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美術教案6篇 "創意綻放:二年級美術教案"

《二年級美術教案》是一份專為國小二年級學生設計的教學資料。通過精心編寫的教案,旨在幫助學生培養藝術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教案內容涵蓋了繪畫、手工製作、剪紙等多種藝術形式,而且結合了豐富的示範教學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美術知識。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可以從中獲取到實用的教學資源,促進孩子們在美術領域的全面發展。

二年級美術教案6篇

第1篇

1、昆蟲視頻導入:美麗的大自然中,蝴蝶、蜻蜓在天空中飛舞,好一片優美的場景!

2、美麗的蝴蝶、靈動的蜻蜓,它們在自然界中被稱為什麼呢?

3、揭示課題:《昆蟲樂園》解析:通過視頻導入,在寧靜的音樂與動畫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1、説一説:1)出示昆蟲圖片,請學生找一找這些小昆蟲有哪些共同特徵。

2、猜一猜:教師出示4個圖形,根據圖形聯想是哪種昆蟲的特徵。

3、小組討論:怎樣畫昆蟲?從昆蟲的哪部分開始畫合適?

5、教師示範:畫外形——花紋——塗顏色教師也來説一説:我先畫身體,再畫翅膀、觸角和足;

6、舉一反三、激發思維欣賞教材上同齡學生的作品,再次激發創作興趣。

解析:交流並瞭解昆蟲的種類。在觀察教師示範的過程中,發現並概括昆蟲的繪畫過程,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同齡人作品,為學生創作做足鋪墊。

解析:教師巡視過程中,及時發現生成的問題,並給予指導。

1、引導學生欣賞各自的作品,大膽地把作業呈現黑板上,並放在自己認為的星級標準中。

3、教師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孩子們我們認識了昆蟲、畫了昆蟲,老師希望小朋友能夠愛護我們的好夥伴小昆蟲,小昆蟲其實有很多大本領呢,如蜜蜂會採蜜,螞蟻會幫人類處理一些腐敗的食物,我們要和他們成為好朋友,讓昆蟲也幸福的在地球樂園裏快樂成長。孩子們,美術課後我們還可以把昆蟲做成不同形式的,比如水墨畫、彩色兒童畫、手工、橡皮泥等等,你能做嗎?請大家回去思考哦!解析:學生通過自評、小組評價,展示優秀作品,最後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我們的昆蟲樂園,培養他們的繪畫的成就感,課堂是有限的,希望學生離開課堂可以有更多的嘗試,給他們初步介紹昆蟲還可以用不同方式畫出來。

二年級美術教案6篇

第2篇

?吃蟲草》是人民美術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是一節造型表現課,題材就是從學生感覺和表現上加強學生對生活、形象的審美意識。這個課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大的自由,一個可以去發揮想象創作的空間。

本次教學的目的是瞭解吃蟲草是一種奇花異草,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知識,結合 奇花異草的形象奇特、顏色奇特、味道奇特、現象奇特的特徵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重點是瞭解自然界中奇異花草的形象特徵,難點是展開想象,描繪出奇異的植物,創作出美的、形象的、科幻的有趣畫面

1、認知目標:瞭解有關吃蟲草的自然知識,並選用多種方法來表現吃蟲草捕蟲的情景。

2、技能目標:通過欣賞、觀察、表演等形式瞭解吃蟲草捕蟲的經過,並運用各種方法進行繪畫、製作。

3、情感目標: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瞭解吃蟲草的知識,能用所學的方法來表現吃蟲草吃蟲的情景。

通過觀察瞭解吃蟲草的特點,引起好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科學的情感。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敢於大膽表現。並學習用綜合技法表現吃蟲草。訓練寫生蒐集信息資料的能力,提高運用相關資料能力。培養學生大膽進行設計、繪畫、製作的能力。

2.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吃蟲草是怎樣吃蟲子的?(教師出示課件:放錄像學生觀看,毛氈苔、豬籠草、捕蠅草、狸藻捕蟲的情景。)

1.看了這些吃蟲草捕蟲子的情景,你們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課件出示吃蟲草圖片和它的名稱,學生了解吃蟲草的種類)

2.如果你是一株吃蟲草,你會怎樣吃掉小蟲子?請同學上台表演。(用肢體語言表現吃蟲草吃蟲子的情景,使學生髮揮想象力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我們來看看吃蟲草是怎樣吸引小蟲子的(出示課件:吃蟲草各種形態、不同色彩的圖片,學生欣賞。)

教師小結:吃蟲草的捕蟲器總是散發着迷蟲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還有其他的吃蟲草,我們沒有見到過,你們來看小朋友們想象中的吃蟲草是什麼樣子的。(課件出示小朋友們的畫。讓學生了解表現吃蟲草不同的方法,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

這麼多漂亮的吃蟲草,我也想做一個(教師拿出紙盒用彩色紙裝飾成吃蟲草,貼在準備好的吃蟲草畫中。)我將它種在吃蟲草叢中,讓它多吸引小蟲子,為我們的莊家多消滅害蟲。

2.你是不是也想擁有一株漂亮的吃蟲草呢?同學們來看要求:(課件出示)

作業提示: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你學過的方法表現吃蟲草捕食的情景。可自己表現,也可以小組合作。

要求:1.吃蟲器要新奇獨特,畫面要飽滿,有疏密變化。

1.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設計的吃蟲草,用什麼方法表現的?

(教師給設計有創意的作品貼小蟲子,鼓勵學生課下繼續創作。)

第3篇

本課大嘴巴是一節以摺紙、剪貼裝飾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製作課,取材於深受兒童喜愛的傳統自制摺紙玩具——“東南西北”。大嘴巴其折法和摺紙“東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成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大嘴巴形象特徵。

教材大嘴巴左頁的摺紙圖示清晰明瞭,折法簡單,學生一般都能自己識圖製作。通過對教材右頁範圖的欣賞,學生可以瞭解剪貼裝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師則需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徵,同時鼓勵學生不受表現對象本身色彩、花紋的束縛,從而得到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作業效果。

由於本課大嘴巴從兒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有親切感,難度不大,學生大都能夠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做好後展示、遊戲的過程中,氣氛尤其熱烈。

本課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生自己識圖製作,到欣賞範圖,分析剪貼裝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再到如何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徵並製作出自己喜愛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填鴨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回憶導入——自學方法——觀察分析——自主表現——交流評析——遊戲活動。

可從回憶“東南西北”這種玩具的角度導入新課,再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展示引導學生轉換思維,認識到經過怎樣的變化就可成為本課的新玩具。接着引導學生看教材左頁的摺疊示範圖,自學折法,折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大嘴巴”的製作可分兩個階段進行:摺疊和裝飾。摺疊階段要求按部就班,一絲不苟。裝飾階段則以激發形象思維和大膽表現為主,不可束縛學生表現力。

在觀察分析這一環節,通過欣賞教材中的範品,瞭解剪貼、添畫的裝飾方法來指導學生製作。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尋求豐富的表現題材。在引導學生就如何裝飾進行構思時,應突出“大嘴巴”的位置。至於學生想將之裝飾成某種動物的“嘴巴”,還是人物、怪物等的“嘴巴”則不需過多幹預,只是要注意抓住其形象特徵。

評價環節中學生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家參與評論。可自告奮勇上台,也可由教師或各小組集體推選上台。最後評出不同標準的“大嘴巴”,如最熱情的“大嘴巴”,最特別的“大嘴巴”等。

遊戲活動時,先上台表演,再由學生在台下自由表演,可分單人、雙人、多人等各種説話表演形式。

作業要求:按書中折法和裝飾方法制作一個“大嘴巴”,再套在手上玩一玩。

*本課也可用兩課時。第一課時如上,第二課時嘗試以“東南西北”的基礎形創造性折出“大嘴巴”以外不同的形象,再做簡單裝飾。如桌子、衣服、魚等。

*注意保持環境清潔,紙屑要集中處理,不能隨地亂扔。

請幾名學生手套“大嘴巴”玩具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示範作品分析“大嘴巴”的製作方法。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小結:“大嘴巴”的製作可分兩部分進行。

1、 摺疊 — “大嘴巴”的基本形是我們常折的“東南西北”玩具。

2、 裝飾 — 根據自己構思的形象用剪貼或添畫的方法裝飾“大嘴巴”

1、 複習已學摺紙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自己識圖,折“大嘴巴”基本形。

2、 啟發學生想象用添畫和剪貼方法可將基本形裝飾成什麼動物形象。

二、啟發學生討論:用“東南西北”的基本形還可以折什麼?

欣賞用基本形折出的其他形象。(如:小狗、桌子、衣服等)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版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第九課,是一節以摺紙、剪貼裝飾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製作課,取材於深受兒童喜愛的傳統自制摺紙玩具——“東西南北”其折法一折紙“東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在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徵。

由於本課是從兒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難度不大,有新切感,因此,學生大都能夠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則只需要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徵,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就可以得到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作業效果。

由於本課取材於兒童最熟悉的摺紙玩具,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強調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行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生自己的觀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製作出自己喜愛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製作結束後,設計學生的展示活動,把學生自評與互評促使學生從多方面瞭解自己,從而獲得自信及成功的喜悦。

一、導入新課(4分) 教師與手中的“大嘴巴”進行對話導入,學生傾聽教師與“大嘴巴”的對話,欣賞教師製作的“大嘴巴”。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對話”形式使學生產生好奇心,並激發起學習興趣,

1、探究(4分)展示幾個製作好的大嘴巴,分發給每個小組。學生欣賞這些作品,對分發到小組的“大嘴巴”進行研究。説一説這些作品是怎樣做的。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嘴巴”的製作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2、製作(5分)放兩首兒童歌曲,學生在這兩首歌曲的時間內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東西南北”的摺疊。

設計意圖:通過限時完成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併為下一步裝飾打好基礎。

3、談話(4分)提問:你打算怎樣裝飾“大嘴巴”,學生談談自己的打算

設計意圖:在談話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

學生對前面摺好的“大嘴巴”基本形進行設計、裝飾。即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進行。

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創新,並在作業過程中放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學生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兩種形式,讓學生有更多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不同對待,面向全體,通過放音樂使較長的作業時間不至使學生感到疲勞、枯燥。

學生自願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欣賞。

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同時在欣賞別人的作品的過程認識自身不足。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多方面對學生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第4篇

3、在製作、欣賞、遊戲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學習的快樂

1、教師出示兩本小畫冊,一本為普通的畫冊,另一本為今天要學習的類型。

2、讓學生對比欣賞,發現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鼓勵學生質疑。

2、教師講述重點:可以剪一刀或根據自己的設計剪幾刀,但不能剪斷。

3、學生嘗試添畫。教師製作一些卡片,上面繪有半截動物或植物或人物的形象,鼓勵學生添畫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為學生作畫提供參考。

1、學生把自己的作品翻給同學看,並講講其中的故事。

教學目標:通過遊戲使學生了解三原色的組成紅、黃、藍以及由紅黃藍相互調節變成不同的橙綠紫。學生通過吹畫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變成三間色。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過程與習慣。

教學難點:畫面表現完整,三原色與三間色相互協調變化自然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小夥伴,你們看它們是不是很可愛?這三個小夥伴分別叫紅紅、黃黃和藍藍,他們想和我們做朋友,大家歡迎嗎?紅紅黃黃和藍藍可要好了他們經常抱在一起創造出了許多美麗的圖畫同學們看:這就是他們的傑作。

1、請同學們請出三個小夥伴紅紅黃黃和藍藍,把他們擺在桌子上

2、提問:紅紅是什麼顏色?大紅黃黃是什麼顏色?檸檬黃藍藍是什麼顏色呢?湖藍。

3、剛才大家嘗試遊戲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紅黃藍三種顏色相互重疊會出現什麼顏色?對了,橙綠紫。

4、簡單的概念: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在色彩知識中叫做三原色,他們可以調出許多許多的橙綠紫,三原色是調不出來的。

5、如果紅黃藍同時在一起,那麼會出現什麼顏色呢?——黑色

1、在普通白紙上進行吹畫練習,注意不同的兩種顏色或三種顏色的互相混合所產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紙滴上紅黃藍三種顏色看他們互相混合浸染出現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絢麗

教學目標:複習三原色的組成,能用三原色畫一幅想象畫。感受三原色帶給自己的衝擊力。

1、提問:小朋友上節課用哪三種顏色吹畫和浸染?效果好嗎?三原色互相調和能變成什麼顏色呢?你們玩得有趣嗎?

2、小結:三原色分別是檸檬黃、大紅、湖藍,它們互相調和以後就變成了橙綠紫,畫面效果很鮮豔,很好看。

1、出示範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從形到顏色的使用或者構圖與感受這方面來談談)2、這些顏色和生活中的顏色一致嗎?為什麼還是這麼漂亮呢?因為我們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會讓畫面亮麗起來

1、以描畫小手的`形式來表現樹的基本特徵——樹幹。

“讓我們能幹的小手來變個魔術吧!??小手小手變變,變棵樹來種種。

步驟:(描畫小手)將小手放在紙上(強調不能移動)——描下手形——添畫小樹枝——畫上五彩的葉子——給樹幹塗上棕色

1、提醒學生仔細小心地描畫小手,注意畫筆不要太靠近小手。

2、鼓勵大膽作畫,將樹枝、葉子畫得多,塗色鮮豔,將樹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教學準備:快樂小人範畫、記號筆、粉紅、黃色、綠色紙各16張。

師:今天,老師請你們畫人,而且是頂天立地的人。你們知道“頂天立地”是什麼意思嗎?

師:就像他一樣頭頂天,畫到紙的最上邊,腳踩到地上,畫到紙的最下邊,這樣就叫頂天立地。

師:你覺得他心情怎麼樣?從哪裏能看出來?引導觀察小人的表情和動作。

4.交流,對照、比較自己所畫的小人是否是頂天立地,提醒後面畫時可要注意。

二、探索“快樂小人”的快樂造型與紙的折線的關係。

1.師:這次我們用黃顏色的紙來畫,有兩個要求:第一小人要畫得頂天立地,第二畫時不要打開這張紙。

3.展開畫紙,通過比較不同作品斷的點,發現折線與斷點的關係。

第5篇

一、讓學生尋找、發現生活中各種具有特殊紋理和形狀的實物,他哦哦你給過壓印和拓印的方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

二、對印出的圖形進行添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求新求異的思維能力。

三、豐富學生視覺、觸覺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展示幾幅不同肌理效果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這像什麼,猜一猜是怎樣做出來的。

1、素材:從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如樹葉、藕片、玉米、瓦楞紙、輪胎面等;也可以自己製作,如揉皺了的報紙、各種造型的拼貼畫等。

2、繪畫工具:瞭解各種繪畫工具的`性質和使用技巧進行簡單的介紹,如水粉顏料、鉛筆、油畫棒、印泥等。

3、印製方式:對於同一物體,可採用不同的印製方式來表現,還可以進行重複拓印、重疊拓印。

2、根據想象重新組合,對印出的圖形進行再創作,如裁剪、拼貼和添畫,達到更豐富的效果。

2、對於偶然出現的怪異、殘缺效果,可以因勢利導,引發聯想,用剪拼、添畫、誇張變形等方法進行補充和變化,創造出新穎的造型。

第6篇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造型遊戲,讓學生了解塔的相關知識,並鼓勵學生用探究的思維方式,發現塔的特點,畫出記憶中的塔或設計出漂亮、新穎的塔,拓寬學生的創作領域,啟發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知識與技能: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瞭解不同地區塔的造型、材質、功用的特點。以繪畫的形式用線條表現塔的造型特點。

過程與方法:利用分析對比、遊戲、討論等多種方法,在觀察體驗中瞭解塔在造型、材質上的不同特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瞭解塔知識的同時,對自己家鄉的塔有深入的瞭解,使學生產生熱愛家鄉、保護古蹟、傳承文化的意識。在國塔文化的同時,放眼世界,瞭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塔,從而開闊視野。

初步瞭解塔的造型特點,學習用線條疏密、粗細、長短、曲直的變化表現塔的造型。

出示課件:“塔”這個字,詢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字嗎?(學生回答)誰知道塔的`含義呢?(學生思考並回答)你見過塔瑪?誰能説出自己知道的塔的名字嘛?(學生回憶自己知道的塔)好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來一起對塔有個更深的知識,好不好?(好)那就聽老師的指揮,首先大家的坐姿要正確,那樣老師才會高興的與大家一起了解塔的知識。

首先我們來欣賞幾幅塔的圖片。浙江杭州六和塔、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雷峯塔、潮州龍湫寶塔、德慶三元塔、會師塔、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

好,欣賞了那麼多名塔,我們來具體認識認識幾個塔。中國宋代古塔,位於浙江杭州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某地舊有六和寺,塔因寺得名。塔高米,平面呈八角形,外形十三層,內衞七層,塔內有階梯可達頂層。塔內行彌座上磚雕的飛仙、樂伎、海石榴、荷葉花、寶相花、鳳凰、獅子、麒麟、仙露以及回紋、雲紋、如意等圖像,是研究南宋裝飾圖樣的可貴資料。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

中國西南地著名佛塔。位於雲南大理縣西北原崇聖寺前。三座塔作三角形排列。為密檐式空心磚塔,方形16層,高米。塔身每層正面開券翕,內置石雕佛像,塔頂有銅製覆缽、相輪;為10層八角實心磚塔,共高米。塔身表面塗有一層白色泥皮,雕有各式花紋,各層分別由券和、佛像、蓮花、瑞雲、花瓶等雕刻作裝飾,兩塔頂各有三個銅質葫蘆。

鐵塔又名“開寶寺塔”,坐落在開封城東北愚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米,底層每面闊為米,向上逐層遞減。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餘種,造型優美,神態生動,堪稱宋代磚雕藝術傑作。鐵塔以卓絕的建築藝術聞名中外,其設計精巧,結構堅固,雖經地震、河患、狂風暴雨和人為的破壞,仍巍然屹立。

好的,現在我們觀看和認識了這麼多的世界名塔,那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不知道大家是否願意為老師解答呢?(願意)歸納塔的結構?塔的建造材料有哪些?

大家趕快小組合作討論一下,每個小組給老師一個概括的答案,老師期待你們的答案,趕快行動起來吧。(小組同學來彙報)好的,那我們來搜一些資料,檢驗一下大家説的對不對?關於塔的用料結構和層數、平面形態,在我國曆史上也有不同的變化。首先,在用料結構上,一般有木塔、磚塔、石塔、磚石混合塔、鐵塔、銅塔、琉璃塔等類型,其中木塔發展最早,主要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之後,磚、石塔相繼發展起來,主要在唐、宋、遼、金幾代;再後是多種塔形出現時期,用料結構有鐵、銅、琉璃、珍珠、象牙等。其次。是塔的層數和相輪的層數。一般而言,塔層多為奇數,即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層等,而偶數層二、四、六、八、十……卻很少見。塔的平面形狀,主要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圓形等類型,其中四方形多出現於唐代或唐代之前,到了宋、元則轉變為六角或八角形。塔形這種轉變,第一是增加了抗震的性能,第二十擴大了登塔眺覽的視野。

塔的造型分類:我國古塔的立面造型,答題可分樓閣式、密檐式、亭閣式、覆缽式、花塔式、金剛寶座式、過街塔式和寶匣印經式等八種。

我們知道,一名優秀的設計師要知道了解的非常多。現在你已經距離一名設計師不遠了,你已經瞭解了這麼多關於塔的知識,那麼有沒有信心用畫筆創造一個雄偉的塔來展現給大家呢?(有)好,先畫什麼,後畫很美,由部分到整體,怎樣讓塔更美觀,適當的裝飾,可以在什麼上畫,用什麼方法畫,彩色卡紙、圖畫紙上。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你喜歡哪一幅?為什麼?或者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然後進行教師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