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的特點


春分節氣的特點



  春分簡介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説就是秋分。二分日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時間均為6點。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歷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説:“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

《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

活動有:

(一)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春分節氣的特點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適逢每年公曆3月20日或21日,當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因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明史·歷一》曰:“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

春分的含義有二: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指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時節,正是所謂“春分者,陽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説,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大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在氣候方面,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

陽光光線

在天文方面,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也即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

氣壓狀況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氣温降水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温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温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温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而華南地區此時則是一派暮春景象。

從氣候規律説,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