女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誠對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使這個家庭成為人們羨慕的和諧家庭。

十年前,公公在一次車禍中不幸損傷了中樞神經,多年來行動不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車禍剛發生後,他們夫妻倆四處打聽,求醫問藥,但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從此照顧老父親的重擔就落在了他們身上。他們天天給父親按摩、吃藥,洗頭、洗腳。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大小便失禁是再所難免的,作為兒媳的,從來沒有嫌棄公公內衣、內褲刺鼻難聞的味道,總是給他換洗得乾乾淨淨。為使老人生活得舒心,隔三差五,她還做一些老人喜歡吃的佳餚,為他添幾件新衣。老人經常在親戚鄰里間誇讚她:“我尋了個好兒媳!”

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像催化劑一樣,使他們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樂。她帶着一顆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熱愛家庭的本能,把這個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條,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十六年間,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寬容善良之心,維護和建造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言傳身教 育子有方

因丈夫工作忙,在家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她在家做飯總是計算着時間,爭取在孩子回家後馬上吃上很香的飯菜,在家庭中,她是孝順的兒媳,勤儉持家的愛妻,更是成功的母親。這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家庭——公婆安享幸福、夫妻恩愛和諧、兒女成績優秀。她不僅注重兒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以及廣泛的興趣愛好,時時關心兩個孩子沿着正道走,勉勵兒女刻苦學習,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繫,瞭解、關心孩子的成長狀況。

“笨鳥先飛早入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些勵志名句,她時不時地向孩子言傳身教。丈夫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閒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着幫妻子做點事家務活,陪妻子購物、逛街,陪孩子寫作業、作運動。都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兒女在他們的耳濡目染下,從小就非常懂禮貌,尊重長輩,遵紀守法,不僅成績名列前茅,還在學校的才藝表演中表現突出,多次獲得學校的表彰獎勵,得到長輩們的讚揚和鄰里間的好評。

在今年的畢業升學考試中,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莊浪一中,女兒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水洛中學。他們的成長映射出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家庭帶給他們無盡的精神食糧。這些都和夫妻倆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時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團結鄰里 互幫互助

夫妻倆是助人為樂的人,鄰里關係也處理的非常融洽,深得鄰里的信任和尊重。在他們看來,這是人的一種本能。他們經常幫助親戚、鄰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次,樓道一鄰居家裏漏水,滲到了樓下,而他們家裏又沒人,夫妻倆千方百計想辦法,打了很多個電話,終於找到鄰居開了門,還一同幫忙拖地排水,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化解了因為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

她説,每年都會有十多個親戚朋友或老家裏來的人找她幫忙問醫看病,不是因為她懂醫術,而是因為她長年為親戚朋友生病住院不停地奔波、探視,有時還要侍候,成了醫院裏的“老熟人”,有時還要為遠路上的老家人親自報銷藥費。有人説,你為鄰居親朋何必那麼辛苦了呢,他們卻有自己的説法:都是街坊鄰居住着,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互相理解就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裏麪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十六年來,夫妻倆,相敬、相愛,他們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的家庭也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他們互幫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家屬事蹟篇4

陳宏瑞是大通區洛河鎮淮建村村委會主任,同時還是淮南市綠佳園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為他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還因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綠色環保,從我做起”,是陳宏瑞一家的響亮的口號,他們不只是這麼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樹立環保意識,節能環保從點滴做起

陳宏瑞是做園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極強的環保意識,這是長期養成的習慣。陳宏瑞和他家屬在家庭中帶頭開展環保行動,並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去教育、感染孩子,經常提醒家庭成員在各方面從環保定位,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生活實踐中創建綠色家庭。

他們平時注重學習和運用環保知識,並把環保落實在行動上,處處以環保標準為依據。購買家電首選環保節能產品,購置電腦選防輻射的顯示器,購置電視機選擇防靜電產品,電冰箱也是無氧的綠色冰箱。在節能方面,家裏的廚房和廁都按上節水龍頭,大廳裏使用的是節能燈,並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平時,用過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來拖地;沖淋浴時站在洗澡盆裏,節省下來的水用來沖廁所,淘米的水用來澆灌花木。用他的話説,這是“廢物利用”。為了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費,他要求家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堅決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飯盒。他是這樣做的,並且時時提醒身邊的人,向別人宣傳節能環保知識。

二、將“綠色”引入到淮建村經濟發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種植歷史,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千餘畝的基地規模,是淮建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來源。但是多年來,菜農們一直沿襲舊時的蔬菜種植技術,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噴灑農藥,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這樣種出來的菜還賣不上價。這個問題急壞了一直以“節能環保”為宗旨的陳宏瑞,他經過苦思冥想,多方打聽解決方案,最終帶領羣眾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引導菜農施綠色肥,到淮南農場拉奶牛糞便製作綠色肥,不僅能減少污染,還能減少農藥對人體的傷害;他請來市農委和農科所的專家,教授如何通過物理方法解決病蟲害的問題;為了解決灌溉問題,他多方籌資,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並引導菜農採用科學方法澆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僅打出了自己的市場,註冊了“淮建村”品牌,還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認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氣池建設,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

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池:能有效地節省燃料,據統計,建造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以解決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農户每年累計節省燃料費用約1500元;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一座沼氣池年產沼肥約27噸,相當於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鉀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能保護森林資源,發展沼氣後,農民用沼氣代替柴草為燃料,從而換來了青山綠水,促進林業生態的發展。總之,有利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改善農村公共衞生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陳宏瑞在瞭解了建沼氣池的好處後,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廁、改廚”,走村串户宣傳建沼氣池的好處,並且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經過他的宣傳發動,淮建村有50户村民建立沼氣池,並在使用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淮建村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陳宏瑞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時刻牢記“節能環保”的宗旨,並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學習對象,為我們村百姓養成節能綠色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家屬事蹟篇5

在秦都區╳村,有一個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他們是鄒盈,劉壯家庭。鄒盈,現年32歲,八家村村民。丈夫劉壯,現年32歲。他們與女兒及年邁的婆婆組成美滿的家庭。兩口恩恩愛愛,相敬如賓,悉心經營着這4口之家。

一、互敬互愛,和諧持家

由於劉壯經常在外務工比較繁忙,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

妻子劉盈一直站在劉壯身後,扮演着賢內助的角色,上的廳堂、下得廚房。在家裏,她勤儉持家,科學理財,照顧着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

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鄒盈同志與愛人劉壯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結婚多年來,幾乎沒有因為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二、 優生優育,只生一個

鄒盈是20xx年12月和劉壯領證結婚的。從嫁到八家村以來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困難。20xx年11月生育一女,根據陝西計劃生育條例還可生育一胎。受新型生育文化的影響鄒盈兩口深刻理解:家庭幸福不幸福,優生優育是關鍵。20xx年8月21日鄒盈、劉壯歡天喜地走進街道辦事處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作為一對普通的農村夫婦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把新型婚育文化落實在自己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計劃生育光榮,優生優育至上,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婆媳合力奔小康

鄒盈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明白幸福不幸福,經濟基礎也是關鍵。她提議開個麪條加工店,婆婆因媳婦身體不好堅決反對,愛人也因孩子需要照顧拒絕。她就是那種只要認準就堅持不懈的人,最終在她的再三勸説下全家人同意開面條加工店。

麪條店開張了,人卻更忙了。婆婆為了讓她在買麪條人不多時能回家休息一會兒就主動要求替她,她就利用回家時間把老人不方便乾的家務活也承擔起來。在人們面前鄒盈經常誇讚婆婆説沒有婆婆她把麪條店開不下去。而婆婆總是變着花樣做飯。一年兩、三萬的收入另婆媳笑聲不斷。

在鄒盈、劉壯夫婦的心裏幸福就是互敬互愛、少生優育、勞有所得!

家屬事蹟篇6

李系福建省南安市柳城街道辦事處象山社區第13居民小組計劃生育户,在柳城街道和社區計生協會熱心幫助和積極引導下,他帶頭遵守國家計生政策,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幾年來,他抓住科技致富這門課題,不斷摸索經驗,通過種植草莓,勤勞致富,成為計生困難户脱貧致富的典型。他還熱心公益,協助社區宣傳和落實計生國策,帶動和幫助了周邊一批人發展經濟,深受羣眾歡迎。是柳城街道乃至南安市典型的“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示範户和文明標兵,現將他的事蹟推薦給大家。

一、 自覺遵守計生政策,家庭幸福美滿

李xx1970年2月出生,他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號召,1996年1月份,他經人介紹與康美女青年蘇麗瓊相識,1997年1月辦理了結婚登記,婚後辦理了第一孩《生育證》,1998年11月生育了第一個孩子(李慧真,女),間隔期滿後,他們辦理了第二孩《生育證》於2019年8月生育了第二個孩子(李偉銘,男),生育後,蘇麗瓊自覺落實了女扎術。現在,女兒李慧真就讀於南安一中國中部,兒子李偉銘就讀於本村國小,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均較優秀。目前,夫妻倆經營草莓專業種植,每年有15萬元的純收入,他們原來家庭經濟較差,通過種植草莓的收入,2019年8月蓋起了三層的樓房。他們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兒女乖巧,經濟富足,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二、勤勞致富,帶動周邊是羣眾發展經濟

2019年3月,在街道社區計生協會開展幫扶活動中,街道聘請農藝師到社區講課,李開始謀劃償試種植草莓致富的設想,並申請了上級生育關懷資金貸款3萬元,經過幾年的努力經營,取得了很大的收益。期間,象山社區居委會也給予了大力扶持,協助租地、土地租金直接由居委會補貼發放。成功後,他帶頭聯合象山社區其他15户草莓專業種植户,在南安市農業與海洋局、柳城街道辦事處的關心指導下,於2019年3月成立“南安市柳農草莓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本社區田地為基地,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實現統一苗種、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檢測、包裝和營銷,實行無公害生產的標準。經過近3年的發展,合作社已成為南安、泉州二級示範農業合作專業社,社員從原有15名壯大到現在的110多名,草莓的總種植面積從原來的20畝增加到450畝以上,每畝直接經濟效益3000餘元,僅此一項,全社區羣眾共增加收入135萬元。他自己蓋起了洋樓、購臵了小車,成為社區致富能手,並帶動其他居民實現農民增加收入的願望。

在創業過程中,李針對本社區有許多育齡婦女缺乏技能,又因家庭原因不能到外地打工的實際情況,側重僱傭她們到草莓種植園工作,並組織她們進行技術培訓,提升耕作水平,幾年來,共為250名育齡婦女提供了就業機會,他們的家庭人均收入高於全社區人均水平。

李立足農村壯大經濟及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成為社區科技服務基層的典型,發揮了較好的社會服務功能。辛勤的勞動迎來豐碩的成果。李應福建省農業廳的邀請參加省農業廳組團出席了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他立足農村壯大經濟及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成為農村科技服務基層的典型,先後多次接受泉州電視台、泉州晚報、福建電視台的專題採訪報道,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應,發揮較好的社會服務功能。

三、熱心公益支持社區工作,在居民中起模範示範作用

李除了本人帶頭遵守計生政策外,在創辦草莓專業合作社的同時,因種植園工人大部分為育齡婦女,他利用經常與她們接觸的機會和組織她們進行技術培訓的同時,向她們開展計生政策宣傳,積極推動計生政策在合作社人員中的貫徹落實。他熱心公共事業,關心大事小情,熱愛集體;尊老愛幼,夫妻互敬,鄰里和睦,團結友愛,樂於助人。2019年12月他主動捐資0.5萬元並發動社會集資25萬元鋪設所在居民小組長1200米水泥路。同時他搞好家庭環境整潔乾淨,講究日常衞生。遵守法律法規,道德操守良好;能積極參與健康文明的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新風尚。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信賴和擁護,2019年9月份,在村級換屆中,社區兩委一致要求聘任他為象山社區幹部,幫助開展工作。被聘任後,他更加積極地為羣眾開展各項宣傳服務活動,認真宣傳國家的計生政策,幫助社區做好兩查等計生工作,協助動員了部份羣眾落實計生政策,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併為社區工作提出許多良好的建議。他還通過宣傳自身遵守計生政策的經歷和取得的實惠,帶動和影響了周圍許多羣眾自覺遵守計生國策。為提高羣眾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滿意度,他還深入開展

新型農村生育文化意識宣傳教育,爭取羣眾對現行計生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總之,李帶頭落實計生政策,家庭幸福美滿,他通過自身的努力拼搏脱貧政富,同時還帶動部分鄉親走上勤勞致富之路,取得了家庭幸福和事業有成的雙豐收,是計生困難户通過辛勤勞動成為致富能手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