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的實習報告合集2篇 測量實習報告集錦:探索數據之謎

本合集為測量實習報告精選合集,收錄了各類實習報告的優秀範例,旨在為測量專業學生提供參考和借鑑。報告內容涵蓋了測量技術、工具使用、數據處理等方面,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測量實習的重要性和實踐技能的提升。

測量的實習報告合集2篇 測量實習報告集錦:探索數據之謎

第1篇

1、聯繫水準儀的安置、整平、瞄準,能夠測量出任意兩點的高差,掌握水準儀的操作使用及保養方法,熟悉水準路線的佈設形式;

2、掌握經緯儀對中,整平,瞄準,掌握水平角與豎直角的測量,掌握經緯儀的操作使用及保養方法;

3、通過實習,熟練地掌握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

6、熟練地掌握小區域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佈設及測算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方法;

7、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今後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8、培養熱愛專業、熱愛集體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逐步形成嚴謹務實、團結合作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勞動態度。

ds3型微傾式水準儀、dj6型光學經緯儀、水準尺、30m鋼尺、標杆、繪圖紙、鉛筆、橡皮等。

(1)踏勘選點:根據測圖的目的目的和測區的地形情況,擬定導線的佈置形式,實地選定導線點並設立標誌。踏勘選點時注意:

點位要土質堅實的地方,以便於保存點的標誌和安置儀器;

導線點應選擇周圍地勢開闊的地點,以便於測圖時充分發揮控制點的作用;

導線點的數量要足夠,密度要均勻,以便於控制整個測區。

(3)邊長測量:導線邊長可用經緯儀視距法測量,要求進行往返測量。

(4)導線成果計算:首先件檢核外業測量數據,在觀測成果合格的情況下,進行閉合差調整,然後由起算數據推算個控制點的座標。

(5)注意事項:照準目標要消除視差,觀測水平角用縱絲照準目標,觀測豎直角用橫絲照準目標。

在外業觀測成果檢核符合要求後,根據一個已知點的高程和觀測高程進行閉合水準路線的成果平差計算,推算出各個水準點的高程。

讀取中絲讀數之前,必須使水準管氣泡居中;水準尺要豎立。

首先用對角線法繪製方格網,然後展會控制點。展點後要做檢查,用比例尺在圖紙上量取相鄰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和實測距離相比較。

碎步測量採用經緯儀配合量角器法,根據視距測量的原理,通過測量並計算出立尺點與測站點間的水平距離和高差,按極座標法將個立尺點展繪在圖紙上並註明高程。

點,地貌取其地形線上的坡度變化點。碎步點間隔要求圖上2-3cm間隔一個點,即最大間距為15m。

b) 測圖時的最大間距:地物點應小於60m,地貌點應小於100m.

c) 地形測圖時,應遵守《1:500、1:1000、1:20xx比例尺地形圖圖示》中的有關規定。

測圖時,儀器對中誤差不應大於圖上的0.05mmm(m為測圖比例尺);

安置儀器時,以較遠控制點定向,較近控制點進行檢查;

每測十幾個碎部點後,應做歸零檢查,用經緯儀重新瞄準定向點,檢查水平讀盤的讀數是否為0。00'00",其歸零差不超過4';

在平坦地區,條件允許時可採用經緯儀“平讀法”。“平讀法”的步驟為:瞄準標尺à讀水平度盤讀數à讀平距à讀中絲讀數và計算h。

2.水準儀高差測量中高差閉合差在容許值±12n mm或±40l mm範圍內;

3.測內角時一測回中上、下半測回角值之差不得超過±40``。

六、實習中引起的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

(2)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

(3)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温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

(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

測量的實習報告合集2篇 測量實習報告集錦:探索數據之謎 第2張

第2篇

鞏固、擴大和加深學生從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實際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着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並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

(1)掌握主要儀器(ds3型水準儀及dj6型經緯儀)的性能和使用。

(2)掌握地形測圖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工作能力。

(4)認識瞭解現代測量儀器用途與功能。在教學實習中要注意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各項工作的練習。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加強勞動觀點、集體主義和愛護儀器的教育,使學生得到比較全面的鍛鍊和提高。

本次實習時間為兩週,實習的主要地點主要是學校周邊地區和校園內。採用邊教學邊實習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先由老師教授實習的內容和應注意的要求,然後同學們出去實習,完成當天安排的實習內容。本次實習的安排主要有(1)普通水準測量(2)四等水準測量(3)縱斷面測量及繪圖(4)場地抄平測量及繪圖(5)閉合導線測量及繪圖。

1、擬定施測路線。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選一已知水準點作為高程起始點,記為bmi,選擇有一定長度、一定高差的路線作為施測路線。1人觀測、1人記錄、2人立尺,施測1~2站後應輪換工種。

2、施測第一站。以已知高程點bmi作後視,在其上立尺,在施測路線的前進方向上選擇適當位置為第一個立尺點(轉點1,記為zd1或tp1)作為前視點,在zd1處放置尺墊,尺墊上立尺(前視尺)。將水準儀安置在距後視點、前視點距離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測),按粗平、瞄準後視尺、精平、讀數 a1,記入記錄表中對應後視欄中;再轉動望遠鏡瞄前尺、精平、讀數b1,將前視讀數記入前視欄中。(本次實驗只讀水準尺黑麪)。

3、計算高差。h1=後視讀數一前視讀數=a1-b1,將結果記入高差欄中。

4、儀器遷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視尺不動變為第二站的後視尺,第一站的後視尺移到轉點2上,變為第二站的前視尺,按與第一站相同的方法進行觀測、記錄、計算。

5、按以上程序依選定的水準路線方向繼續施測,直至回到起始水準點bm1為止,完成最後一個測站的觀測記錄。

6、成果校核。計算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fh=∑h≤±12 (mm),式中n為測站數。若高差閉合差超限,應先進行計算校核,若非計算問題,則應進行返工重測。

1、立尺員應認真將水準尺立直,注意不要將尺立倒。並用步測的方法,使各測站的前、後視距離基本相等。

2、正確使用尺墊,尺墊只能放在轉點處,已知高程點和待求高程點上均不能放置尺墊。

3、同一測站,只能粗平一次(測站重測,需重新粗平儀器);但每次讀數前,均應檢查水準管符合氣泡是否居中,並注意消除視差。

4、儀器未搬遷時,前、後視點上尺墊均不能移動。儀器搬遷了,後視尺立尺員才能攜尺和尺墊前進,但前視點上尺墊仍不能移動。若前視尺墊移動了,則需從起點開始重測。

1、指定一已知水準點,選定一條閉合水準路線,其長度以安置4至6個測站為宜;

2、照準後視標尺黑麪,讀取下絲、上絲讀數,精平,讀取中絲讀數;

3、照準前視標尺黑麪,讀取下絲、上絲讀數,精平,讀取中絲讀數;

當測站觀測記錄完畢,應立即計算並按表中各項限差要求進行檢查。若測站上有關限差超限,在本站檢查發現後可立即重測。若遷站後檢查發現,則應從水準點或間歇點起,重新觀測。

5)對整條路線高差和視距進行檢核,計算高差閉合差。

小組成員的工種輪換應做到使每人都能擔任到每一項工種

要用步測使前後視距離大致相等,在施測過程中,注意調整前後視距離,使前後視距累積差不致超限。

各項檢核合格,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在容許範圍內,方可收測。

①路線水準點的佈設。選一約300米長的路線,沿線路每10米左右在一側佈設水準點,用木樁標定或選在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標記。

②施測。用ds3自動安平水準儀按四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往返觀測或單程雙儀器高法測量水準點之間的高差(每組測量一段),並求得各個水準點的高程。

③精度要求。每組往返觀測或單程雙觀測高差不符值 mm(式中l以km計)。

①在路線和已知水準點附近安置水準儀,後視已知水準點(如bm1),讀取後視讀數至毫米並記錄,計算儀器視線高程(儀器視線高程=後視點高程+後視讀數)。

②分別在各中樁樁點處立尺,讀取相應的標尺讀數(稱中視讀數)至釐米,記錄各中樁樁號和其相應的標尺讀數,計算各中樁的高程(中樁高程=儀器視線高程-中視讀數)。

③當中樁距儀器較遠或高差較大,無法繼續測定其它中樁高程時,可在適當位置選定轉點,如zd1,用尺墊或固定點標誌,在轉點上立尺,讀取前視讀數,計算前視點即轉點的高程(轉點的高程=儀器視線高程-前視讀數)。

④將儀器移到下一站,重複上述步驟,後視轉點zd1,讀取新的後視讀數,計算新一站的儀器視線高程,測量其它中樁的高程……。

⑤依此方法繼續施測,直至附合到另一個已知高程點(如bm2)上。

⑥計算閉合差&*02;h,當 (式中l為相應測段路線長度,以公里計)時,則成果合格,且不分配閉合差。

以中樁樁號為橫座標(比例為1:1000),中樁高程為縱座標(比例為1:100),在座標紙上繪製路線縱斷面圖。

2. 施測前需抄寫各中樁樁號,以免漏測。施測中立尺員要報告樁號,以便核對。

4. 個別中樁點因過低,無法讀取中視讀數時,可以將尺子抬高一段距離後讀數,量取抬高的距離值,加到中視讀數中,但此種情況不宜過多。

對於一般的建築場地,應在測設之前,對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貌進行平整,高處挖去,低處填平,使之成為一定高程的平坦地面。平整場地應考慮挖、填土方量基本平衡的原則,也就是挖高填低,就地取土,進行平整。

平整建築場地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場地有大比例尺地形圖資料,可根據地形圖資料進行平整計算;另一種是場地沒有大比例尺地形圖。現介紹於下:

如果建築場地沒有大比例尺地形圖,不能依據等高線確定建築場地範圍內各方格角點的高程,此時需進行面水準測量解決方格角點的高程,其方法如下。

1.在建築場地的範圍內,用經緯儀和皮尺在地面設置方格網。

如圖1所示的一塊建築場地,靠近或穿過這塊場地設置一條基線ab。在基結上丈量等長度的12、23、34、…線段,其長度按地形起伏情況及估算精度要求而定,一般為10~50m。然後分別在1、2、3、…點上安置經緯儀測設垂直方向線11′、22′、33′、…。在各條方向線上再按等長度丈量,得各方格的角點,並在地面作出標誌(釘小木樁或撒白灰)和進行編號。各方格角點可採取行列編號法,每個方格角點有兩個標號聯合表示。圖2所示為行列編號法,有六五行,分別以a、b、c、d、e、f表示六列列號,以1、2、3、4、5表示五行行號。對於最左上角的一格其四個角點點號為a1、a2、b1、b2表示。

如圖1和圖2所示的這快建築場地,各方格角點的高程可用水準測量的方法連測解決因為是求場地面積內各方格角點高程,故稱面水準測量。其方法是如場地附近有水準點(如圖3有水準點bmc,高程為60.188m),可從水準點出發。如場地附近沒有水準點,則可假定某方格角點為水準點,並給以假定高程值。按水準路線的形式組成一條閉合水準路線。圖3由bmc點起始,經1、2、3、4、5站後,仍回到bmc點。在每站除讀後視與前視轉點讀數外(圖上每站的二條實線表示者),還應讀各站欲連測的方格角點讀數,為插前視讀數(圖上每站的虛線表示者)。轉點讀數應讀至毫m,插前視讀數讀至cm。實地讀數的情況如圖 3各角點上注字。將所有讀數即時記錄在面水準測量記錄手薄內,再推算轉點和插前視點的高程。

繪一張與圖2一致的空白方格網,將面水準測量記錄手薄中各點高程填注在各相應的方格角點左上方,如圖4所示,計算場地平均高程,其公式為:

得場地平均高程,取為該建築場地平整後的設計高程。並按在圖4上繪出該條等高線。該等高線為挖、填邊界線。再計算各方格角點挖、填深度,各方格挖、填方量,總挖、填方量。

1)相鄰導線點應通視良好,地勢平坦,便於測角和量距;

2)導線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穩定處,便於保存點的標誌和安置儀器;

3)導線點位應選在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地方,便於測圖和放樣;

5)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佈均勻,以便控制整個測區。

4、聯測 新佈設的導線與周圍已有的高級控制點的聯繫測量。

閉合導線內角和理論值:Σβ理=(n-2)·180 實際測量值:Σβ實測 =Σβi

不能整除時將餘數分到導線中短邊的相鄰角,短邊測角時由於儀器照準引起誤差大。

導線全長閉合差fd2=fx2+fy2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k=fd/Σd〈1/20xx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製和經緯儀,水準儀的使用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動腦和繪圖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水準測量和水平角測量均需檢查閉合差,超過差限一定要重新測量;

繪製格網鉛筆的粗細要根據規定,反覆檢查以減小誤差,網格對地形圖影響很大;

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