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心聲學生寫作作文

  聆聽心聲學生寫作

我永遠忘不了那女孩的聲音。那麼純淨,不摻一點兒雜質,她的歌聲一直留在了我的心底,在我心中飛揚。“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聆聽心聲學生寫作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聆聽心聲學生寫作作文

聆聽心聲學生寫作一

那棟亙古不變的教學樓,那棵永垂不朽的黃桷樹。它接納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滄桑;它接納淚水的訴別,悽苦的風雪。我那所安寧的母校啊——龍泉一小!

母校的聲音在教學樓裏。那時的母校沉浸在英語節零食分享的歡樂裏。細膩的碰杯聲、窸窣的咀嚼聲、純潔的歡笑聲……真是餘音繞樑、洋洋盈耳。一條紅相交的綵帶映入我的眼簾。那是一條美麗的綵帶,一條裹挾着歡樂的綵帶,一條充滿着友誼的綵帶!張露樺拉着這一頭,鄧斯慈拉着那一頭,她們笑着,説:“英語節快樂,組長。”我對她兩相視而笑,拍着她兩的肩膀:“彼此。”我隨及彎下腰,一把抓起桌上的零食,遞在她兩面前,説:“開吃吧,我的小夥伴!”“譁”一袋零食被撕開了,三隻手一起伸了進去,又一起拿出零食出來,“咔擦”薯片在我們牙齒下發出求饒的聲音。我們吃進去的是美味,是歡樂,更是友誼……那一天,大家在英語節中收穫的是美味,還是快樂,更是友誼。啊,友誼的聲音在教學樓裏,母校的聲音也在教學樓裏!

母校的聲音在黃桷樹裏。金色的陽光撲撒在黃桷樹上,樹枝向四周伸展,不擁擠,不爭奪,多麼和諧,多麼謙讓。樹葉是狹長的橢圓形,顏色有深綠色的,也有嫩綠色的。樹葉摸起來如牛奶般光滑,絲綢般柔薄。它的邊緣不像冬青樹葉有許多鋸齒。輕輕拿起一片葉子,聞一聞,一股奇特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無數片葉子覆蓋着枝條,鬱鬱葱葱,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很少有縫隙。在微風中,在陽光下,葉子綠的發光,綠的發亮,好像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六年裏,黃桷樹陪伴着我們上課,傾聽着我們讀書,也注視着我們打鬧。是它,默默聽着我們無奈的抱怨聲;是它,靜靜聽着我們成功的吶喊聲;是它,細細聽着我們琅琅的讀書聲。它見證了我們六年的成長!啊,童年的聲音在黃桷樹裏,母校的聲音也在黃桷樹裏!

漫步在淡藍色的長廊下,眺望這所還殘存着過去書香的學校。有時我不禁描摹那幀幀童真,聆聽那琅琅書聲,想象彼時母校“桃李滿天下”的一江繁華,那是時光也帶不走的母校,我學習的地方。

聆聽心聲學生寫作二

“我在呼喚你,一聲低,一聲高。你要等着我,每一分,每一秒。哪怕已經遠離生的希望,也要讓你回到愛的懷抱……”

是啊,那一聲聲的呼喚,牽動着我的心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傷無數,哭聲震天。那一片死寂的廢墟,葬送了無數生命。

不久,救援隊趕來,看到那片廢墟,他們怔住了。但並沒有愣住很久,他們便開始了救援行動——他們清晰地意識到,每一分鐘,都關乎着無數條人命啊!

人與死神的戰鬥在無聲無息地進行着……

終於,一個聲音打破了這片沉寂——“有人嗎?有人嗎?”那聲音極其嘶啞,帶着絲絲哭腔,絲絲悔恨,卻又鏗鏘有力,彷彿獅子在撕心裂肺地吼叫,卻又帶着鳥兒啼囀的宛轉哀傷。空曠寂靜的場地迴盪着這沙啞的餘音,隨後又歸於沉靜,隱沒在那片死神的場地。

沉寂再次迴歸於這片土地。

突然,在不遠處的三塊水泥板下,傳來了一陣輕輕的敲擊聲。顯然,是那一聲聲呼喚給了那人生的希望。那人掙扎似的,虛弱地反覆着:“這兒有人……有人……”“這兒有人!”救援隊卻沒有錯過這如同貓叫般虛弱的聲音,立刻開始了救援行動。終於,一條即將被死神收入囊中的生命被挽救了回來。

這次生命的挽救給予了眾人力量,呼喚聲越來越多,變得此起彼伏。“有人嗎?有人嗎?”呼喚中再也沒有原本那略帶絕望的嘶啞,而是多了幾分堅定,幾分希望,幾分期待。正如毛阿敏的《呼喚》所寫:“我在呼喚你,你一定要聽到。”他們是多麼希望,他們的呼喚能被那些奄奄一息的人聽到,帶給他們對死神絕不低頭的勇氣啊!

“有人嗎?有人嗎?”那呼喚聲越來越大,越來越急切。終於,有人聽見了!在那四塊水泥板下,傳來了石頭輕敲水龍頭的響聲。透過小縫一看,一箇中年婦女彎曲着身子,一手已被鋼筋壓得壞死,另一手卻緊握着石頭,敲擊着水龍頭。她敲得很輕,似乎已經沒力氣了。“不要怕,不要怕……”救援人員輕輕地喚着,一邊開始了緊急救援。十個小時,救援人員一直輕輕地喚着“不要怕”,一直激勵着這位婦女,不讓她睡去。終於,她被救出來了,卻手腳冰冷——早在十分鐘前,那位婦女再也沒有堅定地點頭了,她沒有戰勝死神,而是在呼喚聲中含笑離去。但救援人員還是堅持把她救了出來。哪怕已經遠離生的希望,也要讓你回到愛的懷抱。

是啊,那一聲聲“有人嗎?”“不要怕……”牽動着我的心靈,也給了他人勇氣和力量!

聆聽心聲學生寫作三

驟雨初歇,零星的雨點從空中灑落,落在積水上,漾起點點微痕。陽光勉強從雲縫中滲出,幾縷殘紅,飄落水面。遠處,幾隻寒鴉從稻田掠過。

記得小時侯,我常與爺爺在稻田裏穿行。爺爺總是彎着腰插秧,只見他一手拿着秧苗,一手麻利地插秧,不一會兒,一排排秧苗就列隊等待我的“檢閲”了。爺爺照顧秧苗就像在呵護一個個孩子,他還常和秧苗們對話:“秧呀,你們一定要快快長大哦,爺爺會照顧你們的。”爺爺告訴我,只有和秧苗好好溝通,細心地呵護它們,使它們信賴你,才能結出最好的穀子。人也如此,只有與人和睦相處,才能在社會中有所進步。我當時聽不懂,但還是點了點頭。村裏的人都認為爺爺是個怪人,與沒有生命的秧苗講話,這不是瘋子是什麼?

而每到秋天,爺爺家的穀子總是比別人家的飽滿,那一田黃燦燦的稻穀像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那時的我最愛做的事就是和爺爺在這“稻海”裏捉迷藏,那連綿的稻浪就是一個天然的藏身之處,我總是躲在稻子最多的地方,加之我人瘦個小,爺爺總是找不到我,以至於每次都以我的呼嚕聲來結束這樣的遊戲。而爺爺佝僂的背成為了他的累贅,他每次都彎不下腰,蹲不下身子,使我一眼便可以從片片金黃中看到爺爺那頂黑色的帽子。

爺爺肌膚黝黑,白髮如同霜雪,臉上的皺紋像是用雕刻刀深深刻出來的。他身材略顯佝僂,但是難掩粗獷壯實,如一尊莊嚴的銅像。可幾年後,爺爺卧病在牀,連吃飯都要人喂,那地裏的莊稼也隨着爺爺的病情加劇而漸漸枯萎。轉眼我忙着國小升國中,由於學習緊張,很少再和爸媽去鄉下看望爺爺了。

就在09年的夏天,我考上了實驗國中。我還沒來得及將這一喜訊告訴爺爺,卻從鄉下傳來了噩耗——爺爺走了。爺爺安靜地走了,聽奶奶説他是睜着眼睛走的,我想,他是在擔心地裏的莊稼吧……

我和爸媽急忙趕到鄉下。跪在爺爺墳前,我一直強忍着淚水,因為我不想讓爺爺擔心,不想讓他看見我在為他傷心欲絕。一陣風兒吹過,我的心在這夏日裏竟有些寒意。我們在爺爺的老房子裏吃飯,看着旁邊空缺的座位,我端到嘴邊的湯碗猛地一顫。抬起頭,在模糊的淚光中我看到一臉悲傷的奶奶,她的嘴裏還唸叨着爺爺的名字。無言,想着爺爺,悲傷的淚滴一串串掉進捧着的湯碗裏,那時,我聽見了淚的聲音……

聆聽心聲學生寫作四

走在寬闊的大馬路上,我們時不時總是會遇到一些在路邊乞討的人。

在我的思維裏,乞討的人就是衣服穿的破破爛爛,上面有很多的小洞,就像是貓身上的條紋一樣;頭髮又長又臭,亂糟糟的,好似一根根柳條耷拉着;腳上穿着一雙開了膠的鞋,走起路上活像鱷魚的嘴巴,一張一合;手上拿着一個缺口的碗或是打着補丁的不鏽鋼盆。即便是如此狼狽,仍然無法引起路人的同情心,一天也得不到多少錢。但有一種乞討的人與他們截然不同,卻能得到更多的錢,因為他們簡直就像個藝術家!

那天,我吃完飯,就和媽媽一起出來散步。這時,一陣清脆美妙的音樂聲傳到我的耳畔,我一下子就被這音樂聲吸引了,這聲音就像佩德羅從地牢裏爬出來重見光明時一樣,此起彼伏,讓人陶醉。我趕忙回頭四處張望,這音樂不是從商場的揚聲器放出來的,而是從一位站在街邊的老爺爺手中的樂器發出來的。

我順着音樂聲來到老爺爺的跟前,打量了一番,在他面前也擺着一個紙盒,我知道,老爺爺肯定是遇到什麼困難了。但他和其他的乞丐不同,他的衣服雖不是光鮮亮麗,但也整潔如新;頭上戴着一頂舊禮帽,很有紳士的味道;帽檐下露出的絲絲銀髮隨着微風飄曳着;長滿皺紋而又幹癟的臉上卻有着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遮不住那滿滿的活力;手裏拿着一把薩克斯,美妙的音樂聲就是它配合老人一起完成的。老爺爺的手指不停地在各個按鍵上跳動着,一隻腳跟着音樂節奏輕輕敲打着地面,身體一前一後搖擺着。從老爺爺認真的態度、陶醉的模樣上我可以感受到他的音樂帶給大家的快樂。

我的手也情不自禁地開始了律動,彷彿完全沉浸在了音樂的世界裏,音樂小精靈就像我的朋友一樣,陪我一起合着音樂跳舞。我向媽媽拿了十塊錢,小心翼翼的放進了老爺面前的盒子裏,生怕打擾到他的演奏。

俗話説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老爺爺人窮志不窮,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換取大家的認可,得到對等的報酬,比起那些手腳靈活卻想不勞而獲的人們,老爺爺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讓我也明白了只有通過努力,才能過上好的生活!

聆聽心聲學生寫作五

聲音,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美妙的聲音,能讓人心情愉悦;嘈雜的聲音,會讓人煩躁不堪。猶記得那年街頭,那個女孩,那個讓我一生難忘的聲音……

那是一個格外寒冷的冬天,空中飄着小雨,我和姐姐在街頭散步,轉過喧鬧的街角,我們來到一條狹窄的小巷。小巷挺安靜,偶爾有幾個行人匆匆來往。

沿着小巷一直走,是一個安靜的公園。公園門口,坐着一個女孩,那女孩看見有人來,眼前一亮,把身後的一個破碗拿出來,用破舊的軍大衣擦一擦,擺在身前。

我和姐姐停下腳步,看着那個女孩。那女孩臉上滿是泥漬,身上只套了件軍大衣,裏面的棉絮都被撕了出來。女孩十分囧迫,接了把雨水洗洗臉,又指了指身旁的紙板。我們湊近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地寫着:求學費。

我以為又是騙錢的,不屑地搖搖頭,扯了扯姐姐的衣角,轉身要走。女孩臉上寫滿了焦急,眼睛裏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她忸忸怩怩地跑了過來,聲音像蚊子叫:“姐姐們,我唱歌兒給你們聽好不好?”

不等我説話,姐姐先開口了:“行啊,你唱吧。”女孩彷彿聽到了什麼大喜事,胡亂地抹了幾把臉,清了清嗓子開始唱了。她唱的是《世上只有媽媽好》,嗓音微啞,像是哭過一樣,但十分純淨空靈。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女孩唱着唱着嗚咽起來,接着居然嚎啕大哭,我和姐姐都不知所措,她的歌聲沒有停止,反而更動情了,只是歌聲裏夾雜着哭腔。一曲終了,我和姐姐的眼眶都有點濕,突然想回家,想看看媽媽……女孩開口了:“我媽媽和爸爸都是工人,爸爸工作時出事故,媽媽説他去了很遠的地方,可是後來我看見媽媽流了好多好多血,她去找爸爸了是嗎?我很喜歡唱歌,可是沒有錢去學,就想着來街頭唱歌兒,能掙點錢作學費……”我和姐姐如鯁在喉,眼前都模糊了……

我永遠忘不了那女孩的聲音。那麼純淨,不摻一點兒雜質,她的歌聲一直留在了我的心底,在我心中飛揚。“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