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讀後感參考8篇

隨便應付完成的讀後感是不會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有幫助的,讀一本好書的好處有太多了,同時也需要讀後感來記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生若讀後感參考8篇,供大家參考。

人生若讀後感參考8篇

人生若讀後感篇1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進行系列講座,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會重新親近、學習經典的熱潮,並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許多人會説,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工作負擔如此之大,個人責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絲鬆懈,又如何空出大把時間去悠閒?在於丹看來,茶、酒、琴這些表面看似無用的事,確是讓心靜下來一些、讓生命分些時間給看似無用之事的特別手段。于丹説,酒,她既討厭又喜歡。討厭的是應酬的酒,卻也是周圍人羣中最常見的。這樣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道酒的滋味。端着為感情為態度為利益而要大口悶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當作的鑰匙。真正好的酒卻讓她喜歡,那往往是閒來無事或毫無目的之時,親朋好友間的小酌,沒有名頭大小排座次,沒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潤澤了人生。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滄桑,跌宕浮沉,都曾伴着一杯酒。同樣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卻在酒中蹉跎了生命。李白這樣的酒仙,陶淵明這樣的酒聖,都是飲者中的上品;劉伶那樣的酒痴,阮籍那樣的酒癮,他們在酒中有蹉跎,有放浪形骸,可算是飲者中的中品;但更多的人只能被稱之為酒徒、酒賊,甚至酒鬼,他們在酒中失德亂性,甚至丟了江山,此種人就是飲者中的下品。

盛唐詩人王維意氣風發未經坎坷時,也曾寫下這樣一首詩:“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二人馬上相逢,脾氣相投,栓上馬就上樓喝酒去了。酒中相逢的性情,有時即刻就引為知己,肝膽相照。這樣的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襲這。常有人説,帶你認識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換盞,往往與官場升遷有關,與商場交易相連。新朋舊你相逢聚飲,唏噓情誼少,資源交換多。表面上看也是歡聲笑語,甚至豪氣沖天,但有人敬的是職位,有人敬的是投資,真正純粹的酒卻是越喝越少了。唯願今天的酒桌上,能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氣相逢。

遇到好酒,是種緣分;能品好酒,是種意境。所以有種説法,叫“酒至微醺,花看半開”。大家想一想,花朵什麼時候最美?應該是將開未開,花瓣已放,花蕊待吐時。此時花朵含着蓬勃生機,未有敗相。喝酒也是如此,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幾欲起舞,感傷幾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沒有失態的粗鄙不堪,這樣的時刻才能體會到酒的妙處。所謂節制之美,大約就是七分爽朗三分含蓄的匹配。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箇中滋味,須自己品嚐。

人生若讀後感篇2

?人生的智慧》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晚期著作,該書能幫助我們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儘快成長,幸福生活。230年前的叔本華,從本真的維度,闡釋了人生本原的面目和最智慧的活法,這也是叔本華《人生的智慧》一書的寫作目的。

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寫到“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叔本華將這句話解讀為“所有的快樂,其本質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不是缺少發現,而是缺少想去發現美的心境。當煩憂、焦慮和痛苦縈繞心間時,我們的注意力始終只會聚焦在痛苦之上而無暇顧及其它。我們感受到的痛苦越強烈,自身存在感也越真實,而快樂轉瞬即逝,像夢一般不真實。伏爾泰也曾有過類似的表述:“快樂只不過是一場幻夢,但痛苦卻是真正實在的”。

叔本華認為要儘量避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痛苦,就要過一種深思熟慮的生活,比如我們不應該以痛苦為代價或者冒着遭受痛苦的風險,去追求氾濫的物質慾望滿足和感官快樂,那樣只會為了否定、虛幻的東西而遭受真實的痛苦。對於已經發生的痛苦,要從生活經驗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訓,勤於反省,經常回顧做過的事情和曾經有過的感覺和體驗。降低對生活的期望,生活並不是讓我們享受的,我們必須忍受和克服它。增加生活閲歷不失為應對良策,洞察世間百態才可做到平常之中安然自得,處亂之時榮辱不驚。叔本華還從對人自身的剖析、對待自己、他人及命運的態度、人生的各個階段等方面闡釋他認定為人生真理的感悟。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中寫到:“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在明白人生的殘酷,遭受生活的苦難後,依然選擇不放棄,併為人生構建意義,便是我所理解的對生活最真摯的熱愛,也是讀《人生的智慧》一書獲得的最大智慧。

人生若讀後感篇3

有人把叔本華歸入悲觀主義哲學家的範疇,但他的悲觀多來自於對世界更理性的審視,他用他的痛苦經歷去凝結智慧。

他並沒有像父親希望的那樣成為鉅商去貿易和賺錢,並沒有延續家族的商業輝煌,然而讓其父親也沒有料到的是,其思想遺產比經商所能創造力和影響程度更為巨大,綿延了幾個世紀,成為了現代唯意志主義和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一生未婚,無子無女。就像他自己所説”誰要是像我那樣孤獨的過了一輩子,自然更懂得孤身上路的種種滋味“。

多時候,在人羣中,我們都不確信自己擁有什麼突出的才能,因而會試圖為自己添加各種標籤,但當我們遠離人羣,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夠確信自我的存在,能夠真正通過自我思考獲取成長。這或許就是選擇孤獨的收穫,或許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容易看明白自己。

人一旦有了慾望,為了實現這個慾望,一直就會迫使理性為自己進行策劃,於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之中。什麼叫“幸福”?叔本華認為,人的慾望被滿足的那一個剎那就是幸福。如果第一個慾望得到了滿足,而第二個慾望還沒被設想出來,那時人就陷入了“無聊”的狀態之中。一旦這個人的第二個慾望產生出來,他就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他的理性又忙於為實現他的第二個慾望而籌劃。所以,叔本華説,人生就像一個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

在追求快樂幸福的過程中,必然衍生出痛苦和無聊,無聊的人歸因於膚淺,而智者體驗更多的痛苦,。所以,你所知道的痛並快樂着並非你所知道的痛並快樂着,對於膚淺之人來説他們是對立着的兩回事,中庸之人覺得兩者關係式辯證的,而睿智之人認為他們是一碼事。

人生若讀後感篇4

本書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軀幹外唯一的工具就是隻有兩個腳趾的小左腳。能夠想象生活對他而言是多麼不公平啊!出生時,力克的父母都不能理解這個殘酷的現實,他的媽媽甚至拒絕抱抱自己的孩子。這對任何人都是極大的打擊和難以癒合的傷口。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放下,慢慢開始理解和應對現實。

童年時期的力克能夠説無憂無慮,隨着年齡增長他開始應對無數的挑戰,而他都努力地一服了。長到了上學的年紀,力克陷入了困境,他一度因身體的缺陷和對生活的絕望動過輕生的念頭。但是最終他放下了這種愚蠢而不負職責的想法。他想到了給他安慰和幫忙的父母,鼓勵和支持他的家人,覺得這樣做對不起他們。於是力克決定好好活下去。他開始在自己身上尋找值得引以為傲的東西來提高信心。他試着交一些朋友,試着融入周圍。雖然常常被同學排斥、嘲弄、或被稱為“外星人”,但他主動並真誠地和同學交談,同學們逐漸瞭解了他,都和他成為了朋友。他從朋友那裏也得到了很多的肯定和動力。最終力克戰勝了困難成為了不起的人。如今力克·胡哲不斷拜訪各地的學校、教會、貧民窟和監獄甚至垃圾城,與那裏的人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散播期望與愛。告訴人們他的經驗,提醒大家信念和行動的重要,鼓勵他們要有信心。至今已有6億人透過各種途徑瞭解了他的充滿勇氣的人生。他的事蹟已經深入心地激勵了很多人。

力克·胡哲的成功在於他對於人生的“不設限”,正常人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因為他們有健全的身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們就只把目光停留在哪些失去的東西或以前的傷上,而沒有真正的目標。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正常人就平凡地過了一生。他們錯在了對人生的“設限”上。力克·胡哲並沒有因為殘疾而被打垮,他認為這是上帝對他的一次個性的考驗和計劃,他與哪些“受限”的人生不同,他認為:“只要有夢想,什麼都做得到。”

力克最打動我的是他的樂觀和信心。人在逆境中很容易被擊垮而隨之放下了目標。而力克正是相反。古人説:“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力克就一向是一艘滿載着幸福和樂觀的小舟,前進於逆流之中。力克告訴人們: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期望及目標!是啊,沒有目標怎樣付出行動?力克自己就是一盞為人們照亮目標的燈。讓千千萬萬的人重拾夢想走向成功。而我呢?我問自己,幼兒園大班開始學鋼琴,到了三年級就以功課太忙為由不再練習。至今只開啟過三年多的鋼琴仍靜靜地睡在房間裏。眼看學鋼琴的同學一個個全考上了十級,我只能躲在角落裏偷窺她們勝利的笑容。於是每次走過那架鋼琴時,我的心裏就充滿了內疚和茫然。以前最愛的鋼琴成了永遠的遺憾。寫到這兒時,力克彷彿就站在我的面前,對我説:“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你會發現,拒絕退場的結果令人驚訝。只有拒絕再試一次的人才會被打敗。

對,拒絕放下就是成功的祕訣!

人生若讀後感篇5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儒商望族。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39歲出家,63歲往生。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李叔同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音樂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聞名於世。他在佛24年,悉心研究佛經,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興起,因而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是一個有真性情的人,一個真正活出了自我的人,一個做事幹淨徹底的人,一個為了自己的信仰可對一切不管不顧的人。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這個地球上千萬年來走過了多少蠅營狗苟的可憐眾生,他們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也不願想自己要到哪兒去,只是如螞蟻、飛蛾般掠過人世,最終歸於虛無。這樣的人生説不上什麼意義。李叔同的人生絕不是這樣的,他參透了人生中的許多頂極,如音樂、詩詞、金石、繪畫等等,可謂是學一樣專一樣,精一樣。於是他進入了人生的自由境界——了悟了世間的道,併為追求自己心中的道而執着着,勤勉着,堅忍着……

這樣的人生因煥發着智慧的光芒而熠熠生輝;因揮灑着信仰的能量而充滿勃勃生機;因充盈着執着的力量而所向披靡。

彌留之際,李叔同奮筆疾書:“悲欣交集”。

或許,他因眾生未脱離茫茫苦海而悲憫;又或許,他為眾生有了佛陀的護衞而心生欣喜?

李叔同離開了這個娑婆世界,去往了他心中嚮往己久的西方極樂世界,他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將與人類同在。

人生若讀後感篇6

人生,是要裝扮過的才會更精彩,不是嗎?就如《找準人生的北斗星》説的那樣,人生的時間要珍惜。“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當你覺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擋時,它又從遮擋的手指間過去。天黑時,你躺在牀上,它便伶伶俐俐地從你身上跨過,從你腳邊飛走了。”朱自清曾經在他的《匆匆》一文中這麼説。是啊,人生匆匆,逝去的時間永遠都沒有機會補回來,裝扮人生。

窗外,鐮刀似的月亮斜掛在夜空。天幕上,繁星點點,像是黑色幕布上綴着的顆顆寶石。一縷縷清淡的月光,從窗口透到牀前。我獨自趴在牀前,看着那一顆顆猶如明珠似的星星。突然,“嗖”的一下,知道是什麼嗎?——是流星。這流星似一團銀火,又似一盞銀燈,劃破天空。它是那麼快,多麼的匆忙呀!似乎再追趕着什麼,又好像去做什麼事。

流星飛逝,在那一剎那,流星把天空裝扮地多麼美麗,多麼燦爛呀!流星能夠做到的,我可以做到嗎?雖然我不能將天空裝扮得如此美麗,但我可以將我的人生裝扮得更精彩,不是嗎?

人的一生中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就如流星一樣,沒有太多時間留在美麗的星空。在這短暫的生命內,做你想做並應該做的事情,不管別人是否欣賞,只要自己能像流星一樣珍惜時間,珍愛生命,讓自己亮麗地走向生命的輝煌。

在我短暫的人生中,失敗與成功並存,眼淚與歡笑為伴。我知道其實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其實落淚並不是一種懦弱。或許,人的一生就註定要承受許多失敗。但是,你在這時必需挺過去,挺過去了,你的面前將是一片海闊天空的美景。

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後的人生才會有五顏六色的彩虹,才會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才能使我的人生裝扮得更精彩!

人生若讀後感篇7

讀了《理想點亮人生》這本書後,我對書中提到的“要理想,不要空想”這個觀點深有感觸。理想是一種對未來和美好前景的嚮往與憧憬,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點綴,人生,就是立足現實、不斷追求各種理想的歷程。但是,理想不是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空想。

理想,是一種有計劃性行動的一種思想觀念。空想也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但它是缺乏客觀依據的,是一種脱離現實的主觀臆想。有的人小時候就有遠大的“抱負”,但他們僅僅把這些想法放在心裏,存在頭腦中,卻不去努力實現這種“抱負”,那麼,原初的理想就會變成空想。半途而廢的人,即使有理想,但理想不固定,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不只是想想,而是堅持不懈,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有的人突發奇想地產生了一個美妙的想法,卻能不斷地為之努力,甚至永不放棄,那麼它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可以實現的理想。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是最需要理想的時代。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我感到幸福,在非洲,還有多少難民忍受着飢餓,在中東,還有多少人在飽受戰火的煎熬。

努力吧,我的夥伴們,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吧!

人生若讀後感篇8

猶太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現代的猶太人給世界帶來了商業的高度繁榮。猶太人作為全世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商人”,幾千年來歷盡艱辛和屠戮,掌握了豐富而系統的賺錢經驗和生存智慧。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猶太人認為,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比金錢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金錢的智慧,也就是説,能賺錢方為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他們對錢有着極其特殊的敏感,這直接導致了他們在商業領域具備敏鋭的嗅覺。是財富讓猶太人得以生存繁衍,是財富帶來了猶太民族的勃勃生機。其實,猶太人的成功並不只表現在經商上,他們在政治、科研、軍事、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的表現。優秀的猶太人具備一些走向成功的特質,正是靠這些特質,猶太民族在商業上才能夠一枝獨秀。更重要的是,猶太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民族,用智慧去創造財富是猶太人的最大特徵,這也是我們要學習和借鑑的。猶太人的做事方式給人一種特立獨行的感覺,他們做事極富效率。這首先基於猶太人看問題時獨到的角度和眼光。千百年來的做事準則規範着他們的處世方式,能讓他們看問題直指核心,做事情善走捷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智慧,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但是猶太人的成功告訴我們,人的智慧、成功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本書對猶太人的成功背景做了系統的分析和總結,歸納出的猶太人特有的智慧要素適用於今天的每一個人,希望它能給讀者帶來有益的啟示和切實的幫助。

優秀的猶太人具備一些適合成功的特質,正是靠這些特質。猶太民族在商界才能夠一枝獨秀。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智慧,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但是猶太人的成功告訴我們,人的智慧、成功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