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觀後感5篇 "挑戰常規的力量:《死亡詩社》觀後感"

《死亡詩社》是一部經典的美國電影,講述了一位執着於文學的教授引導學生們探索詩歌、獨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故事。這部電影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更引發了人們對於教育的思考和反思。

《死亡詩社》觀後感5篇

第1篇

?死亡詩社》這部影片充分體現了一位處於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線教師的教學片段,對我的感觸很大。

故事發生在美國 一所頂級私校,當時學校的培養方針是非常固守傳統,從來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及興趣,學校的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進名牌大學。基丁先生的出現,一下子使原本壓抑的校園變得生機勃勃。基丁先生也是在這個傳統固守的環境中成長的,他深感保守的教育思想所帶來的束縛。因此他用滿腔的熱情引導學生們擺脱束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教學模式。他讓學生 撕前言,捂住 學生 眼鏡做詩,讓學生站在講台上從不同角度思考,看問題。並且能從每個學生的個體出發,讓 害羞 , 膽怯的託德變得自信等等。船長基丁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但是在當時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下,許多人並不理解 像基丁這樣有思想有個性的老師。

故事以尼歐自殺後達到了最高潮。自殺事件導致了基丁老師的解僱,但學生們不顧校長的阻止用基丁老師教他們的方式向基丁老師表示了他們的敬意。 雖然結局以學生 基丁老師的失敗為結局,但那是壯美的失敗,因為他們醒悟了,反抗了,雖然失敗了,但自由的心一旦點燃就無法熄滅。

結合現在的教育, 也能夠從一些方面折射出當今教育考試製度與提倡素質教育的矛盾。有時真的是非常矛盾,你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下,必然要去適應這個大環境。從內心出發,我還是非常欣賞向基丁 先生這樣的老師,他的教學方式新穎、活躍,能讓每位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是真正體現個性的教育。

《死亡詩社》觀後感5篇

第2篇

?死亡詩社》是威爾頓學校的一個組織,而威爾頓的榮譽畢業生,從倫敦回來執教的新教師約翰.基廷回校出任英文教師,也曾經參加過"死亡詩社"這個組織.

基廷給同學們講説了詩社的祕密,在尼爾同學的倡導下,"死亡詩社"得以重建,查理,納克斯,米克,卡麥隆等同學熱烈的響應下,怯懦的託德也加入了進來,從此,"死亡詩社"的成員們在當年基廷聚會的地方和着優美的詩句,扭動起節奏強烈的非洲原始舞蹈釋放着青春生命的激情.

威爾頓學校發生着悄然的變化,麻煩和不幸在這悄然變化中也隨之而來,尼爾參加的演出遭到父親極力的阻攔,納克斯暗戀上名花有主克麗絲姑娘......一切一切引起了校長的注意,由此有了令人不開心的結局.

在影片當中,我最反感的尼爾的父親在關涉尼爾的興趣.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有很多家長就是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自己的孩子,都不問孩子是否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對某一方面有感興趣,家長不要去扼殺孩子的興趣,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多的孩子被成人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基廷老師最好的一點是他真正的去了解學生,傾聽學生,也用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部影片中,我很喜歡這兩句話:及時行樂;認不是受契約束縛的奴率.

第3篇

?死亡詩社》故事取材於真人真事,影片所有情節的打造都十分着力,讓觀者領會到探索生命本質的熱情,彷彿縱身一躍就走出陰霾,獲得新生,有時,想要的沒那麼複雜。選擇就在你手中。我們的生命需要點癲狂。傳統與紀律強調的越深,往往越容易把人帶進平靜的絕望。以“死亡詩社”的名義,也許是基廷老師帶來的理由,要“荒唐”起來,不可循規蹈矩。否則就將面對被安排的人生。學會忍受拒絕的權利。就算錯,也錯的心安理得,因為那是自己做過的選擇,基廷先生的第一堂課便是帶領學生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抓住現在,前人的呼喚,生命沒有賦予一個人虛度的權利。荒廢的人生來自於失去的自我。

呼喚的聲音,輕微,卻如刺骨的寒風直追心底,麻木的靈魂霎時驚醒。還記得基廷先生,第一次站在講桌上説:“我為什麼站在這裏?因為我要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學會自我思考,儘管少不更事,學會獨自選擇,儘管感情用事。安德森學會了,並且不再盲從,他勇敢地站起來了,反抗世俗、卑鄙的束縛。他懂得堅持自我,去尋找真理的責任。社會總有一種屈從性在左右着人們的思維和抉擇,久而久之,便成了所謂的道德規範

真正的現實就是人們在道德的掩護下自圓其説。面對問題,人們會找出各種解釋、各種理由,很少能從自身入手。叩問良心何在?基廷先生給予青年良心自省的勇氣。面對生活人皆是主宰。異於常人的路,一經開闢就註定會有坎坷,但我們堅信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

第4篇

?死亡詩社》威爾頓學校是一所升學率不錯的百年名校,可是在孩子們的眼中,這卻是一所嚴格、傳統的地獄般的學校,它就像一部毫無熱度與感情色彩的機器,將每一名學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產品。但家長們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將來能考上名牌大學,都紛紛將他們送到這裏。課堂上,老師們循規蹈矩地上着課,學生們循規蹈矩地聽着課。可是這一切,卻因為基丁這個異類老師的出現而改變了。

新來的基丁老師跟其他老師有着不一樣的上課風格,他吹着口哨走進教室,帶領學生們遠離井然有序的教室,去面對那一張張已故校友的照片,去感悟時光的短暫和生命的消亡。他讓同學們記住一句話seize the day(抓住今天),這一幕表面上離經叛道,卻直指生命。基丁老師的課堂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循規蹈矩。

基丁老師的課總是充滿意外和激情,他帶領學生一個個站到桌子上俯視四周,他告訴學生,如果換一種角度看世界,會發現世界很不一樣。他甚至將課堂搬到操場上,他讓學生們踢球之前每人念一句激勵自己的詩歌,讓他們領悟詩的力量,抒發心底的激情。

學生們在基丁老師的感染下改變着自己,一向膽小的陶德,在基丁老師的鼓勵下,跳到桌子上大聲朗誦自己的詩歌,找回了自信。尼爾在理想和服從之間選擇了理想,第一次違背父親的意願,去實現自己的演員夢。基丁老師就像一個船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被壓抑太久的同學們,讓他們明白了生命就應該象野馬般在原野上肆意馳騁,如羣鳥般在天空中展翅飛翱翔。

基丁老師摒棄了刻板與教條,不用教鞭和體罰,卻以詩歌、音樂、運動、以深厚的學識和熱誠的心靈,在無拘無束的分享中去開啟一顆顆懵懂的心靈。他不僅僅是學生們的導師,更是激勵他們成長的精神之父。

第5篇

?死亡詩社》是一部外國勵志電影,它簡直是我從出生以來看過的最感人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的是基丁老師教導他的學生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的故事。一些學生們偷偷違反校規辦了“死亡詩社”,每天晚上跑出校門交流詩作,最後被一個叫“卡梅倫”的叛徒告密,詩社裏的半數學生被開除,深受學生愛戴的基丁老師也被牽連,一起被開除。看到影片末尾基丁老師離開學校,跟同學們告別的時候,我的眼淚如決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來,太感動了。

真正的愛是什麼?是無窮無盡的寵愛?是給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還是為他規劃一個錦繡前程?不,不,都不是!是給與他自己選擇的自由!

父母生下孩子,撫養他是父母的義務,教導他是父母的職責。但如果像電影中尼爾父親和那些校規那樣處處約束孩子,那就不是教育,那與綁架無異。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都不能隨意操控別人。愛是無邊的,但愛的方式跟愛同樣的重要。電影中尼爾父親和學校那樣嚴苛的管束,名義上是對學生的愛護,希望他們不走歪路,而實質上卻適得其反。

影片最讓我感動和羨慕的是基丁老師,他總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而影片的最後,那麼優秀的好老師卻被學校無情的開除了,太可悲了。故事雖然是發生在很多年前的國外,卻很值得現在的我們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