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數學教學精華彙編:大班教案範文集》

我們為大班數學教學提供了一系列優質的教案範文,涵蓋了常規數學知識與趣味數學遊戲等多方面內容。這些教案均經過精心設計與驗證,適合各類大班學生的學習需要。無論您是一名老師或家長,都能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與靈感,為孩子們打造更優秀的數學學習環境。

大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數學教學精華彙編:大班教案範文集》

第1篇

我園自然的環境資源十分豐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來時,花兒競相開放,小樹披上新裝,孩子會在樹樁上玩耍,一旁的粗細不同的樹,更是孩子最親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學時還是户外活動時,總看到孩子們興致勃勃的和幾個好夥伴玩着,有時候孩子們對季節引起小樹的變化都非常的感興趣,當然也有的孩子會問老師樹上的年輪,比較大樹哪個更粗壯,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開展了本次活動。

1、通過自由探索,體驗多樣粗細測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

2、能完整講述自己的發現,通過活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水彩筆、記錄表若干,1—8的數字卡片,

(3)認識這些樹嗎?這些樹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呢?

3、教師小結:春天的小樹林很美,各種各樣的樹木,樹樁都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出示1—8的數字卡片,教師:我們今天來玩一個遊戲“誰粗誰細”,在玩遊戲前我們得先邀請樹林裏的一個好朋友,可以是一顆樹也可以是一個大樹樁,請兩個小朋友為一組,拿着一張數字卡片,選擇好了就將數字卡片貼在上面。

(1)教師提問:a、它們一樣粗嗎?你怎麼知道不一樣粗?

(3)師幼小結:目測的方法非常不錯,不過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2、、幼兒集體操作:探索找出比較粗細的多種方法,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a、教師提問:有什麼的方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呢?

b、請幼兒找一顆樹探索粗細測量的方法,教師在一旁指導。

(2、)運用身體不同部位測量,初步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a、教師提問:你找到了什麼方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c、教師提問:他是怎麼量的?手指兩端伸到最長了嗎?

d、引導幼兒將手指兩端伸到最長再次測量,其他幼兒數測量結果。

f、教師小結:兩次測量時手的長度不同,測量次數不同。

i、教師小結:原來同樣量這棵樹,我們手的長度不一樣,測量的次數也不一樣,這個方法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2)幼兒體驗用雙手環抱的方法,感知測量工具與結果的關係。

a、教師提問:還有什麼的好方法能準確比較路段的長短呢?(雙手環抱)

e、教師小結:原來同樣量這棵樹,我們胳膊長度不一樣,測量結果也不一樣,這個方法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1)出示測量工具,幼兒體驗工具測量,學習使用工具測量的方法、

a、師提問:(a)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辦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b、教師小結:原來測量工具有這麼多,捲尺、毛線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測量、

c、出示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師提問:(a)這是什麼?

d、幼兒集體操作:探索用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測量小路的.方法,教師巡迴指導。

e、教師請幼兒講述、示範自己找到的測量方法。(一段絲帶連一段絲帶量、用手指做標記量……)

f、教師總結幼兒找到的方法並正確示範:翻轉的測量方法。

翻轉的方法:測量時要從起點開始,頂端對齊,末尾翻轉到另一端,記住保持是一條直線,收尾相接,末尾翻轉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條直線。

(2)幼兒集體操作:兩人一組合作測量,記錄測量結果。

a、教師:現在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分別用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量一量一個路段,看一看有什麼不一樣!

b、幼兒兩人一組合作測量一個路段,記錄測量結果。

(3)教師小結: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保護樹木要靠大家來完成,我們可以種植小樹苗,給樹苗澆水、施肥、捉害蟲、修剪葉子,不亂折樹枝,不爬樹等方式保護樹木,為了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我們國家就將每年的3月12日做為中國植樹。

幼兒和樹樁繼續玩“誰粗誰細”的遊戲,進一步學習運用工具量直徑比較物體粗細的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數學教學精華彙編:大班教案範文集》 第2張

第2篇

?綱要》中將科學領域的目標之一定位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獲得有關物體形狀、數量等方面的感性經驗,並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體驗數學的重要與有趣。”同時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即強調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由此我們感到,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並能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有益於幼兒的發展,就值得我們大膽嘗試。

1.在認識面與體的特徵的基礎上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感知他們的特徵,能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2.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重點:感知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徵,能正確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難點: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形與體的.不同。

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各一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紙盒若干。

師:教師出示正方體的物品 ,有意識地讓幼兒看清楚每一個物體,初步感知共同點。2.瞧,這些寶貝對小朋友們説: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麼嗎?

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讓幼兒觀察比較,瞭解形與體的區別。

正方體有幾個面? 這6個面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樣嗎?教師將正方形的六個面一一撕下、比較並記錄下來。

師:幫助幼兒分析瞭解形與體的區別,知道正方體與正方形的關係,知道正方體是由六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組成,有六個面。

二.幼兒探索長方體的基本特徵,並記錄

師: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猜測,基本都會認定為長方體。

師:為了幼兒不按既定的思維模式,教師有意識地提醒幼兒:記錄的時候仔細看看,它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嗎,還是幾個面?

4.小結:有六個面,並且全是長方形的六面體或對應的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他四個面為長方形的六面體均為長方體。

閉上眼睛想想,你在哪裏看見過正方體和長方體?活動室、家中、社區等。

幼:幼兒閉上眼回憶的時候,教師給予語言提示,幫助幼兒回憶、梳理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裏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麼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徵標記的籃子。幼兒共同檢查

幼:共同互相檢查過程中可能會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兒自然能將對方説服。

出示正方體長方體展開圖,這兩張可能是什麼圖?為什麼?我把它們放在區角,你們去試一試吧。

第3篇

本學期根據幼兒園的大的教研活動宗旨,我們大班教研組設定了本學期的活動目標,制定了3次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本月進行了第一次的同課異構活動即大班數學活動《撒花片》,那麼什麼是“同課異構”呢?同課異構”活動是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或者某一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教學班級的不同構思、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它的價值和作用的主要有:體現教師的個體差異、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比較來選擇更好的授課方式、選擇更好的教學素材、促進教師的'發展等。

1、活動前理論學習《淺談集體教學活動中目標的定位》

2、發現多次記錄結果的異同,體驗將八個花片分成兩份,會有不同的答案。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八個花片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空白記錄單、筆。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2頁。

1、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們平常玩的有什麼不同。(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 )

1、剛才在玩撒花片的遊戲中你遇到了什麼問題或困難?

3、講解:把八個花片握在手裏,然後輕輕撒在桌上,看看撒出來幾個紅的、幾個綠的,把它記在記錄單上;撒一次記一次,記錄的結果和撒出的結果要一樣。

4、幼兒遊戲。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提醒幼兒每次都要撒八個花片,並按要求記錄。

1、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第4篇

1、謎語--玻璃身體直伸長,一根紅線在中央,有時上來有時下,人們生活需要它。

幼兒:電梯……老師在大屏幕中出示謎底--温度計,請幼兒説一説平常在哪裏見過?(每次洗澡的時候)

2、大屏幕中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説一説為什麼要用温度計測量奶瓶或浴缸裏水的温度?(看看誰熱不熱,涼不涼)

3、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用到的是什麼?(體温表)人體的正常體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間)

4、觀察大屏幕,讓幼兒説一説再用温度計測量什麼?出示圖片(食物汽車植物魚)

(3)長短不一的3種線,長短不一的.線代表什麼?(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讓幼兒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數的?(可以從下往上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數)

三、讓幼兒從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計,説一説温度計上面的温度提問:你們的温度計是一樣的,為什麼温度不一樣呢?

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温度計測量的地方(陽光曬的地方温度高,陰涼的地方温度低)

讓幼兒去了解一下在同樣的地方為什麼測量出來的温度不一樣?為什麼温度計還有測量動物?還有測量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