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學計劃8篇 探索高一語文教學的有效計劃:從閲讀理解到寫作提高

本文主要介紹高一語文教學計劃,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通過本教學計劃,旨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增強其文化修養和溝通能力,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

高一語文教學計劃8篇 探索高一語文教學的有效計劃:從閲讀理解到寫作提高

第1篇

又是一年九月開學季,各位老師你們的教學計劃準備好了嗎?下面是高一語文上學期教學計劃,主要是從教學指導思想以及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構想等方面進行規劃,希望在老師的帶領下能讓每一位高一新生愛上語文喜歡上語文。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現代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閲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閲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二是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敍、比較複雜的説明、比較複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閲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閲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閲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階段着重培養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高三階段着重培養研討、評價的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文言文的閲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二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加強探究性閲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閲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能力培養的不同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內容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文學的評鑑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作為高一語文老師,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為完成教學目標,我將團結協作,發揚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高一語文教學計劃8篇 探索高一語文教學的有效計劃:從閲讀理解到寫作提高 第2張

第2篇

3、本學期每週課時:每班8節,共16節,其中晚自習6節

人教版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閲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交替教學。

本着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意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加強技能的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特點,不斷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閲讀,夯實基礎,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2、加強探究性閲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努力研究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加強教學理論研究並付諸課堂實踐。

3、教學以精讀課文為範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和技巧。

4、注重誦讀,培養語感,理解詞句的着眼點在於更準確的把握文義。

5、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養成做分類筆記的習慣。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8、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探求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重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資源。。課內練筆與課外練筆齊頭並進。課外練筆方式主要是三種:一是專項片段能力訓練,如聯想和想象,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錘鍊學生提升作文的能力,三是每週一篇的週記(小作文)的寫作。

9、安排二三次語文實踐活動,鍛鍊學生採集、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究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與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第3篇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解題能力;講練結合,夯實基礎,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國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閲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閲讀教學,靈活運用語言文字,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不斷地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精神,努力開發有活力的語文新課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必修2分為“閲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部分。前3個部分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名著導讀”在課外自主安排。

本冊教科書“閲讀鑑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既有寫景抒情的詩歌散文名篇,也有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文章。4個單元分別是:情感與意象(現代詩歌),提要鈎玄(古代敍事散文),品人與品文(記敍散文),博觀約取(新聞、報告文學)。“表達交流”中的寫作部分主要從寫作內容的角度訓練記敍文的寫 作,寫作專題分別是:《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親近自然 寫景要抓住特徵》《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口語 交際”專題為《朗誦》。“梳理探究”設計的專題有:《優美的漢字》《奇妙的對聯》《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名著導讀”介紹了《論語》和《大衞?科波菲爾》。

本冊教科書“閲讀鑑賞”部分4個單元分別是:情趣與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華(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歌),情景交融(古代抒情文),對話與交流(演講辭)。“表達交流”中的寫作部分主要從寫作方法的角度進行記敍文的訓練,寫作專題分別是:直面挫折 學習描寫,美的發現 學習 抒情,園丁讚歌 學習選取記敍的角度,想象世界 學習虛構。“口語交際”專題為演講。“梳理探究”設計的專題有:成語,中華文化的縮微景觀;修辭無處不 在;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名著導讀”介紹了《家》和《巴黎聖母院》兩部長篇小説。

1、認真學習。學習新教材、新課標,明確課標對高一年級的要求;認真鑽研新教材,紮紮實實備好課,講好課,充分發揮課內45分鐘的效力,科學支配時間,注重教學效果。

2、提高備課質量。對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都要詳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基點、疑點,設計好課堂練習,靈活處理教材。 3、作文教學依據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表達交流”訓練,但又適當超越教材。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重視自能作文,要引導學生、要求學生多練筆,教師認真批閲。教師適當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評點學生作文時心態主動、親切,真正撓到癢處。本期擬做大小作文8~10次,課外練筆若干。

4、充分利用《語文讀本》擴展學生的閲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積極開展週末閲讀活動,每週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現當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閲讀,,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閲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閲讀能力。

5、 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1 20__.9.1-9.7 開學第一課;《沁園春 長沙》《詩兩首》《優美的漢字》 8

3 9.15-9.21 《大堰河--我的保姆》《燭之武退秦師》大作文1寫作 8

5 9.29-10.5 《奇妙的對聯》;第一單元測試;國慶放假5天 3

6 10.6-10.12 《紀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大作文2寫作;月考一 8

7 10.13-10.19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短新聞2篇》大作文2講評; 8

8 10.20-10.26 《包身工》《飛向太空的航程》《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 8

9 10.27-11.2 《荷塘月色》大作文3寫作;第三單元測試;放月假 6

10 11.3-11.9 《故都的秋》大作文3講評;第四單元測試;月考二 8

11 11.10-11.16 期中複習、考試及講評;大作文4寫作;《成語》 8

12 11.17-11.23 《囚綠記》《詩經兩首》;大作文4寫作講評; 8

13 11.24-11.30 《離騷》《孔雀東南飛》大作文5寫作;放月假 6

14 12.1-12.7 《詩三首》《修辭無處不在》大作文5講評;月考三 8

17 12.23-12.28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我有一個夢想》大作文6講評 8

18 12.29-1.4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姓氏文化》;放月假 6

説明:計劃只是總體設想,視具體情況,執行時可能有所出入。

第4篇

高中階段是人生求學的黃金時段,而高一上學期,又是這個重要學習階段的重要的起始階段。為讓學生掌握高中語文的特點,明白語文學習的思路和方法,熱愛語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學得知識,夯實基礎,練好學習語文的基本功,培養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使其終身受益。為此,高一語文備課組特制定如下計劃。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我們的教學總體目標是:努力使學生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一)積累與整合。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閲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二)感受與鑑賞。閲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閲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閲讀和鑑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三)思考與領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閲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四)應用與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五)發現與創新。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閲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一)教科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共五冊,共用三個學期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其他時間由學生按興趣學習選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冊教材共分四個部分,即閲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

1、閲讀鑑賞:這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內容是反映當今時代特色的作品。學習重點各不相同:有側重對形象性較強的文學作品的鑑賞,有側重對思變性較強的説理文章進行思考和領悟,有側重應用性較強的文章的閲讀和理解。

2、表達交流:這部分包括寫作與口語交際兩部分。寫作分4專題;口語交際共設計五次活動。

3、梳理探究:每冊共有3個專題,學生可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的學習探究。

4、名著導讀:每冊有2部導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提高思考能力與欣賞水平。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實質。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可從三個方面落實實施:一是落實課前預習和疑難問題收集制;二是落實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為學生創設交流和表達的時空空間;三是組織語文學習興趣小組,教會學生積極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

除教學上安排的閲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閲覽室資源,讓學生積極主動參加課外閲讀,同時要求學生做好摘記(摘抄或剪貼),寫讀後感、讀書心得、學習隨筆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閲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達到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

每週課時組合模式:一二三分佈式,即每週一節閲讀課,兩節寫作課,三節課文學習。

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優秀文章等賞析或簡介。

語言表達力爭一個準字,讀題、審題、思考、解題等力求一個快字,書寫、做題步驟、文面卷面等力求一個美字。

521培優補差要選好苗子、定好調子、走好路子、用好招子,力爭班級大面積豐收。

1、整合原則。將一部分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為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元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説: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分層原則。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為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可設必做、選做、附加題)作業。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象,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處理練習的傳統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準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 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閲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而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説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説出來,最後再説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1、編寫個人作品集。要求每個學生,從高一入學時開始,就為編個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③給自己的每週練筆做些美工,如插圖、文字配色、貼相片、配底紋等;

高中三年就有個人作品集6本。高三下學期期中,選編一個《個人作品集精選》。這樣,到高中畢業時,每個學生手頭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

2、選編班級作品集。以班為單位,選編《x班學生優秀作品集》(或者取個更動聽的名稱)。

3、選編年級作品集。以年級為單位,選編《x年級學生優秀作品集》。

4、選編徵文作品集。在每年教師節、國慶節、元旦、五·一節、暑假等節日或長假時間,舉辦徵文活動,然後選編《徵文獲獎作品集》。

5、舉辦學生個人作品展。在每學年第二學期開學第二週,以年級為單位,舉辦x年級學生個人作品展。時間為一週,地點待定。參加展出的作品是該年級全體學生的個人作品集。無論美醜,無論優劣,要求全體學生的作品都必須參加展覽。按一、二、三、四、五等評定學生個人作品集的等級,獎勵獲得前三個等級的學生。組織各班學生輪流參觀、瀏覽,每班參觀時間為1節課。

分層教學可分識記、閲讀、寫作三個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分層;授課時教學分層、輔導分層、作業分層等。每個部分對上、中、下三個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文實行達到目標,下等水平的學生要求達到40分,中等水平學生44分或以上,優等生達到48分以上)那個層次的學生達不到要求,要進行鞏固性訓練。

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大課堂學習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如:

2、經常找學生談心,以最大的熱情和耐心解決學生的疑惑;

3、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關心學生;

為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所有成員將團結協作,發揚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羣策羣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第5篇

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語文組的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準備好必備的能力。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閲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面對學生薄弱的語文基礎,強化訓練,夯實基礎,落實日常教學是關鍵。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環節:

(一)閲讀方面,充分利用經典與名著擴展學生的閲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閲讀,養成學生每週閲讀翻譯文言文的習慣,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閲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閲讀能力,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寫作方面,堅持每週幾篇課外練筆,每兩週一次大作文的訓練。

小作文,從寫景、記人、敍事等方面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觀察、構思、措辭、造句等能力。大作文從觀察與感受、想象與聯想、再現客觀事物、表現主觀情感等方面,讓學生把握寫作運動的內部規律,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

(三)口語訓練方面,結合詩歌教學,開展詩歌朗誦訓練,掃除學生練習口語的心理障礙,訓練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在具體操作方面,結合單元教學,穿插説服別人、拒絕別人、勸慰、鼓勵別人等不同目的的語文口語訓練,使學生能自由流暢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養成文明得體的説話習慣。

(四)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説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1、 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和思維訓練的特點。

(2)要加強學習研究,重視知識更新,訂閲書報雜誌,閲讀理論專著,及時更新觀念,提煉信息,充實知識儲備。同時又要儘可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參悟道理,總結經驗,提升素質。

(3)重視備課組建設,充分發揮集體的知識和力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增強素質教育意識,紮紮實實學好課本。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視師生的互動的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和表演空間,把氣力花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上。

(2)重視每堂課的收效,重視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力求做到重點突出,訓練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養上。

(3)注意初高中的銜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提升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辨證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恆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防止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

3、 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設想: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努力探尋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教學資源,課堂作文訓練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雙管齊下,使作文教學真正走上系列、優化的健康之路。具體來説,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做法:(1)分解能力,講究專題性。每次寫作,寫什麼、怎麼寫,都要明確到位,決不含糊。

(2)重視作文教材,細化作文能力。如觀察生活如何觀察?怎樣才能培養感受能力?在寫作中如何恰當的應用想象和聯想?怎樣才能寫出個性、形成創新?這些內容在教材中都有較系統的闡述,這大大有助於作文能力的細化,因此,決不能棄教材於不顧。

(3)序列優化,講究實效。每次訓練後,重視評獎的及時性,為學生提供範文,或分工下水,或從學生習作中提取,或收集佳作為我所用,努力做到做一次作文,有一次收穫。

(4)寫作與口語交際雙管齊下。本學期口語訓練的重點是兩個:一大膽開口,快速思維;二文明應答,得體應和。

(5)課內練筆與課外練筆齊頭並進。課外練筆方式主要是三種:一是專項片段能力訓練,如聯想和想象,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錘鍊學生提升作文的能力,三是延升性作文,主要是完成作文單元后的練習。

4、加強語文第二課堂的組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本學期安排四次語文實踐活動。第一次詩歌朗誦比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同學們的朗誦和欣賞詩詞的水平。第二次報刊剪摘、注評、展評活動,目的是激發廣泛閲讀報刊、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動腦動手的學習技能與習慣,創造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第三次squo;校園心聲squo;作文競賽,目的是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第四次squo;愛我校園,愛我中華squo;即興演講賽,目的是鍛鍊學生採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索創新等多項能力與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與爭鳴的良好風氣。

第6篇

高中階段是人生求學的黃金時段,而高一上學期,又是這個重要學習階段的重要的起始階段。為讓學生掌握高中語文的特點,明白語文學習的思路和方法,熱愛語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學得知識,夯實基礎,練好學習語文的基本功,培養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使其終身受益。為此,高一語文備課組特制定如下計劃。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我們的教學總體目標是:努力使學生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一)積累與整合。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閲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二)感受與鑑賞。閲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閲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閲讀和鑑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三)思考與領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閲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四)應用與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五)發現與創新。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閲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一)教科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共五冊,共用三個學期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其他時間由學生按興趣學習選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冊教材共分四個部分,即閲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

1、閲讀鑑賞:這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內容是反映當今時代特色的作品。學習重點各不相同:有側重對形象性較強的文學作品的鑑賞,有側重對思變性較強的説理文章進行思考和領悟,有側重應用性較強的文章的閲讀和理解。

2、表達交流:這部分包括寫作與口語交際兩部分。寫作分4專題;口語交際共設計五次活動。

3、梳理探究:每冊共有3個專題,學生可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的學習探究。

4、名著導讀:每冊有2部導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提高思考能力與欣賞水平。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實質。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可從三個方面落實實施:一是落實課前預習和疑難問題收集制;二是落實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為學生創設交流和表達的時空空間;三是組織語文學習興趣小組,教會學生積極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

除教學上安排的閲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閲覽室資源,讓學生積極主動參加課外閲讀,同時要求學生做好摘記(摘抄或剪貼),寫讀後感、讀書心得、學習隨筆等,

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閲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達到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

每週課時組合模式:一二三分佈式,即每週一節閲讀課,兩節寫作課,三節課文學習。

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優秀文章等賞析或簡介。

語言表達力爭一個準字,讀題、審題、思考、解題等力求一個快字,書寫、做題步驟、文面卷面等力求一個美字。

521培優補差要選好苗子、定好調子、走好路子、用好招子,力爭班級大面積豐收。

1、整合原則。將一部分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為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元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説: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分層原則。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為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可設必做、選做、附加題)作業。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象,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處理練習的傳統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準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 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閲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而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説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説出來,最後再説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1、編寫個人作品集。要求每個學生,從高一入學時開始,就為編個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③給自己的每週練筆做些美工,如插圖、文字配色、貼相片、配底紋等;

高中三年就有個人作品集6本。高三下學期期中,選編一個《個人作品集精選》。這樣,到高中畢業時,每個學生手頭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

2、選編班級作品集。以班為單位,選編《x班學生優秀作品集》(或者取個更動聽的名稱)。

3、選編年級作品集。以年級為單位,選編《x年級學生優秀作品集》。

4、選編徵文作品集。在每年教師節、國慶節、元旦、五·一節、暑假等節日或長假時間,舉辦徵文活動,然後選編《徵文獲獎作品集》。

5、舉辦學生個人作品展。在每學年第二學期開學第二週,以年級為單位,舉辦x年級學生個人作品展。時間為一週,地點待定。參加展出的作品是該年級全體學生的個人作品集。無論美醜,無論優劣,要求全體學生的作品都必須參加展覽。按一、二、三、四、五等評定學生個人作品集的等級,獎勵獲得前三個等級的學生。組織各班學生輪流參觀、瀏覽,每班參觀時間為1節課。

分層教學可分識記、閲讀、寫作三個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分層;授課時教學分層、輔導分層、作業分層等。每個部分對上、中、下三個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文實行達到目標,下等水平的學生要求達到40分,中等水平學生44分或以上,優等生達到48分以上)那個層次的學生達不到要求,要進行鞏固性訓練。

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大課堂學習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如:

2、經常找學生談心,以最大的熱情和耐心解決學生的疑惑;

3、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關心學生;

第7篇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應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語文課程要堅持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統一,既要注意與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有效銜接,關注學生語文發展的實際水平,又要明確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基本任務,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堅持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就是既要注重語文課程的實用價值和效能,又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文化教養功能;既強調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實際的言語交際活動中,幫助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發展語文能力;又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的過程中獲得思想感情的薰陶與感染,理解中華民族與世界的多樣的文化,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認真學習《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全面瞭解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總目標與學段目標等。要了解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對教材的編寫理念、編寫體例、教學篇目和學習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數。

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積極主動適應並實踐高中語文新課程,落實高中階段教學目標與要求,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和發現。創新五個方面得到發展。

全面理解作者編寫意圖,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實際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取捨或調整,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按照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設計教學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

6.守正出新,追求樸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7.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充分開發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師要認真讀書,鑽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實現與新課程的同步發展。同時,要加強教師之間、學校之間、學校與教研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

8.要善意理解國中教師三年來的苦辛,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要積極解決,不埋怨,不挑剔。

1、本學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和必修2的全部內容。

第一次詩歌朗誦比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同學們的朗誦和欣賞詩詞的水平。第二次報刊剪摘、注評、展評活動,目的是激發廣泛閲讀報刊、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動腦動手的學習技能與習慣,創造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第三次作文競賽,目的是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第四次squo;愛我校園,愛我中華squo;即興演講賽,目的是鍛鍊學生採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索創新等多項能力與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與爭鳴的良好風氣。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第8篇

高中階段是人生求學的黃金時段,而高一上學期,又是這個重要學習階段的重要的起始階段。為讓學生掌握高中語文的特點,明白語文學習的思路和方法,熱愛語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學得知識,夯實基礎,練好學習語文的基本功,培養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使其終身受益。為此,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特制定高一語文計劃。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我們的教學總體目標是:努力使學生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一)積累與整合。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閲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二)感受與鑑賞。閲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閲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閲讀和鑑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三)思考與領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閲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四)應用與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五)發現與創新。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

(一)教科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共五冊,共用三個學期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其他時間由學生按興趣學習選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冊教材共分四個部分,即閲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

1、閲讀鑑賞:這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內容是反映當今時代特色的作品。學習重點各不相同:有側重對形象性較強的文學作品的鑑賞,有側重對思變性較強的説理文章進行思考和領悟,有側重應用性較強的文章的閲讀和理解。

2、表達交流:這部分包括寫作與口語交際兩部分。寫作分4專題;口語交際共設計五次活動。

3、梳理探究:每冊共有3個專題,學生可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的學習探究。

4、名著導讀:每冊有2部導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提高思考能力與欣賞水平。

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除教學上安排的閲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閲覽室資源,讓學生積極主動參加課外閲讀,同時要求學生做好摘記(摘抄或剪貼),寫讀後感、讀書心得、學習隨筆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閲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達到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

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優秀文章等賞析或簡介。

語言表達力爭一個準字,讀題、審題、思考、解題等力求一個快字,書寫、做題步驟、文面卷面等力求一個美字。

1、整合原則。將一部分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為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元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説: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分層原則。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為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3、評價策略。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1、編寫個人作品集。要求每個學生,從高一入學時開始,就為編個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③給自己的每週練筆做些美工,如插圖、文字配色、貼相片、配底紋等;

④為自己的作品集寫一篇序言;每一個學期編一個集子。

2、選編班級作品集中的作品。以班為單位,選取學生優秀作品推薦到校刊《天涯風》中發表。

分層教學可分識記、閲讀、寫作三個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分層;授課時教學分層、輔導分層、作業分層等。每個部分對上、中、下三個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文實行達到目標,下等水平的學生要求達到40分,中等水平學生44分或以上,優等生達到48分以上)那個層次的學生達不到要求,要進行鞏固性訓練。

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大課堂學習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如:

2、經常找學生談心,以最大的熱情和耐心解決學生的疑惑;

3、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關心學生;

為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所有成員將團結協作,發揚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羣策羣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