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員事蹟8篇

通過事蹟的講述,我們能夠了解到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成功案例,事蹟材料是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信仰和理念的真實見證,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女航天員事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女航天員事蹟8篇

女航天員事蹟篇1

從“青年博導”品悟“青年成才”之道

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全世界的共同關注下成功飛入太空。此次進入太空的三名航天員中,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青年博士生導師桂海潮,成為中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首位載荷專家。從小鎮大山走向浩瀚寰宇,桂海潮一路的歷程是青年人成才路上最生動的“教科書”。青年幹部要以桂海潮為學習標杆,品悟成長成才之道,爭做可堪大用的棟樑材,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上勇毅前行,開創屬於青年一代的新功績、新篇章。

品“矢志不渝、逐夢航天”的初心如磐,悟“固本培元堅信念”的成才之道。

桂海潮從小對科學就有着濃厚的興趣,一套《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是他少年時代最為心愛的科普讀物。在這套書裏,他學習到了很多航天的入門知識,特別是看到“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致力於航天報國的感人事蹟後,桂海潮崇拜不已,也在心裏埋下報效祖國航天事業的夢想種子。這顆夢想的種子一直伴隨着他的成長成才,指引着他在航空航天領域中不斷開拓奮進。廣大青年幹部當學習桂海潮堅如磐石般的理想信念,時刻牢記堅定理想信念這個“必修課”,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把個人的“小我”融入國家發展、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品“增技賦能、可堪大用”的檠天架海,悟“勤學苦練強本領”的成才之道。

作為乘組中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承擔了較多的實驗項目。這些實驗領域跨度大、艙內外載荷數量、實驗項目多,實驗設備、實驗機櫃精密,維護維修操作標準高,都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關鍵項,要求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百分百熟練的程度。面對困難與挑戰,桂海潮堅持勤學苦練、刻苦鑽研的準則,經過數百個日日夜夜的訓練,最終“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嫻熟地掌握了所有操作要求。青年幹部要始終保持“本領恐慌”,時刻對自己的學識、眼界、能力等方面保持清醒認識,不斷地更新知識,努力向書本學、積極向榜樣學、虛心向羣眾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豐富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實踐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品“全力以赴、勇挑重任”的篤行不怠,悟“踔厲奮發擔使命”的成才之道。

從陸地到太空,從科研者到航天員,名稱的變化承載着的是國家和人民的重託與期待。而擔起這崇高責任的背後,是桂海潮無數的艱辛和付出。在飛向太空之前,面對記者“你準備好了嗎?”的問題時,桂海潮自信地説:“到今天為止,我覺得我從技能上、身體上、心理上都準備好了,我有信心迎接這次任務的挑戰!”青年幹部身逢盛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當胸懷“國之大者”,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不怕擔子、不撂挑子。要保持“實”的前行姿態,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真抓實幹、鋭意進取,以實幹進取開新局、譜新篇,善作善為、久久為功,以青春力量和熱血奮進書寫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

女航天員事蹟篇2

向中國航天致敬!

1

6 月 17 日上午 9 點 22 分,隨着一聲 " 發射 ",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遙十二運載火箭點火發射。

此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 3 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三位航天員,他們分別是:

57 歲的聶海勝、55 歲的劉伯明、46 歲的湯洪波。

看着在太空向全國人民敬禮的航天員,很多人眼眶都濕了。

本次進入太空,航天員將會進入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不禁令人感歎:這就是中國航天!

對此,網友們紛紛向中國航天致敬,祝願 3 位航天員平安凱旋。

而隨着中國神舟再度問天,3 位航天員也成為全網最受關注的人。

要知道,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就已經很難了。

能夠在眾多航天員中脱穎而出,執行飛天任務,各方面都一定是非常優秀的。

不過,隨着三位航天員背景的曝光。

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們能夠脱穎而出,都是有原因的。

2

在本次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中,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聶海勝出生在湖北一個小村莊裏。

小時候他家裏很窮,平日裏吃的都是紅薯面做的餅子配鹹菜、大醬。

只不過家裏再窮,聶海勝的父母都沒有放棄供他讀書。

哪怕是四處借錢,也要保證他有書讀。

因為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也正因如此,聶海勝學習非常努力,他不想辜負父母對他的用心。

然而在他讀國中時,父親意外因病去世,這讓本就貧困的家庭,生活更加艱難。

幸運的是,父母拼全力也要供他讀書這一點,從小給聶海勝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他決心再難也要把書讀下去,最後他考入了重點高中。

為了能將書讀下去,每到假期,他都會自己打工賺錢。

都説老天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聶海勝高中畢業,正好趕上空軍招飛,他抱着試試的心態 ,順利通過考核,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開啟了他的航天員之路。

在學習期間,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各科成績都非常優秀。

1998 年,經過層層篩選,他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05 年隨神舟六號執行飛行任務,13 年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

本次神舟十二號,是他第三次飛天。

儘管年齡越來越大,但是他的能力以及專業性都沒有絲毫的降低。

而他之所以能保持這般的狀態,與他從小打下的拼搏精神有很大關係。

那一顆年輕拼搏的心,便是他勇往無前的動力。

3

航天員劉伯明,出生黑龍江依安縣的一個小村子裏。

他家裏一共有 6 個孩子,可以想象,同時供這麼多孩子上學讀書,家裏壓力該有多大。

作為家裏的老二,劉伯明知道自己家裏的情況。

在高中大家都住校的情況下,主動選擇走讀,只是他家裏離學校有 10 公里遠,父親知道後,花重金為他買了一輛自行車讓他騎車上學。

可是黑龍江的冬天很冷,道路也滑,他騎車從家到學校以後,整個人都凍僵了,臉上全是霜。

但是不管天氣再惡劣,他都不曾遲到。

只是,他家裏人太多了。

哪怕父親支持他上學,他家裏的經濟情況也不允許。

為此,他高中時期曾有過短暫的停學。

不過在最終他還是沒有放棄讀書,哪怕很苦,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

期間,為了學好英語,他就連幫家裏幹活時,都在背英語單詞。

可見,他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

也正因如此,在成為一名航天員後,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自我提升,成為一名飛天英雄。

4

在神舟十二飛天時,一位母親激動地站了起來。

她的兒子是神舟十二的航天員湯洪波。

湯洪波,1975 年出生於湖南湘潭一個農村家庭。

5 歲起,他就幫着家裏做家務,幹農活。

在幫着家裏收穀子的時候,常常自己弄得滿身都是灰。

但是他的父母也從來不阻止他去做這些事,他自己也是從來都不喊累。

他從國小習成績,不屬於那種特別頂尖的。

他的父母也沒有也不會因此責罵他,只要他真的努力了就行。

在他高三快畢業的時候,湯洪波向父親説了自己的理想。

他説,以後想成為一名飛行員。

父親聽到後,十分支持他。

理想得到家人的支持,湯洪波在成為飛行員後,十分努力,在 2010 年入選航天員。

隨後經過 11 年的學習與堅持,他終於在今年完成了自己的飛天夢。

5

3 個人,3 個故事。

我們在其中卻能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

他們在學習上,都不曾鬆懈;

他們在自我要求上,都不曾放鬆。

他們堅毅、能吃苦,縱然生活貧苦,也不會放棄學習成長的機會

而這些就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地方。

好好學習,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正視苦難,美好才會如約而至。

希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都能重視孩子的學習,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

希望孩子們在看完這三位航天員的故事後,都能向他們學習,好好讀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女航天員事蹟篇3

致敬桂海潮:潮頭登高再擊槳

5月29日,隨着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名單的公佈,36歲的桂海潮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裏,很難想象,一名頭戴眼鏡文質彬彬科研人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向着星空叩問,成為我國首位戴眼鏡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在他身上,有着對夢想的執着、對事業的堅守、對祖國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支撐着他潮頭登高再擊槳,逐夢奮進正當時。廣大黨員幹部要向桂海潮學習,為夢想篤行不怠,為偉大事業奮勇向前,把目標指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星辰大海”,把夢想寫在廣袤土地的“蒼穹寰宇”,把奮鬥鐫刻在幹事創業的“漫天星辰”,讓“航天精神”也在廣袤土地上熠熠生輝。

眼前的雲霧迷濛,擋不住眺望的“目光如炬”,把目標指向星辰大海。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一飛沖天,學校的廣播播放着這振奮人心的消息,在桂海潮的心裏埋下了遨遊星空的種子,十五年之後,國家開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員,儘管桂海潮已經成為一名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的學術研究讓眼睛“雲霧迷濛”戴上厚重的眼鏡,桂海潮還是第一時間就報名參選。是對未知領域的無限好奇,是敢於跳出“舒適圈”的果敢,是勇於自我挑戰的奮勇,支撐着他向着星空逐夢前行。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廣大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的路上,亦有自己的“星辰大海”,務必要向桂海潮看齊,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現實考驗,聚焦主責主業,勇於跳出“舒適圈”,做“破圈”幹部,錨定新目標,迎接新挑戰,斬獲新收穫,努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和頂樑柱。

前路的委重投艱,喝不退追夢的“大步流星”,把夢想寫在蒼穹寰宇。兩千三百年前,詩人屈原在浩瀚星空下發出《天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三百年後,桂海潮懷着對星空的無限嚮往説道:“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太有意義了!”為了實現“飛天”夢想,相較於一般航天員,桂海潮需要接受更多的訓練內容,更強的訓練強度,更緊迫的訓練進度,從6g的過載到8g的過載,註定是一段艱辛的跋涉,但這一切沒有喝退桂海潮“追夢”的步伐,他依舊“大步流星”的追趕着。邁向新時代,使命更加艱鉅,路途更為蜿蜒,廣大黨員幹部要向桂海潮學習,以堅韌不拔的奮鬥姿態,捨我其誰的實幹擔當,以“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的堅定信念和實際行動,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把初心和夢想寫在祖國的廣袤大地、蒼穹寰宇。

未知的浩瀚星河,嚇不住圓夢的“一腔熱血”,把奮鬥鐫刻漫天星辰。對於桂海潮來説,星空既神祕又遙遠,既深邃而又博大,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把科研成果鐫刻每一顆星辰之上是他獨有的浪漫。飛向太空之前,記者提問道:“你準備好了嗎?”桂海潮十分自信地説:“到今天為止,我覺得我從技能上、身體上、心理上都準備好了,我有信心迎接這次任務的挑戰!”星空之下,廣大黨員幹部“你準備好了嗎?”新的征途機遇與挑戰並存、羣眾的期盼與訴求交織、風險和收穫重疊,你是否擁有強健的體魄,去承繼革命先輩的旗幟?是否擁有堅不可摧的自信,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篤行不怠?是否擁有豐富的知識技能,去迎接時代浪潮的風起雲湧,帶領人民羣眾走向共同富裕?向前衝吧,莫等閒,白了少年頭,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把奮鬥的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女航天員事蹟篇4

16年前,當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託舉着神舟六號飛船直刺蒼穹,湖北棗陽市楊壋鎮沸騰了。從這個小鎮農家走出的航天英雄聶海勝,名字響徹神州大地;

8年前,這個位於鄂豫兩省交界處的小鎮再度成為熱鬧的海洋。聶海勝擔任神舟十號飛船乘組指令長,又一次逐夢蒼穹;

又一個8年過去了,已是57歲老將的聶海勝擔任十二號飛船乘組指令長,成為繼景海鵬後,我國第二位三探蒼穹的宇航員,他也是我國執行飛天任務年紀最大的宇航員。

這位出生於荊楚大地的航天老將,正續寫着我國載人航天的新傳奇。

聶海勝

老將出徵

“海勝可能又要飛了!”

端午節前夕,在聶海勝老家楊壋鎮凡莊村,幾位村民坐在一起閒聊着。

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在即,網上一直有消息稱,聶海勝將又一次執行“飛天”任務。雖然最後確定的名單尚未公佈,但家鄉父老期待着他能再立新功。

“他和我老公是國小同學,同一年的。”村民張女士説,自己已到了帶孫子的年紀,聶海勝卻還能憑藉優秀的身體條件和出色的能力征戰太空,實在太了不起。

一聽説宇航員將在太空待上一段時間,張女士有些不解:“他們在上面待那麼多天,吃什麼呢?”

張女士孃家離凡莊村不遠,她小時候也認識聶海勝,“他學習成績很好,人也很好。”

在提到聶海勝時,鄉親們都喜歡親切地稱他為海勝。

聶海勝家的老宅在村裏一個叫聶莊的自然村落。64年,聶海勝就出生於這裏,家裏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那時,他的家庭非常貧困,經常吃不飽飯,但父母總會想盡辦法讓他讀書。

聶金山家在聶海勝家老宅對門,他比聶海勝大5歲,是隔代的堂兄弟。聶金山説,海勝小時候話不多,但特別勤勞,會跟他一起推着車去運牛草。海勝的身體條件也很好,游泳特別厲害,大家都遊不過他。

聶海勝16歲時,父親病逝,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還是堅持完成學業,於第二年考入棗陽一中。棗陽一中是當地的重點高中,當年全鎮只有他和另一同學被錄取。

1983年聶海勝高中畢業時,趕上空軍招飛,他報了名,結果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當年6月,聶海勝於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1998年1月,他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三探蒼穹

楊壋鎮明星街北端的一處兩層民房,是聶海勝母親張金秀晚年的住處。

2004年,當地政府得知聶海勝的母親一直住在舅舅家後,擠出有限資金8.5萬元,在鎮上修建一座佔地168平方米的小樓給張金秀居住。

海勝老宅舊??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升空。這棟樓房張燈結綵,門口的空地上擺着一部電視機,當地數千名鄉親在這裏聚集,和聶海勝的家人一起見證歷史時刻。已中風卧病在牀的母親張金秀,也躺在牀上看到兒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安全返航,樓房門口掛着氣球,鄉親們舞着獅子、吹奏樂器,慶祝航天英雄平安歸來。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射,聶海勝二度執行“飛天”任務,小鎮又一次沸騰。這棟樓門口搭起了象徵喜慶的氣墊紅拱門,拉起寫有“海勝在天攬四海勝景,舉國歡慶賀神州騰飛”的橫幅。鄉親們又一次見證出生於棗陽的英雄宇航員,順利征戰太空。

“他是我們的驕傲。”明星街居民張女士説,8年前那熱鬧的場景她歷歷在目。

聶海勝的母親於2010年6月去世,弟弟聶新勝在棗陽城區工作,回鎮上這棟房屋的次數較少。“他在棗陽一中上班,在城裏有住處,過年也不回來。”張女士説。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這棟樓房大門緊閉,門口停滿了車。

聶海勝家鎮上的房子

得知聶海勝可能三度執行“飛天”任務,張女士由衷地佩服。她説到了火箭升空那一天,小鎮可能又會熱鬧起來,鄉親們將又一次見證歷史時刻。

家鄉祝福

聶海勝是棗陽的驕傲,更是楊壋的驕傲。

在楊壋鎮政府服務中心的外牆,張貼着聶海勝穿宇航服的照片,還有他的個人簡介。

距聶海勝老家聶莊兩公里外的官廳村,坐落於這裏的海勝希望國小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裏原是楊壋鎮官廳國小,也是聶海勝的母校,為弘揚聶海勝的航天精神,棗陽市將學校更名。而聶海勝曾就讀的楊壋鎮一中,也已更名為海勝中學。

海勝希望國小

海勝中學

海勝中學八年級學生張謹謹説,自己從小就知道英雄宇航員聶海勝的故事,入讀海勝中學後,老師經常會組織大家學習聶海勝的求學故事、英雄事蹟和航天精神。就在前不久,學校還組織了會談,號召大家向聶海勝等航天英雄學習,她深受鼓舞。

該校八年級學生楊怡茹説,聶海勝是楊壋鎮的驕傲,此次出征太空,希望他勝利歸來。

聶海勝曾説,自己兒時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雙翅膀,在天空飛翔。多年以後,他不僅成為了一名翱翔藍天的空軍飛行員,更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宇航員,直上九天逐夢。

而且,他的逐夢之旅從未止步。已是57歲的聶海勝,三度探巡蒼穹,續寫傳奇。

聶海勝在“飛天”逐夢的征途上為何奮鬥不息?從他曾説過的一句話中,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他説,人類太空飛行年齡最大的宇航員是77歲,雖然自己已年過半百,但為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依然年輕,只要國家還需要,仍會勇往直前。

“海勝兄弟,你是我們的航天英雄,祝你勝利歸來!”站在聶海勝老宅前,堂兄聶金山隔空送上家鄉親人們的殷殷祝福。

女航天員事蹟篇5

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一起收看飛船發射直播,見證了85後載荷專家,北航教授、博導桂海潮“飛天”的特殊時刻。

“觀看的過程很高興,同時也感覺到緊張,希望他能夠一切順利。”神舟十六號發射成功後,桂海潮的師兄、北航宇航學院副教授鍾睿告訴澎湃新聞,他與桂海潮相識多年,關係很親近,所以相比其它時候看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這次他多了一些緊張和激動。

不過,從神舟十六號發射的直播畫面裏可以看出,桂海潮全程狀態很不錯。“雖然他們穿着航天服,面部不能看得很清晰,但是我們熟悉桂老師的師生都看出來了,離直播鏡頭最近的那個就是他。”鍾睿説。

神舟十六號發射直播截圖,圖中右一為桂海潮。透過直播鏡頭可以看出,桂海潮多次嘴角上揚,笑容燦爛,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飛船發射過程中,桂海潮還多次與身邊的隊友握手,時而看向舷窗外,期間還説了一句“舒服”。

與桂海潮在博士學習階段就相識的鐘睿表示,能聽得出來,那一聲“舒服”就是出自桂海潮之口。聽到桂海潮説“舒服”時,在北航沙河校區集體觀看神舟十六號發射直播的師生們,被桂海潮的狀態感染了,現場發出了一陣歡樂的笑聲。

鍾睿介紹,由於桂海潮此前兩年多時間一直在進行宇航員相關訓練,比較忙,他們上一次見面已經是去年年底的事了。但桂海潮是一個對待工作很嚴謹認真的人,他們有時在線上進行一些課題相關的交流。就在5月29日下午,桂海潮還給他發信息,請他幫忙囑咐學生一些有關課題研究方面的事。

北航師生觀看飛船發射直播現場。桂海潮的同學、北航宇航學院副教授王悦也向澎湃新聞提到,5月29日下午,他和桂海潮還有線上交流。當時,他提醒桂海潮在“天宮”出差期間多保重。

王悦介紹,桂海潮很愛學習,喜歡不斷挑戰和提升自己,做事很有韌勁,性格也很好,平時很愛笑。此次“太空出差”圓了桂海潮的航天員夢。

北航宇航學院2024級博士生殷文喆告訴澎湃新聞,5月29日,他和桂海潮共同的羣內,同學們紛紛發信息“祝桂老師順利凱旋”。桂海潮在當天下午3點多回復:“謝謝各位同學,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為北航加油,為中國航天加油。”

殷文喆在本科期間參與的科研項目,曾獲得過桂海潮的指導。

“看到我本科時的導師隨神舟十六號出征飛天,真的很自豪、很受鼓舞。昨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貼出了我之前參加北航‘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獲獎證書,證書上面的指導老師就是桂老師。這條朋友圈發出來一個多小時就獲得了70多個點贊。”殷文喆高興地説道。

觀看神舟十六號發射直播後,殷文喆表示,鏡頭裏,身穿航天服的桂老師看起來跟平時一樣,鎮定自若,笑容燦爛。

“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師乘着航天飛船上天,實現了自己的航天夢,我也更有信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殷文喆説。

女航天員事蹟篇6

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的聶海勝在天宮號空間站展示了一張我國現役共34位航天員的合影。其中有一個人顯得很特別,他是我國第一批航天員中唯一尚未執行飛天任務又仍在現役的鄧清明。因為微弱的差距,他先後錯過了成為神舟九號、十號、十一號執飛航天員的機會,並數次進入備份乘組。

如今,55歲的鄧清明依然堅持訓練。他説他永遠記得,和自己同為第一批航天員的陳全説過,不管主份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我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徵時,還沒有準備好。”人們瞭解了鄧清明的故事,給予了他不亞於任何飛天航天員的讚揚和肯定——“雖未披甲征戰,已是鞠躬盡瘁。”“鬢微霜,又何妨?”“你同樣是中國航天的英雄。”

事實上,除了鄧清明,在中國航天史上,還有包括陳全等在內的5名直到退役也沒能飛上太空的航天員。然而,正是有了他們與戰友間相互督促、你追我趕的訓練,才讓我國擁有了各方面素質均過硬的飛天好手;正是因為他們堅持多年一絲不苟地執行備份任務,才讓所有參與發射任務的人既踏實又安心。

這樣的“備份英雄”,同樣存在於其他領域。在2024年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上,經過嚴格訓練的女飛行員陶佳莉作為備份和編隊戰機一起起飛,但沒有通過天安門廣場。她説,這也是一種受閲,檢閲的是集體主義精神和對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標準。

任務或有主份備份之分,對待任務的態度卻沒有主份備份之別。今年的東京奧運會上,作為p卡(替補)選手的王曼昱在隊友因傷退出後臨時出戰,以出色發揮幫助中國女乒拿下團體金牌。在不被聚光燈照亮的地方,為實現國人對浩瀚宇宙的探索貢獻着力量。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代傳一代、一代接一代,正是因為在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有諸多像鄧清明這樣的基石一般的存在,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才能一次次觸摸新高度、實現新突破。而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面對榮譽競而不爭,面對機會時刻準備,只要盡到最大努力,無愧於最開始對夢想的承諾和執念,即使一生都在備份着,也同樣值得被尊重,同樣應該獲得鮮花和掌聲。

女航天員事蹟篇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桂海潮出征太空,在家鄉雲南施甸引起廣泛關注。施甸縣融媒體中心形容道,施甸沸騰了!施甸人的朋友圈都是驚喜、讚歎和驕傲。

5月30日上午,在施甸一中禮堂裏,施甸黨政機關幹部、桂海潮的老師同學以及施甸一中高三學生代表收看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的直播。

施甸縣委書記周耀泉説:“此時此刻施甸人民心潮澎湃,我們將以桂海潮為榜樣,傳承弘揚載人航天精神以及‘__ 奉獻一生’的楊善洲精神,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長抓教育,加大人才培養,強化智力支撐,為施甸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領域注入源頭活水,以教育之變推動發展之變、施甸之變。衷心祝願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熱切期盼家鄉英才凱旋。”

1986年,桂海潮出生於雲南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這裏距離縣城約18公里,桂海潮先後就讀於姚關中心國小、姚關中學(施甸三中)、施甸一中,2005年,桂海潮以第一志願考入北航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他也是當年北航在雲南省錄取的理科最高分。

澎湃新聞注意到,5月29日,施甸縣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還公佈了桂海潮從國小到高中的畢業照,其中在拍攝國中畢業照時,桂海潮似乎在一旁同學的下巴處比了一個“v”字。

積極、勇敢、堅持、刻苦是高中班主任楊兆東給桂海潮的評價。“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他會是第一個首先大聲回答的同學,即使他回答的這個問題可能要答錯,但是他也會勇敢地説出來。”

桂海潮的弟弟桂海益説,桂海潮讀書時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也會以身作則給弟弟妹妹作出示範,耐心地輔導功課。“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在學習上沒有辦法給予我們太多的幫助,但卻非常支持我們,希望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一點哥哥不僅做到了,而且成為我們的驕傲。”

桂海潮此番叩問蒼穹,帶給這座小城的不僅僅是榮光。

在施甸縣融媒體中心報道中,施甸一中教師丁志美説:“桂海潮同學是我們小縣城的英雄,也是我們施甸一中的驕傲。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以桂海潮為榜樣,朝着既定的目標理想,奮勇向前,不懈努力。”

“我感到非常振奮,桂海潮學長讓我們明白了,只要努力學習,是可以遨遊太空的,我也要用我的汗水和付出,成就自己的夢想,決勝大學聯考,擁有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施甸一中學生李孟傑説。

5月30日,桂海潮曾經就讀的施甸三中、姚關鎮中心國小也組織學生收看直播實況。

其中,施甸三中學生楊海斌説:“桂海潮學長勤奮刻苦的精神激勵了我,在即將到來的會考中,我一定會以桂海潮學長為榜樣,勤奮刻苦,信心滿滿,奔赴考場。”

施甸縣姚關鎮中心國小學生龍波説:“我相信只有努力,才會取得成功,我立志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要頑強進取,努力拼搏,力爭成為像桂海潮叔叔一樣的國之棟樑。”

女航天員事蹟篇8

在接受“飛天”任務之後,鄧清明表示:“很多人問過我,當了20多年的陪練,為什麼還要堅持呢?我想説,無論是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任務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這些年來,鄧清明目送一個個隊友脱離地心引力、遨遊太空之間,他見證了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與此同時,鄧清明始終勤勤懇懇堅守於一個航天員的本分,因為他的心裏始終揣着一飛沖天的豪情與壯志,恰如他掛在書房裏的那幅字——“清寒枯苦飛天路,明淨堅貞報國心”。

20多年前,鄧清明還是一個英姿勃發的年輕人,他用24年10個月的時間呵護夢想的種子不斷向上生長。如今,鄧清明即將以最璀璨的方式綻放出夢想之花。回首過往,每一份堅持都是值得的,每一種歷練都是一種成長,鄧清明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不必在意留下逆行的背影,因為我們始終在逐光而行;夢想一定要有的,只要我們堅信它一定會實現。

壯志滿懷逐夢蒼穹,歸來仍是翩翩少年。“飛天”在即,讓我們為鄧清明和他的隊友們送上最深沉的祝福,同時向那些“影子航天員”們致以最真切的敬意:祖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步躍升,都凝聚着他們不可磨滅的貢獻。無論他們的工作分屬台前還是幕後,逐夢前行的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真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