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風俗作文4篇 家鄉風俗:傳承百年的文化珍寶

這篇文章將以“有關家鄉風俗”為主題,介紹我所在地的獨特文化傳統。家鄉風俗是一個國家及地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歷史與傳承。通過本文,我們將一起探索家鄉的風俗習慣,感受其中藴含的美好與獨特。

有關家鄉風俗作文4篇 家鄉風俗:傳承百年的文化珍寶

第1篇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為小年,這日,人們就開始打掃衞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

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日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

這一日,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鞭炮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七年級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

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湧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關家鄉風俗作文4篇 家鄉風俗:傳承百年的文化珍寶 第2張

第2篇

我是一名松潘的國小生,我是位藏族人,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習俗,比如説冬天我們會去暢壩,夏天我們還會去拾蘑菇,和名貴藥材:冬蟲夏草、貝母。以前聽爸爸説他們還要去打山雞。在這麼多的習俗中我最喜歡去暢壩。

基本上我們藏族暢壩的時間是過春節的前幾天,表示我們藏族人對春節要來臨時的喜慶。

我們暢壩的地點選在了清澈的小溪邊,右邊有轉經桶,許多人都喜歡去那裏轉經,所以就選了那塊地。這天男女老少們都穿起了漂亮的藏服,顏色喜慶,女的們戴上了腰帶和其他配飾,顯得格外漂亮,小夥子們也很俊朗,高大魁梧、帥氣。小孩子們也穿上了藏服非常可愛,老人們穿上後好像都精神了很多,好像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暢壩開始了,家家都忙了起來,各自從家裏拿來帳篷,飲料零食和桌子,柴火,先要把帳篷搭好,然後燒火,把家裏的桌子、零食、飲料擺放好。因為藏族暢壩時一天去這家坐客,明天又去另一家坐客,所以第一天是我們家,我也跟着幫忙給客人們倒酥油茶,或是青稞酒,我們還要煮家鄉的特色“牛肉”要整塊整塊地煮,切得很大要煮到差不多七分熟時才可以吃,等煮好後拿幾把小刀就上桌了,還會調盤辣椒麪好蘸着吃。切一小口,蘸點辣椒麪,就吃了,肉又香又嫩,還會做和尚包子,血腸等。過了正午,晚上到了,歡快的鍋莊開始了!人們又唱又跳,隨着歡快的唱聲,隨着優美的舞蹈,男子們拿起兩對袖子,和腳相互配和,女人們則把兩雙手作成蘭花指狀,動作一致。有些旅遊人看見後會下來和我們一起唱跳,我們還會請他們喝酥油茶青稞酒,還會請他們穿上藏服,一起唱祝福的歌祝福他們!

我們藏族人,非常熱愛生活,也很熱情歡迎每個人都參加這次暢壩,和我們一起沉醉在歡歌笑語中。

第3篇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小的鄉鎮——張家港市合興鎮。但在這個小鎮中,卻流傳着許多風俗。比如新娘離開孃家時,一定要痛哭,意示對孃家的依戀;來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進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門口等候多時,表示對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過年時做饅頭與吃饅頭時的情景。

在我的家鄉,每逢過年都要做饅頭。饅頭做得越多越大就説明來年的運氣越好,財氣越旺。一般做饅頭會選在過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圍着一張圓桌坐在一起,會包饅頭的包饅頭,會做饅頭餡的做饅頭餡,分工明確,井井有條。只見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個麪糰,在手心裏來回的一搓一揉,然後兩手一合,就壓成一個扁扁的圓形,把餡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邊一拗一擰,一個饅頭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練的人,就連抓起一團麪疙瘩也要一段時間。做完了饅頭,就把饅頭一個一個地放入蒸籠中。大約蒸了一個多小時,饅頭就可以出爐了,一個個饅頭熱氣騰騰,那麼豐滿,活像一個個挺着大肚子耀武揚威的將軍。這時,我們就會衝上去,搶饅頭吃,不管饅頭燙手不燙手,搶到以後就一個勁地往嘴裏塞,喲,新出爐的饅頭又軟又香,別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長得矮小,還沒來得及擠上去搶就被別人搶光了,只能在一旁傷心地哭。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就會拿着一個大饅頭,逗他説:“你不哭,我就把這個大饅頭給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聲從大人手中搶過饅頭就吃,這時周圍的人看見那小孩狼吞虎嚥的樣子,都會忍俊不禁的大笑起來。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説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説,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説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第4篇

説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麼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春節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裏和麪包餃子,這時候,家裏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裏人幸福,好運。比如説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着紅紅火火。

我競爭的目標是我原來的職位——班長,原因是我很快樂我也要帶給同學們快樂,建立心中快樂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