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臘八粥教學

六年級語文臘八粥教學

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訴説着古往今來細細碎碎的無數動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情感畫卷,或讚美,或懷念,或憧憬佳節的團聚以及這自然的饋贈,粘粘的臘八粥包裹着的卻是中國人濃濃的情。本站和大家分享六年級語文臘八粥教學材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六年級語文臘八粥教學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臘、粥、膩、慄”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糊塗、攪和、濃稠、可靠、猜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饞”的形象特點。

3.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説説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找出文中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讀一讀,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5.學習課文細膩描寫臘八粥的部分,照樣子寫一種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教學重點

1.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饞”的形象特點。

2.説説課文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寫一種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臘、粥、膩、慄”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糊塗、攪和、濃稠、可靠、猜想”等詞語。

2. 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説説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 學習課文細膩描寫臘八粥的部分,照樣子寫一種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請同學們分成男女兩組比賽,在每組每人5秒內説出中國的傳統節日。(活動)

2、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訴説着古往今來細細碎碎的無數動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情感畫卷,或讚美,或懷念,或憧憬佳節的團聚以及這自然的饋贈,粘粘的臘八粥包裹着的卻是中國人濃濃的情,深深的誼,一切融化在粥裏,流露於筆尖。今天,我們師生一起欣賞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説《臘八粥》。【出示課件1】

(板書:臘八粥 沈從文)

【出示課件2】3.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1902 -1988年),字崇文,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他主張“美在生命”,中篇小説《邊城》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沈從文的語言格調古樸,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出示課件3】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4】

(1)給下列字注音並組詞。

臘là(臘月) 粥zhōu(喝粥) 膩nì(細膩)

慄lì(板栗) 咽yàn(嚥下) 匙chí(湯匙)

灌guàn(灌溉) 攪jiǎo(攪和) 稠chóu(濃稠)

嘟dū(嘟嘴) 熬áo(熬粥) 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 髒zāng(髒亂) 筷kuài(筷子)

(2)解釋詞語。【出示課件5】

攪和:混合;摻雜。

糊塗:人頭腦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亂不清。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出示課件6】

1.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作家沈從文為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能否用小標題概括出故事情節?

提示:本文圍繞八兒等着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温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板書:等粥 喝粥)

2.交流討論:文章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等粥寫得十分詳細,分別寫了八兒在等粥的過程中的變化。

四、精讀賞析,激發靈性

分析第一部分:【出示課件7】

1. 作者寫吃臘八粥為什麼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這些原料煮在鍋裏的狀態?

提示:襯托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為下文做鋪墊。

抓住“甜甜的膩膩的”“合併攏”“歎氣”“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詞分析。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

提示:第一句就採用了排比修辭手法,選取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度,以點帶面,説明臘八粥所有人都喜歡;接着看到熬煮臘八粥的狀態“歎氣”,聞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調動人的視覺、嗅覺。第二句則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把臘八粥的熬製過程再現出來,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氣,如入五腑六贓,真忍不住要嘗上一口呢。

3.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提示:

充分運用學過的手法介紹,注意每段的過渡。

五、課堂作業

1、抄寫課後生字。

2、試理解課後思考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饞”的形象特點。

2. 找出文中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讀一讀,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麼面對甜甜的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繼續學習 。

二、精讀賞析,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濃墨重彩地寫了八兒等粥的事情,八兒是怎樣等粥的?試着用小標題概括。【出示課件8】

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板書:盼 想 猜 看)

2、1.盼粥.

(1) 默讀第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 學生彙報

①“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説法來表達八兒喜悦之情嗎?

②“眼睛可急紅了”説明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

提示:對粥的喜愛與盼望之情。(板書:迫不及待)

③省略號有什麼作用?指導朗讀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④怎樣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問句?

出示: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什麼法來反抗嗎?

提示: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麼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麼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麼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2、2.想粥。

(1) 分角色朗讀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粥怎麼分?後來想怎麼分?為什麼又改變了?

提示: 理解八兒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

(2) “孥孥”是什麼意思?從媽媽的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提示: 媽媽對八兒十分寵愛。

(3) 分角色朗讀。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想中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3、猜粥

(1) 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麼樣子的?請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出示: 栗子會稀爛到認不清楚了把,飯豆會煮得渾身腫脹了吧,花生仁兒吃起來總已是面面的了!……

(2) 自己讀一讀,看看粥裏的栗子、赤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麼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圈出來。

(3) 文章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奇妙)

4.看粥

(1)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兒終於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畫出相關詞語。

出示:花生仁兒脱了他的紅外套……

(3)找出關鍵詞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較,看看有什麼發現。

(4)看了臘八粥之後的八兒,他的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呢?

(5)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文題為“臘八粥”,課文在前半部分詳細描述了等臘八粥的過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繪吃臘八粥的過程的呢?

提示:作者用寥寥數語就粗筆勾勒出了臘八粥的好味道。運用動作描寫“靠”“斜立”等詞和比喻修辭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兒粥吃得多、吃得飽、吃得盡興。(板書:心滿意足)

三、回讀賞評,交流感受。

【出示課件9】

1、吃了一枚大棗的八兒,總算暫時堵住了八兒小饞嘴巴,請同學們再通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2、文章中有許多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創造條件請學生製作小型作品,展現吃臘八粥的情景,可以用橡皮泥、粘土製作,也可以製作摺紙作品。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沈從文先生言辭間平易近人,他筆下的臘八粥軟糯而又香甜,臘八節簡單而又質樸,家常話裏間將八兒一家的温馨生活躍然於紙上,也許從未將“愛”掛在嘴邊,但卻可以看出八兒、媽媽、爸爸之間對對方的愛,真正地讓人感受到了何為“家”何為“親情”。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隨時吃到臘八粥時,味道卻沒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時那樣誘人了。過了臘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們更願意重温名家們的美文,讓那些記錄舊日時光的祕密,泛着絲絲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靈。那樣,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脣齒之間。

2.作業。【出示課件10】

(1)小米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等你來品,將這濃濃的臘八情義融進短信裏,送給你的親人、朋友、老師和同學。祝福他們臘八快樂!

(2)上網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於臘八有哪些有趣的傳説和故事,查到之後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板書內容:

教學反思:

《臘八粥》是國小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裏的一篇文章。學習了這篇文章,真正讓我們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濃郁的民間文化和民間氣息映入的孩子們的腦海中,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置在其中。

文章重在通過主人公八兒的語言、行為及心理描寫體現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吃臘八粥,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文的線索。於是,課堂上我便抓住這一線索來展開教學。一方面,我抓住語言描寫來幫助學生洞察心理。文章中共有七處描寫八兒與母親的對話,雖然語言並不是很多,但卻能充分表達出八兒急於吃到臘八粥的心理。於是,我便讓孩子們找出描寫八兒語言的句子讀一讀,説一説從讀中你體會到了八兒的什麼心理。孩子在動筆、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兒的心理變化。從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後的“親見時的驚訝”,將八兒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現在同學們面前,讓人不得不喜,不得不愛!

另一方面,我抓住行為、表情來向學生展現心理。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不但通過八兒語言的描寫來表現,作者還注重的是八兒行為和表情的描寫。“從哪裏還能看出八兒特別急於吃到臘八粥?”一個問題將孩子們再次帶到課文之中,“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進進出出灶房……”“進進出出”一詞把八兒對臘八粥的惦記形象地寫了出來。“八兒要哭的樣子”“他驚異得喊起來了”都真實地將八兒的心理展現給大家。八兒心理變化的描寫將一個嘴饞的小孩子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八兒等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也將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展現給了大家!文章內容較淺顯,在抓住八兒心理變化的同時更抓住了孩子們對八兒的喜愛之情,運用了最適合孩子們閲讀的文字,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們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們對臘八粥的愛戀之情!可見,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讀的機會較少,如果課堂上充分組織學生朗讀,互動,效果會更好。

另外,對於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的喜愛的處理,總覺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為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透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其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這是對不同年齡段人都喜歡臘八粥的具體描繪處理不當。又從“看”“聞"“吃”來一點點的體現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體會不深刻。如果此時讓孩子們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讀一下,那會在品讀的過程中學會這樣的寫作方法,這樣才在遺漏中補回一點缺失。可見自己的備課不夠深入,文本剖析不夠精當所致,今後的教學應予以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