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3篇 發掘親子教育的黃金法則

本文主要分享家長參與教育會心得體會。家長們積極參與教育會議,以瞭解學校教育方針和孩子們的學習進展。通過與教師和其他家長的互動交流,家長們不僅得到了寶貴的教育信息,還能獲得更好的家庭教育策略。這些心得體會將幫助家長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們的成長。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3篇 發掘親子教育的黃金法則

第1篇

時光荏苒,轉眼之間兒子已經15歲,暑假以優異的成績被泰安一中首屆創新班錄取,已經成為一名準高中生了。兒子善良、正直、刻苦、向上、自信、陽光,是老師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同伴眼中好學上進的好榜樣,是很多父母教導孩子時所説的“別人家的孩子”!回想兒子從出生到今天的點點滴滴,其實我們也沒有刻意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是努力試着和孩子一起成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從。”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時怎樣做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作為父母,首先我們會在孩子面前實話實説、説話算數、言而有信。其次,我們在處理家庭問題時,家庭成員之間是一種平等關係,能相互體諒,和睦相處,不耍家長威風。還有,我們對待工作都是全身心地投入,都多次獲得各自單位優秀員工、工會積極分子等榮譽,我沒覺得這才是最好的表率,這樣的家庭教育一定會有成效。

00後的孩子,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與我們小時候大相徑庭,雖然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但課業量大、學習任務重,孩子有着太大的壓力,我多數時候會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想法設法的多找到孩子的優點,多給孩子一些讚賞,多引導,少強加,多溝通,少指責。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從各個方面培養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各種參觀、旅遊、夏令營,使孩子能客觀、全面、深入地瞭解社會環境和社會需要。關愛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況,但對學習習慣要嚴格要求,我認為這種嚴而有愛的教育應該適用於所有孩子。

我們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並配合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我們一直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做事情不要太功利但要努力,沒必要所有事情都要爭一爭二,只要自己開心就好。孩子學習圍棋、書法、二胡,老師反映都不錯,因為初衷就是培養個愛好,所以一直練着卻並未追風考級。我們經常對孩子説,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絕對沒有回報。父母不要求你做最好的,只要你努力了就是好孩子,我們都會以為你傲!孩子在考試取得好成績時,我總是低調處理,適當鼓勵,但又指出不足,防止孩子滋生驕傲自滿情緒。

我始終相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雖然我的孩子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高中生活才馬上開始,泰安一中創新班學霸雲集,會有更嚴峻的挑戰等着他。我將會繼續努力,讓孩子登上更高的平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3篇 發掘親子教育的黃金法則 第2張

第2篇

1、低聲教育能讓自己平復情緒,不説過頭話,不做過頭事

家長在被激怒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會説讓自己後悔的話,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低聲教育實際反映了家長的教養態度,教育孩子是為了轉變孩子,但孩子能否轉變按照家長的意願做,不在於其表達的聲音高低,而在於有沒有道理,能否為孩子所接受。

家長大聲呵斥、聲嘶力竭的威懾可能當時會把孩子震住,產生暫時的效果,但孩子心裏不服,只是屈從,長遠來講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氣用在講清道理上,這樣孩子能聽進去,不反感,在腦子裏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為。

放低聲音,不怒自威,本身就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隱藏的信息是我跟你説了一遍,你就記住了並按照我説的去做。“敬人者人恆敬之”,孩子從家長那裏獲得了信任和尊重,反過來也會尊重家長。

一個動不動就朝孩子大吼大叫發脾氣的家長,在孩子眼裏,多半是因為拿他沒辦法。以後孩子不但會越來越不聽話,還可能變得不尊重家長、頂撞家長。

養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可能每件事都順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難免出現偏差,家長要有心理準備。站在孩子角度考慮,遇事不着急,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衝動。

平時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強制,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會去做。把孩子當成一個成人來交流,對他要有起碼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勵,這比單純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暫時不理解的、沒做到的,家長可以適當讓步,適當等待,給些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為了改變孩子,不能寸步不讓,不可能説到就讓孩子做到。

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會犯錯,不聽話。所以對孩子不要真生氣,小孩子不懂得行為規則,犯錯或屢教不改都是不可避免的。在發脾氣前,儘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語速,這樣自然就會壓住怒火。可能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件事也沒有那麼值得生氣。

孩子雖然犯了錯,但絕非不可饒恕,更不能因為自己控制不住怒氣,就對他全盤否定。所以先説幾句正面的話,比如“媽媽知道你今天很開心,很喜歡在屋裏跑來跑去,但是媽媽剛才告訴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評,既能幫家長降下怒火,也不傷害孩子的自信。上來就批評,孩子會覺得委屈,時間長了很容易會輕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

第3篇

學校要開運動會了,兒子回到家,竹筒倒豆子一樣,告訴我説他被選為志願者了,幫助同學送檢錄。這個小小的“官職“着實讓兒子興奮了好幾天,眉飛色舞的給我説道:我可以讓我們班的同學都得第一名,我可以改檢錄,我們班就可以得第一名了。呵呵,集體榮譽感還挺強的嗎!鑽牛角尖了。“這不可以,我明確的告訴兒子,你想一想比賽現場有那麼多人看着呢,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很清楚呢!你能胡亂改檢錄嗎,這不是明顯的作弊,作假嗎!是第幾名就是第幾名,實事求是不是最好的呢!”

摁下了葫蘆起了瓢。從運動會開始報名起,兒子就一再的猶豫,問過我很多次:“媽媽,你説我報不報名參賽?我還是不報了吧!我又贏不了!”看來兒子先在心裏打起了退堂鼓。好吧,針對這一問題,我可要説兩句了。

趁着吃飯(兒子喜歡在飯桌上給我説事情),我首先從兒子喜歡的軍事找好切入點:“你想想去戰場上打仗的官兵,還沒有上戰場就打起了退堂鼓;還沒有打仗就想當逃兵,這怎麼能行呢?怎麼能擊退敵人呢?”

兒子想了想説:“那我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項目?”

“那你把學校的參賽項目説一遍,看看有什麼適合你的?比如説100米、200米或者接力賽等。”

“我想想,比賽的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接力賽。”

“還有什麼呢?鉛球、鞍馬、標槍、跳高或跳遠什麼的。”我把我上學期間參加的活動都一一給兒子列舉了出來,給兒子提示着。

兒子一會説鉛球沒有,一會説標槍沒有,我到底也沒有弄明白哪個沒有哪個有。

“那有鏈球吧!”突然間奧運會裏一幅鏈球的畫面在腦海裏浮動出來,運動員酷酷的雙手抓住鏈條,隨着他的旋轉,用力的把球甩出去,真的好帥啊!

“好吧,這也沒有,那也沒有,那你就報100米、200米或者接力賽,你想想在煉油廠上學時你報的800米,你有些困難呢!你的爆發力不是很強,要不然報1500米怎麼樣!”

“我不報1500米,太累了,好吧,我報個100米和200米。接力賽要我們班跑的最快的同學參加,我參加不了。”

接下來沒有再問兒子運動會的事情,兒子具體報了什麼,由他自己做主吧!考完試的第二天,兒子一大早帶着吃喝去了學校,我期待着兒子有什麼表現。正好同事叫我去學校裏看看,我就爽快的答應了,兒子來總部的學校兩年了,還沒有看過兒子的表現呢!記得我們小時候開運動會,是在一個很大的操場上,家長也很多,可以帶吃的喝的,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買零食吃,運動會就跟村裏的集市一樣,非常的熱鬧。(兒子因為老師還沒有交代能不能帶東西吃的問題,有些鬧意見呢,我給兒子説老師的事情比較多,還沒顧得上發短信。那天接到短信,老師説可以帶少量東西吃,兒子這才高興,臭小子)。事隔多年,也感受一下兒子的運動會吧!沒有看到兒子在賽場比賽的情景。

下午開完運動會兒子回來手裏拿了個綠牌牌,説是什麼跑了個第六名老師獎勵的,還憤憤不平的發着牢騷,老同志遇到了老問題(不能説是新問題,這個問題在我上學期間經常碰到,不是很新鮮了。),坐到沙發上,我幫兒子分析着:“沒關係的,兒子!你只要參與了,鍛鍊身體了就是好的,第幾名有那麼重要嗎?重要的是你堅持下來了,媽媽覺得你就很不錯!”

“沒有關係,你戰勝了自己啊!我記得媽媽小時候參加運動會從來沒有得過名次,但我每年都報名,我從來不放棄,一直走到了今天,你只要參與就是最好的!”