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演講稿6篇 不傷害他人,保持自我尊重|演講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普遍適用的道德準則,意味着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權利和感受,不要做出自己不希望別人對自己做的事情。這種原則在現代社會中仍然非常重要,特別是在處理人際關係和組織管理方面。本文將探討如何在個人生活和工作中應用這個原則,以及如何在行政文件和公文中反映這個理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演講稿6篇 不傷害他人,保持自我尊重|演講稿

第1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這句話往往出現在古文中,這是古代大思想家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起來是多麼有道理,多麼正義。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

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競爭,記得國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説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係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為幹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在學校裏,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醜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

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慾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麼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係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為藉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後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製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在鬥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演講稿6篇 不傷害他人,保持自我尊重|演講稿 第2張

第2篇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願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也許有這樣的人,但中國這13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競爭,記得政治課上老師曾説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係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在家裏,我們是父母的乘兒女,是爺爺奶奶的乘孫兒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呵護下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未乾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這句話,在學校裏,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願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醜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慾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而不計較,那世界該多麼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

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係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利益,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後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從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製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在鬥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願意,則不屬於施的範圍。已所不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説來,無論是否己所不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即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

所以,為了世界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第3篇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衞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藴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衞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説:“其恕乎!”什麼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麼也就是説,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説,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願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台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後少年很後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恆久得多。如果她不這麼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説,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癒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人着想,人也會為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並充滿了快樂。

第4篇

一個下午的自習時間,剛剛開會結束的我匆匆趕往教室。“老師,李乘風把顏丙庥的數學課本扔到樓下了!”一走進教室,值日班長張天驕同學就跑過來對我説。“李乘風為什麼要把別人的書扔下去?”“李乘風和顏丙庥説話,顏丙庥在做作業,不想和他説話。結果李乘風就把顏丙庥的書扔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聽着值日班長的彙報,我已經弄明白了事情的經過。李乘風,十一班名人也。學習態度極不端正,上午作業下午交,天天上學常遲到。老師上課他睡覺,自習時間他打鬧。可應該怎麼辦呢?稍作思考,我想出了一個辦法。“乘風,是你把同桌的書扔的?”我走到李乘風的座位前,輕輕地説。“老師,我不小心扔的”。這個孩子倒沒有撒謊。我於是拍了拍他壯實的肩膀,“那你就去撿上來。”我的話剛説完,他就快速地往樓下跑去。李乘風,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做什麼事情從不想後果,常做錯事常後悔,常後悔而又不改正。“顏丙庥,他給你扔了幾次書?”我轉過頭去,嚴肅地問道。“老師,有三四次吧!我做作業,他特別煩人地亂説話。”顏丙庥抬起了頭,滿臉堆滿了委屈。唉!誰願意和這樣的孩子同桌呢?這次一定要好好地懲罰一下他。“老師,我把書撿回來了。”李乘風氣喘吁吁地説着。“乘風,速度還挺快!很可惜,你的書也不小心被你的同桌扔下去了。”我漫不經心地説道。李乘風把嘴張得很大,隨即扭過頭向樓下跑去。一個體重二百三十多斤的同學,在短短時間內,就從一樓到三樓跑了兩個回合,也應該是一次強度不小的鍛鍊吧。

這一事件沒有就到此結束,我緊接着召開了一次班會。首先由李乘風同學談了談個人的認識與感受,讓他去切實地體會一下這個撿書的過程。然後由其他同學針對這一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後,我説了這樣一段話:“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我們不希望別人給自己製造麻煩,那就不要給別人製造麻煩。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5篇

這是儒家中心思想——"仁"的體現。儒家弟子白圭卻向老師孟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禹治水,是把洪水引到遙遠的海邊,為什麼不就近引到鄰國去呢?這樣豈不是更省事"。孟子很堅定地給出了答案:"你錯了,你現在把鄰國作為泄洪的地方,將來鄰國泄洪的水只會倒流。"這就是"以鄰為壑"的典故。

人生在世,雖然放蕩不羈愛自由,但這世上不只有你一個人。六十億個人有六十億不同的思想,倘若只按自己所喜好的思想去生活,如白圭一樣,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將視野放開,將頭抬起,將別人納入你的胸懷,學會去體貼他人,你所不願承受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令你快樂的就與他人分享,這個世界便多了一份理解,一份關愛,便少了一份爭執,一份悲傷。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己所不欲,便施於人"的現象並不少,食堂裏,因為不願落到最後一個,便想着法子去插隊;教室裏,同學們都不願上台發言,便在底下你推我推地讓別人做替罪羔羊;校園裏,因為不願多走幾步,便把垃圾隨地亂扔,甚至為了掩飾故意丟進花壇——人是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更有人打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幌子任由自己的自私慾望膨脹。然而,我們所排斥的東西別人會喜歡嗎?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但一個人如果僅為自己而不顧他人,就是將自己孤立起來了,那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不妨換位思考一下,食堂中,你前面有人插隊,你會作何感受?你想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去,別人卻將問題又轉向你,你又如何?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狀態,各有各的心路歷程,也各有各的價值觀念,這都是不能強求的,但做人做事不能沒有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便説出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也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缺少的東西。

君子坦蕩蕩,便是用豁達的胸襟去活着,悲他人之所悲,樂他人之所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獲得更多人的賞識與認可,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昇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今已寫在了聯合國總部大廳的牆上,這説明優秀的品德會獲得全世界的認可的。

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建設一個和諧校園共同奮鬥,讓文明之花四季綻放!

最後,在這裏祝願所有高三的同學,保持良好心態,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取得更大的進步,在即將到來的大學聯考中實現輝煌!

第6篇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儒家中心思想——“仁”最好的體現。儒家弟子白圭卻向老師孟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禹治水,是把洪水引到遙遠的海邊,為什麼不就近引到鄰國去呢?這樣豈不是更省者”。孟子很堅定地給出了答案:“你錯了,你現在把鄰國作為泄洪的地方,將來鄰國泄洪的水只會倒流。”這就是“以鄰為壑”的典故。

人生在世,雖然放蕩不羈愛自由,但這世上不只有你一個人。六十億個人有六十億不同的思想,倘若只按自己所喜好的思想去生活,如白圭一樣,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將視野放開,將頭抬起,將別人納入你的胸懷,學會去體貼他人,你所不願做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令你快樂就與他人分享,這個世界便多了一份愛,一份理解,一份關愛,便少了一份爭執,一份悲傷,一份委屈。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己所不欲,便施於人”的現象並不少,食堂裏,因為不願落到最後一個,便想着法子去插隊,教室裏,同學們都不願上台發方,便在底下你推我推地讓別人做替罪羔羊——人是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更有人打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幌子任由自己的自私慾望膨脹。然而,我們所排斥的東西別人會喜歡嗎?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但一個人如果僅為自己而脱離集體生存,一個人孤單的生又有何意義?不妨換種角度,食堂中,你前面有人插隊?你會作何感受?你想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去,別人卻將問題又轉向你?你又如何?

?菜根潭》上有這樣一段話“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而心之冰炭難去。去得心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且隨地有春風矣!”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狀態,各有各的心路歷程,也各有各的價值觀念,這都是不能強求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説出了做人做事的真實意義,也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缺少的東西。

君子坦蕩蕩,便是用豁達的胸襟去活着,悲他人之所悲,樂他人之所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獲得更多人的賞識與認可,一個人的價值是由他人與社會評價得到的,唯有以“仁”服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昇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昇華道德境界;去踐行,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更應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品質傳承下去,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建設一個和諧校園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