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關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三篇

森林防火是很重要的,一旦着火,損失可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們需要從細節做起,先寫一份相關的倡議書吧,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有關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有關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三篇

有關森林防火倡議書1

森林是大自然的生態屏障,是人類生存繁衍的搖籃。森林能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空氣,美化環境,預防自然災害。森林能夠生產木材、食材、藥材和人類生產生活所需物質資源。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綠色家園。

近期續的乾燥少雨、大風天氣使我州森林氣象火險等級攀高,防火形勢非常嚴峻。現在已經進入森林防火關鍵期,防火安全,人人有責。為此,我們倡議:

1、禁止在林區及林區周邊用火。朋友們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進入林區嚴禁用火,特別提醒駕乘車輛進入或者途經林區的朋友們,不要向車窗外亂扔煙頭。

2、在週末休閒踏青時,請不要把易燃易爆物品帶入林區,嚴禁在林區吸煙、燃放孔明燈,同時也要管好隨行孩童,不要玩火。在清明節等節假日上墳祭祖時,嚴防山林火災發生。在燒香、燒紙點燭前,要將墳墓周圍茅草雜柴清理乾淨,並做到人離火滅。

3、造成森林火災,要承擔賠償責任,視情節輕重,將依法受到行政處罰、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判處有期徒刑等法律制裁。

4、一旦發現火情,要立即報告當地村組負責人或撥打森林火警電話:12119。

平安、健康是每一個家庭的福祉。請您積極參與我們的倡議,讓大美楚雄更加美麗,讓天然氧吧護佑你我。

有關森林防火倡議書2

全區廣大居民:

為切實做好“端午節”期間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工作,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和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營造文明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讓全區居民過一個祥和文明的端午節。在此,呼中區森林防火指揮部向全區廣大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倡導文明安全過節。請居民到指定的地點遊玩踏青,要堅持疫情防控不放鬆,出門必須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不帶火種入山、不隨地燒烤,不要隨意折枝、踐踏草坪。踏青時請自帶垃圾袋,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包裝袋。愛護公物和公共設施,不在樹木和公共設施上刻畫塗抹。

二、強化森林防火意識。端午節小長假期間,要增強安全意識,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有關規定。不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不在森林防火區吸煙、焚香、燃燭、燒紙、野炊和燃放煙花、鞭炮、孔明燈,竭力減少森林火災隱患;加強老人和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防止失火;採取有效措施管住痴、呆、聾、啞、精神病等特殊人員,防止監護不力引發森林火災。

三、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傳統文化,通過包粽子、佩香囊、掛葫蘆等傳統形式,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利用節日孝老敬老,開展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等活動,將節日活動和提升文化修養相結合。

呼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響應文明過端午的倡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遵守防火防疫各項規定,為我區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做出積極的貢獻。

有關森林防火倡議書3

在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裏,人們都會以各種文明方式祭掃靈墓、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託哀思。但是,還有人仍然延續傳統習俗,上墳燒紙、燃香燭。這種祭掃方式屢屢引發森林火災,破壞森林資源,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為有效預防清明節期間因祭祀用火引發森林火災,確保清明平安,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此,我們向社會各界組織、團體及廣大人民羣眾發出如下倡議:

一、做文明祭祀的倡導者。“思親莫使煙火擾,鮮花一束祭先人。”我們在尊重祭祖習俗的同時,更呼喚文明祭祀新風尚。希望全體公職人員帶好頭、樹好樣,移風易俗、文明祭祀,教育好自己的家人親屬,引導好家鄉的父老鄉親:嚴防山火,保護森林。以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踏青遙祭、植樹緬懷等祭掃方式和集體共祭、家庭追思等現代追思活動,寄託對逝去先人的思念。清明節期間,堅決做到不在林區及其邊緣地帶燃香燭、燒紙錢,一旦發現火情,立即報告。(森林火災報警電話:88901531)

二、做綠色家園的守護者。“十年難育一棵樹,星火能毀萬畝林。”社會各界人士要牢記警示,千萬不要使祭奠祖先的孝行善舉事與願違,成為破壞森林資源的罪人。我們要做森林資源的保護者,綠色家園的守護者;我們要有“進入林區、防火第一”的意識,不在山裏、林邊燒紙錢、燃香燭、放爆竹,讓森林遠離火魔,讓大地永披綠裝。。

三、做生態建設的參與者。“森林防火千秋業,生態安全萬代興。”生態安全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大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體公職人員要帶頭示範,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參與到生態建設、綠色發展、建設美麗貴安的行動中來。

建設生態新區,需要大家的精心呵護。希望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履行好嚴防森林火災的責任和義務,破除陋習、移風易俗,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度過一個平安、文明、和諧的清明節。

貴安新區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

20xx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