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怎麼寫3篇 寫好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

“天宮課堂”是一檔普及中國航天知識的節目,第三課重點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天宮核心艙的構造和功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那麼,觀眾們該如何寫一篇精彩的觀後感呢?下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怎麼寫3篇 寫好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

第1篇

九州騰飛,神十問天,帶着這古老民族的偉大夢想與激情遨遊太空。

共同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在浩瀚的天際留下中國的足跡,這足跡就是邁向飛天夢的成功之門。我的中國夢,這一刻,攜着菩提老祖的故事,攜着炎黃子孫的理想,走入夢境,飛向太空……

建國偉業至今,共和國的執政至今,70多年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富國夢,強國夢,飛天夢……一直沒有停息,一直沒有離開腳下這片疆土,“東方紅”;“兩彈一星”工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都在這片沃土上激情點燃。老一輩們卻離我們而去,鄧稼先,錢學森……但他們的精神和共和國永世長存,航天事業這一刻並沒有停止,而是邁向浩瀚的太空。

西域的絲綢之路上的敦煌壁畫給予我們的詮釋——飛天夢。神話的浪漫,卻成了嫦娥奔月的佳話,相思這廣寒宮的仙子,在太空中遙望月宮,尋找你我千年的飛天夢。

古老卻充滿激情族民相戀幾千年的夢想,尋月,盼月,望月……古老的炎黃兒女對這夢想追隨了千年。織女會牛郎,浩瀚的天際留下動人的傳説,北斗的符號卻是司南的字符。

神聖的國度,站在長城之上遙望天際,在天際中俯覽長城都是何等壯觀。看旭日東昇,身披萬丈霞光;俯瞰長江黃河,三山五嶽藍色的星球。神十問天,問的是茫茫的天際;問的是寰宇的飛天夢;問的是中國的科學夢;問的是華夏的偉大復興!

九天攬月,攬的是千年的飛天夢。我的中國夢,不僅僅是民生問題、生活問題、教育問題、醫保問題,更是科技問題,科教興國,面對現代化與未來,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才是圓滿的中國夢。

這一次,太空授課給予我們很多科學道理,給予我們解釋了很多科學實驗,遙望太空,在太空中漂浮,看到浪漫的天際,俯瞰地球,一切圓夢,夢圓中國。亞平姐姐給我們上了這一特殊的課,而且在太空中的這一神奇的而又生動的課。這一時刻,世界的目光都注視着東方;都聚焦這浩瀚太空;都注重這神十問天。

蒼穹問鼎,夢遊太空。圓夢飛天,圓夢中國,更圓夢華夏子孫!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怎麼寫3篇 寫好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回顧航天路程,從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就驚鴻之筆,到“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玉兔”登月,“祝融”探火……美麗中國的航天傳奇,需要我們發揚其精神,昂首闊步,再續輝煌的未來!

國無精神難富強,意志可助譜新章。中國航天事業起步艱難,但中國航天人堅守載人航天精神,最終換來了遨遊九天的累累碩果。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撐着偉大的中華民族越過激流險灘,闖關奪隘。國有精神,方能富強!

生逢其時負重任,矢志奮鬥奏華章。吾輩應如航天人,立鴻鵠之志,執着奮鬥,永不言棄。浩瀚星空是一張不設交卷時間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面向未來,航天事業還有很多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以“泰山壓頂不彎腰”“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精神去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

科技創新來助力,載夢火箭夢升空。吾輩應如航天人,篤學敏行,自強不息。空間領域是基本學科知識與綜合能力運用的集中領域,體現航天人知識能力與技術,彰顯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我們應當發揚航天人終身學習的精神,不斷沉澱閲歷,提升自己,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們應當把“自強不息”刻在心上,把“無私奉獻”披在肩上,把“終身學習”裝進行囊,一路高歌奮進!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吾輩應如航天人,守赤子之心,甘於奉獻,報效國家。“時代楷模”鄧清明時刻準備着響應國家的號召,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備份的只是任務,要以主份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航天人當中,有多少默默無聞將青春奉獻給祖國的奮鬥者啊!讓我們心懷奉獻精神,將涓滴之力凝聚成磅礴力量,讓世人見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

魯迅先生曾言:“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無論在日常生活、工作崗位還是網絡空間,我們都應如航天人一樣,以一往無前之態勢,破萬千磨難,贏輝煌盛世,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邁向太空的漫漫征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們堅信,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迎來國之盛世,必將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第3篇

宇宙海瀚無窮。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祕的暗黑”,“星星不會眨眼睛了,而是散發着耀目的光輝”……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認識,讓我的心裏也裝滿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動呢?宇航員在天上如何轉身呢?他們怎樣休息?有怎樣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誘導着我看完了他們的介紹。那是屬於中國的空間站,是祖國的天和核心艙,是泱泱華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從神舟一號返回艙誕生,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就在滾滾向前。

艙內宇航員為對抗失重效應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由此誕生,企鵝服用來對抗肌肉委縮。所以他們做了細胞生長髮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細胞一跳一縮,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無引力環境下水的浮力會消失,水的表面張力大到可以製作一個水球,在水球內注入一個氣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產生的氣泡也只在水球內產生。大空上既無法像地面一樣行走,也無法像地面一樣轉身……多麼神奇啊!這是從未聽聞的寶藏,藴含着無限的探索。當聽到他們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時,我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無一為不之驚歎,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驚天駭浪的意義。

核心艙的成功發射離不開背後無數航天技術人員的奮鬥;他們能夠登上太空離不開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苦訓練的汗水;一項項實驗的結論突破離不開三位航天員背後半年的辛苦研究。你問我,為什麼連接前技術員那麼胸有成竹?你看見背後的滿腔熱血了嗎?成功絕不是偶然。

始於青春年華,滿腔熱血;醉於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長在清風中,與光同在。國之棟樑唯少年,青春你我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