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心得體會6篇 校園欺凌切身感悟

校園欺凌是目前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在學校或社交平台遭受欺凌。在對待這一問題上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關懷,通過分享心得和體會,引起更多人的重視,共同為防止和減少校園欺凌做出努力。

校園欺凌心得體會6篇 校園欺凌切身感悟

第1篇

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少年的你》激起了大家的討論,為11月份拉開了序幕,不僅是關於校園霸凌,關於社會矛盾糾紛,尤其是基層的矛盾糾紛化解也展開了一番探討。當前,隨着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各領域各種矛盾糾紛進入高發期,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迫在眉睫。

矛盾糾紛多樣化、複雜化。矛盾主體多樣,矛盾類型複雜,處理糾紛時不再是簡單的溝通勸解,而需要對矛盾主體、事件爭議有更清晰客觀的認識,對矛盾調解員的考驗和要求更高。調解隊伍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大部分調解員年齡大,文化水平有限,對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瞭解不夠,在調解矛盾糾紛時不能充分運用法律知識,使得調解不得羣眾的信服;調解員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不夠強,不能保持自身中立第三方的地位,公信力不夠;調解員的經費保障存在不足,導致部分調解員參與積極性不高。羣眾法律意識薄弱。當前鄉村地區,羣眾的法律素質相對薄弱,因為不懂法,容易產生矛盾。羣眾承諾性差。一些矛盾糾紛經調解達成協議後,常因為當事人事後反悔、履行不當等因素,出現反覆甚至發生次生矛盾。

針對當前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多樣、複雜、尖鋭的形勢,提出以下想法及建議。強化調解隊伍配備,加強人員保障。首先要強化調解隊伍的配備,將那些有責任心、有威信、掌握法律知識的人加入到調解員隊伍中,保證調解員隊伍的專業性和公信力。其次加強培訓保障,基層行政部門、法院和司法所利用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定期的政策法規宣傳、法律知識、矛盾調解技巧培訓,建設專業化、現代化、社會化、能力強的調解隊伍。加強法律宣傳普及。加強法律知識普及,利用集中培訓、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讓老百姓知法、懂法。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力度,提高羣眾法律意識,積極引導羣眾通過協商或者法律的途徑解決爭議。加強機制建設。完善人民調解員的補貼、獎勵機制,除了進行補貼獎勵外,還要完善考核制度。

校園欺凌心得體會6篇 校園欺凌切身感悟 第2張

第2篇

首先來解決一個這部《少年的你》電影中最關鍵的疑問。片頭,片尾長大成人後的陳念在英語教學機構裏所説的三句樂園——這是我們曾擁有的樂園。這曾是我們的樂園。這是我們的樂園。

一點點來分析。影片裏陳念自己告訴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從英語的語法來説used to be 是指過去習慣或常常是如何,強調的是現在不那樣了;而was是指過去是如何,但現在這個習慣依舊。

不斷強調樂園是長大成人後的陳念在告訴孩子,青春這個最美好的年齡,每一個少年都應該是美麗的,都應該活在最無憂無慮,最自在的樂園裏。

這是從絕境中爬過來的陳念所持有的一種期望,一種對所有少年的美好祝福。但是事實上,少年時的陳念和小北都沒有活在樂園裏,而是活在了煉獄裏。但陳念為什麼一直還要強調這曾經是我們的樂園呢?因為同樣寂寞痛苦的陳念和小北用對彼此的保護把這個煉獄變成了樂園,兩個渺小而又偉大的靈魂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綻放出了絢麗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將這片煉獄短暫照耀成了樂園。

也就説第一個樂園——這是我們曾擁有的樂園表示陳念認為少年時代的青春已經逝去,但這個青春自己並不喜歡,也不願提起,不想懷念這段痛苦的過去。

第二個樂園——這曾是我們的樂園表示少年時代的青春雖然過去,但多想想後自己覺得還是喜歡的,因為這裏面有温暖,值得一再回憶的存在。自己開始學習着接納了這段過去。

第三個樂園——這是我們的樂園。表示長大成人後的陳念終於真正徹底接納了過去的自己,與這段少年的她達成了最後的和解,也接納了那個時期的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所有悲傷,這是真正從痛苦走出來後的一種對過去釋懷的回望。

這三個樂園層次依次遞進,是影片中主角陳唸的心裏活動和成長經歷過程,也是一個少年真正長大成人,接納自己的過程。

影片中最大的看點就是周冬雨所扮演的陳念與易烊千璽所扮演的小北的對手戲。

兩個人的對手戲如果有張力,有化學效應,彼此使出的大招都接住了的話,一部電影也就成功了。

看完電影后,覺得易烊千璽出乎意料的強,比想象中的強很多,這個角色特別適合他。而周冬雨則遇強更強,個人覺得她的演技比起封后之作《七月與安生》又進一步提高了。這次陳念這個人物的表演可以讓所有曾經質疑過周冬雨影后資格的人閉嘴驚豔。

兩個人表演的好在於都可以見到彼此人物背後充沛的痛苦,而兩個人把這個痛苦以一種十分內斂而又充滿力量的表演方式釋放出來,陳念和小北最後在監獄玻璃窗那裏互相沒有一句台詞的對視,兩個人卻把重逢的欣喜,對彼此的感激和不捨以及對未來的彷徨,對沒有保護好對方的難過,對終究輸了的不甘等等複雜的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兩個少年都沒有父母的依靠,缺失父母的愛,於是只能互相報團取暖,抵禦命運不斷襲來的痛擊。

小北對陳念説,你是第一個問我痛不痛的人。是第一個願意關心我的人。

陳念從一開始看不起這個小混混,到慢慢接納他,喜歡他,然後對小北説,你能保護我嗎?

導演在表現兩個人的心裏活動時不斷用大特寫來展露演員,這是對演員演技的極大挑戰。

好在兩個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沒有流於表面,都讓觀眾感受到了兩個人物最內裏的靈魂。

陳念是這個世界裏光明,乾淨的存在。她讀書成績優秀,希望好好讀書,考試,上好學校,可以報答母親,報答社會,甚至保護世界。

小北是這個世界裏黑暗,骯髒的存在。他整天無休止地參與鬥毆,荒廢人生,沒有目標,無所事事,他的世界裏一切都是灰色的。

一黑一白的反差和設定都在為結尾是誰真正犯下不可挽回大錯的反轉做戲劇衝突的鋪成,為最後彼此互相保護和互相救贖做情感的鋪墊。

影片之前的跳樓,到一系列的校園欺凌讓人看的十分壓抑,直到陳念遇見了同樣在生活泥潭掙扎的小北才讓影片有了一絲暖色。

影片的導演曾國祥非常善於挖掘人物最內裏,最細膩的情感。陳念和小北從來沒有像一般青春電影裏恨不得向全世界宣佈的那樣,對對方大聲叫喊表白説一句我喜歡你,我愛你。但觀眾卻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兩個人的情意,感到到兩個靈魂無法分割的深刻羈絆。這就是導演處理情感的高明之處。

小北對陳唸的喜歡是筆記本上調皮的寫陳念欠小北一次,是從此有了一個可以保護之人的掛念,是被警察抓走沒有保護好陳念回到家裏看見被欺凌的她深入骨髓的痛心,是我陪你一起剃髮對痛苦的分擔,是一起看金魚恣意遊動的温柔,是一起扮鬼捉弄路人的玩笑,是我們一起睡在一張牀上卻只聊心事的剋制,是寧願葬送自己未來也要讓你贏一次的保護。

陳唸對小北的喜歡在被警官欺騙説小北被判了死刑後絕望顫抖的背影和不顧一切的暴走,是把身體緊緊靠在開着飛馳摩托的小北身上的安心,是我一路前行卻不用惦記背後,知道有人在守護自己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是我們不好,不求任何人原諒,但這個世界有一個人懂我就夠了的安慰。是自己快要贏了卻甘願為對方前功盡棄,寧願放棄我好不容易得來的未來也要把你一起拉出泥潭的決心。

隨着易烊千璽所扮演的小北這個角色進入陳唸的世界,也讓觀眾真正的入戲了。

觀影的過程是壓抑——暖心——同情——痛心——欣慰。

少年時期的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困境來一步步成功邁向成人世界,這個問題是一個廣泛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容易共情的現實議題,所以這部《少年的你》在導演和演員的共同努力下,賦予了青春電影新的意義,引發了我們對校園欺凌,對青春,對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對自身命運救贖的廣泛思考。

影片的最後,小北終於可以從陰暗中走出來,得到贖罪,終於可以在陽光下走在陳唸的身後保護她,導演似乎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欣慰的結局。

導演沒有告訴我們,而我們必須知道的是長大成人後的世界真的是那麼美好嗎?所以只要我們長大了,一切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嗎?

少年時期的你必須面對的問題也許是大學聯考,是沒有朋友的寂寞,是欺凌,是對未來的志向的彷徨。

而長大成人後的你將要面對的問題將會是少年時期的你所有問題的幾何倍的增長。

年邁父母老去的速度,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工作的壓力,如何立足,如何安身立命,對於孩子養育和教育培養每天鉅額的支出,夫妻間無休無止的爭吵和冷暴力甚至是出軌的猜忌,隨隨便便一個新的問題都能壓垮你。

電影中陳念和小北會互相保護,而現實中的我們,一夜長大的我們又會有誰會來保護?

願看完這部《少年的你》的所有人,都會多一份去直面命運的勇氣。

第3篇

由許月珍監製、曾國祥執導、《七月與安生》原班團隊打造的電影《少年的你》今日正式公映。影片發佈一組全新劇照,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素顏出鏡,哭戲和內心戲都很有感染力。尹昉、黃覺、吳越、周也、張耀、張藝凡、趙潤南等實力派、新生代演員演繹的社會羣像真實可觸摸。該片立足真實,堅持反欺凌、反暴力,將少年情感複雜性與成人世界相結合,也讓影片有了更大的格局。目前,電影《少年的你》各項指數更領跑同檔期位列第一,被贊近年最好看的青春片,成為觀眾的同檔期觀影首選。

?少年的你》講述了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影片將少年情感複雜性與成人世界相結合,立足於真實,展現了不一樣氣質的青春世界。監製許月珍透露:要做到真實感不容易,除了在造型上要求素顏,甚至不惜把演員們squo;粗糙化squo;,加入生活質感和生活印記,在劇本打磨上精益求精、拍攝手法上也強調偏向紀實風格。要讓觀眾相信每一個角色都是身邊可信可觸摸的人物,是不能有任何一點不真實和不真誠的。

電影對每個角色成長的呈現都非常真實,而緣起正是來自於主創團隊對少年世界的敏鋭洞察。正如導演曾國祥所説:少年的成長裏經歷的不只是學習,也不只是對愛情有追求,他們也許有自己的苦戰,我們希望能如實表達他們成長的困擾和熱情。

近年來,校園欺凌一直是全社會密切關注的青少年成長問題。電影《少年的你》在展現真實青春世界的同時,堅持反欺凌、反暴力,是近年來少有的守護青少年成長的現實青春力作。從項目伊始,監製許月珍和導演曾國祥就帶着一種使命感在拍電影《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在採訪中説:我們都特別想要把這個故事拍好,想告訴像陳念、小北那樣的少年,你可能總會遇到一個人或一些朋友,他們會願意去幫你,而且你不是孤單的。

除了時刻肩負使命,監製許月珍還視拍《少年的你》為電影人關注青少年成長的一種方式。如果看完電影,每個人都能想一想squo;我要做一個怎樣的少年?我們要給小孩一個怎樣的青春?squo;能引起觀眾這樣的思考,就很有意義了。在影片中,社會各方的力量,從政府到學校到家庭,都在努力想辦法守護青少年成長。

周冬雨是公認的無齡感女演員,超強演技和敏鋭表現力為角色增添少年質感。易烊千璽自帶一種兼具沉穩和熱血的氣質,而他身上的少年氣也成為了這個角色最大的優勢之一。導演曾國祥透露他們在戲裏完全突破了過往的形象,在電影中他們都放下了自己平時最光鮮的東西,素顏出鏡融入到角色中,比如給冬雨臉上加上雀斑,給千璽故意弄得比較粗糙。

除了素顏出鏡,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在片中都有極重的內心戲和哭戲,而且兩個演員都拿捏得非常到位。周冬雨的每場哭戲都有不同的層次,感染力很真。不少觀眾表示:看《少年的你》把我哭慘了。想給陳念遞紙巾。而易烊千璽對的內心戲演繹卻超乎一個新人演員的表現,眉宇間自然流露出小北的善良、孤獨與倔強。監製許月珍也盛讚我很少見到一個少年是這樣的,他懂角色的孤獨,所以眼睛裏有感情。

此外,尹昉、黃覺、吳越、周也、張耀、張藝凡、趙潤南等實力派和新生代演員的加入也貢獻了相當出色的表演。尹昉將第三個少年鄭易身上的追求正義的少年之心演繹得潤物細無聲;黃覺為老楊警官特意蓄鬍素顏,讓人感覺那個角色就在身邊;而吳越塑造了一個非常新鮮的媽媽形象,糊塗、天真,跟女兒陳唸的身份調了個。成人陣營的豐富讓電影中的少年世界更具層次感和羣像感。

電影《少年的你》是《七月與安生》原班團隊迴歸再升級之作,包括導演曾國祥、監製許月珍、編劇林詠琛、李媛、許伊萌,攝影指導餘靜萍、造型指導吳裏璐、聲音指導黃錚等,主創們經過了前作的磨合,再次合作不改初心,力圖還原最真實的青春本色。

導演曾國祥與監製許月珍相識多年,都致力於挖掘電影裏更深刻的情感和主題,較前作《七月與安生》,電影《少年的你》呈現了更大的格局和羣像感。正如監製許月珍所説不只是呈現青春,更希望去討論青春在社會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不少看過電影的專業人士表示:電影《少年的你》跳出了以往青春片聚焦青春愛情的思路,將鏡頭對準需要守護的青少年,是近幾年來最有格局的現實青春片。

作為年度最受觀眾期待的國產青春片,電影《少年的你》開畫後深受觀眾好評,看哭無數觀眾,成為同檔期的觀眾觀影首選。無論是以真實青春為底色的電影質感,還是演員們富有感染力的哭戲和情感戲,都得到了觀眾的力贊:這是近年最好看的青春片、情感細膩真實、《少年的你》就像從石頭上開出的花,真實有力量、作為一部青春片跳出情懷、沒有符號,依然拍得如此動人,強力推薦。

第4篇

?少年的你》是一部反映校園欺凌題材的影視作品,輻射了大學聯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這是一個青春期少年們從迷惘孤獨,走向彼此救贖,終與世界和解的成長故事。

看過一句話人們大部分怪異行為,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缺愛。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每一次承受父母、老師和身邊人的人身攻擊似的責備,他們的心中就會留下心理陰影。這樣一種自卑怯懦的心理到了青春期就變得尤為敏感,影片中的陳念正是一個這樣敏感又有點自卑的小女生。當然學校、家長、學生作為校園欺凌事件中的三個主體責任者,我想對你們説!

學校是學生的保護傘。學生長期生活在學校,尤其是高中時期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作為學生的班主任責任就更大了,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還得關心生活,細心耐心的關心照顧着他們的情緒變化和日常生活。影片中陳念體育課被打老師沒有察覺,課後陳念被推下樓梯摔傷,老師也沒有及時發現和查找原因,是老師和學校的失責,導致事情不僅沒有被及時制止甚至進一步被惡化的。身為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

家長是學生的直接責任人。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青春期的孩子會平和度過,在母親的悉心指導和寬厚的父愛下,當她遇到問題會及時和父母溝通並妥善解決。影片中陳念父親的缺席,母親的無暇顧及,帶給小念唸的內心是根本沒人能幫她,還經常承受着母親賣假面膜被同學的恥笑和追債者的騷擾。小北也是缺失父母的關愛很小就走進了社會,兩個缺愛的小心靈碰撞在一起尤閒的彼此親近而温暖。身為家長一定要承擔起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教導他們首先學會做人,盡力為孩子提供健康的愛。

校園欺凌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是學生。我想對陳念説你還只是一個孩子,遇到校園欺凌,千萬不要放棄向大人們尋求幫助的希望,老師、學校、警察他們會幫助你的。壞人其實也有弱點,他們張牙舞爪的背後,其實也會害怕和懦弱的。畢竟你還只是個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

最後呼籲社會關注校園欺凌事件,為他們營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希望每一個國家未來的他們能有一個健康幸福的青春。

第5篇

近日,電影《少年的你》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這部犀利現實題材寫實風格的青春電影備受人們的關注,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它聚焦校園欺凌話題。電影畫面把校園欺凌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直觀展現,直擊人心。在揪心痛心之餘,也讓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學校暴力和欺凌。更多遭受欺凌的孩子選擇了沉默,很多案件達不到刑事層面,有的還進入不到司法程序。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其嚴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就在今年4月份,甘肅隴西縣渭河中學一名八年級學生張某,只因被懷疑拿走一隻耳機,被同校五名學生圍毆,之後送醫搶救無效身亡。

送院時,張某全身鮮血淋漓。後腦勺頭蓋骨被打破,左側眼角處骨頭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體腫成兩個拳頭大。

然而這樣的事件並非鮮少有之,據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欺負,暴力發生時,只有4%的情況有大人介入幫助,11%有同齡人介入,高達85%的情況沒有人出面勸阻和幫助。

這些冷漠的數據濃縮出社會存在的一些黑暗縮影,校園霸凌,這個世界性難題,不僅在發展中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也面臨這個問題,究其根源又是什麼呢?

"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可分為四個類型:即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這三種教養方式是引發中國小生實施霸凌行為的原因之一。

雖然國家明確提出堅持德育為先戰略措施,可在學校實際教育教學中重智育輕德育的教學觀念依舊盛行。大部分學校對德育工作的踐行僅僅停留在説教上,並且在應試教育的驅動下,德育只是作為學校的附屬品而存在,中國小生在德育失效的環境中成長,發生霸凌行為也是情理之中了。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遊戲廳、網吧等社會場所逐漸增多,許多還建設在學校周邊,導致周邊環境混亂不佳;並且學校周邊治安管理較差,打架鬥毆、敲詐勒索等不良社會行為時有發生。

另外,文化市場良莠不齊,帶有暴力內容的影視、書刊以及氾濫的網絡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嚴重影響着中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

中國小生具有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弱、模仿力強等生理心理特點。

在沒有正確觀念的引導下,很容易歪曲社會價值取向,從而做出有悖中國小生行為規範的事。

目前,我國並未設立專門針對校園霸凌的法律,懲處校園霸凌只能援引《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通則》 《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從立法的角度,規定了責任年齡制度,對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責任,對尚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週歲的未成年人,也僅僅只有八種嚴重的犯罪行為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小生實施霸凌行為過後,由於年齡限制,法律並未對其做出應有的處罰,而是一放了之,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反覆霸凌行為的發生就有了可行之機。

可見,責任年齡制度有其固有的弊端,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霸凌行為具有明顯的庇護甚至放縱色彩。

現在,校園霸凌這一社會問題成為諸多人大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很多代表提出關於防治校園霸凌行為的議案,議案內容大致圍繞制定專門法律、進行專業法律界定、調整刑事責任年齡、加大懲戒力度、構建第三方處理機制等方面展開。

面對社會和專家的各種聲音,我們必須意識到,霸凌作為校園痼疾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產物,想要有效防治霸凌行為,僅從單方面入手是難以解決問題的,必須打好家庭、學校、社會組合拳,齊心協力,使問題得到根本扭轉乃至徹底解決。

電影《少年的你》中有段話:長大就像跳水,閉上眼睛什麼都不要想,就往河裏跳,河裏會有沙子石頭,還有蚌殼,但我們都是這麼長大的。

在稚嫩的年紀滋生着成長的無處安放,我們希望每一個青少年遠離校園霸凌,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

第6篇

或許你和我一樣,會不經意地看一下評分。最近一部影片以豆瓣8.7在網上引起強烈關注,該片就是於20xx年10月25日上映的《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根據玖月晞小説改編的電影,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尹昉、黃覺、吳越、周也、張耀、張藝凡、趙潤南主演 。該片講述在大學聯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

並沒看過小説,我只是單純的被網絡高分所吸引,有點不敢相信的我又去核實了一遍,嗯,豆瓣評分8.6分,那是相當的高了。如此高評分,不去觀看實屬可惜,於是乎你心動化作行動。

影片一開始出來的便是本片主角周冬雨 飾演的陳念,以她的青春成長記憶為我們講述一個動人故事。涉及校園欺凌題材的影視作品,樂思資大叔我看過一些,這部影片同樣也涉及該題材。電影的前半段情節緊湊,交代了故事的發生地,事件的起因、經過,各人物之間的關係。看完前面一大段,我是服氣的,簡明扼要,把我們帶入到了活生生的校園欺凌之中。生活遠比電影更殘酷,影片中的欺凌場景我認為是很必要的,對於校園欺凌問題,首先就是該正視它。

影片後半段樂思資大叔我就有點看累了,以下為個人的吹毛求疵,純屬娛樂。

一、情節節奏感覺不太對,有點慢,而在一些關鍵點又把握不好,剪輯得突兀,比如欺凌者突然得求饒。what?還沒發力呢,你就倒下了?

二、想展現的內容線有點多。前面主要講述欺凌事件,嗯,挺好的,後面感覺其實是講愛情故事,再後面又似乎是犯罪推理懸疑……感覺就是線很多,處理得好就是藝術,處理不好就會給人感覺看得累。與其每條線雨露均沾,不如主次分明突出重點,個人覺得這不是純粹的社會題材片,也不是愛情片,更不是懸疑片,可能我看暈了吧。

三、片中其實還有個人物我認為也是很關鍵的,那就是欺凌團伙裏的跟班,這種角色就是害怕被欺負而被動地加入團夥中的。觀看前,原以為會將這種人物與主角面對欺凌時採取不同的處理態度來進行個對比,樹立正確的三觀。但是,結果是這個跟班她真的只是個跟班,沒有伏筆,而主角最後卻輸了,輸得很徹底很無奈,給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