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6篇

通過寫教案,教師從而明確新一學期的教學目標,一篇實用的教案是會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6篇

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動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2、探究生活中有關力的科學現象。

3、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係。

4、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力進行分析,比較傳統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積極意義。

教學重點:

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

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玩變臉遊戲,激趣導入

1、(教師玩一個變臉遊戲,引導學生看一看。)同學們,大家看一看,老師用手在臉上這樣一捏,老師的臉還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了)大家也像老師一樣做一做變臉遊戲,看誰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學生做變臉遊戲,教師指5到6名學生上台表演。(注意不重複)

3、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我們的臉為什麼會發生變化呢?是什麼讓我們的臉發生了變化?

4、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小結:是的,我們的臉發生變化是因為力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形狀改變了。

5、板書課題:8、形狀改變了

6、學生齊讀課題。

二、探究物體形狀的改變

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帶一些東西到學校來,比如橡皮擦、鐵絲、橡皮筋、海綿、氣球等等。大家帶來了嗎?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學們帶的東西真多呀!大家看這些東西放在桌子上面是這個形狀,那麼大家能不能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生改變呢?下面請大家動手來試一試。

3、學生自由動手操作,用各種方法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生變化,引導學生儘量使同一種東西的形狀發生不同的變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講台演示自己使物體形狀發生變化的操作方法。

5、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體的形狀都發生了變化,而且有的同學還使同一個物體形狀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大家做的非常好。下面請大家思考一下:這些物體的形狀為什麼會發生變化呢?

6、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是的,這些物體形狀發生改變的原因是他們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這些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大小的關係。

1、教師引導:力的作用會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那麼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有沒有關係呢?

2、學生預測結果:有關係,沒有關係

3、不管有沒有關係,我們用事實來説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關橡皮筋的小實驗,探究一下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有沒有關係。

4、出示實驗材料:橡皮筋、實驗鈎碼3到5個、掛鈎、一塊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實驗的方法:出示課本第26頁下面這幅圖,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瞭解實驗的方法。

6、教師強調實驗的要領:

(1)注意黑板上掛鈎的高度要一樣,便於我們記錄。

(2)橡皮筋要用新的,這樣彈力差不多,便於我們統計實驗的結果,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7、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實驗的情況,並相機指導。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8、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記錄,交流實驗結論。

9、教師表揚學生在實驗中認真嚴謹的態度並小結:正如同學們實驗得出的結論一樣。力會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用力大,物體的形狀發生的變化大;用力小,物體的形狀發生的變化小。力的大小和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較傳統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

1、同學們,用力都會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但是,用力不同,物體形狀發生的改變也不一樣,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傳統用力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的物體形狀的方法產生的結果。

2、出示課本第27頁的六幅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研究和比較,思考一下,傳統的用力方法和現代用力方法產生的結果有什麼不一樣?

學生觀察觀察圖片,仔細比較,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過去,由於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人們僅僅依靠自身的力氣,改變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小。現在,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不斷改進技術,利用現代化的生產工具,使物體形狀發生改變變得更容易,更符合人們的要求。可見,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使物體形狀改變的現象?

5、學生列舉生活中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象。

五、課堂總結

剛剛大家列舉了生活中許多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象,是的,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對物體形狀改變的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用力大,物體形狀變化大;用力小,物體形狀變化就比較小。

六、課後延伸

請同學們在課後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象?

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教學難點:

能辨認和區別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裏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裏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髮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係。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麼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並懂得上下、前後以及左右之間的關係,然後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係?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係?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係?

(4)你發現了什麼?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學會使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對事物進行統計。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統計的方法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整理。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

3、情感目標:認識到統計的價值,感受到統計對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能夠使用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教師:“今天是孫老師第一天給同學們上課,孫老師非常高興,你們能告訴老師今天與老師合作的同學有幾個嗎?”

(學生數,並回答:“30個”)

教師:“女同學有幾個?男同學有幾個?”

(學生數,回答:“男生有15個,女生有15個)

教師:“同學們數的真認真,老師把我們的30位同學分成了八個小組,今天八個小組進行一個比賽,看哪個小組表現得好,就得老師手中的金星,本節課得星最多的將是我們的小擂主。”

二、導入

教師:“現在我們這兒的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可是在美麗的海南島卻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到哪裏的海濱浴場遊覽一下?”

生:“想。”

三、新授

1、初次接觸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

(出示圖片)

教師:“來到美麗的海南島,你都看到了些什麼?”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們觀察的真是太仔細了,現在你能不能將海濱浴場的遊人按照性別,也就是男、女進行分類,數一數男的有幾人?女的有幾人?”

(學生開始動手數,並彙報)

教師:“我們一起驗證一下。”

(教師指,學生一起數)

教師:“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麼合計,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

(學生回答:“29人”)

教師:“同學們數的真是太仔細了,那你能不能把這些數據填在這樣的表格中?”

(教師出示幻燈片)

教師:“好,拿出表1,開始填,看誰填的好,填的準。”

(學生填表1)

教師:“那位同學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學生展示)

教師:“這位同學真勇敢,我們給他鼓勵一下,哪位同學再上來展示一下?”(隨時加星)

教師:“同學們表現的真是太棒了,剛才我們用的這種整理數據的方法,就是統計,也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內容。那麼海濱浴場的人只能按男女進行分類嗎?可不可以採用其他方法進行分類?”

(學生討論併發言)

教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組選一種你們最喜歡的方法,進行人數的清點,把整理的數據填入表2中。看哪個小組選則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

(學生動手填表)

教師:“哪個小組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學生展示)

(第一個展示過程中,向學生介紹,從這個統計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後的讓學生自己説從統計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引出課題,進行鞏固

教師:“同學們表現的真是太好了,你們看,海上還有許多漂亮的彩色船隻,有大有小,現在你能用我們剛才學過的統計方法對海上的船隻進行分類統計嗎?(學生:“能。”動手填表)

(學生展示)

教師:“剛剛我們把海上的遊人和船隻進行了統計,那你們能告訴老師,統計有什麼好處嗎?”

學生回答:“簡便、清晰、一目瞭然。”

教師:“你們真是一羣善於觀察的好孩子,這不,小麗有一個漂亮的衣櫃,可是裏面卻十分亂,褲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燈片)你能幫小麗用我們學過的統計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嗎:”

(學生動手填表)

教師:“哪位同學,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學生展示,説:“我是將衣服分成了羽絨服、褲子、裙子三類,其中褲子四件,裙子七件,羽絨服三件。合計十一件。”)

教師:“説得真好,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學生回答,即使發星)

教師:“我替小麗謝謝大家了,快樂的40分鐘馬上就要結束了,看看我們的得分情況,我們也進行一個統計。(師生合作完成戰績統計表)

教師:“現在本節課小擂主已經產生,他們是幾組?”

(學生回答,獎發金星)

教師:“非常感謝大家的合作,我希望大家回家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櫃、書櫥、書包。做一個會做事的好學生,好不好?”

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趣激學

1、師:孩子們,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聽我們的課,你們緊張嗎?(緊張;不緊張),那請轉過身去,舉起你們的右手,向老師們打個招呼:(老師們好!)再舉起你們的左手向老師們問好;(老師們好)舉起你們的雙手,高呼(歡迎你們!)。好,孩子們真乖!請轉過身來,坐下。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有四個盲人,他們也想知道大象長得什麼樣子,讓我們來聽一聽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們,他們摸到的是幾隻大象嗎?那為什麼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呢?他們分別是從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大象圖),請同學們分別説出這是從大象的哪一個位置所看到的圖形?

(板書:前面-後面-側面。)

2、掲題:雖然都是一隻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師:四個盲人因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説成了蘿蔔,扇子、柱子和繩子。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二、觀察物體,順思導學

1、確定方位。

師:下面我給每個小組分發一位新成員——儲錢罐,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它們分別坐在你們位置的中央。下面請坐在儲錢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揮揮手;請坐在儲錢罐後面的小朋友揮揮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讓學生分清前後左右。)

師:我知道了,你們就分別坐在儲錢罐的前後左右。

2、觀察儲錢罐。

(1)在自己座位上觀察。

師: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儲錢罐的什麼?

學生彙報

師:其他同學觀察的結果也是這樣嗎?有補充嗎?

(2)交換位置再觀察

師:剛才你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可愛的儲錢罐,現在咱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嗎?儲錢罐前面和後面的同學換換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學也換換位。準備好,輕輕地換。(學生起身換位。)

師:現在你又在儲錢罐的哪邊?仔細觀察,你看到的儲錢罐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彙報

師:我想採訪坐在儲錢罐前面和後面的同學,現在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和你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學生彙報

師:哪兒不一樣呢?

師:哦,從前面和後面看儲錢罐是不一樣的。請問儲錢罐左邊和右邊的同學,你們可要仔細看了,你剛才看到的和現在看到的相同嗎?

學生彙報

預設:有的同學會説一樣,有的同學會説完全不一樣

出現矛盾衝突時,學生再次觀察儲錢罐左右兩邊,並在組內討論。

小結:從左邊和右邊觀察儲錢罐是不是一樣呢?(學生齊聲:不一樣!)你們從細節觀察並解決了問題,好樣的!從儲錢罐的前面和後面看是不一樣的,從左邊和右邊看也是不一樣的。

從前後左右觀察小豬

師:咱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儲錢罐的一個面,要是能看到儲錢罐的前後左右四個面,那才過癮呢!有什麼好辦法嗎?在小組裏討論後,試一試

方案一:到其他幾個同學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辦法太麻煩。我們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我們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後左右了。

學生嘗試操作

師:好的,每轉一個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嗎?這兩種方法都很好,可以圍着儲錢罐轉一圈,也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小組商量定下一種,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始觀察。

(伴隨着輕柔的音樂,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師:同學們從前後左右再次觀察了儲錢罐,你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為什麼?

學生彙報

師: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是不一樣的。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三、分層練習,應用促學

1、剛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特別高興。老師也給趙亮、王麗、江鈴、丁一四位同學一個禮物,大家看。(課件展示茶壺圖)你能很快説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説説理由。(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彙報交流)

2.小遊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説動作你來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師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師的怎麼和大家不一樣?老師做錯了嗎?那大家做錯了?那為什麼我們不一樣?那你知道老師的右邊是那邊嗎?左邊呢?前面呢?後面呢?

③那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後左右嗎?這樣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後左右一樣我該怎麼站呢?

3、孩子們,你能説出你的位置前後左右的同學嗎?你看到的又是同學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師:孩子們真聰明!那現在翻開你們的課本第48頁,做一做課堂活動吧。請認真觀察,並連線。

學生彙報交流。(課件展示)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觀察物體)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前面、後面和側面)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上面、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一定不一樣嗎?(不一定)

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感受為什麼需要產生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理解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體驗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意識,培養良好的數感。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敢於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及百分數數感的培養;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課前準備】師:多媒體課件。生:蒐集生活中的百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受百分數

1、出示袁隆平相片,讓同學猜他是誰。猜一猜,你們認識這位爺爺嗎?出示資料同學們看來行行出狀元,在農業上作研究也能做出偉大的成就來,你們要努力長大後成為有用人才,為祖國建設作貢獻。現在袁爺爺有一道題想考考大家,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出示課件:師:同學們你認為哪個品種的發芽發芽情況最好?與同學進行交流。小組合作並列式解答要過程。彙報用除法求出發芽種子數佔種子總數的幾分之幾。得出三個分數,那如何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呢?通分得出三個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讀出來,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百分數,板書課題。從而得出,三號種子發芽情況最好。

2、問:你發現百分數有什麼好處了嗎?下面老師又帶來一組信息,世界盃比賽如果你是巴西隊教練你該派哪位隊員罰點球?

説一説你的理由,並與同學進行交流。

①學生獨立思考,選出一名隊員。

②與同學進行交流,説出自己的理由。

③教師點名提問,全班同學共同評價。

隊員 罰點球次數 罰中次數 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幾分之幾

七號 20 18 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 18/20

三號 10 7 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 7/10

五號 25 21 罰中次數佔罰點球次數的 21/25

因為:18/20= 90/100 7/10=14/100 21/25=84/100

90/100>84/100>14/100

從而得出派7號隊員去罰點球比較合適。

3、百分數的意義。

教師:通過以上練習,你有什麼體會?把你的體會説出來,和同學進行交流。(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就很容易比較大小。)而像92/100、90/100、86/100 像這種分數我們也可以寫成92% 90% 86%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數——百分數。

4、介紹百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你覺得他寫得對麼?寫得好麼?他是怎麼寫得?%是什麼?(教師親自示範寫%)。你覺得寫百分號時要注意什麼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先寫分子,再寫百分號。

你會讀這個數麼?讀作什麼?讀作“百分之幾”而不是“一百分之幾”。

5、過渡:你能説説黑板上百分數是什麼意思麼?

二、 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1、請同學們隨意的寫出幾個百分數。

觀察學生寫的百分數,出示幾個讓學生明白,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於100,也可以小於100,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實物展示過程:

a.上面的百分數有沒有錯誤的?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麼?100%就是多少?該怎麼讀?

b.找出一個比一大的百分數,這個數和100%相比更大了吧?可以這樣寫麼?

(把比較的標準量平均分成了一百份,與它相比較的量可能是這樣的一份,兩百份,0.5份,或是其他的數。)

2、看書,學習書上的概念和知識。剛才同學們寫出了很多百分數,其實我們的數學書上有一些關於百分數的知識,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生彙報:百分數又叫百分率,又叫百分比。

師:那你覺得百分數是個怎樣的比呢?這個比有個什麼樣的特徵呢?

生:百分比的後項始終都是100。

那你又能舉出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百分率麼?

百分數意義調查研究表

摘錄

這個百分數是( )和( )比較的結果。

這個百分數表示( )是( )的( )。

三、學生交流,正確構建百分數的意義

生交流、展示

師:欣賞了這麼多的研究成果,你知道百分數表示什麼了嗎?

板書: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這句話中有幾個數?(兩個)對,其實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係,是一種倍數關係。百分數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齊讀概念)

四、基本練習,全面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師:認識了百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看這樣幾道題如何解決。

1、 練一練:下面每個大正方形都表示“1”,圖中塗色的部分和沒有塗色的部分各佔“1”的百分之幾?

2、試一試:根據下面每個百分數的意義填空。

①學校合唱隊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45%。男生人數是女生的 ;男生與女生的人數比是( )︰100。(溝通百分數與分數、百分比的關係)

②六年級一班學生的近視率是20%。(溝通百分數與百分率的關係)

( )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20%。(通過這句話你還想到了什麼百分數由此及彼)

③一本書已看了40%(開放性)

( )是( )的( )%。(還可以怎麼填?)

3、練習

1)讀百分數,觀察這些數有什麼特點?

2)寫百分數集體訂正。

3)下面做一個小遊戲猜成語的意思用百分數表示出來。

4)小比賽,在20秒內頁10個百分數,時間到時把完成情況用百分數説出來。

五、找異同,深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動畫演示:認識了百分數的意義,歡歡和迎迎兩個同學發生了爭論。

1米長的繩子,用去了 ,還剩下39%米。(一個説對,一個説錯)

師:你贊成誰的意見?為什麼?

討論得出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分數 百分數是特殊的分數 既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也可以表示具體數量。

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並不表示具體的數量。

六、提高練習,充分體驗百分數的意義

1.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08% 45% 98% 99% 100% 55% 2%

①小明的爸爸是個著名的牙科醫生,經他主治的牙病治癒率達到( )。

②一個工廠從一批產品中抽出200件,經過檢驗,有198件合格,合格率是( )。

③某車間經過技術改良,現在每月的產量是原來的( )。

(問:為什麼選擇108%?其它百分數合適嗎?)

④一本書已經看了( ),還剩下全書的( )。

⑤我國神舟飛船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發射全部成功,發射成功率是( )。

2. 甲:我們學校的女生人數佔49%;乙:我們學校的女生人數也佔49%。這兩個學校的女生人數一定相等嗎?為什麼?

3、下面做一個小遊戲“石頭、剪子、布”聽清要求再彙報。

小結: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們高興嗎?這節課你一定與老師一起興奮過、緊張國、還有一些遺憾,你能用百分數告訴大家你這三種情緒所佔的百分比嗎?愉快( )%、緊張( )%、遺憾( )%,百分數無處不在,他就在我們身邊,最後老師送你們一句話我們共勉:天才=1%靈感+99%汗水。

蘇教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用力能夠使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也能夠使停下來的物體動起來。

2、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體上,也可以通過其他物質作用在物體上。

4、關注生活中物體停下來與動起來的用力現象。

教學重點:怎樣使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操作,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準備: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車2到3輛、課件。

預習要求:觀察生活中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的現象,初步思考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視頻播放:一輛公共汽車慢慢的駛向站台,停下來,乘客上車之後公共汽車,又開始啟動,繼續向前開。

2、教師講解:這個視頻播放的情景,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公共汽車到了站台就會停下來,乘客上車之後,又繼續往前開。那麼公共汽車停下來與動起來和什麼因素有關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3、板書課題:9、動起來與停下來

4、學生齊讀課題,瞭解學習內容。

二、怎樣才能停下來與動起來

1、教師提問:同學們,如果叫你們讓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你會怎麼做?反過來叫你們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你又會怎麼做?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指導。要想讓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我們就要用腳使勁往後蹬一下。而想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就要用腳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車停下來。

3、教師小結:不管是讓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還是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都要用到力,只有藉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或者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

三、探究讓小車動起來停下來與哪些因素有關

1、出示幾輛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車。同學們,大家看老師手上有幾輛小汽車,這些小汽車型號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師手中的這些玩具小汽車動起來或者停下來,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2、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教師相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