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告訴我們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選擇合理的教育方式哦,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熱門《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1

在卓然的推薦下,拜讀了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類書籍,充滿了説教,這本書,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將自己和孩子的互動通過很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讀的過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優秀的家長嘮嗑,聽她講述自己的育兒經驗,很温暖、很舒適,所以第一時間推薦到了兒子的班級圈裏,讓和我一樣同樣面臨幼升小的家長們受益,今天重新抽時間把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做個梳理,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劉老師講到“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輕輕鬆鬆學到了課堂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其實在家裏我們更應該給孩子一個研究性的環境,還孩子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讓孩子回到家後依然只抱着課本和練習冊。”

在這一篇章中,“遊戲時間、家庭日”這兩點是可以借鑑的地方。

遊戲時間指的是每天孩子寫完作業後,陪孩子玩遊戲,可以選擇室內、也可以户外,時長根據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而定,可以半小時,也可以一小時,最主要的是選擇孩子喜歡的,而且家長要全身心投入、高質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動。可以是看電影、去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等,也可以是爬山、運動、遊戲等,總之,走出去,親近自然,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二、閲讀篇——泡在書海里

劉老師講到“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閲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閲讀。對於閲讀,家長要做的就是: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要讓孩子讀到書。‘有書讀’就是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讀到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書。”

在這一點上,其實自己做的還不夠,雖然每晚睡前有親子閲讀時光,但沒有培養起孩子自主閲讀的習慣,書也固定放在書櫃裏,並沒有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雖然自己有讀書的習慣,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時間,他在家的時候卻很少閲讀,因為覺得無法專注,反而是拿手機比較多,所以給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媽媽經常看手機、不喜歡讀書。

所以,打算從以下幾點進行調整:

第一步就是把書散落在家的各個角落,不要怕亂,要讓孩子隨時隨地有書可讀。

第二步是選取一些不那麼燒腦的書,等孩子在家的時候讀,要讓他看到爸爸媽媽也在讀書,從而去影響他、帶動他。

第三步是每週帶他去書店泡一下午,讓他接觸不同門類的書。

閲讀習慣的養成太重要了,必須從小建立。

三、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

劉老師講到“國小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的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學習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可以借鑑的地方有以下三點:

1、要多讓孩子從體驗中認識這個世界,通過體驗來學習。

學習是隨時隨地的,不是説只有在課堂上聽講抑或是寫作業才是學習,孩子從事的每一項事情都是在學習。比如爬山可以讓孩子瞭解大自然,種植和養殖可以讓孩子瞭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務也能讓孩子從身體力行中學習人生的技能。

2、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經營好和老師的關係、和同學的關係。

孩子愛老師,才會喜歡老師教授的課程,才有可能學好這門課程。所以家長要心懷對老師的欣賞和感謝,並把這份欣賞和感謝傳達給孩子,引導孩子喜歡老師、崇敬老師,想辦法讓孩子從老師那裏接受正面的影響。此外,和同學關係好,才會喜歡學校,才會在學校有一個好心情,平時要多創造讓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間。

3、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

學習習慣包括每天的預習和複習、階段性的小結以及課外閲讀等,這些習慣一旦在孩子10歲之前養成,對他後面的學習乃至將來的工作、生活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一章節作者也介紹了很多她們家培養好習慣的一些方法,比如專時專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錯題本等等。

在這方面,我還是比較重視的,早早就利用時間管理的一些技巧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做手賬,把需要完成的事項按清單列下來,完成一項就打勾,還有自制了好習慣養成表,逐項培養他的各項生活、學習習慣,接下來就是持之以恆的堅持。

四、品格篇——我們要彼此聽話

劉老師講到“國小階段的孩子需要培養品德和學習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長成一個負責任的人,就要趁早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並盡其所能教會孩子,獨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學校學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習得。”

劉老師用大量的筆墨給我們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對女兒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習慣、培養責任心和集體意識等。

好的性格,是先於成績顯露於人前的,比起才華,一個人的品德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價值觀也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處、獨立生活、不給人添麻煩、包括要有責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讓孩子做的機會很少,導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來要以身作則,不斷的提供給孩子各種動手的機會,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他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自信的額、負責任的人。

品德培養是伴隨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響孩子,教育是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要足夠耐心,也給孩子一些時間。

五、心理篇——讓天使自由飛翔

劉老師講到“如今的孩子同樣有非常大的能量,他們完全可以照顧自己。家長應該從過去指導者的角色變為陪伴着和引導者,在適當的時候給與引導,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親子溝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溝通,是讓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教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決問題。避免河東獅吼、機械的説教、無聊的吵鬧,雙方必須平心靜氣的敞開胸懷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合適的時間、適合的方式有計劃的實施教育,良好的親子溝通才能體現。融洽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要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長大,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六、溝通篇——換個方式表達愛

劉老師講到“在親子關係裏,父母和孩子的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方式,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可阻擋的那麼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劉老師講述了她們家的溝通方式,比如在家裏設‘郵筒’BBS、契約約束。批判了‘直升機父母’的錯誤做法,並提出家長要適度的懶一點,示弱一點,多給孩子留有足夠的空間。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在陪伴中傾聽、理解孩子,成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灣。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認識,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種愛,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將深沉的愛化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全身心的愛護孩子,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2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是一位平凡而優秀的媽媽所做的真誠分享。她用質樸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國小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台階。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觀點給了我啟發和共鳴,也讓我深深的審視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再頑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只是如何發現它。邵思文是從小就是一個很頑皮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幾個男孩子上課打鬧,被老師請到教室外反省,沒想到,這幾個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盡頭的小屋子裏去撒尿。DANNY老師發現後,當然是氣炸了,但他沒有馬上批評孩子們,而是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孩子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想要上廁所,而教室外沒有廁所,不得已選擇了那間屋子。DANNY老師發現孩子們找到了“上廁所”這個問題解決方法,雖然這個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揚了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問題,接着讓孩子們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解決——拿着拖把去打掃了屋子,最後讓大家想想這個事件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孩子發言很踴躍,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辦法。在孩子貌似鐵定被批的行為下,DANNY老師發現了孩子能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個小小的閃光點,並鼓勵孩子放大這個閃光點,獨立解決更多的問題。其實教育就是發掘孩子閃光點,並引導孩子把閃光點擴大,成就更多閃光點的過程。

學習的本質就是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人的一生,一直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跟學歷無關,即便擁有再高的學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讓我們受益終身的就是好的自學方法,為什麼有的人看了書就是看了,沒有感悟沒有收穫沒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書,連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會總結會積累會成長。只要我們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方法,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難題就可以解決,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書中給我很多幫助孩子養成學習好習慣的方法,很實用,很有效。

所以,讓我們放低期許,放慢腳步,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引導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3

讀了《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們對孩子的付出太少了,雖然我們對孩子的衣、食、住、行關注較多,甚至可用無微不至來形容,但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做得遠遠不夠,自身的行為也沒有為孩子提供好的榜樣。

就拿閲讀習慣培養來説吧,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閲讀任務,孩子有時也能靜下來看一段時間的書,大概一二十分鐘的樣子。但孩子主動看書的時間很少,因為玩對他來説無疑更有吸引力。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呢?看了《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知道問題根源在於我們家長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時代,我們不要説做到天天自己捧書閲讀,就是少看電腦、電視和手機,都很難。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娛樂離不開,另一方面是難以擺脱這些信息媒介的誘惑。從孩子的角度看來,你們家長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腦電視,憑什麼要求我做完作業,還要課外閲讀?多不公平喲!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書中提到:無論是辰辰媽,還是鄭淵潔,以及知名的眾多教育專家,都強調父母閲讀行為給子女的示範作用。極端的示範案例據説是一位工人老爸,幾乎不識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書苦讀,最終影響孩子養成閲讀習慣,學有所成。

看來,改變孩子,讓孩子養成閲讀習慣,真得從我們家長做起。

首先,避免或減少在孩子面前看電視玩手機,不用電腦玩遊戲或娛樂。

其次,引導孩子閲讀。找孩子有興趣的書:笑話、故事、科普等書籍都可以試一試,讓孩子有書可讀。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讀,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漸漸愛上閲讀。

不管家長有沒有閲讀習慣,這幾條首先應該努力做到。當然,家長能有閲讀的習慣最好。否則,想寄希望於孩子自動喜歡閲讀,不太現實,也是未盡到做家長的責任。

俗話説得好:身教甚於言傳。教育孩子,從家長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