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

  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

人民羣眾移民搬遷,克服困難,脱貧致富展開。故事中的種種衝突矛盾像極了我們在脱貧攻堅道路上的障礙,也正是因為這部劇的劇情貼近實際而引發了大批在基層一線脱貧幹部的有感而發。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資料,提供參考,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

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一

     我家鄉的新變化

我的家鄉在漳州,是閩南的一座小城市。在我的記憶當中,這座城市適合散步,不宜駕車。這座城市的面積不大,人口規模中等,經濟發展水平一般,街道上到處是賣豆花粉絲、小餛飩的推車,迎面便是葱花、花生醬和熱豬油攪拌出的濃烈香氣,挑逗味蕾和嗅覺神經,但城市的小街也因此充斥着一股連雨水都無法沖刷乾淨的油膩氣息。

説到漳州,不能不提到它的飲食文化。在漳州,滷麪搭配五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餚,不但是街頭小吃,也是婚宴席上的“常客”。不過出於自身肥胖的原因,我並不是很經常吃,但滷麪那勁道爽滑的味道和五香酥香誘人的氣味,並不因此減少。之所以叫滷麪,除了打滷工藝外,滷麪盛起後還可以加上自己喜歡吃的滷料,滷料的纖維韌性極好,口感相當筋道。不過當時,與這人間美味不應景的是,這些小吃露天擺放在街道兩側,攤位和攤位之間幾乎沒有空隙,過道逼仄難行,過往車輛總會帶起一地灰塵,衞生環境很是不好。無論是商販烹煮煎炸還是食客大快朵頤後,產生的油漬和垃圾不是隨意丟棄在地上,就是流到九龍江裏,污染極其嚴重,江面上常漂浮晃盪着各色塑料袋和瓶瓶罐罐。

現在的漳州與過往迥然不同。如今的它是一座高雅精緻又慵懶愜意的宜居小城,許多人起初只是到這裏來旅遊,但最後總會被它“宜居”的特質所吸引,繼而選擇留在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所謂“宜居”,不是指文藝青年憂鬱裝腔的焦點,也並非指小資白領們暢享午後的悠然時光,並非僅僅指物質和技術條件夠豐富、夠先進,也不僅僅是指精神文化活動的遍地開花,而是指這個城市的發展節奏與居民的期願合拍,它具有温和與緊湊達到平衡狀態的最佳彈性,它能帶來最踏實的生活安全感。這座城市散發出了有別於過往的氣質,卻又留存着歷史文化的氣息,讓我覺得它既熟悉又陌生。坐着黃包車,閒逛這座小城,會發現,消失了的,是污染嚴重、惡臭撲鼻的內河;消失了的,是過道逼仄、斑駁滄桑的老房羣;消失了的,是在街頭雜亂無序的攤子和熙熙攘攘叫賣的商販。

如今在漳州,你看到的是磅礴而又細膩的文化形態,漳州小城以脱胎換骨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現着自己的精氣神,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築在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但卻依然保留着屬於漳州歷史文化的“原汁”。我雖然不甚懂得這座城市內涵深藴的民俗文化,我道不出它有多少家百年老字號,我也不懂得脱胎漆器和油紙傘工藝,更不懂得聞名遐邇的漳州滷麪究竟要經過多少工序才能做成,但只要你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漳州老街,你就能感受到留在牆垣、留在檐角、留在弄堂裏的顆粒感,嚐到這座城市乾淨整潔的味道。陽光在青石板上灑上一層薄薄的金沙,苔蘚青綠、平靜安寧,在老巷舊屋的牆角一隅,生命的綠意點亮萌發出幾簇清新,有種微弱的力量讓新世界生長,只要你舉起相機,你就能夠感受到攝像機裏充滿了神祕與滄桑質感的噪點。

漳州的街道既新潮又古樸,你很難想象,這兩種看似彼此衝突的特性能夠在這座城市如此完美融合,在乾淨整潔的街道上漫步着,總能體味一番悠然閒適的味道。在漳州小城蔚藍的蒼穹下,允許每一個行者做場白日夢,繼續心靈的放空之旅。

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二

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將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了突出的位置。黨的xx屆五中全會將“扶貧攻堅”改為“脱貧攻堅”,體現了黨中央打贏脱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2020年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作為基層黨員,如何推進脱貧攻堅工程,筆者認為,仍需要有“三心”。

一是錘鍊初心,將脱貧攻堅作為神聖使命。脱貧攻堅不能只給貧困羣眾送點米麪油,而是要加強黨的組織保障,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骨幹力量,進一步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要在脱貧攻堅的最後衝刺階段,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激發起來的熱情和幹勁轉化為脱貧攻堅的強勁動力,和羣眾一起攻堅克難,爭當奮鬥者、奉獻者。黨的領導是我們在致富路上加速前行的主心骨,也是推動基層黨員幹部在決戰脱貧攻堅中打硬仗、扛重活、攻難關中練出真功夫的必要條件。

二是堅定信心,全力以赴打贏脱貧攻堅硬仗。黨的xx大以來,在黨中央全面部署、大力推進之下,全國脱貧攻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成績可喜可賀,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脱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還有一些地區貧困人口未全部脱貧,部分已脱貧人員還存在返貧風險,再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這就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念和決心,立足前期良好工作基礎,繼續繃緊弦、加把勁,充分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越是艱難越向前,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一鼓作氣紮紮實實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三是發揚匠心,創造羣眾滿意的脱貧成效。脱貧不能搞“一刀切”,針對穩脱貧能力不強的脱貧户,要像工匠打磨精緻器具一樣,以“如琢如磨”的精緻態度,在排查問題上再下功夫,做好摸底調查,對易返貧人員重點關注,對返貧人員及時建檔立卡,結合返貧原因做好精準幫扶。要立足實際、動真碰硬,紮紮實實做好工作,切實把每個扶貧項目、脱貧措施都堅持下去、完善起來,堅決不能走形式主義、虛假脱貧、數字脱貧的路子。紀檢監察等部門還要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充分發揮羣眾和媒體監督作用,織密全方位、立體式的監督網絡,盯住整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不放,嚴肅查處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搞數字脱貧和虛假脱貧等問題。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脱貧攻堅全過程,確保脱真貧、真脱貧,讓脱貧攻堅的成效真正得到羣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三

熱劇《山海情》以寧夏閩寧鎮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區的基層人民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在福建省對口幫扶之下,不斷克服困難,挑戰困難,將希望的種子灑向這片愛得深沉的土地,終將“黃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劇以樸實無華的鄉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條故事線並行的敍述方式推動情節發展,濃重的地方方言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變的情感。

養過狗的人應該知道,家狗有個習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們見到陌生人才會吠叫,而對熟悉的人則會主動親暱、搖尾相迎。達久木甲書記點讚的“狗見了都不咬”的扶貧幹部,正是因為他們進村多了、入户久了,村裏的家狗遇到,都把他們當成了自家人。

爭當“狗見了都不咬”的好乾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堅持人民至上,就要求黨員幹部在各項工作中時時刻刻心上有民,扶貧幹部直接接觸扶貧一線生活困難、亟待幫扶窮困羣眾,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繫百姓。

如果“只居廟堂之高”,就無法知民情、曉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記錄“表格式”扶貧、“數字式”脱貧,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間地頭瞭解羣眾實際所需所求,幫助解決生活面臨的實際困難,才能成為“狗見了都不咬”的好乾部。

爭當“狗見了都不咬”的好乾部,就要肩上有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所言:“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承諾如金,戰鼓催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廣大扶貧幹部正是努力翻開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第一責任人。

有些地區還存在“一發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問題,個別扶貧幹部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作風不紮實,發錢發物擺拍“藝術照”,“坐着車子轉,隔着玻璃看”的情況還偶有發生,“作秀式”扶貧還存在。打贏脱貧攻堅戰,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扶貧幹部要有“鐵肩膀”,擔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大責任”,才能成為“狗見了都不咬”的好乾部。

爭當“狗見了都不咬”的好乾部,就要身上有泥。扶貧幹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聽羣眾言、説羣眾話、辦羣眾事。要和羣眾打成一片,工作就要接地氣、有“泥土味”,不能擺出一副“小幹部模樣”高高在上,要坐上百姓炕頭、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判,瞭解真實情況,第一手資料,工作做細做實。特別是在“三區三州”這樣的深度貧困地區,還存在語言的障礙等問題,扶貧幹部説話做事要羣眾聽得懂、看得見、心裏清,只有臉上有汗、身上有土、腳上有泥才是羣眾認可的貼心人,才能成為“狗見了都不咬”的好乾部。

今年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需要更多“狗見了都不咬”的扶貧好乾部繼續砥礪奮進、堅持戰鬥,為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凝聚磅礴力量!

脱貧扶貧主題山海情觀後心得大全四

《山海情》是一部脱貧攻堅劇,圍繞西海固人民羣眾移民搬遷,克服困難,脱貧致富展開。故事中的種種衝突矛盾像極了我們在脱貧攻堅道路上的障礙,也正是因為這部劇的劇情貼近實際而引發了大批在基層一線脱貧幹部的有感而發。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樹立“一往無前”的堅定恆心。“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只有一直向前,絲毫不停頓,才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雖然我國脱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脱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扶貧幹部此刻決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思想,要懷着堅定的恆心、必勝的信心、乘勢而上、一舉攻克最後的堡壘。要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做到扶貧對象精準、幫扶責任人精準、扶貧措施精準;始終堅持真扶貧、扶真貧,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將各項幫扶政策落實到底。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發揚“吃苦耐勞”的鬥爭精神。蒙古馬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卻可以在風霜雨雪的大草原上縱橫馳騁,靠的就是吃苦耐勞、敢於同困難作鬥爭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脱貧攻堅全面徹底勝利的征途同樣不是平坦的,還有着許多坎要邁,許多關要闖,正是在這關鍵時刻,黨員幹部更應該弘揚吃苦耐勞精神,深入到基層,帶頭謀發展、促發展、助脱貧。同時,吃苦耐勞並不是下到艱苦的基層就行,而是需要擼起袖子真抓實幹,要堅持探索、堅持實幹,努力為貧困村、貧困户找準路子,樹立獨特的標識,以產業發展助推脱貧致富。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保持“不斷奮鬥”的拼搏意志。元朝時期蒙古馬曾隨蒙古騎兵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而到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騎兵參加大小戰鬥656次,殲敵2.2萬多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戰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扶貧幹部要保持蒙古馬不斷奮鬥的拼搏意志。一方面要鞏固現有脱貧成果,防止返貧,要深化貧困户扶貧扶志工作,要保持扶貧政策穩定性,扶上馬再送一程;另一方面,要探索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進一步完善產業支撐體系,解決“人走戲散”之憂,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解決農民養老之憂,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解決陋俗困擾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